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安全風險評價管理制度

安全風險評價管理制度

2024-07-23 閱讀 5670

1、目的

規范危險、有害因素識別和評價,增強安全風險預防和控制能力,確保安全生產。

2、適用范圍

適用于氣霧劑公司安全風險識別、評價和控制的管理

3、職責

3.1各科、組車間:負責分管區域生產活動的危險、有害因素的識別、評價、更新和控制管理。

3.2安管科:負責編制危險、有害因素識別和風險評價表,指導各科、組車間開展危險、有害因素風險識別、評價,負責各科、組車間風險評價記錄的審查與控制效果有效性驗證。建立、更新《重大危險源檔案》,定期進行風險信息更新。

3.3經理:

3.3.1負責組織分管部門生產活動中危險、有害因素風險識別、評價、更新和控制管理工作;

3.3.2負責審核危險、有害因素識別和風險評價結論。

3.4執行董事:

3.4.1負責組織生產活動中危險、有害因素風險識別、評價、更新和控制管理工作;

3.4.2負責審批危險、有害因素識別和風險評價結論。

4、內容與要求

4.1公司建立風險評價組織,組織成員由執行董事、經理、安管科長、各科、組車間主管和基層班組長骨干組成。

4.2風險評價和控制以各科、組車間為單位進行,各科、組車間在安管科的指導下實施。審核由執行董事、經理、安管科負責。

4.3評價依據風險評價準則,從影響人、財產和環境等三個方面的可能性和嚴重程度,定期和及時對作業活動和設備設施進行危險、有害因素識別和風險評價分析。

4.4各級員工應積極參與所從事生產活動的危險、有害因素的識別、評價工作。主動參加公司和部門組織的相關培訓,掌握基本分析評價方法,能自行評價。

4.5同一個項目涉及多個部位作業的(如設備、電氣、儀表、幾個施工單位等),由各部門自行分析評價后,項目負責人進行匯總。

4.6風險分級管理

4.6.1風險評價依據本制度附錄《風險評價方法》進行分級。

4.6.2各科、組車間負責對所轄范圍內所有的直接作業、操作崗位、關鍵裝置與重點部位進行風險評價。

4.6.3作業風險:重大風險作業由所在部門負責人初審簽字,經安管科負責人復審簽字后,報執行董事批準;較大風險作業由所在部門負責人初審簽字后,報安管科審核批準;中等風險、可接受風險和可忽略風險作業由所在部門負責人簽字審核批準。

4.6.4崗位(裝置、部位等)風險:重大風險和較大風險所在的崗位(裝置、部位等)由所在部門作為重點部位和關鍵裝置按照《安全生產重點部位管理規定》進行管理;中等風險、可接受風險和可忽略風險所在的崗位(裝置、部位等)應由所在部門采取隔離、防護、制定操作規程等措施降低風險。

4.6.5風險評價職責

4.6.5.1項目規劃、設計前應由有資質的機構從事設立安全評價。

4.6.5.2項目的建設應由項目組進行風險分析并做好風險控制記錄。

4.6.5.3項目投產運行后,常規和非常規活動風險由各車間進行分析并做好風險控制記錄,關鍵、重要裝置或系統的開停車風險由經理分析并做好風險控制記錄。

4.6.5.4工藝變更應由工藝部做好風險分析并做好控制記錄。

4.6.5.5設備、設施新增或拆除由工藝設備科負責組織分析,并做好風險控制記錄。

4.6.5.6事故及潛在緊急情況的風險由所在車間進行評價分析,并做好控制記錄。

4.6.5.7進入作業場所的人員活動,均由所在車間進行作業風險分析,并做好控制記錄。

4.6.5.8作業場所的設施設備風險應由所在車間、部門進行分析,并做好控制記錄。

4.6.5.9人為因素,包括違反操作規程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的風險應由所在部門進行分析,并做好控制記錄。

4.7風險評價方法選擇

4.7.1直接作業環節的風險評價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

4.7.2崗位、部位、裝置等風險評價方法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和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LEC)。

4.7.3重要設備、關鍵設備的風險評價宜采用安全檢查表法(SCL)。

4.7.4新生產工藝線路的設計評價方法宜采用:預先危險性分析(PHA)、危險與可操作性研究(HAZOP)。

4.7.5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FMEA)、故障樹分析(FTA)、事件樹分析(ETA)等其它評價方法。

4.8風險評價準則

4.8.1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

4.8.2設計規范、技術標準;

4.8.3本公司安全管理標準、技術標準;

4.8.4本公司安全生產方針和目標等。

具體風險評價參照附錄《風險評價方法》進行。

5、風險評價實施步驟

5.1執行董事主持風險評價活動,成立評價組織。組織成員由經理、各科、組車間主管和有安全評價工作經驗和安全管理經驗豐富的人員組成。

5.2危害辯識,實施現場檢查、識別危險、有害因素。

5.3通過定性或定量評價,確定評價目標的風險等級。

5.4根據評價結果,提出控制措施。

5.5得出評價結論。

5.6風險評價應從影響人、財產和環境等三個方面的可能性和嚴重程度分析,重點考慮以下因素:

火災、爆炸;

中毒、窒息;

有毒有害物料、氣體的泄漏;

高溫等異常環境;

人機工程因素(指人員、設備、工作環境合理匹配、使設備、環境適應人的生理、心里特征,從而使操作簡便準確、失誤少);

電擊、觸電及電弧燒傷;

物體或人員高處墜落;

機械傷害;

噪聲;

設備的腐蝕、缺陷;

潛在危險及其變異;

其它

5.7確定重大風險

5.7.1依據有法律法規的要求

5.7.2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嚴重性

5.7.3公司的聲譽和社會關注度等

5.8風險控制內容

5.8.1選擇風險控制措施時應考慮:

(1)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2)控制措施的先進性安全性

(3)控制措施的經濟合理性及公司的經營運行狀況

(4)可靠的技術保障及服務

5.8.2風險控制措施應包括并按如下順序:

(1)工程技術措施,實現本質安全

(2)管理措施,實現規范管理

(3)教育措施,提高從業人員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識

(4)個體防護措施,減少職業傷害

5.8.3風險控制管理

根據風險評價結果及經營運行情況等,確定不可接受的風險,制定并落實控制措施,將風險尤其是重大風險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

對于確定的重大風險項目,需建立檔案,內容包括:

(1)風險評價報告及技術結論

(2)評審意見

(3)隱患治理方案,包括資金概算情況等

(4)時間表和負責人

(5)竣工驗收報告

5.9風險信息更新

風險評價的頻次為每年一次,當下列情況發生時,公司應及時進行風險評價:

5.9.1新的或變更的法律法規或其他要求;

5.9.2操作變化或工藝改變;

5.9.3新建、改建、擴建、技改項目;

5.9.4有對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認識;

5.9.5組織機構發生較大變動。

5.10重大危險源

5.10.1重大危險源的辯識:按照《重大危險源的辯識》GB18218-2009規定,識別公司生產區域范圍內的重大危險源。

5.11風險管理的宣傳和培訓

?安管科定期組織對從業人員進行風險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危險因素識別、風險評價方法、控制措施和應急預案等。不斷增強從業人員的風險意識,使其熟悉工作崗位和作業環境中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掌握、落實應采取的控制措施。

6、風險控制

6.1根據風險評價結果及經營運行情況等,確定不可接受的風險,制定并落實控制措施,將風險尤其是重大風險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

6.2?公司選擇風險控制措施時須考慮: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

6.3公司選擇風險控制措施時應包括:工程技術措施、管理措施、培訓教育措施、個體防護措施。

6.2安管科應組織將風險評價的結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對從業人員進行宣傳、培訓,使其熟悉工作崗位和作業環境中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掌握、落實應采取的控制措施。

附錄:風險評價方法

篇2:S礦水害安全風險分級管控評價制度

一、預測評價范圍

礦井范圍內所有采掘工作面。

二、預測評價內容

采掘影響范圍內的施工層位、地質構造、突水可能性、涌水量大小、防治水措施。

三、預測評價方法

預測評價實行逐月評價,每月末根據各采掘工作面影響范圍內(要適當超出下月的掘進或回采進度范圍,以確保評價的連續性)的施工層位、涌水量、附近老空區、物探異常區、封閉不良鉆孔、水井、地表水、防排水設施、通訊設施等情況,在對前方施工層位、地質構造、突水可能性、涌水量大小進行分析預測的基礎上,對防治水措施作出具體評價,評價結論滿足安全生產需要并報總工審核后方可組織作業。

四、預測評價的組織和實施

1.采掘工作面水害預測評價:

每月末根據下月生產計劃安排,以采掘工作面為單元進行水害預測評價,確認預測及評價合理完善后,返回采掘隊組落實執行。

2.水害預測評價日常管理實行部門分工負責制。各業務部門分工如下:

2.1防治水中心負責工作面施工進度及防治水工程管理工作;負責采掘工作面的地質、水文地質預測預報、防治水措施指導實施工作。

2.2機電管理部部負責采掘工作面防治水工作的排水設施(供電、水泵、管路)管理工作。

2.3安全管理部負責防治水措施的落實監督工作。

2.4供應科負責防治水材料購置與日常管理工作;財務科負責預測評價有關費用的落實。

3.水害預測評價由礦長負責,總工程師具體組織實施,各部門負責收集采掘工作面有關防治水信息并填寫水害評價表,地測科負責匯總。

五、預測評價的監督和考核

1.總工程師具體負責本礦井水害預測評價工作,評價出的水害隱患及措施必須落實到人。凡沒有參與評價或未通過評價的掘進工作面不準發放施工通知單,不準測量放線;沒有參與評價或未通過評價的采煤工作面不準進行生產。生產過程中發現地質、水文地質條件變化,必須立即組織修訂防治水方案或措施,重新進行評價和審核,及時調整水害監控重點。

2.安檢科對采掘工作面的水害評價和防治水技術措施的執行進行監督落實,發現沒有評價或評價未通過及安全技術措施執行不到位的采掘工作面,要求施工單位立即無條件停止施工。

3.根據礦井水害評價提出的重點監控項目表,將監控對象落實到個人。業務部門要及時對條件復雜、需要采取特殊措施的重點采掘工作面進行督導、對技術措施執行情況進行抽查,發現隱患或條件變化立即提出具體整改意見。

4.安監科對水害評價的組織和評價結果及安全技術措施的執行進行重點監督檢查,定期召開水害隱患處理會議,督促落實進展情況。

5.預測評價實行“誰評價(審核)、誰簽字、誰負責”制度。以加強、調動評價審核人員的責任感和積極性。

篇3:軌道上山提升運行安全風險評價報告范本

第一章系統簡介

軌道上山提升系統擔負著軌道上山所有矸石的提升及所有物料的下放和提升工作,為了更好的使軌道上山提升系統發揮最大的效能確保安全運行,為了運行間的安全,由機電部組織機運工區對現場進行了安全風險評價。

第二章?技術風險評價

第一節可能導致機械傷害事故

危險因素:設備的轉動部位,設備的提升、下放或放飛車

風?險:可能出現設備轉動、移動部位造成施工人員被轉動部位擠傷等飛械傷害。

第二節?可能導致冒頂片幫事故危險因素及風險

危險因素:井身內噴皮破碎離層

風?險:可能導致人員砸傷等事故發生。

第三節可能導致滑倒摔傷、碰傷事故危險因素及風險

危險因素:人員在有水或油跡的場所行走

風?險:可能出現由于現場油脂濺出,淋水造成地面滑使施工人員滑倒

摔傷或被機械設備尖銳棱角劃傷、碰傷。

第四節?可能導致起重大件傷害事故危險因素及風險

危險因素:起吊作業

風?險:由于起吊物偏擺或吊索斷裂等,可能對站在起吊物的正下方對偏擺范圍內的人員造成人身傷害,施工中加強管理,防止類似事故的發生。

第五節?可能導致火災或引發瓦斯爆炸事故危險因素及風險

危險因素:電氣花火

風?險:人員在軌道上山內違章帶電作業,造成電氣火花可能引發火災、瓦斯爆炸等。

第六節?可能導致墜落傷人事故

危險因素:高空作業,井身施工及違章行人。

風?險:人員在高空及井身內作業不配帶安全帶,人員違規進入防護遮攔而造成墜落傷人事故。

第六節?可能導致其他事故危險因素及風險

危險因素:施工現場其他危害因素

風?險:可能引發其他傷害事故等。

第三章管理風險評價

第一節運行管理機構危險因素及風險

危險因素:管理機構不健全

風?險:可能導致施工中出現設備及人身事故發生。

第二節運行管理制度危險因素及風險

危險因素:各項運行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落實

風?險:由于未制定全面的運行管理制度或未貫徹落實管理制度,可能導致運行中出現設備及人身事故發生。

第三節?運行措施執行危險因素及風險

危險因素:運行措施未傳達落實

風?險:由于未傳達落實運行措施,人員不知道運行工藝、流程及安全注意事項,可能導致運行中出現設備及人身事故發生。

第四章?各類人員素質評價

第一節?各類人員安全意識危險因素及風險

危險因素:各類人員安全意識淡薄施工中出現設備及人身事故發生。

風?險:由于運行參與人員安全意識淡薄,可能導致設備及人身事故發生。

第二節?運行人員操作技能素質危險因素及風險

危險因素:運行人員操作技能素質較差

風?險:由于運行人員操作技能素質較差,運行中可能導致設備及人身事故發生。

第三節?運行人員合作精神危險因素及風險

危險因素:運行人員合作精神差

風?險:由于運行人員合作精神差,運行中不配合,可能導致設備及人身事故發生。

第四節?管理人員違章參與運行管理

危險因素:管理人員提出的違背安全運行的意見

風?險:由于非專業人員合的思想意識與系統安全運行不符,提出的影響安全運行的意見或措施,可能會使系統出現不可控的風險,可能導致設備及人身事故發生。

第五章?風險評價防范措施

1、機械傷害

防范措施:系統有施工人員施工時,安全閘應制動,閘住絞車滾筒,切斷電源,并在閘把上掛上“有人工作,禁止動車”警示牌,工作完畢后,摘除警示牌,并應按操作流程啟動。

2、滑倒摔傷、碰傷事故

防范措施:現場保持潔凈,禁止將油脂濺出,各類人員加強自保,防止滑倒摔傷。

3、冒頂片幫

防范措施:做好井身的巡查,發現有裂隙漿皮,及時搗頂處理,防止冒落砸傷人員或設備。

4、起吊傷害

防范措施:首先檢查懸吊梁的強度和穩定性,起吊時物體下方及偏擺范圍嚴禁進行其它工作,施工人員站在安全位置,拉小鏈時雙手均勻用力,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操作。

5、高空墜落

防范措施:嚴禁無關人員進入井口危險區,嚴禁冒險作業,登高作業超過兩米高的地方必須使用保險繩,嚴禁防護措施不到位施工。

6、火災或引發瓦斯爆炸

防范措施:嚴格執行燒焊規定,嚴格執行停送電制度,和電氣設備檢修技術規范,嚴禁帶電作業。

7、施工管理混亂

防范措施:健全運行管理組織,明確運行負責人、安全負責人,運行負責人主管運行管理,保證安全;落實各項管理制度,嚴格按照管理制度組織施工,杜絕違章指揮現象發生。

7、施工人員素質

防范措施:強化施工人員安全意識教育,提高施工人員自保及互保能力,保證施工安全;選拔安全意識強、操作技能高的人員參加施工,杜絕薄弱人物上崗,消除人員因素引發事故。

第六章?結論

經運行風險預想,以上風險通過采取可靠防范措施,可以實現安全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