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第二學期九年級語文教學總結
初中語文第二學期九年級教學總結
文昌華僑中學
又是一年鳳凰花開,又是一個畢業季。這一年我和(7)、(8)班的學生們一起努力、一起收獲。現在又到了回首、反思、總結的時候。
經過一學期,學生開始適應我的教學方式,我對學生的學習基礎、個性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這一學期主要工作是復習備考,我基于立足基礎,并側重提高學生寫作的思路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立足基礎
中考復習基礎是根本,我首先將七年級至九年級的五冊教材內容全面復習。這一階段按教材順序以單元為單位,按單詞、短語、重點句型、課文的層次一一過關,并布置相關的話題作文當堂或課后完成。復習課堂以學生為本,其一是讓學生總結,發揮他們的積極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獲。老師注意不同層次學生的反饋,特別是關注學得慢的學生,幫助他們在這一階段迎頭趕上,樹立信心。老師對于學生掌握的不講,而是發現問題、補漏補缺,點撥重點難點。其二是精講多練,一堂復習課40分鐘,用10到15分鐘復習教材內容,隨后接著學生當堂完成《中考英語》復習資料的練習并講解,以加深理解及時鞏固復習內容。我同時專項強化訓練,比如,賓語從句,從基本結構、基本用法、難點到易錯題型訓練,層層遞進,讓學生觀察、思考、實踐、感悟,內化為自己的知識。
二、加強寫作指導
中考復習階段學生提高幅度最小的通常是作文,通常表現為中文式英語和句式單一。我思考主要原因在于漢語的負遷移和缺乏詞句積累,我決定從句子結構入手,到語塊積累、擴展句子、單元寫作、背誦默寫范文。句子結構的練習在于讓學生明白漢語重語義,英語重結構,寫句子要注意基本的主謂結構。對于背誦、默寫的重視還是受李陽老師的演講的影響和自己受益于此的學習經歷。我在開始時借著學生對李陽老師演講的熱情,第一周帶著學生每節課的前一兩分鐘背一兩句,第一個月循環反復逐漸加量背、默寫完整的范文。其后每周背誦、默寫一篇不同題材、話題的范文。學生不再視背作文為難事,時常他們能把默寫作文中的句子寫到自己的作文里,而不是錯誤百出的中文式英語,學生實實在在地看到了自己的進步。
反思自己的工作,有卓有成效的做法,但在以下方面有待改進:
一、關注學生思想動態
臨近中考一些學生焦慮日增,我安慰鼓勵他們,但發現并不得法,而有一些心態平穩積極進取的同學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這啟示我恰當地心理輔導可以幫助學生平穩地度過緊張的初三。
二、降低低分率
對學困生我相應地定出他們能夠達到的目標并督促檢查,但對于一些缺乏學習主動性的學生,我的辦法不大奏效,我思考怎么給他們上更有趣的課,讓他們產生興趣,改變他們。
三、與同行交流和學習
在這一年和同事的交流中,我學習到了一些寶貴的經驗,比如,背誦、默寫有效提高學生寫作的分享;嚴格要求學生將做錯的題目等抄寫多遍避免再犯類似錯誤;給更多時間學生做題而不是強調老師的講解。“如果想走得快,一個人走。如果想走得遠,一起走。”正如這一非洲諺語所說,我體會到了和同行交流的收獲,更期待向更多的同行學習,走得更遠。
有付出就有收獲。這一年的中考(7)、(8)班的學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讓我有驚喜但也有遺憾。回首過去,展望未來,期待我的教學之旅會充滿奇跡,充滿發現。
篇2:九年級上學期語文教學總結
九年級上學期語文教學總結
經過較長時間的摸索,我的語文教學基本遵循這樣一個思路,即自主質疑、品讀悟情、大量讀寫、應用拓展。以這個思路為基點,這學期的語文教學著重做了以下幾點工作。
1、培養自主質疑的學習方法。
朱熹曰“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開學初,為達到自主質疑的要求,我逐步要求學生養成了書不讀熟不開講、自學生字詞、圈點批注等習慣。而后,每學一課前,學生須把預習過程中產生的疑難歸結為三兩個典型問題上交,我再把全班一百多個問題歸為幾類,挑出有價值的問題課堂討論,要求學生以文本為依據,各抒己見,集思廣益,解決問題。比如學《皇帝的新裝》一課,學習提出了“為什么最后由小孩之口說出真話?上至皇帝,下到百姓,為什么集體說假話?”等問題。問題源自學生而非老師的一己之見,依據源自課本而非天馬行空高談闊論,答案源自大家討論而非教參的千人一面,這種探討式的課堂結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2、關鍵句段采取品讀悟情的教學方式。
綴文者情動而辭發,情感之于文章,猶如血液之于軀體。學生在情感上沒有與作者發生共鳴,文章的人文思想恐怕難以感悟深切。因而,對于文章的精彩句段,我會采用范讀、指名讀、分角色讀、齊讀等不同形式,讓學生在聲情并茂的朗讀中體會文章的內涵。
3、大量讀寫是學好語文的保障。
學語文光靠讀幾本課本,學寫作光靠每學期的8篇習作,這無異于摸過乒乓球拍的人想當世界冠軍,因為大量讀寫才會厚積薄發。這學期我到圖書室借書30余冊,讓學生課外多讀優秀書籍,到期末人均讀書1本,少部分學生已慢慢喜愛上閱讀。后半學期,我讓學生堅持寫日記,有話長寫,無話短寫,貴在堅持。期末考試前抽查了部分學生的日記,大部分字跡工整,言之有物,大概人均710篇,1040字左右,相當于7篇習作的字數,這樣長期堅持,必有收益。
4、在生活中應用語文,在活動中拓展語文,使語文富有生氣和活力。以前的語文學習,幾乎是讀讀背背、抄抄寫寫的代名詞,人文性的光芒也黯然失色。本學期,我每次上“綜合性學習”,總嘗試讓學生擬標語、給遠方打工的父母擬編短信、寫演講稿、寫串聯詞、寫開幕詞等,讓學生感受語文之于生活的作用。國慶假期間,我讓學生收集精辟的廣告語,匯總交流,李寧、豐田等品牌構思巧妙的廣告詞,令人嘆服。元旦前后,我又讓學生收集對聯,出現了一批如“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一樹桃花紅間白,兩行楊柳翠饒青”等絕妙對聯。通過這些拓展活動,激發學生對語文的興趣,鍛煉學以致用的能力。
以上是我本學期教學思路的一個小結,當然還存在像讀書交流會開展過少、日記的寫作缺乏指導等問題,以備今后改進。
篇3:九年級上學期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九年級上學期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時光匆匆,一個學期倏忽而過。在這一學期里,本人能踏踏實實地搞好常規工作,教研活動積極參與,認真思考和鉆研,勇于嘗試和創新,積極實踐新課程理念標準,努力提高教學水平,大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教學成果。當然也還存在不少遺憾和不足之處,為促進后段語文教學工作的改進和提高,現將相關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積極嘗試新的有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為此,我仔細研究教育心理,準確把握初一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維特點,積極探索有利于激發興趣、激活思維、激勵探討的課堂教學方法。例如在處理每單元的重點篇目時,我始終采用整體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