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現代園林規劃設計調查報告

現代園林規劃設計調查報告

2024-08-12 閱讀 6862

現代園林規劃設計調查報告

  現代園林規劃設計的發展趨勢是什么?現代園林規劃設計的表現手法是什么?現代園林規劃設計的生態設計特點?現代園林規劃設計的現代園林規劃設計的生態設計原則是什么?,現代園林設計從一開始就從現代藝術中吸取了豐富的形式語言。而對園林規劃設計中影響最大而且穩定不變的主觀因素是人類的感官對園林景觀的感覺。因此,自然景觀也好,文學繪畫也罷,對于園林景觀的規劃設計,以三維空間為主的園林景觀視覺畢竟是其核心基礎。從現代藝術早期的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風格派、構成主義,到后來的極簡藝術,每一種藝術思潮和藝術形式都為設計師提供了可借鑒的藝術思想和形式語言。因此,園林規劃設計既要考慮園林景觀的使用功能,同時還要考慮園林景觀的藝術性,我國園林規劃設計藝術正是傳統與現代文化的綜合。

現代風景園林設計發展趨勢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以自然為主體

  現代風景園林設計所追求的是減少、甚至是沒有人類參與而由自然形成的真正的自然場所,所謂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2、以生態為核心

  生態學的重要意義之一,在于使人們普遍認識到將各種生物聯系起來的各種依存方式的重要性。

  3、以地域為特征

  地域性景觀是指一個地區自然景觀與歷史文脈的總和,包括氣候特點、地形地貌、水文地質、動植物資源等構成的自然景觀資源條件及人類作用于自然所形成的人文景觀遺產等。風景園林設計的要旨就是要再現本地區的地域景觀特征

  4、以場地為基礎

  任何場地都具有大量顯性或隱性的景觀資源。作為風景園林師不僅要具備各種相關的專業知識,尤其還要具備對景觀敏銳的觀察能力,以及對景觀變化機理的洞察能力。風景園林師首先要深入細致地了解并理解場地,努力把場地含有的各種信息都收集、歸納并聯系起來,將場所的重要特征加以提煉并運用于設計之中。

  5、以空間為骨架

  景觀是由實體和空間兩部分組成的,空間是風景園林設計的核心。所有景物都屬于某個彼此緊密相連的空間體系,并以此把景觀空間與實體區分開來。

  6、以簡約為手法

  簡約的設計手法就是要求用簡要概括的手法,突出風景園林設計的本質特征,減少不必要的裝飾和拖泥帶水的表達方式。

現代園林表現手法:

  我國的園林景觀設計的表現手法多數處于考慮最多的是個性空間,景觀設計專家冶青分析:“園林景觀設計要以“人”為本,經常見到大家提,真正運用到實際當中很少。各大城市都有廣場,廣場很大,人不能留足,原因樹很少,城市家具少(座椅少),草坪大,不讓人進。雕塑太大讓我們窒息,比例關系和控制范圍考慮不足。”

  現代園林景觀設計應多注重尺度“宜人、親人”,尊重自然,尊重歷史,尊重文化、文脈。不能違背自然而行,不能違背人的行為方式,魯迅先生曾說過:“其實地上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所以我們在進行園林景觀設計時應符合人的行為方式。既要繼成古代文人、畫家的造園思想,又要考慮現代人的生活行為方式,運用現代造園素材。形成鮮明的時代感,如果我們一味的推崇古代園林景觀設計,就沒有進步。不同的時代景觀設計要留下不同的符號。

現代園林景觀的生態設計特點:

  1、節約資源。現代園林景觀中需要的大量原材料都是從自然界中直接獲取的,而生態設計認為,應該采取措施不用或者減少使用資源和能源,可以通過景觀預案使設計方案更加合理,有效地避免浪費。同時盡量使用清潔能源,如太陽能和風能。

  2、地域文化特征。生態設計必須結合園林景觀所在地的地域特征及人文特征:尊重當地的歷史文化背景、風土人情,尊重當地的地質地貌、氣象水文條件。

  3、遵循生態學原理。生態設計主要以景觀生態學、植物生態學為基礎,同時也包括恢復生態學、水文生態學、環境生態學、污染生態學、城市生態學等其它生態學。

  4、尊重土地。在設計園林景觀時,生態設計要求根據土地的屬性決定土地的利用模式

園林景觀生態設計原則:

  1、自然原則

  一切園林景觀建設活動都應當建立在正確的人與自然關系的基礎上,尊重自然,保護環境,對生態環境產生盡可能小的影響,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目的,實現可持續發展。

  2、地方性原則

  因此重點就是先考慮當地整體環境和地域文化所給予的啟示,能因地制宜地結合當地生物氣候、地形地貌進行設計,充分使用當地建材和植物材料,盡可能保護和利用地方性物種,保證場地和諧的環境特征與生物的多樣性。

  3、資源的高效利用原則

  遵循融入地域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另外,規劃設計要與生態園林村所在區域經濟發展建設方向相一致,把綠化資源優勢變為地方經濟優勢。3.4健康、舒適性原則

  4、園林景觀生態設計則

  應當保證陽光充足,空氣清新無污染,光、聲環境優良,無光污染,無噪聲,有足夠綠地及自由活動空間等。

篇2:園林規劃設計師崗位職責任職要求

園林規劃設計師崗位職責

崗位職責描述:

1、能獨立完成規劃設計方案(概念方案、平面圖、分析圖、效果圖、鳥瞰圖等);

2、熟悉規劃設計項目方案、擴初、效果圖等各階段流程;

3、熟練掌握AutoCAD、Photoshop、3DMAX、天正、SketchUp等制圖軟件;

4、有獨特的規劃設計理念及敏銳的色彩感覺,及較強的手繪能力;

5、文字表達能力強,能將設計思路用文字形式表達;

6、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7、熟悉現行景觀園林規劃設計規范和常用施工做法常識;

8、有強烈的責任心,良好的職業道德,身體健康;

9、完成上級領導臨時交辦的其它工作任務。

任職要求:

1、全日制本科以上學歷,園林綠化、城市規劃等相關專業;有工作經驗者優先考慮;

2、極強的敬業精神和責任心,敏銳的市場觸覺;

3、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意識;

4、工作經驗2年以上;

5、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服務意識、管理意識,有親和力和凝聚力;

6、原則性強,抗壓力強,忠于職守,無不良嗜好,無不良征信記錄,共產黨員優先。

園林規劃設計師崗位

篇3:《蘇州園林》的語文教學反思

《蘇州園林》的語文教學反思

這堂課超出原先設計,學生自由討論,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精彩的發言出乎我的意料,讓我驚喜不已;這堂課也使我開始探索語文課堂的功能性,語文課堂究竟要培養學生什么能力呢?

1、語文課堂,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要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首先,教師應當營造一定的讓學生得到充分施展才華、放飛自由心靈的空間,教師可以更多地關注“你是怎么理解的”“說說你的理由”“談談你的看法”等等,使學生能夠盡情地“自由參與”,

然后,教師要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教師則需善于引導學生去發現學習中的疑問,不放過一切可疑之處,敢于質疑,寧鴻彬老師要求學生“三不迷信”(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老師。)和對學生“三歡迎”(歡迎上課隨時質疑,歡迎發表與教材不同的意見,歡迎提出與老師不同的觀點),正是培養學生的求疑精神。

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對疑問的討論研究,最終獲得提高,“有疑者卻要無疑,則此方是長進”。

2、學生不是“知識的容器”,是具有獨立人格、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能夠自主發展的學習主體,教師要培養學生敢于表達的能力。

只要是學生自己的思維成果,都應得到教師的肯定和重視,我們應充分地尊重了學生的閱讀體驗。教師要善于創設一個寬松的氛圍,應用恰當的形式,誘導學生把自己思維的結果表達出來,從而形成學生之間的交流和碰撞。當學生對于前人所謂的“定論”有了懷疑,不再人云亦云時,教師要告訴學生,對語言的理解是多元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見解。并通過教師的評價,在學生中積極倡導一種敢于爭論、敢于發表不同見解、敢于向權威發起挑戰的精神。

3、漢語言作為我們的母語,有著深厚的生活基礎和廣泛的教學資源。教師要培養學生通過身邊人文環境、圖書、網絡等收集查閱與課文相關的背景資料的習慣和能力。

教師更要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引向課外,跟廣闊的社會生活聯系起來,創造課內與課外、學習與生活、讀書與實踐相互融合的大語文教育。本堂課我就是利用了身邊的活生生的實例,讓學生客觀形象感知了文本對象,然后把這種感受應用到語文學習當中來,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4、語文課程的包容性,綜合性,與其他學科的交叉性,決定了教師要培養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自己的聚合思維能力。

學科滲透題是是中考語文試題一種新的題型,此類題目意在考查學生的語文的理解、分析、判斷、綜合能力,命題者有效的利用其他學科的語言信息和知識串聯成具有一定問題情景的知識網絡題,不僅考查學生的各學科知識內容,還要考查課外內容,新課標對綜合性學習的闡釋、對跨領域學習的提倡、對語文綜合能力的要求,為中考語文試題提供了有力的考查依據。這些將促使學生關注人類、關注社會、關注國家和世界的命運,體現了語文課程的價值取向。

本堂課關注了造型欣賞、人文景觀等其他學科問題,帶領學生開闊自己的知識視野,擴大自己的知識范疇。作為教師,就要引導學生不僅關注政治、經濟、自然、文化、科學、技術、社會、生活等熱點、焦點問題,更要廣泛涉獵各種學科知識,還要經常思考這些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的關聯性,為跨學科考查奠定基礎,最終能夠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掌握運用已學會的其他學科知識來解決語文學科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