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克保皇游戲大賽策劃書
一、活動名稱
保皇比賽
二、活動目的
1、廣交朋友,提高社交能力。
2、豐富大學的課余生活。
3、提高同學們的團隊精神,提高社交能力。
4、提高化學院社團部在大院的活力形象。
三、活動對象
化學院全體成員。
四、比賽規則
1、該游戲由五人玩四副牌。
2共有五張三,憋三,最后出三,無三用二買,無二用王買,無二無王直接送一張。
3在四副牌上有一個大王上寫個“皇”字,證明是皇帝。摸到者如果不想當皇帝,可以在摸完牌后把標有“皇”的牌順時針往下讓,若下家也不想當皇帝需掛二才可以往下讓。直到有愿當得為止。
4對于皇帝送保子,皇帝選三張同樣的牌(如三張紅桃a)除3,2,王以外,指定剩余一張為保(注:所有的人均應有此數的牌,如,皇帝選三張紅桃a,其他幾個人必須有a才能確定紅桃a為保。還有,保為特王,這張特王能打大王。
5四個一樣的牌(如四張紅桃5,32除外)為炸彈,能打所有的牌。(注:四個一樣的牌再不打別人的牌的情況下,單獨出不是炸彈。)炸彈無大無小。
62不能帶牌出。
判斷輸贏的方法
一桌有六張積分撲克,無平局現象。
頭科:得三張撲克。二科:的兩張撲克
三科:得一張撲克四科:得零張撲克
五科:得一張撲克(一張就是在總數上減一張撲克)
打完一局后,皇帝和保子一伙得的撲克牌數加起來,革命軍得的撲克數加起來,哪一方的撲克數少哪方得勝。
7比賽采取積分,不上貢。
8比賽中有明保有暗保,明保積分加倍。
五、具體內容
1、參賽同學以五人為一組,活動進行抽簽分配。
2、比賽過程,不能隨便說話,聲音過大,或者偷看牌按犯規計算。
六、具體分工
1、社團部具體策劃安排,組織比賽。
2、用社費購買撲克牌。
3、選手犯規兩次被罰下。
4、社團干事負責秩序。
七、積分規則
(比賽共設6局)
1、皇帝――保子一伙勝,皇帝得二分,保子得一分,其他各革命軍各得負一分;皇帝――保子一伙輸,皇帝得負二分,保子得負一分。其他各革命軍各得一分。
2、若是明保,得分都翻倍。
八、比賽設
一等獎:二名
二等獎:三名
三等獎:四名
優秀獎:一名
篇2:《指南》引領下游戲性區域活動園本培訓活動小結
《指南》引領下的游戲性區域活動園本培訓活動小結
臨高縣新盈中心幼兒園王慧穎
玩具和游戲材料是幼兒在園生活的最好“教科書”,在幼兒區域活動中,教師首先站在幼兒的角度,創設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區域,
大班區域活動側重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超市、銀行角色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孩子可以當超市的店長,也可以當購物的顧客,店主可以到美工區訂貨,顧客可以到銀行提錢,去超市購物后帶到娃娃家,布置娃娃家。中班的區域活動側重能力的提升,讓家長和孩子的作品成為游戲的素材,并且滲透于數量有關的基本經驗,如中班的餐館,教師為幼兒提供了各類低結構材料,還為幼兒進行角色扮演及買賣游戲提供了各類道具(廚師帽、圍裙、服務牌、錢幣替代物等),通過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在勞動中感受到勞動的辛苦,豐富了幼兒生活經驗和交往的技能。小班區域活動貼近幼兒的生活,滿足幼兒動手操作的需要,關注游戲的愉悅功能。
在開展區域活動中我們也遇到很多困惑,如班級場地有限,材料投放問題,我們在學習中發展,在思考中提升,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反思問題,解決問題。隨著主題的開展,美工區可以成為花店、汽車加工廠,活動室場地可以根據需要作出改變,游戲與學習區的融合,將桌椅、柜子合并或拉開。班級區域活動的開展,開拓了孩子們自主游戲的空間,讓孩子放松心情自由愉悅地和同伴交流互動,孩子們在游戲的過程中鍛煉了動手能力,學會了合作、規則、溝通等許多能力,充分體現了“玩中學、學中玩”的意義。
為了把《指南》理念滲透到教學實踐中,引領教師適時觀察指導幼兒的區域活動,從而使幼兒的能力在區域里得到提升和發展。我園還制定了區域觀察記錄表。幼兒區域活動能力發展層次有依有據。
《指南》對于幼兒園一日生活安排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其科學先進的理念要真正落到教育實踐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不斷的學習、再學習,實踐、再實踐,將《指南》精神轉化為行動指南,真正實施于幼兒園一日生活中。
區域游戲打破了傳統教育中幼兒處于被動狀況的局勢
篇3:《指南》引領下游戲性區域活動園本培訓活動小結
關于《指南》引領下的游戲性區域活動園本培訓活動小結
新盈中心幼兒園陳燕
為貫徹落實《指南》精神,進一步完善我園各區域的材料與環境設置,提高區域活動的有效性和趣味性,有效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幼兒園開展了《指南》引領下的游戲性區域專題研訓活動。
活動分兩個階段進行。一是理念引領。組織全園教師認真學習“游戲性區域”理念,結合園部實際,就如何創設游戲性情境,激發幼兒學習動力等展開討論。二是實踐研討。園領導、骨干教師帶頭實踐,在班級中創設游戲性區域,并進行區域活動集中展示。在活動過程中,各班段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分別創設了適合幼兒的活動區域。小班創設了娃娃家、小小菜市場等,中班創設了燒烤店、美發屋等,大班創設了超市、銀行等。這樣的設置,不僅是對共同性教學活動的補充、延伸,而且還能滿足幼兒個性性教育,使他們在區域中與同伴共同學習、共同操作、共同探索,從而得到發展和提高。最后的研討,各年齡班老師結合班級實際,從區域設置、材料投放等不同角度,分析區角創設中存在的優勢與不足,并以老師的想法為出發點,在大家出謀劃策的基礎上,切實為社會性區角的創設,拓寬了視野和思路。大家認為,可以根據教育活動的需要合理安排,因時、因地、因內容、因材料靈活地運用,結合豐富的自然、生活資源,創設有特色、個性化的活動區角。
活動的開展使教師們打破原先學習型區域的思想瓶頸,顛覆了傳統區域活動單一狹窄的教育理念,有效促進了各區域之間的聯動性。本次研訓活動為幼兒園開展“游戲性區域”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升了教師區域創設和區域指導理念,促進了幼兒各項能力的發展。
為貫徹落實《指南》精神,進一步完善我園各區域的材料與環境設置,提高區域活動的有效性和趣味性,有效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