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非治違常態化工作制度
為貫徹落實新修訂的《安全生產法》、民爆物品安全管理及相關法律法規,強化安全生產管理,持久開展“打非治違”工作,預防事故發生,結合民爆行業“打非治違”工作實踐,制定本制度
第一條開展“打非治違”常態化工作是日常安全生產工作的一項十分重要、不可少的工作,是促進公司依法經營、持續安全穩定發展的保障。
第二條“打非治違”常態化工作由公司領導負總責,公司分管領導結合公司具體情況組織開展工作,各部門負責人結合本部門負責組織實施,隨時檢查執行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
第三條在民爆物品的經營、儲存和運輸中,必須牢固樹立科學發展、安全發展理念,始終堅守安全生產紅線,依法、守法,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標準,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履行安全生產責任書,嚴格執行安全管理規章制度、操作規程。
第四條各有關部門圍繞下列“六打六治”內容,緊密結合實際開展“打非治違”工作。
1、打擊無有效證照經營、運輸行為,整治超越許可證核準范圍購買、銷售、儲存、運輸,民爆物品出入庫登記、上報、不及時、不準確等問題;
2、打擊破壞庫區安全行為,整治周邊安全區域內亂建建筑物問題;
3、打擊非法運輸民爆物品行為,整治無證或運輸證超期運輸、車輛非法改裝、違規裝載、擅自改變運輸路線等問題;
4、打擊持無有效證件上崗行為,整治不按期進行審查有關資質證件、未攜帶從業資格證上崗等問題;
5、打擊違規作業行為,整治不按操作規程進行民爆物品入庫、發放、裝卸,進入庫區不暫存手機或打火機等危險物品行為和車輛超速、超載、疲勞駕駛、追尾違規行駛等問題;
6、打擊忽視安全管理、安全教育行為,整治違章指揮、不認真履行安全責任、安全意識淡薄、缺乏安全常識、違反勞動紀律等問題。
第五條按期年檢營業執照、銷售許可證等各種資質證件,確保資質證件的有效、合法性。
第六條按期年審特殊作業人員從業資格證,確保證件有效。按期進行專用運輸車輛的二級維護、等級評定和年審,確保車輛技術性能、等級符合規范要求。
第七條嚴格按有關規定做好民爆物品購買、銷售、發放的信息上報,杜絕錯報、誤報情況發生。
第八條依照新頒布的法律法規、規范、文件精神要求,結合實際及時修訂、完善制度、應急預案,確保制度的有效性和應急預案的實用、可操作性。
第九條隨時做好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按期進行防雷、消防設施檢測,監控設施維護、確保監控、消防、防雷設施的完好有效、安全運行。
篇2:打非治違常態化工作制度
為貫徹落實新修訂的《安全生產法》、民爆物品安全管理及相關法律法規,強化安全生產管理,持久開展“打非治違”工作,預防事故發生,結合民爆行業“打非治違”工作實踐,制定本制度
第一條開展“打非治違”常態化工作是日常安全生產工作的一項十分重要、不可少的工作,是促進公司依法經營、持續安全穩定發展的保障。
第二條“打非治違”常態化工作由公司領導負總責,公司分管領導結合公司具體情況組織開展工作,各部門負責人結合本部門負責組織實施,隨時檢查執行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
第三條在民爆物品的經營、儲存和運輸中,必須牢固樹立科學發展、安全發展理念,始終堅守安全生產紅線,依法、守法,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標準,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履行安全生產責任書,嚴格執行安全管理規章制度、操作規程。
第四條各有關部門圍繞下列“六打六治”內容,緊密結合實際開展“打非治違”工作。
1、打擊無有效證照經營、運輸行為,整治超越許可證核準范圍購買、銷售、儲存、運輸,民爆物品出入庫登記、上報、不及時、不準確等問題;
2、打擊破壞庫區安全行為,整治周邊安全區域內亂建建筑物問題;
3、打擊非法運輸民爆物品行為,整治無證或運輸證超期運輸、車輛非法改裝、違規裝載、擅自改變運輸路線等問題;
4、打擊持無有效證件上崗行為,整治不按期進行審查有關資質證件、未攜帶從業資格證上崗等問題;
5、打擊違規作業行為,整治不按操作規程進行民爆物品入庫、發放、裝卸,進入庫區不暫存手機或打火機等危險物品行為和車輛超速、超載、疲勞駕駛、追尾違規行駛等問題;
6、打擊忽視安全管理、安全教育行為,整治違章指揮、不認真履行安全責任、安全意識淡薄、缺乏安全常識、違反勞動紀律等問題。
第五條按期年檢營業執照、銷售許可證等各種資質證件,確保資質證件的有效、合法性。
第六條按期年審特殊作業人員從業資格證,確保證件有效。按期進行專用運輸車輛的二級維護、等級評定和年審,確保車輛技術性能、等級符合規范要求。
第七條嚴格按有關規定做好民爆物品購買、銷售、發放的信息上報,杜絕錯報、誤報情況發生。
第八條依照新頒布的法律法規、規范、文件精神要求,結合實際及時修訂、完善制度、應急預案,確保制度的有效性和應急預案的實用、可操作性。
第九條隨時做好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按期進行防雷、消防設施檢測,監控設施維護、確保監控、消防、防雷設施的完好有效、安全運行。
篇3:農業投入品質量常態化檢測制度
農業投入品質量常態化檢測制度
為了加強全場農業投入品的監督管理,規范經營,倡導合理使用農業投入品,促進農產品安全生產,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本制度所稱農業投入品是指生產農產品所必需的種子、苗木、肥料、飼料、農藥、獸藥及添加劑等。
二、由總場經發局牽頭,負責組織場鎮農技推廣站、畜牧獸醫站、城建管理局(執法大隊)實施監督管理。監管人員從上述單位抽派,場鎮監管人員必須經省市司法部門培訓,取得農業綜合執法資格,連級監管人員必須是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業務骨干。
三、畜牧業投入品監管由場鎮畜牧獸醫站負責。
四、監管范圍:場鎮轄區內所有農業投入品經營公司、企業、門店、流動攤點及所有種養殖戶。
五、監管對象:是否經營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農藥、獸藥、漁藥及添加劑;是否經營假冒偽劣、包裝不符合規范的農業投入品;有效期即將到期或過期投入品是否分柜放置,并有醒目文字說明;經營證照是否齊全;種養殖戶是否濫用投入品,是否使用國家限制使用的農業投入品。
六、每年組織規模監督檢查5次。其中每季度一次,春耕生產前檢查1次。各片區各農業單位負責轄區內農業投入品的經常性監管,發現突出問題要及時上報場鎮。
七、嚴禁經營者經營國家明令禁止的農業投入品;嚴禁蔬菜、葡萄種植區經營國家限制使用的農業投入品。
八、嚴禁農業生產者購買使用國家嚴禁使用的農業投入品,不得使用國家限制使用的農藥;不得使用未經無害化處理的有機肥及污泥、生活垃圾、工業費渣;不得超量濫用農業投入品。
九、調進種子、種苗必須檢驗檢疫合格,方可用于農業生產。
十、引進新農藥、新肥料、新作物品種必經試驗示范后方可銷售推廣應用。
十一、農業投入品經營者必須建立完善進銷貨臺帳;使用者要做好投入品使用記錄。
十二、農業投入品經營者要主動給予購買者銷售憑證,并免費提供使用技術咨詢;購買者要主動索要購買憑證,并妥善保管。
十三、經營者應具備合法經營手續,證照齊全,上崗人員必須經相關部門組織培訓,并取得上崗資格證后方可上崗從事經營。
十四、農業投入品經營者、使用者必須配合執法檢查,并如實回答執法人員的相關提問,不得無故阻撓。
十五、執法人員進行執法檢查時,要向執法對象出示有效證件。執法過程中不可通風報信,不得徇私舞弊,要秉公辦事,公證執法。
十六、農業投入品經營者、使用者違反本制度,由執法部門依照《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等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理。
十七、農業投入品監督管理單位、個人不履行職責,造成嚴重后果的,由本單位或上級主管部門視情節給予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