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作業十大禁令規定
在作業現場的安全管理中,對作業人員的行為管理要做到如下十條:
第一條安全教育和崗位技術考核不合格者,嚴禁獨立頂崗操作。
第二條不按規定著裝或班前飲酒者,嚴禁進入生產崗位和施工現場。
第三條不戴好安全帽者,嚴禁進入生產裝置和檢修、施工現場。
第四條未辦理安全作業票及不系安全帶者,嚴禁高處作業。
第五條未辦理安全作業票,嚴禁進入塔、容器、罐、油艙、反應器、下水井、電纜溝等有毒、有害、缺氧場所作業。
第六條未辦理維修工作票,嚴禁拆卸停用的與系統聯通的管道、機泵等設備。
第七條未辦理電氣作業“三票”,嚴禁電氣施工作業。
第八條未辦理施工破土工作票,嚴禁破土施工。
第九條機動設備或受壓容器的安全附件、防護裝置不齊全好用,嚴禁啟動使用。
第十條機動設備的轉動部件,在運轉中嚴禁擦洗或拆卸。
篇2:工業企業安全生產教育制度現場作業細則
安全生產教育的主要形式和方法
安全生產教育的主要形式有“三級教育”、“特殊工種教育”和“經常性的安全宣傳教育”等形式。
1.安全生產教育的內容
一般分為思想、法規和安全技術教育三種主要內容:
(1)思想教育,主要是正面宣傳安全生產的重要性,選取典型事故進行分析,從事故的政治影響、經濟損失、個人受害后果幾個方面進行教育。
(2)法規教育,主要是學習上級有關文件、條例、本企業已有的具體規定、制度和紀律條文。
(3)安全技術教育,包括生產技術、一般安全技術的教育和專業安全技術的訓練。其內容主要是本廠安全技術知識、工業衛生知識和消防知識,本班組動力特點、危險地點和設備安全防護注意事項;電氣安全技術和觸電預防;急救知識;高溫、粉塵、有毒、有害作業的防護;職業病原因和預防知識;運輸安全知識;保健儀器、防護用品的發放、管理和正確使用知識等業安全技術訓練,是指對鍋爐等受壓容器,電、氣焊接、易燃易爆、化工有毒有害、微波及射線輻射等特殊工種進行的專門安全知識和技能訓練。
2.安全生產教育的主要形式和方法
安全生產教育的主要形式有“三級教育”、“特殊工種教育”和“經常性的安全宣傳教育”等形式。
三級教育:
在工業企業所有傷亡事故中,由于新工人缺乏安全知識而產生的事故發生率一般為50%左右,所以對新工人、來廠實習人員和調動工作的工人,要實行廠級、車間、班組三級教育。
其中,班組安全教育包括:
介紹本班安全生產情況,生產工作性質和職責范圍,各種防護及保險裝置作用,容易發生事故的設備和操作注意事項。
經常性的宣傳教育:
可以結合本企業本班組具體情況,采取各種形式,如安全活動日、班前班后會、安全交
現場作業細則
場作業分析通常包括操作分析、工作和簡化、方法工程三種。
作業分析通常包括操作分析、工作和簡化、方法工程三種,其研究目的在于減少不必要的工作步驟,或使必要的操作用最迅速、最安全、最舒適的方法完成。動作分析可分為五大原則,二十七條項目:
第一條關于人體運動的原則
(一)使用雙手從事生產性工作;(二)雙手同時開始及完成各種對稱工作;(三)使手和手臂的移動作連續曲線的動作;(四)工作應有節奏,使工作自動而圓滑;(五)操作范圍內,盡量使移動距離最短,并用最低類別的動作。
第二條關于工作場所的原則
(一)手和手臂的運動途徑應在正常工作區域內;(二)必須用眼睛注意的工作,應保證有正常視野;(三)工具和材料應置于固定位置;(四)工作場所的高度應設計能供站立或坐著使用;(五)工作區域應以少移動為原則;(六)好的工作環境可以導致好的工作表現。
第三條關于工具和設備的原則
(一)工具和設備應預置于隨手即可拿到或抓取之處;(二)以足踏板和固定工具代替手的動作,使手能執行更有用的工作;(三)使用將完成產品移去的自動彈出設施;(四)在方便操作的情況下,將機器控制排列妥善;(五)利用特別的工具和復合的工具(多種用途的工具);(六)考慮如何使用機器以便利操作。
第四條關于材料搬運的原則
(一)為方便捉拿,應有良好的設計;(二)安排重力輸送的漏斗、分離器、堆放和輸送帶,將材料送至使用地點;(三)預置和分類標明下一操作所需的材料和零件;(四)用落地輸送法將產品挪開;(五)將所有較重物品舉起時使用搬運機械。
第五條關于節省時間的原則
(一)改善人工和機械動作的遲疑或暫時停止的問題;(二)通常動作形式需要較少步驟或元素者,所用的時間最短;(三)當機器工作時,工作應是進行中;而工作進行時,機器應是工作中。
第六條填寫方式
(一)操作步驟需按照工作流程詳細記錄;(二)操作方法應于操作步驟手續中給予詳細記錄,操作方法盡量以顯淺文字敘述,使員工易于了解;(三)當機器工作時,工作應是進行中,而工作進行時,機器應在工作中;(四)應同時加工兩個或兩個以上零件;(五)操作方法若敘述不完整,需用圖示輔助說明,能繪圖者盡量用圖示,使操作員易于了解;(六)其余應注意事項,需填寫于表格中;
篇3:現場作業人員職業危害防護措施
為了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危害,防治職業病,保護職工健康及其相關權益,促進企業穩定發展,我公司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制定本措施。
一、職業危害分析
工程施工中容易導致的職業病一般為:接觸各種粉塵,引起的塵肺病;電焊工塵肺、眼病;直接操作振動機械引起的手臂振動病;油漆工接觸有機材料散發的不良氣體引起的中毒;接觸噪聲引起的職業性耳聾;長期超時、超強度地工作,精神長期過度緊張造成相應職業病;高溫中暑等。
二、防治方針
職業病預防控制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實行分類管理、綜合治理,依法為職工創造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工作環境和條件,保障職工獲得相應的職業衛生保護,依法為職工交納工傷社會保險。
三、職業危害綜合防治措施
1、為作業人員采用有效的職業病防護設施,提供符合防治職業病要求的職業病防護用品。
2、在施工現場醒目位置設置公告欄,公布有關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情況。
3、在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工作場所,設置警示標志,在施工現場配置急救用品、沖洗設施。
4、積極推廣、應用有利于職業病防治和保護勞動者健康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限制使用或淘汰職業病危害嚴重的技術、工藝、材料。
5、公司質安部設專人負責施工現場職業衛生、勞動保護情況監督,加強對職工職業病防治的宣傳教育,提高現場作業人員的自我健康保護意識。
6、對職業病防護設備、應急救援設施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進行經常性的維護、檢修,定期檢測其性能和效果,確保其處于正常狀態,使用期間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7、一旦發現施工現場職業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時,立即采取相應治理措施。職業病危害因素經治理后,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業。
8、對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向作業人員提供相關的有害因素、可能產生的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項、職業病防護以及應急救治措施等信息。
9、與作業人員訂立勞動合同時,將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及其后果、職業病防護措施和待遇等如實告知作業人員,并在勞動合同中寫明,不隱瞞或欺騙。
10、按“三級教育”的原則對作業人員進行上崗前的職業衛生培訓和在崗期間的定期職業衛生培訓,普及職業衛生知識,督促職工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規章和操作規程,指導職工正確使用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
11、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人員,公司按照有關規定組織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位時的職業健康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如實告知本人。
?四、各項職業危害具體防治控制措施
1、接觸各種粉塵,引起的塵肺病預防控制措施:
?(1)作業場所防護措施:加強水泥等易揚塵的材料的存放處、使用處的揚塵防護,任何人不得隨意拆除,在易揚塵部位設置警示標志。
?(2)個人防護措施:落實相關崗位的持證上崗,給施工作業人員提供揚塵防護口罩、面罩、防塵工作服,杜絕施工操作人員的超時工作。每月給作業人員發放木耳清理腸道。
?(3)檢查措施:在檢查施工現場安全的同時,檢查作業人員作業場所的揚塵防護措施的落實,檢查個人揚塵防護措施的落實,每月不少于一次,并指導施工作業人員減少揚塵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2、焊接作業的職業危害及防護措施:
?加強焊接作業的職業衛生管理,減少和消除職業危害,預防和控制職業病,以保障焊接作業人員身體健康。
(1)焊接作業中的主要危害
?焊接作業的主要職業危害有粉塵、有毒氣體、電弧光輻射、高頻電磁場、高溫等,其中以電焊煙塵、有毒氣體、電弧光輻射最為常見,危害也最廣泛。
A電焊煙塵是金屬及非金屬物質在過熱條件下產生的高溫蒸氣。煙塵顆粒小,極易吸入肺中。長期吸入會造成肺組織纖維性病變,即電焊工塵肺,且常伴隨錳中毒、氟中毒和金屬煙熱等并發癥。
B有毒氣體在焊接電弧所產生的高溫和強紫外線作用下,焊接電弧周圍會產生大量的有毒氣體,如臭氧、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氟化氫等。
?a臭氧:是一種無色、有特殊剌激性氣味有害氣體。它對呼吸道粘膜及肺有強烈的剌激作用。手工電弧焊產生的臭氧一般低于國家的衛生標準,但通風條件不好的條件下進行氬弧焊時,濃度相當高,長期吸入低濃度臭氧,可引發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硬化等疾病。
?b一氧化碳:為無色、無味、無剌激性氣體,主要來源于二氧化碳氣體在電弧高溫作用下分解產生的。所以,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作業時,一氧化碳濃度最高。它極易與人體中的血紅蛋白相結合,而且極難分離,大量血紅蛋白與一氧化碳結合,會使人體輸送和利用氧的功能發生障礙,造成人體組織因缺氧而壞死。
?c氮氧化物:有剌激性氣味的有毒氣體,主要是二氧化氮,它為紅褐色氣體,有特殊臭味。當被人吸入后,會進入肺中與水起作用,形成硝酸及亞硝酸,對肺組織產生劇烈的剌激與腐蝕作用,引起肺水腫。
?d氟化氣:無色的腐蝕性氣體,毒性劇烈。可由呼吸系統和皮膚吸收,可引起支氣管炎和肺炎,同時能對全身產生毒性作用。
?e電弧光輻射焊接產生的電弧光主要包括紅外線、可見光和紫外線。其中紫外線主要損傷眼睛及裸露的皮膚,引起角膜結膜炎(電光性眼炎)和皮膚紅斑癥。眼部長期接觸紅外線照射,會造成紅外線白內障。
?(2)電焊作業職業危害的防護
?綜上所述,電焊作業的職業危害種類多,危害大。因此,為了降低、控制和消除電焊作業的職業危害,必須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
A提高焊接技術,改進焊接工藝和材料
?通過提高焊接機械化、自動化程度,使人與作業環境隔離,從根本上消除電焊作業對人體的危害;通過改進焊接工藝,減少封閉結構施工,對容器類產品采用單面焊,改善坡口設計等,以改善焊工的作業條件,減少電焊煙塵污染;同時改進焊條材料,選擇無毒或低毒的電焊條,也是降低焊接危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B改善作業場所的通風狀況
?通風方式分為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其中機械通風的除塵,排毒效果較好,因而在自然通風較差的場所,封閉或半封閉結構焊接時,必須有機械通風措施。值得注意的是,許多手工電弧焊場所,特別在夏天使用風扇直接吹散煙塵通風,這會造成煙塵彌漫整個車間,危害更大。
C加強個人防護
?加強個人防護,可以有效的防止焊接時產生的有毒氣體和粉塵的危害。焊接作業人員必須使用相應的防護眼鏡、面罩、口罩、手套、防護服、絕緣鞋等,若在封閉或半封閉機構內工作時,還需佩戴使用送風面罩。
D強化職業衛生宣傳教育及現場跟蹤監測工作
?對電焊作業人員應進行必要的職業安全衛生知識教育,提高其職業衛生意識,降低職業病發病率。同時,還應對焊接作業場所的塵毒危害進行定期監測,對作業人員定期進行體檢,以便及時發現問題,預防和控制職業病。
E檢查措施:在檢查施工現場安全的同時,檢查落實作業人員作業場所的通風情況,個人防護用品的佩戴,及時制止違章作業,杜絕違章作業,采取輪流作業,杜絕施工操作員的超時工作。
?(3)直接操作振動機械引起的手臂振動病的預防控制措施:
?振動對人體各系統均可生產影響,按其作用于人體的方式,可分為全身振動和局部振動。生產中常見的職業性危害因素是局部振動。局部振動亦謂手傳振動。表現出對人體組織的交替壓縮與拉抻,并向四周傳播。振動在人體組織中傳導性的大小順序是:骨、結締組織、軟骨、肌肉、腺體和腦組織。振動對人體各系統影響表現在:
A引起腦電圖改變;條件反射潛伏期改變;交感神經功能亢進;血壓不穩、心律不穩等;皮膚感覺功能降低,如觸覺、溫熱覺、疼覺,尤其是振動感覺最早出現遲鈍。
B40~300Hz的振動能引起周圍毛細血管形態和張力的改變,表現為末梢血管痙攣、腦血流圖異常;心臟方面可出現心動過緩、竇性心律不齊和房內、室內、房室間傳導阻滯等。
C握力下降。
D40Hz以下的大振幅振動易引起骨和關節的改變,骨的*光底片上可見到骨貿形成、骨質疏松、骨關節變形和壞死等。
E振動引起的聽力變化以125~250Hz頻段的聽力下降為特點,但在早期仍以高頻段聽力損失為主,而后才出現低頻段聽力下降。振動和噪聲有聯合作用。
F長期使用振動工具可產生局部振動病。局部振動病是以末梢循環障礙為主的疾病,亦可累及肢體神經及運動功能。發病部位一般多在上肢末端,典型表現為發作性手指變白(簡稱白指)。
?影響振動作用的因素是振動頻率、加速度和振幅。人體只對1~1000Hz振動產生振動感覺。頻率在發病過程中有重要作用。30~300Hz主要是引起末梢血管痙攣,發生白指。頻率相同時,加速度越大,其危害亦越大。振幅大,頻率低的振動主要作用于前庭器官,并可使內臟產生移位。頻率一定時,振幅越大,對機體影響越大。寒冷是振動病發病的重要外部條件之一,寒冷可導致血流量減少,使血液循環發生改變,導致局部供血不足,促進振動病發生。接觸振動時間越長,振動病發病率越高。工間休息對預防振動病有積極意義。人對振動的敏感程度與身體所處位置有關。人體立位時對垂直振動敏感;臥位時對水平振動敏感。有的作業要采取強制體位,甚至胸腹部或下肢緊貼振動物體,振動的危害就更大。加工部件硬度大時,工人所受危害亦大,沖擊力大的振動易使骨、關節發生病變。
為保護工人的身體健康,必須對振動危害加以控制,其主要途徑如下:
1)作業場所防護措施:在作業區設置防職業病警示標志。
改革工藝,從根本上取消和減少手持風動工具的作業,用液壓、焊接、粘接代替鉚接;改進風動工具,采用有效減振措施,改革工具排氣口的位置;
?2)個人防護措施:機械操作工要持證上崗,提供振動機械防護手套,采取延長換班休息時間,杜絕作業人員的超時工作。
采用自動、半自動操縱裝置,以減少肢體直接接觸振動體;手持振動工具者,應戴雙層襯墊無指手套或襯墊泡沫塑料無指手套,并注意保暖防寒;對新工人應作就業前體檢,有血管痙攣和肢端血管失調及神經炎患者,禁止從事振動作業;對接觸振動的作業工人應定期體檢,間隔時間應為2~3年;對振動病患者應給予必要的治療,對反復發作者應調離振動作業崗位。
3)檢查措施:在檢查工程安全的同時,檢查落實警示標志的懸掛,
作業人員持證上崗,防震手套佩戴,工作時間不超時等情況。
?(4)瀝青、油漆工接觸有機材料散發不良氣體引起的中毒預防控制措施:
(1)作業場所防護措施:加強作業區的通風排氣措施。
瀝青、油漆操作過程中,常常具有高溫、易燃等特點,這就構成了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是職業性中毒的特點。急性和慢性中毒由于高溫、易燃特點,急性事故及急性中毒的發生率較其他行業多,還常涉及非職業人群。如火災和泄漏事故會污染四周的大氣。對人體損害臟器,化學物可以侵犯人體的各個器官,有的是定位的,有的是多系統侵犯。刺激性毒物常引起呼吸系統損害,嚴重時發生肺水腫。
(2)個人防護措施:相關工種持證上崗,給作業人員提供防護口罩、防毒面具、防護手套、防護鞋、防護工作服。采取輪流作業,杜絕作業人員的超時工作。
(3)檢查措施:在檢查施工現場安全的同時,檢查落實作業場所的良好通風,作業人員持證上崗,佩戴口罩,工作時間不超時,并指導提高中毒事故中作業人員救人與自救的能力。
5、接觸噪聲引起的職業性耳聾的預防控制措施:
(1)作業場所防護措施:在作業區設置防職業病警示標志,對噪音大的機械加強日常保養和維護,減少噪音污染。
使人們聽起有不舒服的嘈雜感覺而且妨害人們正常生活和工作損害人們生理健康的聲音;
音量大的聲音;
使人們不愉快的聲音;
妨害人們交談的聲音;
使工作效率降低的聲音;
妨害人們休養、安靜睡眠的聲音;
由機械發出的聲音等都屬于噪聲之列。
根據發生噪聲的性質可以分為交通噪聲、工業噪聲、建筑施工噪聲、生活噪聲等。噪聲對環境是一種污染,必須加以控制。采用下述幾種措施來減小結構噪聲。
a.隔振安裝。即在振動源與結構件之間插入比較柔韌的隔振器;
b.將阻尼材料用于整體結構中,這種方法對一些情況可取得良好效果;
c.阻抗失配,即改變構件的橫截面及接觸方法,產生阻抗失配,使入射彎曲波的一部分反射回去;
d.在結構中采用振動吸收器及振動抑制器。
e.齒輪噪聲的降低應從齒輪設計參數和潤滑劑、潤滑油粘度的選擇,以及加工精度、表面光潔度的提高等因素加以研究解決。
(2)個人防護措施:為施工操作人員提供勞動防護耳塞,采取輪流作業,杜絕施工操作人員的超時工作。
(3)撿查措施:在檢查施工現場安全的同時,檢查落實作業場所的降噪音措施,作業人員佩戴防護耳塞,工作時間不超時。
6、長期超時、超強度地工作,精神長期過度緊張造成相應職業病的預防控制措施:
(1)作業場所防護措施:提高機械化施工程度,減小作業人員勞動強度,為作業人員提供良好的生活、休息場所,加強施工現場的文明施工。
(2)個人防護措施:不盲目搶工期,即使搶工期也必須安排充足的人員能夠按時換班作業,及時發放作業人員工資,穩定作業人員情緒。
(3)檢查措施:作業人員勞動強度適宜,文明施工,工作時間不超時,作業人員工資發放情況。
7、高溫中暑的預防控制措施:
(1)作業場所防護措施,要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必須采用綜合性措施。主要措施包括:?
A.組織措施?
a.加強領導,是做好防暑降溫的保障。對防暑降溫工作做到有布置、有檢查、有指導,并協調好各職能部門的工作,在入暑前做好計劃和具體落實措施,及早做好設備的保養和維修以及降溫設備的安裝和添置工作。?
b.加強宣傳教育。教育職工遵守高溫作業安全規程和衛生保健制度。
c.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應盡量縮短高溫下作業時間,采取小換班、增加工作休息次數,延長午休時間等方法。休息地點應遠離熱源,備有清涼飲料、風扇、洗澡設備等。有條件的可在休息室安裝空調或采取其他的防暑降溫措施。?
B.技術措施
a.改革工藝過程。合理設計或改革生產工藝過程,改進生產設備和操作方法,盡量實現機械化、自動化、儀表控制,消除高溫和熱輻射對人的危害。工藝流程設計時,應盡可能將熱源置于外面;采用熱壓為主的自然通風時,盡量將熱源布置于天窗下面采用穿堂風的通風廠房,應將熱源布置在主導風向的下風側,使室外空氣進入車間時,先通過操作者工作點,后經過熱源。
b.隔熱。以水隔熱效果最好,能最大限度地吸收輻射熱。利用石棉、玻璃纖維等導熱系數小的材料包敷熱源也有較好的效果。?
通風。利用自然通風或機械通風的方法,交換車間內外的空氣。?
?(2)個人防護措施:合理安排工作時間,尤其是延長中午休息時間。
a.供給含鹽飲料。向高溫作業人員提供足量合乎衛生要求的含鹽飲料,以補充人體所需的水分和鹽分。?
b.發放保健食品。高溫環境下作業,能量消耗增加,應增加蛋白質、熱量、維生素等的攝入,以減輕疲勞,提高工作效率。?
c.加強個人防護。高溫作業的工作服應結實、耐熱、寬大,活動方便,應按不同作業需要,及時供給工作帽、防護眼鏡、隔熱面罩、隔熱靴等。
d.醫療預防。對高溫作業人員應進行就業前和入暑前體檢,凡患有心血管系統疾病、高血壓、潰瘍病、肺氣腫、肝病、腎病等疾病的人員不宜從事高溫作業。
(3)檢查措施:夏季施工,在檢查工程安全的同時,檢查落實飲水、防中暑物品的配備,作業人員勞逸適宜,并指導提高中暑情況發生時救人與自救的能力。
8、除了公司每年為全體職工檢查身體外,每季度都要對有職業病危害的作業人員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