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工作的程序與規定
接待工作的程序與規定:
日常接待工作的規范:
1、接打電話時,要使用文明語言如"您好"、"請問貴姓"、"您找哪位"、"請稍候"、"謝謝"等等之類的禮貌用語。
2、在打電話前要準備好記錄用紙、筆或其它所需要的文件、資料,不能等電話接通后,去找所需要的東西而對方拿著聽筒等候。
3、當客人來訪時,應熱情迎接,主動引客人到辦公室或接待室交談。忌讓客人長久等候無人過問。如本人有事離開辦公室時,應將辦公桌上的文件、資料安放好,以免泄密或丟失。
4、宴請客人時,應根據宴請的性質和規模不同,分為工作餐、聚餐、宴會;根據來賓的身份,確定不同的人坐陪。
一般性接待工作的程序:
1、接待前的準備工作
1)、對來賓的基本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2)、制定和落實接待計劃。
3)、做好接待前的細節工作。
2、接待中的服務工作
1)、安排專人迎接來賓。
2)、妥善安排來賓的生活。
3)、商訂活動日程。
4)、安排公司領導看望來賓。
5)、精心組織好活動。
6)、安排宴請和瀏覽。
7)、為客人訂購返程車船或飛機票。
3、接待后的工作
1)誠懇地向來賓征求接待工作的意見,并詢問有什么需要接待人員辦理的事情。
2)把已經訂好的返程車(船、飛機)票送到客人手中,并商量離開招待所或賓館的具體時間。
3)安排送客車輛,如有必要還應安排公司領導為客人送行。
篇2: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了規范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根據《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適用于各級黨的機關、人大機關、行政機關、政協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以及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的國內公務接待行為。
本規定所稱國內公務,是指出席會議、考察調研、執行任務、學習交流、檢查指導、請示匯報工作等公務活動。
第三條國內公務接待應當堅持有利公務、務實節儉、嚴格標準、簡化禮儀、高效透明、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原則。
第四條各級黨政機關公務接待管理部門應當結合當地實際,完善國內公務接待管理制度,制定國內公務接待標準。
縣級以上黨政機關公務接待管理部門負責管理本級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工作,指導下級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工作。
鄉鎮黨委、政府應當加強國內公務接待管理,嚴格執行有關管理規定和開支標準。
第五條各級黨政機關應當加強公務外出計劃管理,科學安排和嚴格控制外出的時間、內容、路線、頻率、人員數量,禁止異地部門間沒有特別需要的一般性學習交流、考察調研,禁止重復性考察,禁止以各種名義和方式變相旅游,禁止違反規定到風景名勝區舉辦會議和活動。
公務外出確需接待的,派出單位應當向接待單位發出公函,告知內容、行程和人員。
第六條接待單位應當嚴格控制國內公務接待范圍,不得用公款報銷或者支付應由個人負擔的費用。
國家工作人員不得要求將休假、探親、旅游等活動納入國內公務接待范圍。
第七條接待單位應當根據規定的接待范圍,嚴格接待審批控制,對能夠合并的公務接待統籌安排。無公函的公務活動和來訪人員一律不予接待。
公務活動結束后,接待單位應當如實填寫接待清單,并由相關負責人審簽。接待清單包括接待對象的單位、姓名、職務和公務活動項目、時間、場所、費用等內容。
第八條國內公務接待不得在機場、車站、碼頭和轄區邊界組織迎送活動,不得跨地區迎送,不得張貼懸掛標語橫幅,不得安排群眾迎送,不得鋪設迎賓地毯;地區、部門主要負責人不得參加迎送。嚴格控制陪同人數,不得層層多人陪同。
接待單位安排的活動場所、活動項目和活動方式,應當有利于公務活動開展。安排外出考察調研的,應當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不得走過場、搞形式主義。
第九條接待住宿應當嚴格執行差旅、會議管理的有關規定,在定點飯店或者機關內部接待場所安排,執行協議價格。出差人員住宿費應當回本單位憑據報銷,與會人員住宿費按會議費管理有關規定執行。
住宿用房以標準間為主,接待省部級干部可以安排普通套間。接待單位不得超標準安排接待住房,不得額外配發洗漱用品。
第十條接待對象應當按照規定標準自行用餐。確因工作需要,接待單位可以安排工作餐一次,并嚴格控制陪餐人數。接待對象在10人以內的,陪餐人數不得超過3人;超過10人的,不得超過接待對象人數的三分之一。
工作餐應當供應家常菜,不得提供魚翅、燕窩等高檔菜肴和用野生保護動物制作的菜肴,不得提供香煙和高檔酒水,不得使用私人會所、高消費餐飲場所。
第十一條國內公務接待的出行活動應當安排集中乘車,合理使用車型,嚴格控制隨行車輛。
接待單位應當嚴格按照有關規定使用警車,不得違反規定實行交通管控。確因安全需要安排警衛的,應當按照規定的警衛界限、警衛規格執行,合理安排警力,盡可能縮小警戒范圍,不得清場閉館。
第十二條各級黨政機關應當加強對國內公務接待經費的預算管理,合理限定接待費預算總額。公務接待費用應當全部納入預算管理,單獨列示。
禁止在接待費中列支應當由接待對象承擔的差旅、會議、培訓等費用,禁止以舉辦會議、培訓為名列支、轉移、隱匿接待費開支;禁止向下級單位及其他單位、企業、個人轉嫁接待費用,禁止在非稅收入中坐支接待費用;禁止借公務接待名義列支其他支出。
第十三條縣級以上地方黨委、政府應當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市場價格等實際情況,按照當地會議用餐標準制定本級國內公務接待工作餐開支標準,
并定期進行調整。接待住宿應當按照差旅費管理有關規定,執行接待對象在當地的差旅住宿費標準。接待開支標準應當報上一級黨政機關公務接待管理部門、財政部門備案。
第十四條接待費報銷憑證應當包括財務票據、派出單位公函和接待清單。
接待費資金支付應當嚴格按照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和公務卡管理有關規定執行。具備條件的地方應當采用銀行轉賬或者公務卡方式結算,不得以現金方式支付。
第十五條機關內部接待場所應當建立健全服務經營機制,推行企業化管理,推進勞動、用工和分配制度與市場接軌,建立市場化的接待費結算機制,降低服務經營成本,提高資產使用效率,逐步實現自負盈虧、自我發展。
各級黨政機關不得以任何名義新建、改建、擴建內部接待場所,不得對機關內部接待場所進行超標準裝修或者裝飾、超標準配置家具和電器。推進機關內部接待場所集中統一管理和利用,建立資源共享機制。
第十六條接待單位不得超標準接待,不得組織旅游和與公務活動無關的參觀,不得組織到營業性娛樂、健身場所活動,不得安排專場文藝演出,不得以任何名義贈送禮金、有價證券、紀念品和土特產品等。
第十七條縣級以上黨政機關公務接待管理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本級黨政機關各部門和下級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工作的監督檢查。監督檢查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國內公務接待規章制度制定情況;
(二)國內公務接待標準執行情況;
(三)國內公務接待經費管理使用情況;
(四)國內公務接待信息公開情況;
(五)機關內部接待場所管理使用情況。
黨政機關各部門應當定期匯總本部門國內公務接待情況,報同級黨政機關公務接待管理部門、財政部門、紀檢監察機關備案。
第十八條財政部門應當對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經費開支和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審計部門應當對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經費進行審計,并加強對機關內部接待場所的審計監督。
第十九條縣級以上黨政機關公務接待管理部門應當會同財政部門按年度組織公開本級國內公務接待制度規定、標準、經費支出、接待場所、接待項目等有關情況,接受社會監督。
第二十條各級黨政機關應當將國內公務接待工作納入問責范圍。紀檢監察機關應當加強對國內公務接待違規違紀行為的查處,嚴肅追究接待單位相關負責人、直接責任人的黨紀責任、行政責任并進行通報,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一條積極推進國內公務接待服務社會化改革,有效利用社會資源為國內公務接待提供住宿、用餐、用車等服務。推行接待用車定點服務制度。
第二十二條地方各級黨委、政府應當依照本規定制定本地區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辦法。
第二十三條地方各級政府因招商引資等工作需要,接待除國家工作人員以外的其他因公來訪人員,應當參照本規定實行單獨管理,明確標準,控制經費總額,注重實際效益,加強審批管理,強化審計監督,杜絕奢侈浪費。嚴禁擴大接待范圍、增加接待項目,嚴禁以招商引資為名變相安排公務接待。
第二十四條國有企業、國有金融企業和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參照本規定執行。
第二十五條本規定由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會同有關部門負責解釋。
第二十六條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年10月20日*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同時廢止。
篇3:規范公款接待用餐有關規定
為樹立黨政機關的良好形象,促進節約型社會建設,根據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有關文件要求,結合我區實際,現就規范公款接待用餐作出如下規定:
第一條適用本規定的全區各單位,不得用公款在經營性酒店招待本規定第五條以外的客人。接待須用餐的只能在接待單位的食堂、內部招待所或本單位指定并上報備案的定點餐館用工作餐,因公到街鎮(外)、村或企事業單位的,只能在街鎮(處)、村或企事業單位的,只能在街鎮(處)、企事業單位的食堂就餐,需在村就餐的只能在農戶搭伙,自付伙食費,單位可給予適當補貼。
第二條在本區范圍內,禁止上下級之間,部門、單位之間借各種名義用公款相互吃請。
第三條禁止接受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宴請。
第四條黨校及各類學校、黨政部門的培訓機構舉辦的培訓班學員,參加各類會議的與會代表在培訓及與會期間不得到培訓班會議規定以外的經營性場所接受任何單位的宴請。
第五條除接待外賓、外商、港澳臺同胞、本市以外客人,以及重要節日慶典活動外,工作日午間不得飲酒。
第六條禁止報銷招待同學、同鄉、戰友及其他應由個人支付的餐費。
第七條對第一條至第六條規定違反之一的,對當事人給予相應處理。一年中,第一次違反者,責令作出書面檢查,有目標管理獎的單位,同時扣發一個月該項獎金;第二次違反者,給予通報批評,一年內不得提升職務,有目標管理獎的單位,同時扣發半年該項獎金;一年內累計三次違反者,當年公務員年度考核確定不稱職。情節嚴重的,按有關規定給予組織處理或紀律處分。用公款吃請的費用一律由當事人承擔。對屢查屢犯、影響惡劣的,除追究當事人責任外,還要追究部門和單位主要領導的責任。一月內一個單位(含延伸機構)累計出現三次以上違反者,按超過后的次數給予不同程度的組織處理或紀律處分,第一次對主要領導進行組織談話;第二次對主要領導給予通報批評;三次以上的按有關規定對主要領導給予組織處理或紀律處分。對不認真執行此規定的單位主要領導按有關規定給予組織處理或紀律處分。
第八條各級黨政組織負責本規定的貫徹實施,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嚴格遵守,要通過一定形式,向本地區、本系統、本單位公開承諾貫徹執行本規定的具體措施。紀檢監察機關要履行監督檢查職責,設立舉報電話,受理群眾舉報,嚴肅查處違反本規定的行為。財政部門要加強對招待費的管理監督,招待費要嚴格實行預算,審計部門要定期對招待費開支情況進行專項審計。
第九條各單位要從源頭上遏制公款大吃大喝問題,堅持公務接待費限額管理與規范公款接待用餐一起抓,嚴格控制招待費支出,堵塞財務管理上的漏洞,確保公務接待費用嚴格控制在限額范圍內。要按季度公示和上報招待費使用情況,接受群眾監督。要按照總量控制、限額包干、節約獎勵、超支自付的原則積極推行招待費改革。要結合本單位實際,制定具體的落實規范公款接待用餐的工作制度、工作方案和工作措施。進一步完善和規范公款接待辦法,不得擅自提高標準。
第十條要健全責任機制,實行黨政主要領導人負總責,分管負責人及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具體負責的責任制;按直接隸屬關系管理的塊塊責任制;層層抓,抓層層的督查責任制以及追究領導的責任等多種形式的責任制。各相關單位要齊抓共管,認真履行職責,該履行的職責不認真履行的要追究主要領導及單位分管領導的責任。
第十一條本規定適用于全區各級黨的機關、人大機關、行政機關、政協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和人民團體的在職在崗公務員及依照公務員管理的單位的工作人員。全區事業單位副科級以上的干部(含享受主任科員、副主任科員級別待遇的干部)。
第十二條本規定由區紀委、監察局負責解釋。
*年十一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