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第二學期)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第二學期)

2024-08-02 閱讀 2085

蘇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第四冊)教學計劃

一、班級情況分析

二(1)班的學生35人,相對調皮了一些。但大多數學生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認真聽講,及時完成作業。數學方面冒尖的孩子較少,后進生比較多。二(2)班的學生36人,已養成了很好的學習習慣。基本上能做到認真聽講,及時上交作業,檢查和訂正作業的習慣也逐漸養成。個別后進生也能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學習任務,有幾個孩子對奧數有著濃厚的興趣。

二、教材分析

1、數與代數領域

認數方面:千以內數的認識,對千以內數的認識,有助于數感的培養。

運算方面:有余數的除法、三位數的加減法、兩位數乘一位數、兩步計算的簡單實際問題。結合表內乘除法有利于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也為學習筆算除法打好基礎。在兩位數加減和認識千以內數的基礎上學習三位數的加減。具備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知識基礎(表內乘除法、三位數的認識)。已經學會解決一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并有解決簡單兩步實際問題的生活經驗。

2、空間與圖形領域

確定位置(確定物體的方位、簡單的路線圖):通過對物體方位和簡單路線的判斷和表述,發展空間觀念。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緊密,可以發展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

測量方面:認識分米和毫米。這是在學生認識了米和厘米、初步形成了長度的觀念的基礎上安排的。感受長度量的實際意義并加強測量的實踐性。

圖形的認識方面:認識角和直角。這是在認識一些簡單的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的,認識角和直角是進一步學習圖形特征的基礎。

3、統計與概率領域

數據統計方面:簡單的統計表、不同分類進行統計。在學生初步學會收集數據、整理數據的基礎上學習用簡單的統計表表達數據。讓學生體會可以根據不同需要進行分類統計數據。

4、實踐活動領域

實踐活動安排有兩種類型:

操作實踐型:測定方向問題研究型:你能跳多遠

主要考慮結合學習內容相機安排相應的實踐活動內容。讓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感受數學的應用與價值。體會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系,發展學生的數學意識。培養學生探索問題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方面

(1)在把若干個物體平均分的活動中認識“剩余”,理解余數的含義,理解余數一定比除數小的規律。掌握有余數除法的求商方法,會列豎式計算有余數的除法。

(2)生活實際并通過學具操作,認識百位和千位,理解三位數的意義,會讀、寫千以內的數,會比較數的大小。會口算整百數加、減整百數,整百數加整十數及相應的減法,會應用數概念和口算進行簡單的估計和判斷。

(3)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基礎上探索三位數加、減筆算方法,掌握計算要領,并會估計得數大約是幾百,會對加、減計算進行驗算。

(4)經歷探索兩位數乘一位數筆算方法的過程并掌握算法,會口算整十數乘一位數和不需要進位的兩位數乘一位數,會估計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積的范圍。

(5)能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感受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物體的不同形狀。

(6)通過有效的學習活動,在已經認識東、南、西、北的基礎上繼續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能根據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中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出其余七個方向。能運用方位詞語描述物體所在方向,能看懂、會設計簡單的線路圖。

(7)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知道角的頂點和邊,會直觀地比較角的大小。初步認識直角,會辨認銳角與鈍角。

(8)在測量活動中認識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與米、厘米的關系。會恰當選用長度單位測量并表述物體的長度,會進行長度單位之間的簡單換算。

(9)經歷統計活動的過程,學會對比較熟悉的事情按照不同的標準分類,收集整理表格,獲得有意義的信息。

(10)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塊都是表現統計結果的方法,會利用統計結果進行簡單的判斷、聯想、預測。

2、數學思考方面

(1)運用千以內的數、已經掌握的運算或簡單的圖表描述生活中經常見到的現象,認識一些比較簡單的規律,在這些活動中繼續發展數感、符號感和抽象思維。

(2)通過觀察物體和觀察生活環境豐富對圖形和現實空間的認識,繼續發展空間觀念和形象思維。

(3)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參與收集有意義的信息并適當歸類整理等活動,體驗活動的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繼續發展統計觀念。

(4)為解決問題經歷觀察、猜測、驗證等數學活動過程,繼續發展推理能力,學習有條理地、清楚地講述自己的思考。

3、解決問題方面

(1)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從日常社會貨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2)初步具有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積極地通過各種思維活動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解決問題往往有不同的方法。

(3)在教師指導下初步學習反思和評價。

(4)與同伴的合作交流中,體會合作的益處,增強參與合作交流的積極性。

4、情感與態度方面

(1)從現實的、有意義的數學學習內容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了解可以用數和形來描述某些現象。初步具有愿意接近數學的態度,學習數學的愿望,學好數學的信息。

(2)經歷數學學習活動過程,體驗數學思考的合理性。

四、教學重、難點

1、進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含義及其相互關系,掌握全部乘法口訣,能熟練地計算表內乘除法。掌握除數是一位數、商也是一位數的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2、認識計數單位百、千和萬,了解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學會比較數的大小,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能比較熟練地讀、寫萬以內的數。

3、掌握加法的筆算法則和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能比較熟練地進行萬以內的加法筆算和百以內的加法口算。掌握用調換加數位置驗算加法的方法,初步具有驗算的習慣。

4、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厘米、毫米和質量單位克,掌握相鄰單位間的進率,學會簡單的轉化。直觀認識直線和線段,會量線段的長度,會畫指定長度的線段。

五、課時安排

共計62課時,各單元課時安排如下:

有余數的除法:5課時、

認數:8課時

分米和毫米:2課時

加法:10課時

認識方向:3課時

減法:9課時

認識角:2課時

乘法:16課時

統計:3課時

期末復習:4課時。

篇2:《除法的初步認識》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除法的初步認識》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單元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是學習除法概念的第一課,是今后學習除法的基礎。而“除法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結構中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及對除法的興趣將直接影響到后面的學習,本節包括“平均分”和“除法”兩部分內容。本節教材主要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實踐操作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在頭腦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進而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

讓學生掌握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而例4除法的含義,是學生學習除法的一個難點,本節課的教學“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關鍵是使學生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即每份分的結果同樣多。

我從讓學生小組合作分蘋果開始,通過分東西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平均分”的含義。接著以故事的形式引入幫小熊貓平均分竹筍的具體情境,課上通過請學生演示幫小熊分竹筍的過程從而引出除法,使學生直觀地了解除法的含義。再讓讓學生認識了除號,了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整節課以平均分物的事例設計“除法”內容,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情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認識除法。

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注意從生活實際出發,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在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中,注意創設情境和氛圍,充分運用示范演示、學生實際操作等多種形式進行教學。教學時在知識點上,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過程,形象直觀地理解除法含義,通過讓學生分東西,使學生在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中,能力得到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得到發揮。在課堂上注重學生多方面的發展,實現三為目標,立足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1、有部分學生對除法的含義理解不到位,沒有讓學生說出每一個數在算式中所表示的含義?

2、練習題的設計較單一,應設計多樣化的練習,練習題應有梯度。

篇3:《6的乘法口訣》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6的乘法口訣》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周五的教研活動,按照學校教研組的安排,我教學《6的乘法口訣》,即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例7(第61頁)。本節課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具有學習2-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呈現的,所以教材的呈現形式沒有給出一個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訣,旨在讓學生主動探索歸納出6的乘法口訣。體現了提高學生學習獨立性要求的編寫意圖。熟練地口算表內乘法,是每個學生應具備的最基本的計算能力。因此,本課的重點應該是讓學生能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訣,并且能夠正確運用6的乘法口訣求兩個數的積,難點是怎樣去獨立寫出乘法算式寫出相應的乘法口訣。

根據教學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成教學目標,我的思路是:在上課時,通過“我會背-我會說-我會寫”這三個環節先讓學生簡單的復習1-5的乘法口訣,其次通過小魚圖引入本課課題,因為學生已經有1到5的乘法口訣的學習基礎,所以我在引導學生編出一六得六和二六十二這兩句乘法口訣之后,就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動腦筋,編出剩下的口訣,然后根據學生的匯報進行板書,再引導學生根據6的乘法算式和口訣的特點來發現他們之間的特點和規律。然后利用課本61頁練習題,讓學生自己動手來擺一擺,進一步加深對6的乘法口訣來源的認識。我讓學生在情景中動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享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而且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組織教學,體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培養了學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識,在共同討論中完成學習任務。

但是本節課有很多很多的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課前準備不充分。因為之前沒有怎么上過公開課,也不知道要怎樣去備課,所以導致我做的ppt顯得比較散。

2.復習舊知力度不夠。在復習環節,在全班齊背了1-5的乘法口訣之后,只簡單的叫了一個同學起來背誦,然后就進入了新課。

3.教學重難點沒有把握好。

4.專業知識不夠。我不是專業的數學老師,對于數學教學,也只是憑著自己所學的知識在講授,很多細節問題上面處理得不好。

5.教學方法太單一。因為這節課要學的是6的乘法口訣,所以整節課最多的就是讓他們練習試著背出來,但是我的方法用得不好。

6.動手和練習的時間太少。在背口訣環節耗時太多,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的基本練習時間不夠充裕。

通過這節課也使我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有很多方面需要學習,也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學中循序漸進,逐步培養和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