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公司安全問題整改落實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規范***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安全問題整改落實管理程序,提高安全生產管理水平,確保安全生產可控和在控,結合**公司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規定適用于**公司生產系統安全問題整改與落實的管理工作。第二章安全問題整改落實第三條**公司各部門根據**公司發生的安全問題、現場實際問題均有權力填寫安全問題整改落實通知單。第四條填寫安全問題整改落實通知單的人員要明確責任單位。第五條接到安全問題整改落實通知單的部門必須認真落實:1、全面分析問題產生原因,作為整改落實的依據。2、制定改進措施,特別是同類和后期工程的防范措施,相關部門要認真研究、調研、考證,制定出可行的改進方案。3、接到安全問題整改落實通知單的單位須在一周內認真落實,并將通知單填寫完整后反饋至安監部部存檔。特殊原因不能按時反饋的,相關負責人要提前向安監部部說明情況。第六條安監部部或其他部門進行現場安全檢查時,提出的要求整改的問題,責任單位應形成會議紀要及時反饋至安監部部,會議紀要內所列需整改事項等同于安全問題整改落實通知單。責任單位須在一周內認真落實,并將整改報告反饋至安監部部存檔。特殊原因不能按時反饋的,相關負責人要提前向安監部部說明情況。第三章責任追究第七條**公司各級人員發現安全隱患和安全問題必須負起責任,可直接填寫安全問題整改落實通知單或報告安監部部,不履行或者不按規定程序履行職責,造成安全事故者,將進行責任追究。第八條無故不按要求整改落實的單位,安監部部將進行嚴厲考核。第九條無故不按規定時間反饋信息的單位,安監部部將進行嚴厲考核。第四章考核規定第十條對違反本辦法或不按要求整改落實安全問題的單位,對責任單位考核1000~2000元,對責任單位負責人和責任人考核500~1000元。第五章附則第十一條本規定由安監部部負責解釋。
第十二條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執行。
篇2:直飲水安全問題應急處置辦法
1.當發生影響水質的突發性公共事件時,學校應按規定程序及時報告,并立即停止供水,配合有關部門做好相關處置工作。待問題排除,檢測飲用水設備出水水質達標后方可恢復供水。
2.水質檢驗結果中如有水質指標不達標時,學校應立即停止供水,并立即重復檢驗。重復檢驗結果連續超標時,應聯系飲用水設備服務商查明原因。待問題排除,水質檢驗達標后方可恢復供水。
3.學校飲用水設備停止供水期間,學校應通過其他途徑切實保障師生充足的衛生安全的飲用水。
篇3:解決安全問題程序步驟
安全管理,簡單說就是解決安全問題。和對待其他事物一樣,從認識論上講也是有一個處理問題的程序: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發現問題只是提出了問題,關鍵是正確地分析,找出解決的途徑而去實施解決問題的方案。
(一)解決問題的程序,一般而言,有以下七個步驟。
1.調查:即查出問題之所在。要了解誰,在什么地方,從什么樣的問題上出了偏差。
2.事實確認:調查和事實確實是連貫的,調查清楚了也就進入了事實確認階段。這中間有一個反復核對,兼聽則明的收集證據的過程。
調查和事實確認都屬于發現問題的范圍,所以也可以看成一個階段中的兩個步驟,是由淺入深、逐步落實問題的一個整體。
3.查明原因:即著眼于能證明事實的證據,這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所謂“原因”,如前幾章所述,無非是人和物兩方面的原因。人的失誤和物的故障則表現為不安全行動和不安全狀態。這一般是直接原因。這里要查清的是構成人與物兩方面直接原因的原因,即找出管理缺陷的本質原因來。所以,這里應把查原因的重點放在管理上,對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
4.原因評價:如前所述,沒有只存在一個原因的結果,許多事故都是由幾個原因促成的。另外,擬定一個預期目標,既要有物質條件的改善,又要修訂作業標準,還要培訓工人,這些因素都沒有障礙才能促成目標的實現。無論是事后追查型問題,還是預期目標型問題,企圖一次把全部原因和障礙都找出來一攬子加以解決是不現實的。所以必須按重要性、迫切性設定一個先后順序,這個步驟就是原因評價。
整理出的事故原因(事后型)和障礙要點(預期型)則稱之為“問題要點”。
所謂問題要點,它和“問題”有本質差異。前者是指由原因和障礙要點帶來的那些問題以及解決問題所遇到的障礙條件而言。
整理出的問題要點是按輕重緩急定出解決問題的順序。
5.研究對策:從前一步驟“原因評價”選出的問題,分為軟件和硬件兩個方面去研究解決辦法。因為要研究排除問題的對策,必須反過來追溯問題的發生經過。溯本求源,找出解決途徑。
6.實施對策:所謂“對策”就是有針對性的措施和辦法。辦法一經確定,就要組織人力、物力去付諸實現,所以要有實施的負責人、實施程序和完成日期。
7.評價:有一個實施的計劃程序僅僅是第一步,還要“評價”。即在觀察措施計劃實施效果的同時,要評定措施的完善程度,對不合理之處,在檢查評定之后要加以糾正。
這七項程序(參看圖6-1)形成一個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系列,構成了一個整體,并將此總結保存起來,作為情報積累。
(二)事后型和預防型兩類問題的解決程序
1.事后追查型問題的解決程序
如圖6-2所示。從事故調查到原因評價是由各基層以車間為中心進行的。有的問題是現場處理不了的,如“研究對策”以后各項涉及各個部門的職能,則應由上級部門去處理。(1)查出問題:指的是對事故及事故隱患等問題的查。
(2)事實確認:這是斷定發生事故當時和出現隱患時工作場所和設備狀況。
(3)查明原因:指找出直接原因和造成直接原因的背景原因,從管理上找出發生事故的本質原因。
(4)原因評價:對發生事故的各種原因進行評價,找出構成原因的各種可能性,并判斷實現某種措施的緊急性。
(5)研究對策:從軟件系統分析、人機工程、管理、規章制度等),硬件(設備、工具,操作方法等)兩方面研究排除事故和隱患的措施與方法,必要時應根據歷史上的經驗教訓等情報進行再評價。
(6)實施對策:即將前一階段制訂的措施計劃和方案付諸實施。
(7)評價:檢查各項措施實施的狀況,必要的措施有無欠妥之處,在實施過程中有無不合理之處。
2.預防型問題的解決程序,如圖6-3。
這是事先擬設的目標或計劃的預期成果。要想抓得準,看得遠,把目標建立在切實可行的基礎上,就必須靠必要的資料和情報。
預防型問題從情報開始,以下也分七個步驟。茲將各階段解決問題的內容簡述如下:
(1)擬定安全目標:一般由現場或基層單位擬定,報上級批準。目標中要確定,把現行的標準提高到什么水平,將傷亡率或事故嚴重度降低到什么水平,如何推動安全生產到某一更高水平等等。
(2)問題落實:決定由何部門何人負責完成,改善現狀需要什么條件,如何創造這種條件等等。
(3)查明障礙主要原因:要檢查為達到預期成果所遇到的障礙是什么,采取何種措施去克服這種障礙,為什么會造成這種障礙等等。
(4)障礙主要原因的評價:評價造成障礙各主要因素的影響何在,障礙到什么程度,直接受阻還是間接受阻等等。
(6)研究排除障礙實現目標的方法:從軟件、硬件兩方面研究排除障礙的方法,考慮措施的可能性及可行性,必要時可作若干修改。
(7)實施對策:將前段制訂的措施,從人力、物力、財力上逐一落實,付諸實施。
(8)評價:檢查措施的實施狀況,在實施中改正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