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學校領導清華大學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學校領導清華大學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2024-08-02 閱讀 3710

清華精神,促我與時俱進

――清華大學培訓學習心得

*x今年八月,在學校黨委的部署下,我校中層及以上領導干部分兩批、每批近50人,先后到北京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進行管理干部創新管理高級研修班學習。按照學校組織部的安排,我于8月11日至19日屬第二批人員在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參加了“管理干部創新管理”為題的培訓班學習。非常感謝組織上給予我這次培訓學習的機會,短短7天的培訓,我受益匪淺,獲得了難得的知識、思想、見識和友情,感受頗深,現匯報如下。

一、感受清華大學名校氛圍

清華大學是中國乃至世界著名高等學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風景秀麗的清華園,是中國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其前身是清華學堂,始建于1911年,幾經更名至現在的清華大學,重點為國家培養工程技術人才,被譽為“紅色工程師的搖籃”,屬“211工程”“985工程”學校,目前已成為一所具有理學、工學、文學、藝術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和醫學等11個學科門類的綜合性研究大學。該校秉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行勝于言”的校風、“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學風,弘揚“愛國奉獻、追求卓越”傳統和“又紅又專”“人文日新”的精神,堅持世界一流、中國特色、清華風格的發展道路,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任務,履行教育教學、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職責,全面提高辦學質量,向世界一流大學前列邁進。其繼續教育學院依托清華大學校內外優秀的師資隊伍、雄厚的科研實力、廣泛的國際影響力和合作關系,為社會提供黨政干部培訓、企業內訓、行業特色培訓、國際合作培訓、管理公開課、工程技術培訓、遠程培訓等大量高層次、高質量的教育培訓項目。建校以來,清華大學培養出無數精英,有無數中華民族引以為豪的學術大師、興業英才和治國棟梁。漫步校園,我們可以目睹錯落有致的屹立著古今中外各種風格的建筑,有距今約300多年的皇家園林建筑(工字廳、古月堂);距今100多年的歐美古典建筑(大禮堂、清華學堂、二校門);有50年代仿莫斯科大學的俄羅斯式的建筑(主樓);有近代建筑的風格各異的系館和后現代式的高科技園區。校園內還有最引人入勝的“園中之園”――“水木清華”;有朱自清先生妙筆生花下的“荷塘月色”以及為紀念清華杰出的校友、學者吳晗而修建的“晗亭”等等。可以說,清華大學之行,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這所百年名校厚重的文化氛圍和獨特的魅力與底蘊。

二、領略教師、名師風采紛呈

這次給我們授課的老師,多數來自清華大學各學院,其他來自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學院等,均是國內知名的教授、博士導師、專家、學者級的人物,他們是謝維和、魏民、張小平、賀林、邢暉、王勇、馬剛、余瀟瀟、余玲艷、趙志群、欒帆、傅思明等人,他們給我們講授了“放管服政策與高校深化改革”“對新形態職業教育研究”“高校學生管理與思想政治工作”“高校互聯網+黨建模式的探索”“領導力與執行力”“職業教育的形勢與改革動態”“博弈論與互動決策”“當前國際形勢與中國安全面臨的挑戰”“牢記崇高育人使命、培育創新創業人才”“壓力管理與心理調適”“職業教育的質量監控與職業能力測評”“媒體關系與危機應對”“堅持全面從嚴治黨、認真學習貫徹《準則》《條例》”等內容,我們還參觀了中關村清華大學學生創業基地、清華大學博物館等。老師們嚴謹治學的態度,深厚的理論功底,豐富的案例,精彩的演講水準,激昂的語氣,引經據典,邏輯性強,層次分明,無不引人入勝,聽的興致勃勃,樂此不疲。每一堂課都是一道大菜,品的津津有味。整個培訓過程,無不令我欽佩,老師們在授課的技術技巧方面體現了高精尖,在授課的內容上體現了思想、政治、專業、行業特色,有分析、有展望、有前沿的研究和探討、有管理的創新與探索等。老師們個個滿腹經綸,學識淵博。特別是賀林教授、魏民教授、馬剛教授、傅思明教授的談吐風趣幽默,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不斷引用警句名言和典型事例讓學員們掌聲笑聲連連不斷,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實實在在讓我領略了名師們的風采,傳遞了最新的信息和知識。

三、熏陶心靈,擴大視野

其實,我們多數同志平時忙于工作,無暇顧及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培養,時常感到“知識短缺”、“本領恐慌”,力不從心,我身同感受。這次我到清華,聆聽了中國有名的專家、學者的授課,增長了知識和見識。雖然在清華學習時間不長,但我的思維方式和觀念都得到了一次全面的更新。開闊了眼界、耳界,提高了思想境界,真正的體會到“偉大的事業需要崇高的境界,偉大的實踐需要寬廣的眼界”這個道理。我深深的感受到境界是一種理想、一種精神,一種胸懷,我們在工作、生活、學習中還需要有清華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行勝于言”“嚴謹、勤奮、求實、創新”“愛國奉獻、追求卓越”“又紅又專”“人文日新”的這種境界。我今后一定要珍惜每一次學習機會,不斷開闊眼界,汲取知識養分,提高理論素養,提升思想境界,接受人生洗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更重視政治素養與專業素養的培育,做一個又紅又專的人,為我校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行勝于言,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今天的學習不是結束,而是新的起點,懷感恩之心、健康生活、用心工作。

這次培訓安排的專題課程有較強的針對性和時效性,這些課程知識對我當前的實際工作有較大的啟發,如“高校學生管理與思想政治工作”“高校互聯網+黨建模式的探索”“領導力與執行力”“壓力管理與心理調適”“媒體關系與危機應對”的內容,是我今后工作中必須好好借鑒與應用的知識,要多思考、多創新。我要努力在更高的層面上,用更全的視角去分析問題,謀劃思路,更好地完成本職工作。

四、重享學生時光,想念青春年華

在清華學習的七天,每天的課程都排得很滿,白天全天的課,有時晚上也上課,但我卻不覺得疲勞,而是感到一種快樂和滿足。我們有班主任、輔導員、班長、學習委員、宣傳委員、生活委員等。課前,我們全班一起晨讀《大學》《勸學》……,一起做游戲;課后,我們一起編排節目。這些感覺,仿佛又回到了學生時代,充滿歡聲笑語,激情四溢,遙想當年青春年華。清華大學繼教項目組成員及各位老師為我們學習的精心準備和熱心服務,安排食宿、組織班級活動,精心安排結業典禮,精心制作在校學習生活點點滴滴的PPT,給我們留下了許許多多美好的回憶。我們全班同學團結一致,分工不同,但可謂“群英薈萃”,都赤誠相待,盡力將自己最熱情、最精彩的一面展現給大家,讓我們在短期培訓中感到集體的溫暖和團隊的凝聚力,在收獲知識的同時,我們也收獲了師生情、同學情。

五、行勝于言,行則將至

我在清華大學為其7天的培訓學習雖然已經結束,我又回到我熟悉的生活中、工作中。也許過一段時間以后,繁忙的工作會使我忘卻一些現在學到的知識和理論,但我今天從清華獲得的“知識改變命運、知識就是力量”“行勝于言”“行則將至”等至理名言將永遠激勵我砥礪前行,不忘初心,因為我始終期盼做一個“又紅又專”的學者,尤其在學校。我會努力學習,提升自己的同時為學校做出貢獻。人生就像一張白紙,我可以在上面寫下自己的歷史,而生活就是這張白紙的一個個片段,我在清華大學的學習將會是我生活中絢爛的一筆,我會自覺地把學習堅持下去,不斷完善提升自己的素質水平,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一步步把生活的片段描繪的更加精彩。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精神已經根植于我心,行勝于言,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我當嚴謹、勤奮、求實、創新,追求卓越。

篇2:教師培訓學習心得新教育帶來心變化

**年10月中旬,我有幸參加了了杭州市新教育實驗開放周活動。這次培訓我主要參加的是杭州市金都天長小學會場的學習。

一大早,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排著整齊的隊伍,身著干凈整潔的衣衫在校門口齊吹口風琴迎賓。我們是從側門進的校園,遠遠的就聽到了一陣陣悅耳動聽的伴奏。剛開始,我們還以為是鈴聲呢,沒想到,走近一看,卻是三年級的孩子們現場吹奏的琴聲,聽起來是那么清脆,那么悅耳,在這美好的清晨,仿佛給人的心田注入了一股清泉,使人神清氣爽起來!

走進教學樓,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該校每個班的班級文化、走廊文化、樓梯文化、墻壁文化無一處不洋溢著書香,我想,金都天長小學真是一座幸福的殿堂,孩子們能在這樣的環境里學習,該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在開幕式時,孩子們精彩的展示,他們的社團的魅力,讀書的魅力,讓我震撼,當時我的心就被征服了,想著我自己的孩子們也能在日積月累中成長為多才多藝。

在成果展示環節,王子源老師為我們上了一堂好書推薦示范課。說實話,剛開始看到進程表上有這樣一堂課,我很不以為然,覺得不就是推薦一本書嗎,至于拿出整整一堂課的時間來推薦嗎?會不會有點浪費時間?但是,課還未上到一半,我就知道

篇3:愛生學校項目遠程培訓學習心得體會(做有良心人做有愛心事

做有良心的人,做有愛心的事

鄧燕

從事幼兒教育工作已有十三年了,從一名一線老師到幼兒園副園長,從一名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到成為人母的媽媽,我給自身始終堅持的信念就是“做有良心的人,做有愛心的事”。在日常的細節工作中體現愛生如子,切實做到“以情感人”。有了愛,師生之間才干思想相通,情感交融,才干架起一條心靈的橋梁。

(一)愛是幼兒身心健康的精神需要

有愛心的教師能為幼兒身心發展提供精神營養。愛小朋友是教師都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而幼兒相對于學齡兒童,更需要用加倍的愛心滋潤幼小的心靈。我們常見幼兒園小班的小朋友,剛入園時出現"追人現象",總要跟著一位特定的教師。這是由于幼兒人園后,對家中親人的依戀感很自然地遷移到幼兒園的教師身上,反映了年幼兒童對愛的需要和追求。這時假如教師能用自身的師愛感化、滋潤幼兒,他們就很容易適應新生活,身心得以健康生長,相反,假如小朋友感受不到教師的愛,就缺乏平安感,對身邊的人缺乏信賴,以致對幼兒身心發育造成不良影響。在各種平時的言談中也可以看出,幼兒對教師的喜愛程度與教師的和藹程度和對幼兒的喜愛程度呈高度的正相關,幼兒的回答一般是,“因為她喜歡我”,“因為她總是對我們笑”。事實標明,幼兒最喜歡有愛心的老師,而且越是年幼的小朋友越突出。老師的愛使小朋友感到歡快,滿足了他們精神的需要。

(二)幼兒教師只有愛小朋友才干教育好小朋友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愛能創設自然和諧、溫馨愉悅的精神環境,幼兒應在充溢愛的環境中接受教育。在幼兒教育中,各種教育手段的運用固然很重要,然而發明良好的精神環境更為重要,愛是最有效的形式。年幼的幼兒園小朋友感受到的只有教師為他們創設的愛的環境,感受教師對他們的愛,對他們情感的給予,而體會不到知識和良好習慣養成的重要性,這些的獲得是以愛心為基礎,以師愛為媒介獲得的,教師的愛心是一種具有動力作用的心理品質,因此借助師愛創設的精神環境對幼兒實施教育非常重要。教師有愛心便能為小朋友創設良好的氛圍,使幼兒發生平安、愉快、積極的情感與心理狀態,促使他們樂于去觀察、嘗試、探索與發明,從而發展他們的智力。

愛是兒童和教師心靈之間的通道,是打開兒童心智的鑰匙,一個教師的最終勝利,就在于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里,以自身的生命之光去啟迪小朋友的心靈。

“師德興則教育興,教育興則民族興”,總之,良好的師德,對于教育發展、國家振興是一種強大的、不可替代的推動力。所以,每個教師都要認真領會師德內涵,緊緊掌握師德靈魂,用自身對教育事業、對純真兒童的熱誠之愛托起明天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