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第一冊數學教學計劃

小學第一冊數學教學計劃

2024-08-02 閱讀 7487

一、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20以內的數和最基礎的加、減法口算,幾何形體、簡單的統計、認鐘表等教學內容。

本冊教科書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內容的教學;

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通過比長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并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通過認位置,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體的位置是相對的;通過分與合的教學,為建立加、減法概念和正確進行加減法口算作準備。這里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置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

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于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

二、班級情況簡析

一年級學生由于剛進校因此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大多數人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少數同學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并學會讀寫;初步理解20以內數的組成,認識符號<、=、>的含義,會用符號或語言描述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經歷探索一位數加法和相應減法的口算方法的過程,能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初步學會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認識鐘面及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結合具體的情境認識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觀念。通過具體物體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認識這些形體相應的圖形,通過實踐活動體會這些形體的一些特征,能正確識別這些形體。感受并會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大小和輕重。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易統計表,通過實踐初步學會簡單的分類,經歷和體驗數據的收集和統計的過程,并完成相應的圖表。根據統計的數據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數學思想方面:初步學會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如數出物體的個數,比較事物的多少,比較簡單的長短、大小、輕重等。在數的概念形成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如在認識20以內數時通過比較、排列發現這些數之間的聯系,在學習“分與合”時發展學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認鐘表”時進行比較、綜合和判斷等。能用“分”與“合”的思想進行初步的數學思考,能聯系具體情境探索一位數加、減法,并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正確地、有條理地說明自己的算法;對估計的過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釋。在探索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和物體之間位置關系的過程式中,發展空間觀念。感受簡單的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具有對簡單事物和簡單信息進行比較分類的意識,具有簡單的統計思想。

3、解決問題方面: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并能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解決問題;能對簡單的幾何體進行簡單的分類,能聯系情境描述一些物體的相對位置;能在教師的組織下收集有效信息并進行分類、整理,用簡單的統計方法表示問題解決的結果等。體驗與同桌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與態度方面: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產生好奇心,有學習數學的熱情,有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能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樹立學好數學

的自信心。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1、會讀寫20以內的數

2、熟練地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

3、理解20以內各數的組成,初步領會“個位”和“十位”的含義。

4、20以內的退位減法。

五、滲透教育

1、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2、結合有關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集體、愛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學措施

1、教者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勇于創新,堅持教學“六認真”。

2、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選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電教媒體。

3、不斷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4、對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拓寬知識面。

5、重視學困生的補課工作。

七、課時安排

周次內容課時

1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5

2認位數、認數5

3認數5

4認數、認物體4

5~6分與合(國慶節)6

7~9加和減(1)15

10期中考試3

11~12加和減(1)8

13~14統計、認數(2)、認鐘表7

15~18加和減(2)17

19期末復習5

篇2:學前班數學教學計劃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年學前班數學教學計劃

一、學情分析

通過幼兒園的教與學,學生已經初步掌握認識了1~6簡單理解1~6的數的組成。另外,學生對物體的形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他們的摸索發現中發展了空間思維能力,在活動中還發現他們對于動手操作,自己嘗試的活動非常有興趣和耐心,所以在以后的活動中力求新求奇,恰當地融合知識和趣味。

二、學期目標

1.教幼兒學習1~10的數數、順數、倒數。

2.正確的方法書寫1~10的數字

3.教幼兒學習8以內的加減,正確迅速地掌握8以內的數的加減運算及組成。

4.幼兒學習分實物或圖形,并區別物體的高矮、遠近

5.教幼兒認識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梯形、圓形、橢圓形,并能迅速地區分。

6.引導幼兒學習認自身為中心和客體為中心區別左右,會向左、向右移動。

7.培養幼兒能清楚講述活動的過程和結果。

8.在老師的幫助下能歸納、概括有關數學體驗,學習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問題,能通過觀察、比較,類推、遷移等方法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9.培養幼兒積極主動的進行數學活動,學會迅速、有條理的擺放、整理活動工具。

教學計劃

9月份:

第一周:學習分類

區別上下、遠近

區別前后、左右

第二周:認識1和許多

比較大小、長短、高矮

比較輕重、厚薄、粗細

第三周:復習上下、遠近、前后、左右

復習大小、長短、高矮

復習輕重、厚薄、粗細

第四周:認識2和3

1~3的正確書寫

練習冊P1~P13

10月份

第二周:學習排序

認識4和5

書寫4和5

第三周:認識正方形和長方形

復習正方形和長方形

認識三角形和梯形

第四周:復習三角形和梯形

圖形游戲

認識圓形和橢圓形

11月份

第一周:填圖形

圖形變換

練習冊作業P14~P23

第二周:認識6

認識7和8

復習8以內的數

第三周:認識9和10

認識1~10的數字

1~50的數數

第四周:學習1~10的倒數

各種各樣的數字

數字的用處

12月份

第一周:復習1~10的正確書寫

2的組成和加減

3的組成和加減

第二周:認識序數

4的組成和加減

復習4以內各數的組成

第三周:復習4以內的加減

學習1~10的數數、倒數

自編加法應用題

第四周:復習自編減法應用題

復習

練習冊P24~P40(進入期末總復習)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3:七年級下數學教學計劃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七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通過教育教學,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親歷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抽象的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知識理解的同時,強化基本計算能力和歸納的能力。培養其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同時提高知識應用的能力,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較大的提升。

二、學情分析

通過上學期的期末考試,發現班上的學生數學基礎較差,兩極分化現象嚴重。尤其是學困生的數學成績普遍偏低。相當一部分學生解題作答比較粗心,不能很好的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水平。但通過上學期的學習,不少學生基本掌握了初中數學的學習方法和解題技巧,對于所學的知識能較好地應用到解題和日常生活中去。

三、教學內容

本學期教科書中的所有章節:

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學習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與應用。本章重點: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實際應用。本章難點:列一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

第七章:一次方程組:本章主要學習一次議程(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與應用。本章重點:一次方程組的解法及實際應用。本章難點:列一次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

第八章:一元一次不等式:本章主要內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及簡單應用。本章重點:不等式的基本性質與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與簡單應用。本章難點:不等式基本性質的理解與應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第九章:多邊形:本章主要學習與三角形有關的線段、角及多邊形的內角和等內容。本章重點:三角形有關線段、角及多邊形的內角和的性質與應用。本章難點:正確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線及角平分線的性質并能作圖,及三角形內角和的證明與多邊形內角和的探究。

第十章:軸對稱平移與旋轉

四、奮斗目標

通過本期教學,使學生形成一定的數學素質,能自覺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扎實的數學基本功,為今后繼續學習數學打下良好的基礎。培養一批數學尖子,能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不及格人數較少。形成良好學風,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德、智、體各方面全面發展。

五、教學措施

1、認真做好教學八認真工作。把教學八認真作為提高成績的主要方法,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鉆研新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擴充教材內容,認真上課,批改作業,認真輔導,認真制作測試試卷,也讓學生學會認真學習。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因斯坦如是說。激發學生的興趣,給學生介紹數學家,數學史,介紹相應的數學趣題,給出數學課外思考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設施制作教學道具,設置教學情境,結合日常生活,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引導學生主動加入課堂學習和討論,積極參與知識的探究與規律的總結。

3、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構建,營造民主、和諧、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發現快樂的高效的學習課堂,讓學生體會學習的快樂,享受學習。引導學生寫復習提綱,使知識來源于學生的構造。

4、引導學生積極歸納解題規律,引導學生一題多解,多解歸一,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提高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這是提高學生素質的根本途徑之一,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處于一種思如泉涌的狀態。

5、開展導學教學模式,按照教案設計要求,成立互助學習小組,以優帶良,以優促后。同時狠抓中等生,輔導學困生,實現共同進步。

6、運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指導教學,積極更新自己腦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將帶來不同的教育效果。

7、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陶行知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有助于學生穩步提高學習成績,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彌補智力上的不足。

8、指導成立“課外興趣小組”的民間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開展對奧數題的研究,課外調查,帶動班級學生學習數學,同時發展這一部分學生的特長。

9、開展分層教學,布置作業設置A、B、C三類分層布置分別適合于差、中、好三類學生,課堂上的提問要照顧好、中、差三類學生,使他們都等到發展。

10、進行個別輔導,優生提升能力,扎實打牢基礎知識,對差生,一些關鍵知識,輔導差生過關,為差生以后的發展鋪平道路。

11、站在系統的高度,使知識構筑在一個系統,上升到哲學的高度,八方聯系,渾然一體,使學生學得輕松,記得牢固。

12、注重平時錯題收集整理。

六、教學進度

第六章第一周---第三周

1、從實際問題到方程第一周

2、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一周

3、實踐與探索第二周---第三周

4、復習與考試第三周

第七章第四周――第六周

1、二元一次方程組和它的解第四周

2、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第四周

3、實踐與探索第五周---第六周

4、復習與考試第六周

第八章第七周――第九周

1、認識不等式第七周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第七周

3、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第八周――第九周

4、復習與考試第九周

期中復習與考試第九周――第十周

第九章第十一周――第十三周

1、三角形第十一周

2、多邊形的內角和與外角和第十二周

3、用正多邊形拼地板第十二周

4、復習與考試第十三周

第十章第十四周――第十五周

1、生活中軸對稱第十四周

2、軸對稱的認識第十四周

3、等腰三角形第十五周

4、復習與考試第十五周

期末復習及考試第十六周――第十九周

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