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隱患調查分析制度
為了建立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長效機制,強化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強事故隱患監督管理,防止和減少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根據安全生產法等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制度。
一、安全生產隱患指生產經營單位違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標準、規程和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的規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存在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物的危險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二、事故隱患分為一般事故隱患和重大事故隱患,一般事故隱患指危害和整改難度較小,發現后能夠立即整改排除的隱患。重大事故隱患是指危害整改難度較大,應當全部或者局部停產停業,并經過一定時間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隱患,或者因外部影響致使生產經營單位自身難以排除的隱患,重大事故隱患分為一、二、三級。
三、公司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負責。
四、任何單位或個人發現事故隱患均有權向公司主管部門、安全監督部門進行舉報和反映。
五、排查范圍:公司經營性營運客車是事故排查、治理和防控的主體。
六、道路運輸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實行“誰主管、誰負責”、“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的原則。
七、排查方式:采用綜合檢查、專業檢查、季節性檢查、節假日檢查、監控預防、日常檢查方式進行隱患排查,
八、公司每月組織安全管理人員對營運車輛進行隱患排查,對排查出的事故隱患,應當按照事故隱患的等級進行登記,建立事故隱患信息檔案,并按照職責分工實施監控管理。
九、公司對排查出的事故隱患進行調查、分析、統計。調查事故隱患形成的原因(駕駛員、車輛狀況),進行隱患形成的原因分析,找出隱患整改措施,一般事故隱患應當立即整改。
十、公司對事故隱患進行月度、季度統計,年度終了進行匯總統計分析,形成隱患排查治理統計報告。
十一、公司對因自然災害可能導致的事故災難隱患,根據有關法律、法規、標準和隱患排查治理規定,制定預防措施,并及時向營運車輛發布預警通知。
篇2:消除安全生產事故隱患工作制度
為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道路運輸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遏制交通事故發生,須做到:
1、對交通主管部門檢查發現的安全生產隱患整改事項,按時逐項予以整改、落實。
2、每月至少開展一次全面安全檢查,發現存在安全隱患立即通知整改,并立即抓好落實,及時消除。
3、駕駛員要定期做健康體檢及心理的職業適應性檢查。
4、每趟次出車前,要對車輛的安全性能進行全方位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排除,不消除隱患不得出車。
5、裝載貨物時,須檢查超載及危險品等情況,確認無誤后方可出車。
6、要不定時檢查駕駛員及車輛是否符合安全管理規定。
7、車輛經檢測、二級維護,查出的隱患要及時整改,整改不到位不得出車。
8、定期對車輛和辦公場所的消防器材、電路、車輛機件等進行自查自糾。
9、對安全隱患不及時整改的責任者給予從嚴追究。
10、建立健全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檔案,吸取經驗教訓,舉一反三,組織研究和探討新技術應用。
篇3: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工作制度
為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以及其他相關的法律法規,杜絕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結合出租汽車公司安全生產工作情況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安全生產檢查、事故隱患排查工作,由出租汽車公司經理或負責人按安全工作職責組織實施。
二、安全生產檢查的對象及范圍應包括:出租汽車等機動車輛及相關裝置;管理制度、管理臺帳、管理設施、事故應急救援設施和消防設施;以及營運證件等。
三、列入安全檢查范圍的項目,有專項維護檢查規定的從其規定;無明確規定的每月至少檢查一次,重點要害部位應制定相應的檢查規范及程序。
四、對檢查出的隱患,檢查人必須下達整改通知書,各項安全檢查及隱患的整改,實行責任人及受檢當事人簽字制度和隱患整改跟蹤排查制度。對自身無能力解決的隱患及問題應及時報告有關領導和部門,并作好隱患的跟蹤控制工作。
五、出租汽車駕駛員被公安機關吊銷駕駛證后,應主動向公司匯報,公司應收繳被吊銷駕駛員的營運證件并上交管理部門,要教育、督促其不能駕駛車輛。
六、安全檢查及隱患排查整改工作均應建立“安全生產基本工作臺帳”。各項安全檢查的基礎資料必須規范化,保存期不少于3年。
七、對違反本制度及違反本制度造成后果的,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的相關規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