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開展防災減災日系列活動策劃書

開展防災減災日系列活動策劃書

2024-08-02 閱讀 8774

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個防災減災日,根據《國家減災委員會關于做好20**年防災減災日有關工作的通知》(國減電〔20**〕1號)的要求,本市將開展20**年防災減災日系列活動,為此制訂本方案。

一、活動主題

5月11日至5月17日為防災減災宣傳周。減輕災害損失,避免人身傷亡,關鍵是要通過科學的防災減災知識科普宣傳和基本技能普及,依照現行防災減災相關條例、制度規定,引導每個公民關注身邊的各類風險,提高防災減災意識,積極參與防災減災和應急管理工作,提升自救、互救能力。國家減災委明確,今年防災減災日的主題為“科學減災依法應對”,并對今年防災減災日宣傳活動提出了要求:一要突出“科學減災依法應對”主題,科學分析和研究防災減災重點工作任務,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對防災減災的重要支撐作用,加大防災減災科學知識普及力度,健全防災減災救災法治,堅持依法行政,普及防災減災法律知識,通過開展一系列防災減災活動,將科學思維和法制理念貫穿防災減災救災的全過程,有力提升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科學化和法制化水平。二要認真研究所在區域主要的災害風險,分析重點設施和人員密集場所的薄弱環節,總結災害應對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充分利用廣播、電影、電視、報刊、網絡以及微博、微信等多種形式和手段,發揮各類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基地、重特大自然災害遺址和有關紀念館的宣傳教育和警示作用,認真做好防災減災基本技能普及工作,向社會公眾普及防災減災知識和自救互救基本技能,切實增強全社會防災減災意識。三要結合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創建工作,深入開展社區災害風險評估,動員社區居民、志愿者和社會組織等廣泛參與,梳理社區安全隱患清單,結合區域或行業災害風險特點,重點搞好城市地鐵、機場、火車站、地下管網、燃氣管道、隧道橋梁、學校、醫院、大型商場、集市等重點部位隱患排查工作,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整治,最大限度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四要發揮專家學者的決策支持作用,尊重科學,依靠法制,進一步修訂完善各類防災減災應急預案,重點針對城市內澇、臺風、地震等災害以及煤氣泄漏、火災事故等,因地制宜組織開展應急預案演練活動,進一步強化綜合防御防范措施,規范應急處置程序,提高預案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確保責任明確到人、落實到位,提高社區綜合防災減災能力。

二、組織領導

本市防災減災日系列活動在市應急委的領導下,由市民政局、市民防辦牽頭,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組織開展。

三、活動內容

(一)主題活動

1.啟動儀式

5月11日在*區,舉行20**年防災減災日宣傳周啟動儀式。主要內容包括動員開展社區風險評估、發放公共安全宣傳音像資料和書籍、社區避災疏散演練、民眾防護技能宣傳展示等。邀請市領導出席,并考察指導社區防災減災和風險評估工作。(市民政局、市民防辦負責)

2.*市第四屆防災科普網絡大賽暨百人百場應急宣傳活動啟動儀式。

5月12日啟動上海市第四屆防災科普網絡大賽暨百人百場應急宣傳活動。在全市范圍內開展防災科普網絡大賽,組織進養老機構、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的“百人百場”防災科普宣教活動。(市災害防御協會、市地震局負責)

3.*市氣象局、*市民政局20**年合作聯席會議

5月12日,召開市氣象局、市民政局20**年合作聯席會議,總結合作成果,部署20**年合作工作。

(二)風險評估活動

1.推進社區風險評估工作

在總結已經完成社區風險評估全區覆蓋的*個區經驗的基礎上,在*、*、*、*、*、*等6個區縣推進社區風險評估工作,組織社區居民開展社區風險評估,繪制風險地圖,實現社區風險評估和社區風險地圖在全市的覆蓋。(市民政局、部分區縣民政局負責)

2.引入社會組織開展社區風險評估工作

市民政局繼續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將更多的社會組織引入社區風險評估工作,通過對社會組織進行“社區風險評估模型”的培訓,依托社會組織發動、帶領社區民眾進行社區風險評估和風險地圖繪制。

(三)宣傳活動

1、組織開展內容豐富的社區活動

一是利用社區資源,普及防災減災知識。在社區醒目位置,利用社區宣傳欄、宣傳板報、液晶顯示屏、橫幅等宣傳載體,加大防災減災日的宣傳力度(市民政局、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各區縣政府負責)。二是在社區開展講座和設點宣傳。利用社區學校、社區活動中心等開展民眾防護知識講座,并在社區組織一定規模的設點宣傳活動,發放宣傳資料,普及防災減災知識(市民防辦、市民政局、市災害防御協會、各區縣政府負責)。三是組織社區內居民開展防災減災系列活動。向社區發放防災減災宣傳冊,在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老年活動室等居民聚集活動場所擺放相關防災減災科普書籍,組織播放一場有關防災減災的影片,并組織居民觀看(市民政局、各區縣政府負責)。

2.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宣傳活動

充分利用廣播、電影、電視、報刊、網絡以及微博、微信等多種形式和手段,開展防災減災及民眾防護知識的宣傳教育活動,大力宣傳黨和政府以人為本的防災減災工作理念,全面介紹本市加強防災減災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重大政策措施和進展成效。宣傳報道本市防災減災工作和防災減災日系列活動。組織在電視臺、東方移動電視播放防災減災宣傳公益片、公益廣告,在電臺、報刊、網站開設專欄專題營造防災減災輿論氛圍(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市教委負責);在街道社區發放宣傳資料、張貼海報標語、印發科普讀物等(各區縣政府)。制作涉及食品、藥品、電梯、衛生、高溫、通信、急救、環境等領域的防護知識《上海市公共安全科普宣傳系列片(第二輯)》,向全市居民社區、大中小學、幼兒園所、社會福利機構、部分企事業單位免費發放(市應急辦、市科委、市民政局、市民防辦負責),并在上海教育電視臺等播放(市委宣傳部、市教委負責)。組織發送防災減災公益短信(市通信管理局負責)。組織各區縣的電子科普畫廊播放防災減災知識教育片(市科協負責)。組織各高架道路、高速公路電子顯示屏播放防災減災宣傳片和口號(市交通委負責)。通過各區縣海洋局電子顯示屏對海洋災害進行宣傳(市海洋局負責)。開展地質災害防范知識宣傳(市規劃國土資源局負責)。組織在公交車上播放《安全步行抬頭走》公益宣傳片(市公安局交警總隊負責)。出一期《上海防震減災“5.12”專刊》及科普掛圖,組織地震科普知識巡回宣傳活動(市地震局負責)。在醫院播放《*公共安全科普宣傳系列片》(第二輯)和防災減災公益宣傳片(市衛生計生委負責)。在東方明珠移動電視播出“大城市避震常識”主題宣傳短片(市地震局負責)。發揮“962200”和“962121”等熱線服務平臺的宣傳作用,擴大防災減災的宣傳面(市民政局、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負責)。制作一期以“專家訪談氣象防災減災”為主題的直通990廣播節目(市民政局、市氣象局負責)。開展“世界紅十字日”主題活動(市紅十字會負責)。充分運用日常進大、中、小學授課機會,向學生介紹各類“防災減災”技能(市公安局治安總隊負責)。

3.組織開展網絡宣傳活動

以現代網絡傳播技術為依托,組織開展一系列網絡宣傳活動。利用各委辦局門戶網站開設防災減災專欄,開展在線訪談活動,利用網絡開展防災減災知識教育和宣傳。借助微博、微信等平臺,舉辦各類防災減災互動活動,提升市民對防災減災工作的關注(已經開通官方微博、微信的各委辦局負責)。啟動“震設人心”首屆上海市大學生防震減災科普作品征集活動,借助網絡平臺開展作品征集、展示和評選(市地震局、團市委負責)。

(四)組織開展防災減災專項培訓和教育活動

廣泛動員各方力量,集中開展防災減災培訓教育活動。組織*x開展地下空間及消防滅火應急處置演練活動(市機管局負責)。對區縣防災減災專職干部開展汛前培訓和街鎮網絡報災培訓(市民政局、市氣象局負責)。組織全市各級各類學校開展防災減災專題教育、觀看《*市公共安全科普宣傳系列片》(第二輯)(市教委負責)。組織全市各類相關教育場館向市民群眾、學生免費開放(市科委、市民防辦、市公安局、市氣象局、市地震局、市規劃國土資源局、市消防局負責)。五是組織部分社區和單位開展消防疏散演練,并利用社區學校開展居民消防安全培訓(市消防局負責)。以“博雅網”為平臺,組織一期以“簡易防護口罩制作”為主題的親子體驗活動(市民防辦負責)。組織“20***市防汛防臺搶險集結演練”(市防汛辦負責)。組織*x開展設施(備)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搶險演練活動(市機管局負責)。在民政系統內開展“自然災害災情報送系統模擬演練”,提升本市災情報送規范性(市民政局負責)。氣象防災減災與公共安全知識進社區、進農村(市氣象局負責)。開展“安全生產月”活動(市安全監管局負責)。與中小學結對開展科普宣傳活動(市規劃國土資源局負責)。開展應急救技能培訓演練,參加全國紅十字系統自救互救知識競賽(市紅十字會負責)。組織防震抗災專項演練,并對社區志愿者開展防震知識的培訓(市地震局負責)。組織市民防教育培訓講師團開展相關活動(市民防辦負責)。在全市市屬國有企業中開展防災減災教育培訓活動(市國資委負責)。在全市團員青年中開展防災減災教育培訓活動(團市委負責)。

四、具體要求

(一)領導重視,精心組織。各部門和單位要將防災減災工作作為一項重點工作狠抓落實。牽頭部門要積極發揮協調職能,全市各區縣、各部門要協同聯動、整合資源、形成合力,精心組織每一項活動,確保活動取得實效。

(二)專人負責,有序推進。“防災減災日”相關宣傳活動涉及專業部門多、行業范圍廣,各區縣、各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責以及在各項活動中的任務分工,將每一項工作進行細化,并將責任落實到人,推進活動深入開展。

(三)妥善組織,保證安全。各區縣、各部門在組織開展各項活動的過程中,要在確保人員參與的同時,確保活動的安全性,尤其是在各項演練活動開展前,要將相關情況報當地公安部門。

(四)提供保障,確保落實。“防災減災日”系列宣傳活動要求高、內容多、時間緊、任務重,各區縣、各部門要確保工作人員和資金落實到位,為各項活動順利開展提供有力保障。

五、實施步驟

(一)籌劃階段(*月下旬):征詢意見,組織制定活動方案,細化工作內容,明確任務分工。

(二)準備階段(*月下旬至*月上旬):組織召開工作協調會議,組織下發活動有關文件,各部門明確落實具體方案,組織設計制作宣傳資料。

(三)實施階段(*月中旬):按照有關要求,有計劃組織實施各項活動。

(四)總結階段(*月下旬):各區縣、各部門和有關單位認真總結活動情況,形成書面總結,于5月22日前報市民政局,市民政局、市民防辦匯總后,撰寫總結報告,上報市政府、國家減災委員會辦公室。

篇2:旅游局防災減災日活動的實施方案

根據某城區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委員會《關于開展“防災減災日”活動的實施方案》精神,區旅游局將從5月4日至13日組織區內一、二星級飯店開展以“將預防付諸行動,讓安全融于生活”為主題的“防災減災日”活動,具體安排如下:

一、工作目標

維護旅游市場的安全穩定、營造安全有序穩定的旅游服務接待環境,有效控制影響旅游環境秩序的各類突發問題,有效化解各種不穩定因素,全面提升區內旅游企業應急處置能力。

二、工作任務

在某城區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委員會辦公室的統一領導下,按照整體防控的要求,由區旅游局負責指導和組織區內一、二星級旅游飯店的培訓工作,并將活動開展的總體情況報區應急辦;各一、二星級飯店負責落實本單位具體培訓工作并及時進行小結報區旅游局。

三、工作步驟

“防災減災日”活動分兩個階段進行:

(一)動員部署階段(4月30日―5月3日)

制定印發《某城區旅游局“防災減災日”活動的實施方案》,各一、二星級旅游飯店結合各自實際,研究制定具體實施方案,部署培訓工作。

(二)全面啟動階段(5月4日―5月13日)

各一、二星級旅游飯店根據各自企業特點,針對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培訓,提高應急隊伍的快速反應和處置能力,區旅游局將組織對區內一、二星級旅游飯店的培訓工作進行全面組織和督察,并根據各企業工作落實情況,進行抽查。

四、工作要求

(一)充分認識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要性,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旅游企業要充分認識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培訓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精心組織安排,確保防災減災培訓工作取得成效。

(二)加強宣傳,提高全民安全素質。加強安全宣傳、教育和培訓力度,普及安全法律法規,推廣應急處置、快速反應、危險自救的經驗,曝光重大安全責任事故案例,切實加強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

(三)保持信息暢通,切實做好工作信息上報工作。各一、二星級飯店要認真總結,于5月12日前上報活動總結(主要內容包括:開展培訓次數、培訓人數、培訓內容、培訓效果等)。

聯系人:

聯系電話:

某城區旅游局

*年4月29日

篇3:市防災減災日宣傳周活動方案

今年5月12日是我國首個“防災減災日”,根據上級開展“防災減災日”宣傳活動周的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活動方案。

一、活動時間

5月7日至5月13日。

二、活動內容

圍繞“防災減災”知識開展宣傳教育活動。主要包括:地質災害知識、三防知識、地震及防震知識、氣象災害知識、災后救濟等,具體宣傳內容由相關職能部門負責整理并提供書面或電子介質材料。

三、職責分工

(一)市委宣傳部、文廣新局:負責協調市、鎮新聞媒體開展防災減災知識宣傳,并組織專題宣傳節(欄)目。市有關部門配合。

(二)民政局、紅十字會:負責災后救濟工作宣傳,并提供相關材料給其他部門。

(三)教育局:負責在全市大、中、小學、幼兒園利用課堂、主題活動、廣播、板報等各種形式開展防災減災救災知識宣傳。

(四)信息產業局:負責協調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單位利用手機短信、互聯網等工具進行防災減災救災知識的宣傳。

(五)團市委:負責組織團員、青年志愿者在宣傳周開展志愿者服務周宣傳活動。

(六)“三防辦”:負責三防知識的宣傳,并提供相關材料給其他部門。

(七)氣象局:負責氣象災害知識的宣傳,并提供相關材料給其他部門。

(八)地震辦:負責地震和防震知識的宣傳,并提供相關材料給其他部門。

(九)國土資源局:負責地質災害知識的宣傳,并提供相關材料給其他部門。

(十)科協:負責提供防災減災救災有關的科普資料給各部門作為宣傳材料。

(十一)體育局:協助提供宣傳活動所需的場地。

(十二)火炬區管委會,各鎮政府、區辦事處:負責在轄區內組織開展各種宣傳活動,并在各村、社區,主要街道、公眾場所利用橫幅、宣傳專欄、宣傳車等方式進行宣傳。

四、其他事項

(一)“防災減災日”宣傳周活動時間緊、任務重,各地、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落實人員、經費、互相配合,確保宣傳周活動取得實效。

(二)“防災減災日”宣傳周活動的宣傳經費原則上由各地、各部門自行解決。

(三)各鎮區,各有關部門要按照本方案精神,制定詳細的工作方案并報市防災減災辦公室(聯系人:市民政局,聯系電話:)。

市防災減災辦公室

二○○九年四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