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教設備借出制度
電教設備借出制度
1、學校一切電化教育技術設備、設施必須堅持為教育服務的原則,只供學校教育教學使用,管理人員必須嚴格把關,不能講私情,將設備另作它用。
2、借還設備要按規定填寫借還登記冊,寫明借還設備名稱、數量、借還時間、借用人等情況。
3、借、還設備時,雙方應對器材進行檢查,如發現問題,應按規定執行。
4、借用人所借物資必須按時歸還,若要繼續借用,必須提前辦理再借手續。
5、貴重設備借出須征得學校領導同意后方可借用。
6、借用人必須妥善保管好借用的設備,凡因借用人保管不善、遺失借用設備,要按設備使用年限折價賠償。
篇2:電教設備管理制度
電教設備管理制度
1.要規范設備管理,做到實物、帳目分類標簽,資產編號統一,每學期
由分管領導組織有關人員將帳物核對一次。
2.所有電教設備應科學分類,根據設備不同類型定櫥定位,做到有序放并作好登記編號。
3.所有電教設備要做到專室、專用、專人保管,學校電教設備只能用于教學、教育活動,不得移作它用,非經學校分管領導同意,不得借出。
4.嚴禁任何人使用電教設備接收、散布、錄放謠言,小道消息或淫穢錄音、錄像。
5.嚴格實行借用、歸還、驗收制度,借用須辦理借用手續,用后歸還時由管理人員驗收,并作好記錄。如有丟失、損壞,由審批和借用人員負全責。
6.電教人員必須加強業務學習,不斷提高管理水平,經常檢查所負責的電教設備,并作好保養。力爭小修不出校,使設備性能處于良好狀態。
7.嚴格執行賠償制度,對因管理不善、私拆玩弄、擅自借用或用于非教育活動而致設備損壞丟失,一律由管理人員按價賠償。對于因不熟悉性能或操作不慎而致設備損壞,視情節輕重由管理人員負部分責任或全責。
8.凡屬正常報損設備,必須嚴格履行手續,經專業人員鑒定,并填報固定資產報損表,由校長室審批,總務處、電教組銷帳后,統一由總務處處理。
9.加強對設備存放處的安全防范,每天下班前必須檢查電源、消防、防盜、防火狀況。
10.定期向校長室匯報設備管理和使用情況,并根據教學需要請示補充必要設備。
篇3:農村小學電教設備使用和多媒體教學現狀及對策
農村小學電教設備的使用和多媒體教學的現狀及對策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教學以其豐富的媒體表現形式、對于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創造思維有著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優勢。多媒體技術通過文字、圖形、圖像、動畫、音頻和交互式網絡等方式,可使教學過程圖文并茂、生動活潑,知識面更廣。學生們在這些動感學習環境中,對教學內容更容易領會和掌握,可以大大加快學習進度,提高學習效率。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日趨成熟與普及,近幾年來,多媒體技術在農村中小學中也得到了廣泛運用。但是,由于師資水平、思想觀念、設備資源等多種因素的制約,農村中小學運用多媒體教學存在著許多弊端,文章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諸多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現狀對策
【正文】
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對傳統的教育觀念、教育結構、教育內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形式進行了改革。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進一步推廣以及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多媒體技術已廣泛進入課堂。它以圖文并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以跨越時空的非凡表現力,大大增強了人們對抽象事物與過程的理解與感受,從而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把學生帶進了一個聲、像、圖、文并茂的新天地。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發學生智力、提高課堂效率、優化課堂結構方面確實起到了關鍵作用。然而,在農村中小學中多媒體教學卻不盡人意,那么,制約農村中小學多媒體教學發展的瓶頸是什么呢?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和制作實踐以及對一些學校的調查,認為有以下幾個主要因素。
(一)教師水平低,缺乏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基本功
多媒體輔助教學具有非常獨到的優點,在教學方法上實現了多樣化;在教育模式上,使個別化學習和交互式教學成為可能;在教育觀念上,為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當今的教育對教師的業務要求是專業精深,知識淵博,多能高效。教師必須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善于利用廣泛的教育資源和內容,善于運用現代化的方法和手段施教。但是,在農村中小學中,由于教師年齡老化,師資水平低,多媒體輔助教學存在著許多弊端:有的教師不會操作電腦,更不會操作幻燈片軟件;有的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設備之間不知怎樣轉換,有時設備稍微出了點問題就措手無策;還有相當一部分教師不會制作多媒體課件;甚至有的教師在上公開課時使用多媒體還要請“外援”……可想而知,這樣的教師怎樣能跟上信息化時代的發展。
(二)資源浪費,媒體沒有得到合理整合
隨著時代的發展,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教學以其豐富的媒體表現形式、強大的教學功能出現在各個學校,遠教模式一、模式二、模式三遍布各校,但根據筆者的調查,發現除少部分學校對資源的運用形成氛圍之外,大部分處于設備閑置,媒體沒有得到合理整合,資源下載了就保存起來,根本沒用于教學中;即便是用也是遇到要講公開課才查一查、用一用;或者是上級有關部門要查看遠程教育使用情況,學校才組織教師突擊使用,作好記載,應付檢查,造成了資源的極度浪費。其表現在:
1、模式一:是農村小學為主體的光盤播放點,用電視、DVD機器上課,是直接放光盤給學生看。但是,有的學校上面發放的光盤還擺放在電教柜里沒有啟封,電視機、DVD影碟機擱放在墻角還沒有開箱。
2、模式二:是可以上連模式一,下接模式三的資源運用模式。它具有更為豐富的內容,有教師的教學設計,有課件,有其他相關的影視圖片資源、作業設計、活動設計、拓展閱讀材料等,還有以教學進程為線索的學習指導、教師發展……因此,模式二是提供信息的資源庫,它有待教師去進行再篩選、加工、整合。然而,有的學校的模式二竟成了管理員的個人“享受品”,既沒有上連模式一,也沒有下接模式三,就連教師辦公室的計算機也沒連上,以致豐富的資源根本就沒有用于教學,只是偶爾教師要上公開課時去查查資料,甚至有的教師還不知道資源中心有資料可用還到其它網站去下載。
3、模式三:是以網絡教室為中心,自主學習,師生互動,是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活動,交互性更強。然而,有的學校只是計算機教師在里面講點基礎知識,有的學校的計算機教師上計算機課也是得過且過,或是讓學生畫畫、或是讓學生打游戲,從未在計算機教室利用資源上過語數或其它學科的課。
以上種種現象,學校領導和上級主管部門是否應該引起重視,讓資源做到有效合理整合而服務于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