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質量管理規定
水利工程質量管理規定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目的和依據)為加強水利工程質量管理,保證水利工程建設質量,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根據《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和《質量發展綱要(20**-20**年)》,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適用范圍)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水利工程的新建、擴建、改建、加固等有關活動及實施對水利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適用本規定。
本規定所稱水利工程,是指防洪、除澇、灌溉、水力發電、供水、圍墾等各類水利工程。
本規定所稱水利工程質量,是指工程滿足有關法律、法規、規章、技術標準、設計文件和合同約定要求,在安全、適用、耐久、可靠、經濟、與環境協調等方面的特性總和。
第三條(責任主體)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法人對水利工程質量負總責,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及質量檢測等從業單位依法對水利工程質量負責。
第四條(監管主體)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水利工程質量的監督管理。
第五條(終身責任制)水利工程實行質量終身責任制。項目法人、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及質量檢測等從業單位的工作人員,按各自職責對其經手的工程質量負終身責任。因調動工作、退休等原因離開原單位的相關人員,如發現在原單位工作期間違
反工程質量管理有關規定,或未切實履行相應職責,造成重大質量事故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第六條(建設程序)從事水利工程建設活動,必須嚴格執行基本建設程序,堅持先勘察、后設計、再施工的原則。
第七條(科技創新)鼓勵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方法,提高水利工程質量。
第八條(表彰獎勵)對在加強水利工程質量管理、提高工程質量水平等方面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有關單位和部門應依據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章項目法人的質量責任和義務
第九條(質量體系)項目法人應建立健全工程質量管理體系,落實工程質量責任制,并對有關單位質量行為和工程質量進行檢查。
第十條(合同管理)項目法人應依法選擇符合要求的勘察、設計、施工、監理、質量檢測等單位,簽訂的合同文件中要對工程質量以及相應的責任和義務作出明確規定。
第十一條(監督手續和開工審批)水利工程項目開工前,項目法人應按照規定辦理工程質量監督手續和開工報告審批手續。工程開工后,項目法人應在工程現場設立公示牌,載明各從業單位的名稱、主要負責人姓名及質量舉報電話,接受社會監督。
第十二條(設計交底)項目法人(或委托監理單位)應組織勘察、設計、施工單位進行設計交底。
第十三條(禁止行為)項目法人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勘察、設計和施工單位違反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不得明示或者暗示施工單位使用不合格的材料、中間產品和設備,降低水利工程質量。
第十四條(基本要求)項目法人對其提供的水利工程材料、中間產品和設備質量承擔相應責任。
第十五條(設計變更管理)項目法人應加強對水利工程設計變更的管理,按照設計變更的有關規定履行審批手續。
第十六條(質量檢測)項目法人應根據工程建設需要,委托有相應資質的質量檢測單位對主要材料、涉及工程主體結構安全的關鍵部位進行質量檢測。
第十七條(檔案管理)項目法人應按照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檔案管理的有關規定,及時組織收集、整理技術文件和資料,建立健全項目檔案。
第十八條(驗收)項目法人應嚴格執行水利工程驗收的有關規定和技術標準。工程未經驗收或驗收不合格的,不得進行后續工程施工或投入使用。
工程竣工驗收后,項目法人應在工程明顯部位設置永久性標牌,載明各從業單位的名稱、主要責任人姓名。
第三章勘察、設計單位的質量責任和義務
第十九條(資質要求)勘察、設計單位應在其資質等級許可范圍內承攬水利工程,不得出借資質、轉包或違法分包所承擔的工程。
第二十條(質量體系)勘察、設計單位應建立健全勘察、設計質量保證體系,加強勘察、設計過程質量控制,健全勘察、設計文件的審核、會簽批準制度。
第二十一條(質量責任)勘察、設計單位必須按照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進行勘察、設計,并對其勘察、設計的質量負責。
第二十二條(勘察質量要求)勘察單位提供的地質、測量、水文等勘察成果必須真實準確。
第二十三條(設計質量要求)設計單位應根據勘察成果文件進行設計,提交的設計文件應符合國家規定的設計深度要求。
第二十四條(材料、中間產品和設備質量要求)設計單位在設計文件中選用的材料、中間產品和設備,應注明規格、型號、性能等技術指標,其質量要求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
除有特殊要求的材料、中間產品和設備外,設計單位不得指定生產廠、供應商。
第二十五條(設計交底)設計單位應進行設計交底,就施工圖設計文件向施工單位作出詳細說明。
第二十六條(設計服務)設計單位應根據水利工程建設需要和合同約定,在施工現場設立設計代表機構或明確滿足工作需要的設計代表,及時解決建設過程中有關的設計問題。
設計單位發現違反設計文件進行施工的,應及時通知項目法人和監理單位。
篇2:水利工程質量管理規定
水利工程質量管理規定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目的和依據)為加強水利工程質量管理,保證水利工程建設質量,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根據《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和《質量發展綱要(20**-20**年)》,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適用范圍)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水利工程的新建、擴建、改建、加固等有關活動及實施對水利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適用本規定。
本規定所稱水利工程,是指防洪、除澇、灌溉、水力發電、供水、圍墾等各類水利工程。
本規定所稱水利工程質量,是指工程滿足有關法律、法規、規章、技術標準、設計文件和合同約定要求,在安全、適用、耐久、可靠、經濟、與環境協調等方面的特性總和。
第三條(責任主體)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法人對水利工程質量負總責,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及質量檢測等從業單位依法對水利工程質量負責。
第四條(監管主體)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水利工程質量的監督管理。
第五條(終身責任制)水利工程實行質量終身責任制。項目法人、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及質量檢測等從業單位的工作人員,按各自職責對其經手的工程質量負終身責任。因調動工作、退休等原因離開原單位的相關人員,如發現在原單位工作期間違
反工程質量管理有關規定,或未切實履行相應職責,造成重大質量事故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第六條(建設程序)從事水利工程建設活動,必須嚴格執行基本建設程序,堅持先勘察、后設計、再施工的原則。
第七條(科技創新)鼓勵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方法,提高水利工程質量。
第八條(表彰獎勵)對在加強水利工程質量管理、提高工程質量水平等方面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有關單位和部門應依據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章項目法人的質量責任和義務
第九條(質量體系)項目法人應建立健全工程質量管理體系,落實工程質量責任制,并對有關單位質量行為和工程質量進行檢查。
第十條(合同管理)項目法人應依法選擇符合要求的勘察、設計、施工、監理、質量檢測等單位,簽訂的合同文件中要對工程質量以及相應的責任和義務作出明確規定。
第十一條(監督手續和開工審批)水利工程項目開工前,項目法人應按照規定辦理工程質量監督手續和開工報告審批手續。工程開工后,項目法人應在工程現場設立公示牌,載明各從業單位的名稱、主要負責人姓名及質量舉報電話,接受社會監督。
第十二條(設計交底)項目法人(或委托監理單位)應組織勘察、設計、施工單位進行設計交底。
第十三條(禁止行為)項目法人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勘察、設計和施工單位違反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不得明示或者暗示施工單位使用不合格的材料、中間產品和設備,降低水利工程質量。
第十四條(基本要求)項目法人對其提供的水利工程材料、中間產品和設備質量承擔相應責任。
第十五條(設計變更管理)項目法人應加強對水利工程設計變更的管理,按照設計變更的有關規定履行審批手續。
第十六條(質量檢測)項目法人應根據工程建設需要,委托有相應資質的質量檢測單位對主要材料、涉及工程主體結構安全的關鍵部位進行質量檢測。
第十七條(檔案管理)項目法人應按照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檔案管理的有關規定,及時組織收集、整理技術文件和資料,建立健全項目檔案。
第十八條(驗收)項目法人應嚴格執行水利工程驗收的有關規定和技術標準。工程未經驗收或驗收不合格的,不得進行后續工程施工或投入使用。
工程竣工驗收后,項目法人應在工程明顯部位設置永久性標牌,載明各從業單位的名稱、主要責任人姓名。
第三章勘察、設計單位的質量責任和義務
第十九條(資質要求)勘察、設計單位應在其資質等級許可范圍內承攬水利工程,不得出借資質、轉包或違法分包所承擔的工程。
第二十條(質量體系)勘察、設計單位應建立健全勘察、設計質量保證體系,加強勘察、設計過程質量控制,健全勘察、設計文件的審核、會簽批準制度。
第二十一條(質量責任)勘察、設計單位必須按照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進行勘察、設計,并對其勘察、設計的質量負責。
第二十二條(勘察質量要求)勘察單位提供的地質、測量、水文等勘察成果必須真實準確。
第二十三條(設計質量要求)設計單位應根據勘察成果文件進行設計,提交的設計文件應符合國家規定的設計深度要求。
第二十四條(材料、中間產品和設備質量要求)設計單位在設計文件中選用的材料、中間產品和設備,應注明規格、型號、性能等技術指標,其質量要求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
除有特殊要求的材料、中間產品和設備外,設計單位不得指定生產廠、供應商。
第二十五條(設計交底)設計單位應進行設計交底,就施工圖設計文件向施工單位作出詳細說明。
第二十六條(設計服務)設計單位應根據水利工程建設需要和合同約定,在施工現場設立設計代表機構或明確滿足工作需要的設計代表,及時解決建設過程中有關的設計問題。
設計單位發現違反設計文件進行施工的,應及時通知項目法人和監理單位。
篇3:水利工程質量管理規定辦法
水利工程質量管理規定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根據國務院《質量振興綱要(1996年―20**年)》和有關規定,為了加強對水利工程的質量管理,保證工程質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水利工程建設活動的單位(包括項目法人(建設單位)、監理、設計、施工等單位)或個人,必須遵守本規定。
第三條 本規定所稱水利工程是指由國家投資、中央和地方合資、地方投資以及其他投資方式興建的防洪、除澇灌溉、水力發電、供水、圍墾等(包括配套與附屬工程)各類水利工程。
第四條 本規定所稱水利工程質量是指在國家和水利行業現行的有關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和批準的設計文件及工程合同中,對興建的水利工程的安全、適用、經濟、美觀等特性的綜合要求。
第五條 水利部負責全國水利工程質量管理工作。各流域機構受水利部的委托負責本流域由流域機構管轄的水利工程的質量管理工作,指導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門的質量管理工作。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水利工程質量管理工作。
第六條 水利工程質量實行項目法人(建設單位)負責、監理單位控制、施工單位保證和政府監督相結合的質量管理體制。水利工程質量由項目法人(建設單位)負全面責任。監理、施工、設計單位按照合同及有關規定對各自承擔的工作負責。質量監督機構履行政府部門監督職能,不代替項目法人(建設單位)、監理、設計、施工單位的質量管理工作。水利工程建設各方均有責任和權利向有關部門和質量監督機構反映工程質量問題。
第七條 水利工程項目法人(建設單位)、監理、設計、施工等單位的負責人,對本單位的質量工作負領導責任。各單位在工程現場的項目負責人對本單位在工程現場的質量工作負直接領導責任。各單位的工程技術負責人對質量工作負技術責任。具體工作人員為直接責任人。
第八條 水利工程建設各單位要積極推行全面質量管理,采用先進的質量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推廣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施工工藝,依靠科技進步和加強管理,努力創建優質工程,不斷提高工程質量。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要對提高工程質量做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實行獎勵。
第九條 水利工程建設各單位要加強質量法制教育,增強質量法制觀念,把提高勞動者的素質作為提高質量的重要環節,加強對管理人員和職工的質量意識和質量管理知識的教育,建立和完善質量管理的激勵機制,積極開展群眾性質量管理和合理化建議活動。
第二章 工程質量監督管理
第十條 政府對水利工程的質量實行監督的制度。水利工程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由相應水行政主管部門授權的質量監督機構實施質量監督。
第十一條 水利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必須按照水利部有關規定設立,經省級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門資質審查合格,方可承擔水利工程的質量監督工作。各級水利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必須建立健全質量監督工作機制,完善監督手段,增強質量監督的權威性和有效性。各級水利工程質量監督機構,要加強對貫徹執行國家和水利部有關質量法規、規范情況的檢查,堅決查處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以及濫用職權的行為。
第十二條 水利部水利工程質量監督機構負責對流域機構、省級水利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和水利工程質
量檢測單位進行統一規劃、管理和資質審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的水利工程質量監督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省級以下水利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和水利工程質量檢測單位統一規劃管理和資質審查。第十三條水利工程質量監督機構負責監督設計、監理、施工單位在其資質等級允許范圍內從事水利工程建設的質量工作;負責檢查、督促建設、監理、設計、施工單位建立健全質量體系。水利工程質量監督機構,按照國家和水利行業有關工程建設法規、技術標準和設計文件實施工程質量監督,對施工現場影響工程質量的行為進行監督檢查。
第十四條 水利工程質量監督實施以抽查為主的監督方式,運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做好監督抽查后的處理工作。工程竣工驗收時,質量監督機構應對工程質量等級進行核定。未經質量核定或核定不合格的工程,施工單位不得交驗,工程主管部門不能驗收,工程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五條 根據需要,質量監督機構可委托經計量認證合格的檢測單位,對水利工程有關部位以及所采用的建筑材料和工程設備進行抽樣檢測。水利部水利工程質量監督機構認定的水利工程質量檢測機構出具的數據是全國水利系統的最終檢測。各省級水利工程質量監督機構認定的水利工程質量檢測機構所出具的檢測數據是本行政區域內水利系統的最高檢測。
第三章 項目法人(建設單位)質量管理
第十六條 項目法人(建設單位)應根據國家和水利部有關規定依法設立,主動接受水利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對其質量體系的監督檢查。
第十七條 項目法人(建設單位)應根據工程規模和工程特點,按照水利部有關規定,通過資質審查招標選擇勘測設計、施工、監理單位并實行合同管理。在合同文件中,必須有工程質量條款,明確圖紙、資料、工程、材料、設備等的質量標準及合同雙方的質量責任。
第十八條 項目法人(建設單位)要加強工程質量管理,建立健全施工質量檢查體系,根據工程特點建立質量管理機構和質量管理制度。
第十九條 項目法人(建設單位)在工程開工前,應按規定向水利工程質量監督機構辦理工程質量監督手續。在工程施工過程中,應主動接受質量監督機構對工程質量的監督檢查。
第二十條 項目法人(建設單位)應組織設計和施工單位進行設計交底;施工中應對工程質量進行檢查,工程完工后,應及時組織有關單位進行工程質量驗收、簽證。
第四章 監理單位質量管理
第二十一條 監理單位必須持有水利部頒發的監理單位資格等級證書,依照核定的監理范圍承擔相應水利工程的監理任務。監理單位必須接受水利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對其監理資格質量檢查體系及質量監理工作的監督檢查。
第二十二條 監理單位必須嚴格執行國家法律、水利行業法規、技術標準,嚴格履行監理合同。 第二十三條 監理單位根據所承擔的監理任務向水利工程施工現場派出相應的監理機構,人員配備必須滿足項目要求。監理工程師上崗必須持有水利部頒發的監理工程師崗位證書,一般監理人員上崗要經過崗前培訓。
第二十四條 監理單位應根據監理合同參與招標工作,從保證工程質量全面履行工程承建合同出發,
簽發施工圖紙;審查施工單位的施工組織設計和技術措施;指導監督合同中有關質量標準、要求的實施;參加工程質量檢查、工程質量事故調查處理和工程驗收工作。
第五章 設計單位質量管理
第二十五條 設計單位必須按其資質等級及業務范圍承擔勘測設計任務,并應主動接受水利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對其資質等級及質量體系的監督檢查。
第二十六條 設計單位必須建立健全設計質量保證體系,加強設計過程質量控制,健全設計文件的審核、會簽批準制度,做好設計文件的技術交底工作。
第二十七條 設計文件必須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設計文件應當符合國家、水利行業有關工程建設法規、工程勘測設計技術規程、標準和合同的要求。
(二)設計依據的基本資料應完整、準確、可靠,設計論證充分,計算成果可靠。
(三)設計文件的深度應滿足相應設計階段有關規定要求,設計質量必須滿足工程質量、安全需要并符合設計規范的要求。
第二十八條 設計單位應按合同規定及時提供設計文件及施工圖紙,在施工過程中要隨時掌握施工現場情況,優化設計,解決有關設計問題。對大中型工程,設計單位應按合同規定在施工現場設立設計代表機構或派駐設計代表。
第二十九條 設計單位應按水利部有關規定在階段驗收、單位工程驗收和竣工驗收中,對施工質量是否滿足設計要求提出評價意見。
第六章 施工單位質量管理
第三十條 施工單位必須按其資質等級和業務范圍承攬工程施工任務,接受水利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對其資質和質量保證體系的監督檢查。
第三十一條 施工單位必須依據國家、水利行業有關工程建設法規、技術規程、技術標準的規定以及設計文件和施工合同的要求進行施工,并對其施工的工程質量負責。
第三十二條 施工單位不得將其承接的水利建設項目的主體工程進行轉包。對工程的分包,分包單位必須具備相應資質等級,并對其分包工程的施工質量向總包單位負責,總包單位對全部工程質量向項目法人(建設單位)負責。工程分包必須經過項目法人(建設單位)的認可。
第三十三條 施工單位要推行全面質量管理,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制定和完善崗位質量規范、質量責任及考核辦法,落實質量責任制。在施工過程中要加強質理檢驗工作,認真執行“三檢制”,切實做好工程質量的全過程控制。
第三十四條 工程發生質量事故,施工單位必須按照有關規定向監理單位、項目法人(建設單位)及有關部門報告,并保護好現場,接受工程質量事故調查,認真進行事故處理。
第三十五條 竣工工程質量必須符合國家和水利行業現行的工程標準及設計文件要求,并應向項目法人(建設單位)提交完整的技術檔案、試驗成果及有關資料。
第七章 建筑材料、設備采購的質量管理和工程保修
第三十六條 建筑材料和工程設備的質量由采購單位承擔相應責任。凡進入施工現場的建筑材料和工程設備均應按有關規定進行檢驗。經檢驗不合格的產品不得用于工程。
第三十七條 建筑材料和工程設備的采購單位具有按合同規定自主采購的權利,其它單位或個人不得干預。
第三十八條 建筑材料或工程設備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有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
(二)有中文標明的產品名稱、生產廠名和廠址;
(三)產品包裝和商標式樣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和標準要求;
(四)工程設備應有產品詳細的使用說明書,電氣設備還應附有線路圖;
(五)實施生產許可證或實行質量認證的產品,應當具有相應的許可證或認證證書。
第三十九條 水利工程保修期從工程移交證書寫明的工程完工日起一般不少于一年。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其保修期限在合同中規定。工程質量出現永久性缺陷的,承擔責任的期限不受以上保修期限制。 第四十條 水利工程在規定的保修期內,出現工程質量問題,一般由原施工單位承擔保修,所需費用由責任方承擔。
第八章 罰則
第四十一條 水利工程發生重大工程質量事故,應嚴肅處理。對責任單位予以通報批評、降低資質等級或收繳資質證書;對責任人給予行政紀律處分,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進行處理。
第四十二條 因水利工程質量事故造成人身傷亡及財產損失的,責任單位應按有關規定,給予受損方經濟賠償。
第四十三條 項目法人(建設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其主管部門予以通報批評或其它紀律處理。
(一)未按規定選擇相應資質等級的勘測設計、施工、監理單位的;
(二)未按規定辦理工程質量監督手續的;
(三)未按規定及時進行已完工程驗收就進行下一階段施工和未經竣工或階段驗收,而將工程交付使用的;
(四)發生重大工程質量事故沒有按有關規定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的。
第四十四條 勘測設計、施工、監理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根據情節輕重,予以通報批評、降低資質等級直至收繳資質證書,經濟處理按合同規定辦理,觸犯法律的,按國家有關法律處理:
(一)無證或超越資質等級承接任務的;
(二)不接受水利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監督的;
(三)設計文件不符合本規定第二十七條要求的;
(四)竣工交付使用的工程不符合本規定第三十五條要求的;
(五)未按規定實行質量保修的;
(六)使用未經檢驗或檢驗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和工程設備,或在工程施工中粗制濫造、偷工減料、偽造記錄的;
(七)發生重大工程質量事故沒有及時按有關規定向有關部門報告的;
(八)經水利工程質量監督機構核定工程質量等級為不合格或工程需加固或拆除的。
第四十五條 檢測單位偽造檢驗數據或偽造檢驗結論的,根據情節輕重,予以通報批評、降低資質等級直至收繳資質證書。因偽造行為造成嚴重后果的,按國家有關規定處理。
第四十六條 對不認真履行水利工程質量監督職責的質量監督機構,由相應水行政主管部門或其上一級水利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給予通報批評、撤換負責人或撤銷授權并進行機構改組。從事工程質量監督的工作人員執法不嚴,違法不究或者濫用職權、貪污受賄,由其所在單位或上級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九章 附則
第四十七條 本規定由水利部負責解釋。
第四十八條 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