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工傷事故處理安全教育管理辦法

工傷事故處理安全教育管理辦法

2024-07-23 閱讀 7623

一、目的:為增強員工安全生產意識,規范公司工傷管理,及時、合理地處理工傷事故,預防和控制工傷事故的發生,提高員工安全生產意識,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司和員工的工傷事故風險,參照《工傷保險條例》并結合公司實際,特制定本辦法。二、適用范圍:適用于公司所屬各單位、全體員工三、工傷管理職責:1、人力資源部為歸口管理部門,負責工傷事故的統計、分析、處理指導、工傷爭議協調。2、營運部商業保險承辦員負責辦理員工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事故處理后的理賠。3、發生工傷員工所屬單位為工傷事故處理的直接責任單位,負責傷害事故的報告、緊急處置、相關費用支付等。四、工傷認定:(一)、根據《工傷保險條例》,員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1、在工作時間、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2、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3、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4、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或視同工傷的其他情形。(二)、參照《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六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工傷待遇:1、因不服從領導指派安排而發生的傷亡事故;2、未經任何授權、許可而擅自行事而發生的傷亡事故;3、因工負傷后,本人故意加重傷情或無理拒絕接受醫院檢查治療。4、由于本人違法行為或故意行為(如自殺、自殘、斗毆、吸毒、酗酒、酒后上崗、無證駕駛、酒后開車、蓄意違章、擅自違反操作流程、工作時間內干私活等)而發生的傷亡事故;5、從事不利于公司經營發展的工作而在工作場所發生的傷亡事故;6、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認定為犯罪行為。7、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其它情形。五、工傷事故發生時處理程序:1、為避免或減少工傷事故,單位應做好工傷事故應急預案,以便發生工傷事故時及時啟動預案,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工傷事故發生時的處置程序:事故上報、人員安排、護送傷員,接送、車輛安排、指定地點(醫院)、時間節點、費用墊付等。2、事故上報:輕傷在3日內、重傷以上事故一小時之內,由單位負責人或指定人員向人力資源部匯報事故原因、處理情況等,同時通知營運部商業保險理賠員,并按照理賠員的指導進行相應處置。一周內填報書面《工傷事故報告表》(見附表1)。3、人員、車輛、費用安排:事故現場最高職務管理人員負責向單位負責人及時匯報的同時,由負責人指派車輛駕駛、財務人員及時將受傷員工送到工傷、醫保定點醫院或正規醫院治療。4、由單位辦公室人員或財務人員借出工傷員工醫藥費,辦理入院、出院、與醫院結算等手續。六、工傷事故責任的處罰:(一)、工傷事故的分類:1、輕傷及輕傷事故:輕傷是指損失工作日為1個工作日以上(含1個工作日)、105個工作日以內的失能傷害。輕傷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只發生輕傷的事故。2、重傷及重傷事故:重傷是指造成員工肢體殘缺或視覺、聽覺等器官受到嚴重損傷,一般能引起人體長期存在功能障礙或勞動能力有重大損失的傷害;損失工作日為105個工作日以上(含)的失能傷害。重傷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發生重傷(包括伴有輕傷)、無死亡的事故。3、死亡事故:指一次事故中有人員死亡的事故。(二)自然事故和責任事故的處罰辦法:?責任分類自然事故責任事故處罰主要責任人次要責任人輕傷事故不處罰300元200元重傷事故不處罰800元600元死亡事故不處罰2000元1000元備注1、責任事故是指因當事人違紀違章、不服從指揮等或因管理者錯誤指揮造成的事故。2、主次要責任劃分按事故責任評定小組結論。3、因責任事故給公司造成損失的,除承擔處罰責任外,主次責任人還應承擔相應經濟損失的60%:40%。七、工傷治療期間及康復后待遇:1、停工留薪期及待遇:工傷員工接受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住院期享受基本工資,期限最長一般不會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必須經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方可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康復期(在家康復期間)發放當地最低工資,但康復時間原則上不得超過三個月。2、治療結束,根據醫院結論,可以康復出院而當事人不愿出院的,自醫院做出結論之日起,停止以后的住院費用支付。3、住院期間伙食費:按照醫療機構所在地的政府發布的標準,通常在10-30元/天之間,無政府標準的按公司員工日伙食標準支付,或按同崗位人員差旅伙食補貼標準的70%執行。4、陪護費:受傷住院人員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需要人員陪護時,上應向公司提出申請,經核實傷情、批準后方可,原則上只允許1人陪護,待遇按傷者本人基本工資標準支付。5、治療、轉院期間交通住宿費:往返醫院(含初診、復診、二次手術)短途交通費據實報銷;轉院則必須是經過首次診療醫院出具轉院手續后,產生于轉出醫院和轉入醫院之間的交通、住宿費,憑轉院證明和交通票據,經核實后予以報銷。6、治療費用:先由單位借款墊付,由承辦人繳納費用,出院時在指定就診醫院開具發票及每日用藥及輔助器具清單(加蓋印章)等相關證明,經單位負責人審批后報銷。如因傷者本人提供虛假或涂改的醫療票據,不予報銷。7康復出院后,能恢復工作的,則結束工傷治療期,出院次日正常上班,恢復在崗待遇或享受法定待遇。不愿繼續工作提出解除勞動關系的,則辦理相關離職手續。8、參保人員由單位指定專人在30日內或當事人于1年內向當地勞動部門進行工傷認定申報。未參保人員離職時不能友好協商解決而發生爭議的,經公司或個人在法定時限內向勞動部門提出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申請,按照權威部門結論執行。9、協商一次性處理工傷賠償的,雙方應簽訂免責協議,公司可酌情免除或減輕事故責任和經濟損失承擔;依法處理工傷賠償的,應按照責任劃分承擔后果,并按比例承擔經濟損失。10、公司提倡人性化對待員工,尤其是受傷員工,在及時做好妥善救治的基礎上,做好傷者心理和情緒安撫工作,對傷者合理的訴求應予以滿足,不合理、不合規的要求,應耐心解釋政策,盡力避免員工關系沖突等不和諧因素產生。按照勞動合同約定,發生勞動爭議的,本著先平等友好協商解決,協商不成,向仲裁機構進行調解、仲裁,對仲裁不服的,可向經營單位所在地基層法院提出訴訟。八、安全教育:逐步建立公司三級安全教育機制,對新進人員和在職人員進行公司/單位級安全教育、部門安全教育、班組安全教育。

?1、公司/單位級安全教育的主要內容:①介紹勞動保護的意義、任務、內容和其重要性,使員工樹立起“安全第一”和“安全生產人人有責”的思想;②介紹公司/單位的安全概況,包括企業運作特點,安全分布情況(重點介紹接近要害部位、特殊設備的注意事項),安全管理的組織機構,主要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如公司關于安全方面的制度、文件、通知等,獎懲條例,交通運輸安全管理制度等);③介紹公司典型事故案例和教訓,搶險、救災、救人常識以及工傷事故報告程序等。④由單位負責人負責組織學習,有會議紀要留存。2、部門級安全教育的主要內容:①介紹部門、工作場地的概況,如人員結構、安全生產組織狀況及活動情況,危險區域、勞動保護用品的穿戴要求和注意事項,事故多發部位、原因、有什么特殊規定和安全要求;②介紹常見事故和對典型事故案例的剖析,介紹安全生產中的好人好事,文明作業、標準化作業方面的具體做法和要求。③根據各工種、各勞動工具、設備實施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安全技術知識教育。④由部門主管負責組織學習,有會議紀要留存。3、班組級安全教育的主要內容:①結合本班組的生產特點、作業環境、危險區域、設備狀況、消防設施等。重點介紹高溫、高壓、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蝕、高空作業等方面可能導致發生事故的危險因素,交待本班組容易出事故的部位和典型事故案例的剖析。②講解本工種的安全操作規程,強調從思想上時刻重視安全生產,自覺遵守安全操作規程,不違章作業;愛護和正確使用機器設備和工具;介紹各種安全活動以及作業環境的安全檢查和交接班制度。③講解如何正確使用愛護勞動保護用品和文明生產、按流程操作的要求;④實行安全操作示范。組織重視安全、技術熟練、富有經驗的老員工進行操作示范。⑤由班組長負責組織,所屬部門主管參加。4、各單位負責人為所在單位的安全教育第一責任人,負責組織收集整理公司關于安全管理方面的通知、文件、制度,以及政府主管部門發放的安全知識材料,收集安全事故案例,每季度至少組織一次公司級安全教育,每月督導各部門、各班組至少組織一次安全教育。九、工傷事故結案歸檔:1、工傷事故處理完畢后,所在單位應將事故調查材料、職工傷亡事故報告表、事故責任評定等材料,以及醫療部門對傷亡情況的診斷報告,醫療費用、理賠金額等整理歸檔。2、單位應建立內部工傷事故臺賬,落實臺賬責任人,及時、詳實記錄工傷事故發生、最終處理的基本情況。3、工傷事故處理發生和處理完畢,要嚴格按照公司安全管理的“四不放過”原則,認真總結,吸取教訓,把人身和生產安全放在重中之重,確保全年無事故。4、按規定及時向人力資源部填報年度工傷事故統計表。十、罰則:1、工傷事故發生后,無論事故輕重,應如實上報,不得隱瞞不報,以便公司給予必要的處理協助。凡因瞞報最終導致事態嚴重的,負責人承擔相應的管理責任,給予500-1000元處罰。2、經查實,治療期間費用報銷項目不嚴格審核的,處單位負責人違規金額的2倍處罰。3、不按規定組織安全教育的,每產生一次工傷責任事故,負責人附帶承擔管理責任。4、不按要求建立《工傷事故臺賬》和《安全教育學習記錄》(分別見附表2、3)的,追究負責人及相關責任人的管理責任。十一、附則:?1、本辦法自總經理簽署之日生效,2013年元月1日試行。?2、本辦法由人力資源部負責解釋,并在試行中不斷補充完善。

篇2:公司工傷事故管理制度(6)

公司工傷事故管理制度(六)

總則

為使公司員工在工作中遭受事故和職業病傷害后獲得及時醫療救治,經濟補償和職業康復的權利,并對事故及時準確的進行調查處理,根據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48號《北京市企業勞動者工傷保險規定》制定本制度。

1本制度適用于與公司形成勞動關系的員工,退休返聘人員,為公司建筑施工并簽定安全協議的施工隊職工。

2由于下列情形之一負傷致殘、死亡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2.1從事本單位日常生產工作或者本單位負責人臨時指定的工作的;在緊急情況下,雖未經本單位負責人指定但從事直接關系本單位重大利益的工作的;

2.2經本單位負責人安排或者同意,從事與本單位有關的科學試驗、發明創造和技術改進工作的;

2.3在生產工作環境中接觸職業性有害因素造成職業病的;

2.4在生產工作的時間和區域內,由于不安全因素造成意外傷害的或者由于工作緊張突發疾病造成死亡或者經第一次搶救治療后全部喪失勞動能力的;

2.5因履行職責遭致人身傷害的;

2.6從事搶險、救災、救火等維護國家、社會和公眾利益的活動的;

2.7因公、因戰致殘的軍人復員轉業到企業工作后舊傷復發的;

2.8因公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遭受交通事故或其它意外事故造成傷害或者失蹤的、或因突發疾病造成死亡或者經第一次搶救治療后全部喪失勞動能力的;

2.9在上下班的規定時間和必經路線發生無本人責任或者非本人主要責任的道路交通機動車事故的;

2.10國家規定的其它情形。

3由于下列情形之一造成負傷、致殘、死亡的,不應認定為工傷

3.1犯罪或者違法;

3.2自殺或者自殘;

3.3斗毆;

3.4酗酒;

3.5蓄意違章;

3.6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4發生傷亡事故后,按下列程序處理

4.1搶救受傷人員,保護事故現場;

4.2立即報告本單位領導和安全員。單位領導或安全員應在一小時內報資產運營部。

4.3事故單位在主管安全部門的配合下,輕傷事故在48小時內完成調查、分析、處理工作,并由事故單位于3日內填寫“傷亡事故登記表”報資產運營部。

4.4發生重傷事故,安全主管部門接到事故單位報告后要立即上報區勞動安全監察部門、機電控股公司(廠)技安處(科)、機電控股公司(廠)工會。安全主管部門和發生事故單位協助勞動安全監察部門完成事故的調查、分析、處理并于10日內上交《職工死亡、重傷事故調查報告書》。事故單位于5日內填報“傷亡事故登記表”報資產運營部;

4.5發生死亡事故,安全主管部門接到事故單位報告后要立即上報市區勞動安全監察部門,市區工會、區檢察院、區公安局、機電控股公司(廠)技安處(科)工會。安全主管部門與發生事故單位應積極配合與上級單位共同完成對事故的調查、取證、分析、處理工作,并于25日內上交《職工死亡、重傷事故調查報告書》,事故單位于10日內填報“傷亡事故登記表”報資產運營部。

5發生員工傷亡事故調查處理程序

5.1事故單位負責人、公司主管安全部門人員應及時趕到現場,了解受傷人員的傷勢,保護事故現場,必要時做出標記。了解事故發生的經過,做好詳細記錄。重傷以上的工傷事故應進行現場勘查、測繪、拍照或錄像。目擊者應出具旁證材料。

5.2召開事故分析會,查找事故原因,確定事故的性質和責任,制定防止事故重復發生的具體措施,嚴格做到“三不放過”。

5.3事故單位應召開工傷事故現場會,向員工介紹事故發生的原因,使廣大員工能吸取教訓。

5.4事故單位提出對責任者的意見并報主管安全部門。

5.5各類工傷事故必須在24小時內上報安全主管部門,不得隱瞞,超過時限不補報。

6傷亡事故現場的清理

6.1輕傷事故現場由公司、主管安全部門批準方可清理。

6.2重傷事故現場由區勞動安全監察部門批準方可清理。

6.3死亡事故現場由市勞動安全監察部門批準方可清理。

7傷亡事故的結案

7.1輕傷事故由公司主管安全部門會同事故單位領導批準結案。

7.2重傷、死亡事故由區、市勞動安全監察部門分別批準結案。

篇3:某工傷事故應急預案

為預防工傷事故發生后對傷員造成更大的傷害,避免事故的進一步惡化,將發生事故造成的損失降至最低,現成立以職能部門全體人員為主的救護小組,以備事故發生后盡快組織人員投入搶救。

一、救護小組成員:

組長:王可新(手機:)

副組長:李萬龍(手機:)、林福明(手機:)

成員:職能部門全體人員

工傷救護需準備適量的止血、包扎綁帶等應急材料。

二、工傷應急措施

(1)一旦發現有人受傷后,立即電話通知救護辦公室,由辦公室安排車輛進行救護,救護小組馬上分派人員迅速呼叫醫務人員前來現場。

(2)如果為大面積受災,立即組織救護小組成員奔赴現場對受傷人員進行現場簡單救護,對傷員進行必要的處理。

(3)迅速排除致命和致傷因素:如搬開壓在身上的重物,如果是觸電意外,應立即切斷電源;清除傷病員口鼻內的泥砂、嘔吐物、血塊或其他異物,保持呼吸道通暢等。

(4)檢查傷員的生命體征:檢查傷病員呼吸、心跳、脈搏情況。如有呼吸心跳停止,應就地立刻進行心臟按摩和人工呼吸。

(5)止血:有創傷出血者,應迅速包扎止血,材料就地取材,可用加壓包扎、上止血帶或指壓止血等。同時盡快送往醫院。

(6)觀察受傷人員摔傷及骨折部位,看其是否昏迷。

(7)注意摔傷及骨折部位的保護,避免不正確的抬運,使骨折錯位而造成二次傷害。

(8)車輛一到立即就近送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