首頁 > 職責大全 > 散裝油料儲存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散裝油料儲存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2024-07-23 閱讀 2869

(1)散裝油料儲存的安全管理

1.嚴禁煙火,儲油區內嚴禁一切能夠產生火花的作業,嚴禁非計劃用火或違章用火。

2.嚴禁能夠產生火花的電瓶車、汽車、火車等進入儲油區。

3.油罐處必須有良好的接地,必須有安企可靠的防雷設施,并定期檢查維修,保證能起到防雷防靜電作用。

4.杜絕油罐區跑、冒、滴、漏事故發生,特別要加強保管人員的責任心,做到不脫崗,人走閥關。

5.對油罐區內的消防設施,應經常檢查,防止生銹失靈。消防通道應暢通,防火堤應堅固完好并符合安全要求,避雷針要完好,電氣設備、照明、電話等要符合防火防爆要求。

6.油罐區內的可燃氣體報警儀、高液位報警儀等監測儀表要經常檢驗,使之時刻處于良好狀態。

(2)散裝油料儲存的安全檢查

1.油庫的溫、濕度及罐內油溫的變化情況,透氣閥的壓力是否適宜。

2.新建及大修后油罐的焊縫,附屬設備的連接處是否滲漏。

3.檢查機械呼吸間和液壓安全閥的壓力是否超出規定,防塵帽、防火器、放水閥,油氣管等是否堵塞和凍結。

4.油罐、管線、閥門接頭是否嚴密,有無滲漏。

5.罐基礎有無下沉,掩體有無損壞,排水溝是否暢通。

6.定期檢查油罐內是否有水分、雜質,經常檢查罐室有無積水滲水現象。

7.檢查罐室內的油氣濃度并適時通風排除。

8.清除罐區、庫房內外的易燃物、雜物等。

9.檢查油罐內油品液位的高度有無變化。

10.定期對油品質量進行化驗。

11.檢查消防設備是否齊全良好,配備的在用工具是否齊全,有無挪用。

12.檢查油罐區內的電氣設備、照明、電話等是否良好,有無損壞。

(3)散裝油料儲存管理的安全措施

1.減少油料蒸發損耗的安全措施首先是限制油料蒸發的條件,如縮小油面上的氣體空間,減小油面蒸發表面,減少溫度變化等;其次是使蒸發出來的油蒸氣不擴散到大氣中,并在一定的條件下使其凝結成液體,如提高油罐的承壓能力,收集蒸發出來的油蒸氣等。

a.加強對設備的檢查維修和保養

i.搞好對呼吸閥壓力控制的管理。充分利用呼吸閥降低呼吸損耗的作用,合理地選擇壓力閥盤和真空閥盤的質量,以便使油罐在設計壓力和設計真空度的允許范圍內滿載工作。在收發油中,盡量利用呼吸閥呼吸,不要打開油罐量油口、透光孔或取下呼吸閥盤,在平時儲存時,應利用呼吸閥控制油罐的呼吸。

ii.加強對油罐及其附件的維修檢查,保證油罐及其附件完好,做到不滲、不漏、不跑氣,一般每兩個月應對油罐至少進行一次專門性的外部檢查,嚴寒地區在冬季應不少于兩次。機械呼吸閥每月檢查次數不少于兩次,氣溫低于0℃時每次作業時均應檢查。液壓呼吸閥的檢查每季度應不少于一次,對油罐內的其他附件也應按照規定的檢查周期和檢查內容進行檢查保養。

b.使用浮頂罐。

目前應用的有外浮頂罐和內浮頂罐兩種,由于浮頂與油面間基本不存在氣體空間,油料不能蒸發,因而基本消除了大小呼吸損耗。

c.降溫隔熱。

地面油罐由于受太陽的輻射和外界溫度的影響較大,罐內氣體空間晝夜溫差較大,因而產生了嚴重的小呼吸損耗。如果采取有效的降溫隔熱措施就能明顯地降低油面的蒸發損耗。

i.淋水。在夏季的晴天,對地面油罐頂不斷地進行均勻地淋水冷卻。水由罐頂沿罐壁流下,使冷卻水帶走油罐所吸收的太陽輻射熱,降低了油罐氣體空間溫度,并使它的全日溫度變化和縱向溫差都大為減小,晝夜間油面溫度變化幅度也減小。由于油罐溫度變化減小,地面蒸發減少,油罐的小呼吸損耗大大降低。例如,對于儲油70%的地面汽油罐,通過淋水冷卻可降低損耗20%。在進行淋水操作時,要取得較好的效果,應注意以下幾點:淋水裝置應能使水在罐頂盡量噴成霧狀,以取得更好的隔熱降溫效果,掌握好淋水的起止時間,日出后不久,油罐就開始“呼氣”,因此要趕在“呼氣”前淋水,大約要在15:00~16:00油罐才能停止“呼氣”,因此,應在16:00以后才能停止淋水,如果淋水結束過早,罐內氣體空間的壓力和溫度還可能回升而再次出現“呼氣”,產生較大的損耗;要對油罐連續不斷地淋水,如果間斷地淋水,反而會造成油罐氣體空間溫度大幅度變化,罐內溫度甚至大于不淋水的油罐溫度,造成更大的油罐呼吸損起;優先對裝油量少的油罐淋水,由于裝油量少的油罐氣體空間較大,當溫度變化時,油罐產生的呼吸損耗較小,因此,在水源不足的情況下優先對裝油量少的油罐淋水降溫能取得更好的降耗效果。

ⅱ.選擇淺色涂料。地面油罐外壁涂料不僅起防腐作用,而且還起反射光線的作用。白色涂料的反光性能最好,油罐外表面涂以白色涂料最有利于降低油罐的蒸發損耗。對于浮頂罐,由于溫度的變化對油罐儲存油面的蒸發損耗影響很小,因此,外表面選用何種顏色的涂料可以不作考慮。ⅲ.隔熱。對于地面油罐,可在罐頂和罐壁安裝反射絕熱裝置,常見的方法是用石棉水泥板、石板、波紋鋁薄板制成的反射護屏。利用護屏對光線的反射作用和護屏與油罐之間的空氣夾層的絕熱作用,使油罐免受陽光的直接照射和減輕外界溫度對油罐的影響。

d.收集油品蒸氣

i.集氣罐。將儲存相同油品的油罐氣體空間用管線連通,并將集氣罐與管線相連,構成一個集氣系統。作業時相互交換油蒸氣,不至于使罐體內吸入新鮮空氣和將油蒸氣擴散到大氣中去。集氣罐體積選擇適當可以基本消除油罐的大小呼吸。

ⅱ.還原吸收器。還原吸收器是一個立圓筒,內裝隔板,隔板之間填充活性炭。當油罐呼出的氣體經過還原吸收器時,油蒸氣中的部分分子被活性炭吸收,使排人大氣中的蒸氣濃度大大降低。當油罐吸氣時,空氣先經過還原吸收器,帶出吸收器中的油分子進入油罐,減少了進入油罐內的新鮮空氣量和罐內油品的蒸發。據試驗,安裝還原吸收器可減少損耗40%。ⅲ.冷凝法回收裝置?;厥章士蛇_95%以上,通過兩級或三級冷凍裝置使油蒸氣冷凝。冷凍溫度。0~100℃不等,不同裝置處理油品蒸氣量也不同,一般月處理都在10OOm3以上。

ⅳ.壓縮法回收裝置?;厥章士蛇_90%以上,主要是用壓縮機將油蒸氣送至球罐,以一定的壓力儲存,使其液化,未液化的部分送至冷凝裝置回收。

v.噴淋吸收裝置。該裝置用比產生油蒸氣的油品重的液體,逆向噴淋油蒸氣,油蒸氣被液體吸收,然后再將油氣解析出來,一般回收率可達95%以上。

vi.集中燃燒法。將油蒸氣利用管道集中送到安全地帶,然后點燃使其燃燒掉。此法可減少油蒸氣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也有利用安全。但無節能效果,一般很少采用。

e.改進油罐操作

i.選擇適宜的收發油時機。在降溫時收油,罐內氣體因溫降而收縮,從罐內排出的氣體量將減少;在溫升時發油,一方面可以使氣體空間所允許的膨脹率加大,另一方面可以加速油面蒸發,使罐內的總壓力以及蒸氣壓力由于發油而下降得快些,以使發油后回送呼吸的蒸氣量減少。因此,選擇在降溫時收油,溫升時發油,將有利減少油料的蒸發損耗。發油后油罐氣體空間短時間內油蒸氣尚未飽和,發油不久后就接著收油,使排出的混合氣體濃度降低,也有利于減少油品的蒸發損耗。

ii.盡量減少油庫的輸轉作業。油庫管理中,應加強計劃性,正確地使用和調度油罐,盡量減少倒罐次數,以減少呼吸損耗。

ⅲ.合理確定收發油速度。清洗或大修后的油罐初次收油時,隨時間的增加罐內氣體空間濃度增加,所以加快初次收油的速度可以減少油品的蒸發損耗,發油時若全部發完,則發油速度快可降低油品的蒸發損耗,若部分發出,則發油速度慢可降低油品的蒸發損耗。

ⅳ.盡量裝滿。油罐裝得赿滿,罐內氣體空間的體積越少。油品蒸發損耗也就越少。根據試驗,用容積為220m3的油罐裝汽油220m3時,每晝夜蒸發損耗100Okg左右;裝同樣汽油到2000m3的油罐,每晝夜蒸發損耗僅60kg左右。因此,儲存應盡量裝滿至安全容量。對周轉罐也應盡量提高其裝滿程度。

v.選擇適當時機量油取樣。對油罐進行測量取樣時,應盡量在清晨或傍晚進行,因為這時罐內外的壓力比較接近,不至于跑出油氣或吸人新鮮空氣。

vi.設置擋氣板。在油罐內透氣閥的下方設置擋氣板,油罐吸氣時,進入油罐的新鮮空氣分布在氣體空間的上部,避免了罐內氣體空間的強制對流,使上部氣體空間的油氣濃度比下部小得多,從而在油罐呼氣時呼出的油氣濃度降低。據資料介紹,設置呼吸擋板可降低大呼吸損耗20%~30%,降低小呼吸損耗23%左右。

ⅶ.用大容積油罐儲存蒸氣壓高的油品。據試驗,用不同容積的油罐儲存汽油,其損耗相差較大(見表7-1)。表7-1不同容積的油罐儲存汽油時的損耗情況油罐容積/m年損耗(總計)%5.7554.253.753.252.75f.加入化學物質。在罐內加入少量化學物質,如某些表面活性物質,使油面表面張力改變,變成液膜狀態,減少蒸發損耗。

g.微球覆蓋層。在油罐內利用塑料微球(如酚酫樹脂或脲酫樹脂制成的空心微球)在油面上形成覆蓋層。由于塑料微球具有流動性,當油罐液面發生變化時,微球可以流往罐內的任何部分,使液面保持密封,其使用相當于浮頂。據原蘇聯試驗,未使用微球的油罐較油品表面覆蓋微球的油罐損失多一倍以上。

2.防止油料滲漏的安全措施

a.油料滲漏出現的現象

i.坑道或通道內油料氣味很濃。

ⅱ.測量油高時,發現油面有不正常的下降。

ⅲ.滲漏處黏結較多的塵土,或出現黑色斑點,甚至冒出油珠。

ⅳ.罐底瀝青砂有被稀釋的痕跡,地面、排水溝、管溝有不正常的油跡。

v.罐頂漏氣時,液壓呼吸閥的正壓力低于儲存同種油料油罐的壓力,嚴重時可聽到漏氣聲。

vi.黏油罐加溫時,回水中有油跡。b.防止油料滲漏的措施

i.罐內油料應嚴格按照規定進行測量,得出準確數據,發現超過自然損耗標準,應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

ⅱ.加強對儲油罐的檢查,對已腐蝕穿孔的部位應及時維修。

ⅲ.寒冷地區的油罐,冬季上凍前要排放積水,做好防凍工作。氣溫下降到-20℃以下時,不得敲打和振動,避免冷脆凍裂。

ⅳ.在查庫時,如發現漏油跡象,應立即采取措施,以避免造成損失或發生火災事故。

v.新建或剛大修好的油罐在裝油前,應嚴格進行試壓和檢查試漏,裝油后頭10天內,每天檢查、測量兩次。

c.檢尺、測溫和采樣作業的安全措施

i.禁止讓未經過專業訓練的人員進行檢尺、測溫和采樣作業。

ⅱ.輕質油料進入儲油罐后,須經過規定的靜置時間,方可進行檢尺、測溫和采樣作業。

ⅲ.測量人員在檢尺、測溫和采樣時,必須清除人體所帶靜電,作業時必須穿防靜電鞋、衣服。

ⅳ.凡是用金屬材料制成的測溫盒和采樣器,必須采用導電性良好的繩索,并與罐體進行可靠的接地。

v.檢尺、測溫、采樣時不得猛拉猛提,上提速度不應大于0.5m/s,下降速度不應大于1m/s。

ⅵ.鐵路油罐車和油罐的檢尺和測溫作業必須在裝完油且靜置2min后進行。嚴禁在灌裝作業中檢尺和測溫。

ⅶ.儲油罐測量口必須裝有銅(鉛)測量護板,鋼卷檢尺進入油罐時必須緊貼護板下落和上提。

ⅷ.嚴禁測量時用化纖布擦拭檢尺、測溫盒和采樣器。ⅸ.測量人員不準攜帶火柴、打火機作業,上衣口袋內不得裝有金屬物件,以防跌落在罐口上產生火花。在油庫夜間作業時,嚴禁用明火和不防爆的電燈、電筒照明。

ⅹ.進行檢尺、測溫和采樣作業時,應在早晨進行,因氣溫低,蒸發慢,相對比較安全。大風雷雨天氣應停止上述工作。

*i.平時進行檢尺、測溫和采樣作業時,應背風進行,避免吸入油蒸氣,作業后應立即將罐蓋蓋嚴。

d.洞庫儲存油料的安全措施

i.各種儲油設備應保持完好不漏,進行采樣、檢尺后要迅速密封,以盡量減少油氣擴散于操作間、坑道內。

ⅱ.所有供電系統、照明設備、通訊設備等均應保持干燥,絕緣良好,不應使洞壁滲水浸滴到上面,引起短路,發熱燒毀,或有接觸不良,發生跳火的現象。危險場所都應安裝相應等級的防爆電氣設備。

ⅲ.凡進入儲油區及洞內泵房等容易積聚油氣的地方,必須兩人以上同行,且一般先通風,后開燈,再進入。經檢查設備完好,才能進行操作,因此每次進入洞庫,要謹慎操作,切忌倉促草率,特別是儲存汽油、煤油等易爆品的場所,一定要注意安全。

ⅳ.洞口附近的呼吸管上,消波井口和通風管口絕對禁止有火源接近,以防止引起油氣爆炸。

v.由于洞庫的通訊線路都從山嶺上的桿架引入,因此有將雷電導人洞庫而引起危險的可能性,特別是多雷地區常常發生雷電危害。因此,各部線路上的避雷設施要保持完好有效,在每年雷雨季節前必須進行檢查,雷雨時不要接近防雷電設備,定期檢查其接地電阻是否在規定的范圍內,如接地電阻超過時,應查明原因,及時處理。

ⅵ.洞庫內必須保持清潔整齊,切忌零亂放置雜物。

e.預防立式鋼油罐吸癟的安全措施。

i.必須加強業務學習,了解呼吸系統的重要性,提高分析、判斷、解決問題的能力。

ⅱ.在發油作業中,要嚴格遵守規程,對于洞庫,一定要打開呼吸道上的閥門,使罐內氣體空間與大氣相通。為了安全起見,地面和半地下式油罐要打開量油孔。

ⅲ.操作人員在收油中要切實做到勤觀察、勤記錄、勤報告。日常檢查和維護中對阻火器和呼吸閥要做到查暢通、查靈活、查嚴密、防堵塞、防黏結、防卡死,并定期進行技術鑒定和檢修。

i.認呼吸管路在使用中,因潮濕空氣和油氣管路侵蝕,鋼管極易銹蝕脫落銹渣,應注意清理和吹掃,以防堵塞。

v.如有條件可在呼吸管路上增設真空報警裝置。

ⅵ.在作業中應勤檢查,在開始發油前,應注意檢查閥開關是否正常。發油過程中,如罐體發生響聲或發油量比正常時小,應立即采取措施,以避免事故的發生。

f.防止儲油罐著火爆炸的安全措施

i.易揮發的油品,如汽油,煤油等宜用浮頂油罐和內浮頂油罐,并在地下和洞庫油罐儲存,這樣既能降低蒸發損耗,又能降低罐體空間的油氣濃度,減少與外界火源接觸的機會。

ⅱ.各種油罐都要按安全容量和安全高度裝油。

ⅲ.裝有避雷裝置的油罐,每年要檢查一次避雷針安裝連接情況,發現有影響雷電通路的松脫、斷裂,要及時修復。ⅳ.對油罐的防雷接地和罐內其他的防感應電、防靜電接地,每年春、秋雷雨季節到來之前各檢測一次接地電阻,應分別不得大于10Ω、30Ω、100Ω,超過時應對接地環境進行處理。接地極要連接牢固。,

v.阻火器要使用金屬波紋板型,每季度檢查清掃一次,冰凍季節每月一次。

ⅵ.雷雨天油罐應停止進油作業。

ⅶ.每月檢查一次罐上泡沫發生器或液下噴射裝置有無雀窩,玻璃是否完好,螺釘及螺栓有無松動,噴射管有無凍凝堵塞。

篇2:油料倉庫工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1范圍

本規程規定了油料倉庫工安全技術操作要求。

本規程適用于油料倉庫工安全技術操作。

2安全技術操作要求

2.1油料庫系安全防火重點要害部位,必須備有選擇適當、性能良好的滅火器具;油料庫工應具有一般滅火知識,牢記火警電話號碼(119)。

2.2油庫內除油庫工、上級領導外,無關人員一律禁止入內。倉庫人員不準穿化纖衣服和有釘子的鞋。

2.3所有人員進入油庫區內,禁止帶火柴、打火機等火種。搬抬油桶要輕拿輕放,防止摩擦產生火花。

2.4油庫區內禁止吸煙,油庫周圍50m內禁止明火作業,庫內應保持良好的通風。

2.5油庫如起火應立即報警,并充分用現場的消防設備進行滅火,嚴禁用水滅火。

2.6油庫所有電氣設備,應按設計規范采用防爆密閉型。

2.7啟閉油罐(桶)的孔、蓋,測量液面或去樣等作業時,禁止使用黑色金屬或石塊等能發出火花的工具,在進行上述作業同時操作人員應戴好口罩。

2.8不同油料應分開存放。稀料和油料嚴禁同庫存放。

2.9油庫的周圍應設明顯的防火標志和加設防范區圍墻。

篇3:油料庫安全操作規程

1.嚴禁煙火,無關人員禁止入內,進入時禁止帶入任何火種。

2.油料庫30米內禁止煙火,庫內消防器具擺放位置明確,工作人員必須熟悉滅火知識,庫內必須通風良好。

3.庫內一切電器、照明應按規范采用防爆型,夜間值班備有手電筒。

4.啟閉罐桶,嚴禁用鐵制工具,以防產生火花,機動車輛進入油料庫區應戴防火帽。

5.嚴禁用漏罐、漏桶裝油,油料庫區地面無油。

6.消防器材定期檢查,確保有效。

7.油料分類存放,標志明顯。

8.庫房必須嚴密無縫,門窗應牢固。

9.庫房應嚴格控制出入人員,無關人員嚴禁入內,進入庫內禁止抽煙飲食。

10.收發保管帳目應清楚,帳物必須相符,領用審批手續應健全,不得涂改。

11.消防器材設備在明顯位置,消防器材周圍1米范圍內無雜物,消防通道暢通,工作人員要懂滅火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