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事故應急處理制度
為確保生產、生活工作正常有序和人身及財產安全,防止重大事故發生,做到萬無一伯,將制定本應急救援制度。
一、廠部必須制訂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建立應急救援體系。
二、成立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具體工作由安全生產領導小組統一領導,落實人員,明確職責任務,組織實施,各車間、班組必須主動、積極配合協調,提高救援能力,發生重特大事故后,組織機構的全體人員必須立即趕赴事故現場,組織指揮搶險、排險、救助,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把事故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重特大事故發生后,積極配合事故調查組按國家有關規定對事故進行認真調查,并按照“四不放過”原則提出處理意見,按規定時限上報上級有關部門,同時,及時安撫受害者家屬,妥善處理善后事宜,確保社會穩定。
四、任何部門和個人都有義務支持和配合事故救援工作,保護事故現場,提供一切可能的便利條件,不得故意破壞事故現場,不得阻撓干涉對事故的依法查處。
篇2:住宅項目重大事故應急處理預案
住宅工程項目重大事故應急處理預案
為了加強對潛在事故事件或緊急情況的響應,做好重大事故事件發生后的組織領導和協調處理,使搶險、救災、救助工作能有序、高效地進行,最大限度地減少避免事故災害的生產經營,結合工程公司實際,特制定應急處理預案。
一、潛在事故隱患和重大事故類別
(一)潛在隱患
1、自然災害:地震、狂風暴雨、大雪天、洪災。
2、施工現場:土方、井樁、腳手架工程、洞口臨邊作業、模板工程、鋼筋工程、砼澆注、施工臨時用電、施工機械、車輛運輸、垂直運輸、中毒、中暑、火災、爆炸等。
3、其他:突發性的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淹溺等其他傷害案件。
(二)重大事故類別
高處墜落、物體打擊、機械傷害、車輛傷害、觸電、淹溺、灼燙、火災、爆炸(鍋爐、容器)、坍塌、中毒和窒息、其他傷害。
二、應急預案的機構設置
1、重大事故的應急搶險工作實行公司行政領導統一組織指揮,項目經理和機關科室負責人牽頭負責的原則。
2、重大事故的應急搶險救災成立指揮部,一把手擔任總指揮,生產副經理和項目經理任副總指揮,成員由項目部人員和相關科室負責人組成。
3、事故應急總指揮部設在安全科,應急處理按事故類別劃分管理,歸口領導,小組牽頭,協同項目部成立的搶險救災領導小組搞好事故應急處理。
4、應急處理領導小組搶險隊的組成:(略)
三、應急處理指揮部職責
1、組織工程公司各領導小組,項目部領導小組按應急預案要求,迅速開展搶險救災工作,力爭將事故造成的損失降低最低限度。
2、根據事故發展狀態,統一部署應急預案的實施工作,調動各類機械設備、物資、人員做好搶救工作。
3、配合上級部門進行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并做好穩定企業生產秩序和傷亡人員的善后及安撫工作。
四、應急領導小組、搶險隊職責
1、服從總指揮部的統一領導和指揮,迅速開展搶險救災工作,防止事故、事件的擴大和人員傷亡的增加。
2、做好傷害人員的救助和集體財產的保護。
3、保護好事故現場,為事故調查取證提供依據。
五、重大事故的報告和現場保護
1、重大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立即直接和逐級將事故情況報告工程公司負責人和歸口管理的科室負責人。
2、工程公司負責人和科室負責人接到重大事故報告后,一是迅速派人趕赴現場,對事故現場進行初步的勘察了解,掌握事故情況,保護好事故現場,組織進行搶救;二是將了解、掌握的情況立即報告工程公司負責人或上級主管部門、當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和工會、行業管理部門;三是在必要時將事故通報,求助于當地駐軍、武警、公安、消防、醫院等部門的支援。
3、在24小時內,寫出事故報告。○1事故發生單位、時間、地點。○2事故發生的簡要經過、人員傷亡情況損失。○3事故發生的初步原因判斷。○4事故發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現場控制情況。
4、事故發生后要做好現場保護,進行標識,為上級部門的勘察、取證、拍照、繪制現場平面布置圖,原因分析提供依據。
六、應急處理預案
1、在工程公司建筑施工現場發生的高墜、物打、觸電、機械傷害、坍塌、中毒、中暑等傷亡事故,由工程公司生產科牽頭,事故項目部負責組織實施。
2、火災、爆炸、淹溺等傷害事故,由經濟保衛科牽頭,事故項目部負責組織實施。
3、自然災害事故由辦公室牽頭,機關各部室、項目部負責組織實施。
4、突發性的刑事、治安案件,由辦公室、經濟保衛科負責組織實施。
七、重大事故的預防控制
1、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和群治制度。
2、嚴格遵守執行公司各項規章制度,管理細則,消防制度,防范措施。
3、加大管理力度,實行領導干部預案值班制度,值班電話:○1安全生產科:○2辦公室:○3保衛科:
4、做好搶險救災物資儲備和人員的組織落實。
八、具體的緊急情況發生后應急措施
(一)火災:
1、發生火災情況后,發現人及時向項目部匯報并積極進行搶救。
2、項目部接到匯報后:
1)積極組織現場人員救火。
2)打"119"報警,報警時說清地點、勢態、電話號碼等。
3)立即組織保安人員疏散人員和保護現場。
4)逐級向上報告和向社會求救。
5)疏通救火通道。
6)將受傷人員就地搶救和就近送往醫院進行救治。
3、火災發生后,應據實填寫《事故記錄報告》。
4、火災事故后按"四不放過"原則進行處理。
(二)狂風、暴雨、大雪天
1、遇有6級以上大風和日降雪為50mm以上惡劣天氣應停止室外作業,停止塔機與垂直運輸作業。
2、遇有惡劣天氣還應做好下列工作:
1)做好現場排水。
2)加強現場臨時設施和設備的防護。
3)原材料,構件和調和設備應入室或做好防雨、防潮、防裂、防塌四防措施。
4)地基與基礎工程應做好截水、擋水工作、嚴防雨水倒灌。
5)砌筑工程擋土墻,獨立墻應設臨時的支撐。
6)結構吊裝應停止作業并應做好基礎處理使吊裝物堆放可靠安全。
7)遇惡劣天氣應做好檢查記錄,并記錄上述工作安排與落實情況。
(三)突然停電
1、因各種外界未預知因素遇到突然停電情況應做好下列工作。
1)檢查各用電設備工作狀態,并立即切斷所有工作設備電源。
2)塔吊吊物在空中突然停電,應設安全警戒線并設法使起重物落地。
3)向現場作業人員說明原因和需要做的彌補工作。
2、遇有突然停電情況必須作好記錄。
(四)中毒、中暑及各類人員傷害。
1、凡遇有中毒、中暑及各類人員傷亡情況,立即用現場急救器材,現場急救撥打120急救電話,并送往就近醫院搶救治療。
2、遇有人員傷害事故,休息一天以上的,應寫出事故報告上報公司工程管理部備案。
(五)坍塌
1、施工現場出現任何情況坍塌,必須及
時向項目部匯報,并設法控制情況繼續發展。
2、項目部接到報告后,立即組織人員排除險情,有人員傷害的,應組織緊急搶救。
3、無論何種情況,項目部都必須及時有效控制事態發展,并逐級上報,填寫《事故記錄報告》
九、重大事故急救知識
(一)如何包扎傷口
所有開放性傷口,在搶救時應立即用急救包或無菌敷料妥善包扎,以達到止血、保護傷口、防止再受污染、避免外界對傷口的刺激和減少疼痛的目的。
包扎時注意事項
1、包扎前,先將衣服解開,充分暴露傷口,盡快進行包扎。傷口上或其周圍不用磺胺粉等藥物。
2、敷料接觸傷口的一面,必須保持無菌,包扎范圍應遮蓋傷口周圍皮膚約5~10cm以上。
3、表淺易取的異物可小心取出,已嵌入組織的異物或外露的骨片不可勉強摘除,以免加重污染和出血。
4、脫出于傷口外的內臟組織,禁止送回,應用敷料敷蓋、保護脫出的內臟,再用較厚的敷料(或干凈的飯碗罩住)圍在脫出的內臟周圍,然后包扎。
5、包扎時必須動作輕柔,不增加損傷,不可過緊,以免妨礙血運,也不能過松,以免滑脫,打結時要避開傷口。
6、對骨折或關節病員,負扎后應加用固定器材。
7、較大較深的出血傷口,可先用急救包或敷料填塞,再加壓包扎,及時送就近的醫院處理。
(二)、高空墜落的搶救
1、首先了解高空墜落的高度,及時檢查病人的呼吸、血壓、脈搏、瞳孔等情況。
2、盡可能讓病人平臥,如有口內血塊,立即清除;如有呼吸、心跳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心臟胸外按壓術。
3、如有傷肢出血,立即將衣服剪開進行止血,采取加壓包扎止血和止血帶止血。
4、對骨折的病人不要勉強整復,采取就地取材,用小木板稍加固定,如骨折斷端有穿破皮膚血管、神經的危險時,可小心順勢自傷肢端稍加固定。
5凡疑有脊椎、脊髓損傷的傷員,搬運必須非常謹慎,要求動作一致、平抬平放,絕不可使頸部或軀干彎曲和扭轉,輕輕地將傷員移上擔架,用衣物等固定,及時送醫院救治,擔架以木板為好。
(三)、中暑的預防措施
中暑是在高溫環境里工作,由于外界氣溫過高或在強烈陽光下直接曝曬過久,如預防不周引起體溫調節功能紊亂、出現一系列癥狀稱為中暑。
臨床表現
輕者病人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全身疲乏無力,出汗、四肢麻木、惡心等癥狀。
重者除上述癥狀外,病人體溫可達40℃以上,面色潮紅、胸悶、皮膚干燥及早期循環衰竭的表現(如面色蒼白、皮膚濕冷、脈搏細連、血壓下降、暈倒、不省人事、驚厥、昏迷)。
搶救措施:
1、立即將病人搬入到陰涼通風處,平臥頭部抬高,松解衣扣。
2、頭頸部給予冷敷、扇風、涼水或酒精擦體,使體溫迅速下降,但病人出現虛脫(體溫降低)時不要冷敷。
3、若病人能飲水時,可給病人大量飲水,水內加少量食鹽或口服人丹、十滴水等;若不能飲水時,有條件可靜脈輸液。
4、重者積極送醫院治療。
(四)、觸電的防治措施
人體是一個導電體,觸電后電流通過人體可造成嚴重的全身損害和局部損傷,嚴重者可致心搏呼吸驟停。
救險:
1、在搶救電擊傷時,應分秒必爭,首先應迅速使傷員脫離電源。用不導電的物體(木棒、竹桿等)將電源挑開或立即關閉電門,切忌直接用手或導電物去推拉傷員,以免救護者自己觸電。
2、如呼吸停止,應立即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按摩;即使已恢復正常心跳,還應嚴密觀察,防止再度停跳。
3、如有外傷、燒傷,應及時處理后,送就近醫院救治。
4、在進行上述處理的同時,應使全身及腦部降溫,有條件時輸液。
(五)、燒傷現場搶救措施
1、迅速脫離火源、撲滅火焰。衣服著火可以就地慢慢打滾,用水或其他物品(如雨衣、棉被等)覆蓋,也可以跳入附近水池或水坑中。原則是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盡快隔絕空氣,停止燃燒。切忌奔跑呼叫或用手撲打火焰,以免加重頭面、呼吸道及雙手燒傷。
2、保護創面,如缺敷料,可用清潔衣服、被單等迅速包裹傷面,避免污染和加重創面損傷。創面不涂抹有色藥物、不挑破水泡,化學燒傷時盡量查明性質,應用大量清水沖洗或用可中和、消解化學因子的液體洗敷。
3、保持呼吸通暢,預防休克,口服或注射鎮痛劑,口服生理鹽水。
4、及時送就近醫院救治。
(六)、食物中毒的救治和預防措施
食物中毒是由于食用了被細菌污染或有毒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
1、預防:
(1)加強伙房衛生管理及衛生宣傳,搞好伙房衛生;保持食物清潔,防止食物污染,嚴格執行衛生制度。
(2)炊事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3)不吃變質腐敗食物,防止食物污染與細菌繁殖。
(4)食物,尤其是肉類,要充分加熱,徹底燒熟。
(5)盡量避免吃剩菜剩飯,夏秋季氣溫高,熟食不宜久放,以免變壞。
(6)做好防蠅、防鼠設施。
(7)生、熟菜,板、刀和容器要分開,按時消毒、清洗。
2、搶救原則
(1)發生食物中毒后,應立即向上級衛生部門報告。
(2)事發單位還應保護好現場及剩余、可疑食品,保留病人的嘔吐和及糞便,協助食品衛生監督機構作好調查工作。
(3)對病人迅速采取措施,爭取時間在中毒初期催吐,用手指、牙刷柄輕探咽后壁引起嘔吐后,服大量淡鹽水、溫茶水,有條件可皮下注射催吐藥,采用導瀉或者解毒的方法。
(4)病情較重者,立即送醫院救治。
十、應急處理預案組織機構圖
篇3:某某涂料公司重大事故及災害應急處理預案
一、企業基本情況
1、?公司地址:**********
2、?公司性質:外資企業,成立于1994年,總投資500萬美元。
3、?員工總人數:280人。
4、?安全管理人員:8人。5、?生產面積:3100平方米;
易燃危險倉庫面積:260方米,儲量最大60噸左右,以甲苯、二甲苯、固化劑、稀釋劑等溶劑類原材料為主;
?原材料倉面積:2400平方米,主要儲存一般包裝原材料和粉料。
?成品倉庫面積:2400平方米,主要儲存水性成品和油性成品。
5、主要消防設施:
4kg干粉滅火器188個
35kg干粉滅火器?30個
35kg泡沫滅火器?10個
4kg泡沫滅火器20個
消防沙?500KG
室處消防栓11個
室內消防箱8個
報警開關8個
6、?主要產品:具有一定危險性的木器漆、金屬漆及配套產品稀釋劑、固化劑等產品,生產工藝流程簡單成熟。生主過程中使用到甲苯、二甲苯、丙酮、稀釋劑等危險化學品。
7、?危險性質:上述物質在突然泄漏、操作失控或自然災害的情況下,存在著火災爆炸、人員中毒、窒息等事故的潛在危險。
二、化學危險區域的確定及分布
根據公司生產、使用、貯存化學危險品的品種、數量、危險性質以及可能引起化學事故的特點,確定以下4個危險場所為應急救援危險目標:
油性生產車間、油性成品倉庫、原料倉庫、易燃易爆倉庫(包括桶區)、
油性實驗室、水性助劑區。
工廠內易燃、易爆危險區域示意圖(略)
(紅色代表高度易燃、易爆區;黃色代表使用和生產易燃、易爆品區)
三、緊急情況下各分工人員的第一反應和行動
(一)?報警人員
1、?事故工段在事故發生后,負責報警的人員應立即采取行動,其中一名報警人員迅速利用通迅工具拔打當班領導的電話,并匯報現場情況。
2、?另一報警人員要高喊“某某工段起火啦!!等”,并迅速按響最近的火警;然后趕到公司電房處切斷總電源。
(二)?指揮人員
1、?**在接到電話后迅速趕到事故現場,調集人員滅火。
2、?在火災現場判斷火災大小,決定是否通知公司專人向消防大隊報警。
3、?現場協調有關部門處理事故及調查事故的原因。
4、?定糾正預防措施。
5、?疏散組
1、在火災或事故發生的第一時間,謝正峰、過思達迅速利用喊話工具在車間(倉庫)門口通知現場人員撤離。
2、大部分人員撤離后,在指定的安全區域組織清點在崗人員,并將清點結果迅速匯報給指揮人員。
(三)油性車間滅火組、水性車間滅火組、倉庫滅火組
A、火災事故
1、在聽到或看到有火災、事故第一時間,迅速使用就近的消防器材進行滅火。
2、在指揮人員到達火災現場時,要積極匯報火場情況,聽從指揮人員的調遣。
B、泄漏事故
1、?在看到有危險物品大面積的泄漏時,報警人員應立即向當班領導報告情況。
2、?滅火組成員應迅速趕到事故現場,準備好滅火器,并通知其它人員撤離現場。
3、?一部分人員及時控制泄漏源,另一部分人員迅速利用現場的消防沙覆蓋泄漏物。
(四)保安人員滅火組
1、?當班保安首先通知行政部領導,迅速趕到事故現場。
?2、在聽到工廠內的消防警報時,應迅速通知其它能快速趕到的其它保安人員到事故現場。
(五)行政部領導
1、行政部領導**在接到事故報告后,應迅速趕到事故現場。
2、同時應指定專人通知車隊所有在位的車輛發動后待命。
(六)現場急救組
1、?**(**)急救人員接到報警后,立即帶上急救藥物趕到現場,聽從調用。
2、?對出現中毒、窒息或受傷人員,及時將傷員救離現場,作一般性的醫療急救處理,并及時將受傷人員送往醫院搶救。
(七)后勤支援組
1、?**(**)根據指揮人員的命令,迅速調集事故及災害搶救所需物資。
2、?及時組織人員對傷員的救治。
3、?維持現場的安全秩序,在事故不能及時控制時,迅速組織其它人員向更安全的位置疏散。
(八)搶修組
1、?**(**)負責組織現場人員做好搶修準備。
2、?根據救災指揮部的命令,對危險部位及關鍵設施進行搶險。
3、?負責對發生災害的裝置和設施進行搶險救災,減少因為設備的原因造成的損失。
4、?協助組織做好災后恢復生產工作,對發生災害的裝置設備、設施進行檢查,迅速搶修,盡快恢復生產。四、事故及災害報警程序
1、?事故發生后,現場發現人員立即向向當班的車間主任。
2、?當班車間主任接到報告后,應立即派出一人向當班的部門經理報告,一人迅速跑到公司的配電房關閉總電源。
3、?當班車間主任或部門負責人在趕到現場后判斷火災是否為B級以上,并決定是否向消防大隊報警求救。
4、?保安隊值班人員在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立即通知現有保安人員投入救災工作。并聯系其它保安人員盡快趕到事故現場。
事故報警、處理程序示意圖(略)
A類事故:火災事故重大,有大范圍蔓延趨勢,憑工廠消防人員不能控制火勢,并有人員重傷或死亡。
B類事故:火災事故發生在工廠危險區域,且區域內有大量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工廠內的消防人員不能控制火勢,火災威脅到人員的生命。
C類事故:火災事故在小范圍內發生,且工廠消防人員能在短時間內控制火勢。
五、搶險救災的原則
1、?按“先救人后救物”的原則.
2、?如果事故現場有大量易燃、易爆物品時,應在滅火的同時盡快轉移存放的物品。
3、?救災指揮部人員到達現場后,搶險救援工作應由救災指揮部統一指揮。
六、泄漏事故的處置
(一)注意事項
1、?進入現場人員必須配備必要的防護器具。
2、?應嚴禁火種,以降低發生火災爆炸的危險性。
3、?在發生大面積泄漏事故時,工廠內的其它人員應迅速撤離。
4、?在現場嚴禁使用手機、對講機等工具。
5、?事故現場嚴禁無關人員進入或圍觀。
(二)泄漏源的控制
1、?在指揮人員指揮下:采取停止作業、轉移物料等方法。
2、?容器發生泄漏時,現場人員應立即使用消防沙等器材將泄漏物堵住或圍住,防止其四處流淌。
(三)泄漏物的處理
現場泄漏物要及時用消防沙進行覆蓋、收容,防止二次事故的發生。
七、撲救易燃液體的基本對策
遇易燃液體火災,一般采用以下基本對策:
1、?首先應切斷火勢蔓延的途徑,冷卻和疏散受火勢威脅的壓力及密閉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燒范圍,并積極搶救受傷和被困人員。如有液體流淌時,應筑堤(或用圍油欄)攔截流淌的易燃液體。
2、?及時了解和掌握著火液體的品名、比重、水溶性、以及有無毒害、腐蝕、沸溢、噴濺等危險性,以便采取相應的滅火和防護措施。對較大的流淌火災,應準確判斷著火面積。
3、?對小面積(一般50m2內)液體火災,用泡沫、干粉等滅火器更有效。大面積液體火災必須根據其相對密度(比重)、水溶性和燃燒面積大小,選擇正確的滅火劑撲救。具有水溶性的液體(如醇類、酮類等),在理論上能用水稀釋撲救,但用此方法要使液體閃點消失,水必須在溶液中占很大的比例。這樣不僅需要大量的水,也容易使液體溢出流淌,而普通泡沫又會受到水溶性液體的破壞,因此最好用抗溶性泡沫撲救,用干粉等滅火器時,滅火效果要視燃燒面積大小和燃燒條件而定,也需用水冷卻容器。
4、?撲救毒害性、腐蝕性或燃燒產物毒害性較強的易燃液體火災,撲救人員必須戴防護面具,采取防護措施。
八、有關規定和要求
為能在事故發生后,迅速準確、有條不紊地處理事故,盡可能減小事故造成的損失,平時必須做好應急救援的準備工作,落實崗位責任制和各項制度。具體措施有:
1、?落實應急救援組織,救援指揮部和救援人員應按照具體分工開展救援的原則,建立組織,落實人員,每年初要根據人員變化進行組織調整,確保救援組織的落實。
2、?按照任務分工做好物資器材準備,如:必要的指揮通訊、報警、消防、搶修等器材及交通工具。上述各種器材應指定專人保管,并定期檢查保養,使其處于良好狀態。公司定期組織救援訓練和學習,各隊按分工每年訓練兩次,提高指揮水平和救援能力。對全公司員工進行經常性的應急救援教育。建立完善值班制、,檢查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