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環境目標責任制
搞好本礦的安全環保工作,確保員工聲明和財產安全,根據《安全生產法》、《環境保護法》、《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執行追究的規定》要求,特建立企業環境目標責任制。
一、礦山對篩選出的碎石,廢砂盡可能綜合利用,不能利用的,堆置在安全可靠的廢石場統一存放。
二、礦山設計和建設時應少占耕地,采取復土植草,防硝煙等環境保護措施。
三、采取作業破壞的草場,要盡力恢復,保護自然環境。
四、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水要采取措施,引流到尾礦庫。
五、根據礦山生產發展計劃編制具體規劃分批編制復土造田施工方案,嚴格按技術要求實施。
篇2:危險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責任制度
1總則
1.1目的
為了加強公司綜合利用過程中的危險廢物的管理,防止危險廢物污染環境,保障人身健康,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和公司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
1.2編制依據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
(三)《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1.3范圍及術語
1.3.1適用于公司范圍內危險廢物的產生、收集、暫存、出庫、運輸、綜合利用等活動。
1.3.2術語
(1)危險廢物:指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或者根據國家規定的危險廢物鑒別標準和鑒別方法認定的具有危險特性的廢物。
(2)危險廢物貯存:指危險廢物再利用、或無害化處理和最終處置前的存放行為。
(3)貯存設施:指按規定設計、建造或改建的用于專門存放危險廢物的設施。
(4)危險廢物暫存:指危險廢物在綜合利用、轉移、處置前集中貯存設施。
(5)容器:指按標準要求盛載危險廢物的器具。
1.4危險廢物的管理
1.4.1危險廢物的收集、暫存、轉移、綜合利用活動必須遵守國家和地方有關規定;
1.4.2危險廢物的容器和包裝物以及收集、暫存、轉移、處置危險廢物的設施、場所,必須設置危險廢物識別標志;
1.4.3制定危險廢物管理計劃,并向縣環境保護部門申報危險廢物的種類、產生量、流向、貯存、處置等有關資料;
1.4.4禁止向環境傾倒、堆置危險廢物;
1.4.5禁止將危險廢物混入非危險廢物中收集、暫存、轉移、處置;
1.4.6需要轉移危險廢物時,必須按照相關規定辦理危險廢物轉移聯單,未經批準,不得進行轉移;
1.4.7禁止將危險廢物轉移至無危險廢物經營資質的單位;
1.4.8運輸危險廢物,必須采取防止污染環境的措施,并遵守國家有關危險貨物運輸管理的規定。禁止將危險廢物與旅客在同一運輸工具上載運;
1.4.9制定危險廢物污染事故防范措施和應急預案,并報縣環境保護部門進行備案,建立健全危險廢物管理臺帳;
1.4.10因發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發性事件,造成危險廢物嚴重污染環境時,必須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或者減輕對環境的污染危害,及時通報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居民,并向縣環境保護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接受調查處理;
1.4.11禁止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過境轉移危險廢物;
1.4.12各部門在進行日常檢查時,發現有違反危險廢物管理規定行為者,將按公司《安全生產獎懲管理制度》對違規者進行處罰,情節嚴重者,送交司法部門處理。
篇3:礦環境保護部安全生產責任制
1.貫徹執行國家和上級部門有關環境保護工作的法令、政策和標準,制訂并完善各項環境保護制度和措施,對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2.負責環境保護方針、政策、規定和知識的宣傳教育,監督檢查落實情況。
3.負責監督檢查現場環境保護工作,實現清潔生產。
4.制訂“三廢”治理、噪聲防治等計劃措施,并檢查執行情況。
5.負責環境監測和科研工作,推廣新技術、新工藝,不斷改善環境質量。
6.參加環境污染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協調處理本單位內部和本單位與地方之間的環境污染糾紛。
7.負責環境統計報表的匯總、上報、建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