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公司消除安全生產事故隱患制度
運輸公司消除安全生產事故隱患制度
為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道路運輸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遏制交通事故發生,須做到:
1、對交通主管部門檢查發現的安全生產隱患整改事項,按時逐項予以整改、落實。
2、每月至少開展一次全面安全檢查,發現存在安全隱患立即通知整改,并立即抓好落實,及時消除。
3、駕駛員要定期做健康體檢及心理的職業適應性檢查。
4、每趟次出車前,要對車輛的安全性能進行全方位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排除,不消除隱患不得出車。
5、裝載貨物時,須檢查超載及危險品等情況,確認無誤后方可出車。
6、要不定時檢查駕駛員及車輛是否符合安全管理規定。
7、車輛經檢測、二級維護,查出的隱患要及時整改,整改不到位不得出車。
8、定期對車輛和辦公場所的消防器材、電路、車輛機件等進行自查自糾。
9、對安全隱患不及時整改的責任者給予從嚴追究。
10、建立健全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檔案,吸取經驗教訓,舉一反三,組織研究和探討新技術應用。
篇2:機械廠事故隱患排查整改制度
機械廠事故隱患排查整改制度
1、事故隱患堅持誰存在事故隱患,誰負責監控整改的原則,由村子啊事故隱患的部門組織整改,整改責任人為部門負責人。
2、整改責任部門要按照《事故隱患整改通知書》要求,對事故隱患認證整改,進行專人監控,明確責任,堅決杜絕各類事故的發生。
3、整改工作結束以后,整改部門要按照要求寫出驗收報告,由安全科組織檢查驗收。檢查驗收合格的,整改部門向安全科遞交全部整改資料。
4、整改措施不到位,檢查驗收不合格的,事故隱患未消除的應停止生產。
5、對隱患整改實行年度考核,納入安全管理評價和責任制考核。
篇3: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制度
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制度
一、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堅持“三不生產”的原則,按照國家、集團公司事故隱患排查制度規定,制度本制度。
二、事故隱患排查制度是加強現場管理,消除事故隱患,落實安全責任的有效辦法。
三、礦長對礦井事故隱患排查全面負責,各分管副礦長、總工程師負責組織分管范圍內事故隱患的排查,各業務部門負責本職范圍內的事故隱患排查。
四、礦井事故隱患是指,生產現場、技術管理、裝備設施上存在的可能導致事故的隱患。
(一)按事故隱患的嚴重程度,解決難易分為a、b、c三級。
a級:難度大,礦解決不了,須由集團公司解決的隱患;
b級:難度較大,區隊解決不了,須由礦解決的隱患;
c級:由區隊、業務部門必須解決的隱患。
(二)按事故隱患的種類分:頂板、通風、瓦斯、煤塵、機電、運輸、放炮、火災、水害和其它。
五、事故隱患的整改:貫徹“分級負責,責任落實”的原則,礦長全面負責,分管副礦長、總工程師組織各業務部門和基層單位進行事故隱患的整改,做到項目、措施、資金、時間、責任落實。
六、安監處負責事故隱患排查的綜合管理,并將其納入到安全信息管理中,按規定組織好事故隱患排查,及時掌握生產中的事故隱患情況。安監處每月組織開展事故隱患排查1次,對查處的事故隱患進行分類和劃分等級,并及時向集團公司、礦安全生產辦公會議或有關領導提交事故隱患排查處理意見。
七、安監處要加強對安全信息工作的管理,對排查出的問題認真篩選、歸類,簽發c級事故隱患整改單,參加b級事故隱患整改方案的制定,并組織相關部門對a級事故隱患提出初步整改方案上報。
八、安監處要掌握事故隱患整改的落實情況,對事故隱患的整改進度和完成情況,隨時進行監督檢查。
九、安監處要認真組織事故隱患排查,查處的問題及時制定方案下發隱患單位限期整改,處理不了的隱患要提交主管領導或安全辦公會議研究解決,堅決防止因部門之間互相推諉和矛盾上交而貽誤問題隱患的處理時機,釀成事故。凡因事故隱患整改不力,導致事故發生,按照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責任,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
十、安監處負責事故隱患的統計和報告,定期將事故隱患上報安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