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第二學期美術計劃
**-**七年級第二學期美術計劃
初中部美術組
本學期我的教學工作將總結以往的教學經驗,針對于初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情況,通過美術課教學,將欣賞、繪畫、手工融合貫通在一起。以多樣性、趣味性的教學手段來開闊學生的美術視野,使學生掌握繪畫技法,繼續接受色彩和國畫的傳統教學。設計和手工繼續深入學習,提高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和愛好,擴大美術的知識面,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并在教學當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和動手能力的提高。讓學生能夠脫離開書本教材,自己獨立的,大膽的去完成學習任務。
本學期,我將繼續加強自身的業務培訓,利用一切時間,多學,多練,多找自身的不足,多以課堂教學研討為主要研究活動,加強自己對案例研究,使自己由認識新課程到走進新課程。
針對于初中學生在心理上漸漸成熟的特點,針對知識的高要求,學生對知識的探索和研究的心理。我在課堂上將討論交流,分工合作,資料調查,情境模擬和角色扮演,欣賞等教學活動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以調動學生積極性有主,使學生開闊眼界,擴展學習的興趣和技能。
為使教學更直觀,提高教學質量。要求學生作好材料的準備工作,要做到:課前布置,課時檢查,課后整理。材料的準備寧可充足有余,不可臨時不足,影響教學進程。注意課堂秩序,防止意外發生。因為美術課在操作過程中比較活躍是正常的,但不能因此影響教學秩序,影響其他班級上課。注意衛生,自調顏料比較難把握,應該注意課室衛生,用品的清洗。
總之,美術教學活動在遵循基礎課程改革精神的前提下,以課程標準為準繩,以學生興趣、經驗、知識的發展為目地,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美術素養以及扎實的美術基礎知識,學會簡單的美術技能和美術創造意識為教學的目標,提高美術教學工作的質量。
篇2:七年級美術《生動小泥人》優秀教學案例
一、教學理念
傳統的美術教育過重地傾向于美術專業性質,在很大程度上比較注重技能、技巧訓練,忽略對學生審美感受的引導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學生學的和實際生活環境相脫節,學生的美術興趣難以長期堅持。在大力提倡素質和人文精神的背景下,顯然這樣教學模式已不能符合現在教育的發展。農村的美術教育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利用本地資源進行美術教學。在本教學方案中,我采用有別于傳統的教學內容和方式進行,使得美術教育的實際和所想提倡的主導方向相協調:
(一)注重學生的興趣感受
對于初中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興趣愛好是他們對一樣事物最能堅持的態度,在本方案中,我在上課是將泥用食用紙包起來,形成一種類似巧克力一樣的物體放在講臺上,并用布蒙著,先讓學生用手摸一摸、想一想,這可能是什么;然后讓學生掀開布,看看可能是什么,給學生造成一種新鮮感,提高興趣。農村的孩子,對于泥巴應該不會陌生,很多孩子都是從小開始玩泥巴,比如“玩家家”等游戲,都是他們兒時常見的游戲形式。
在學生興趣的支持下,讓大家自己玩一玩泥巴。在這一環節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觸覺、視覺等多種感觀,發揮自己的想象。抓住每一位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恰當美育教育。
(二)模糊美術學科門類界限、綜合各科內容
在學生玩泥巴的過程中,一直注重學生的感受,教師不再傳授過多的技能教學,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來“玩”,結合現代教育提倡的學科整合思路,將一個內容放到各科中去感受,因此我選擇了學生感興趣的語文學科故事教學:如“女媧捏土造人”這個神化;結合現在電腦教育,我又設置“在網上查找有關資料”為問題,與信息技術課相結合,讓學生查找網上內容,既找到的資源又了解上網的優勢,使問題得到延伸;但在學科綜合的過程中我們還是以美術學科為側重點,做到能跨學科教學,但又不離美術學科的美育教學工作。
(三)審美教育落實每一細節
學者普利漢諾夫說:“當我們看見一件藝術品,我們如果只產生有益于社會的考慮,這樣就不能得到審美的快感。”每每學生做到比較有趣味,創新的東西時,老師就將作品都展示給全班學生,特別有些學生帶了自己準備的有趣的瓶子,將泥土編排成各種形狀,依托在瓶子上,讓學生感受作品的特別之處;用手去體會各種凹凸不平的肌理感受和泥巴軟軟的材質效果。讓審美教育做到又能做好,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的強大感染力。
二、教學方案
教學目的:
1、嘗試用身邊的材質(泥巴)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想法,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
2、用泥巴通過揉捏敲等方式來制造自己喜歡的形象和不同的造型感受。
3、通過活動來了解襲擊想要了解的有關泥巴方方面面的知識。
教學重點:
讓學生能用自己的表達方式來玩泥土、塑造形體。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
教學準備:泥巴、教學課件、惠山泥人
教學設計思路:
1、請學生猜猜、摸摸、看看老師準備的類似巧克力糖的泥巴(激發學生的欲望,獲得視覺、觸覺的感受,初步體會到材質的不同效果和美。)
2、提問學生是否玩過泥巴,(農村的孩子對于泥巴應該不會陌生,從提問的結果來看,大多數學生都玩過),請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和經驗來做一些簡單的造型(放棄專業做陶的技巧,目的是讓學生對泥巴有一種喜歡)
3、講述“女媧捏土造人“的故事。請學生觀看老師準備的惠山泥人等實物并結合課件展示,闡述泥塑是我國民間的一種傳統藝術,是民間美術的一朵奇葩。欣賞陶的作品。并展示前面學生做的較好的形狀,激發大家的表現欲望。(將審美教育落實于學生的實踐中,有機的協調發展,促進學生的操作能力的提高。)
4、請學生按分好的小組進行組合練習,各小組可以按照本組的討論結果進行創作,教師不固定主題。(發揮小組合作的功能,讓學生體會合作和個人完成的區別,創造集體智慧)
教師參與到學生的創作當中。
5、點評:對小組完成的作品發表自己的看法,增強自己的信心。師生共同參加點評。
三、教后感
《生動的小泥人》是新課程美術教學的內容,起目的是讓學生在充分放松、愉快的狀態下,完善學生的多種能力,而且能夠幫助學生回味兒童時代經常三五成群的在一起玩泥巴的有趣情景。也鍛煉學生對泥巴濕度的控制能力和揉泥巴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課堂上我最大的感受是:
學生對玩泥巴的興趣很高,每位學生玩泥巴的水平不同,出現各種方法、手段。由于采用與傳統不同的方式內容教學,課堂氣氛輕松、熱烈。尤其在學生進行揉泥巴的時候,有學生高興的說:“好象在揉面粉,要做湯圓了,真好玩”。從中我感受到學生在本堂課中體會到了玩泥巴的樂趣。制作、評說時由于沒有局限,可以說作品的優缺點,也可根據作品的形式來將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同學之間有互相辯論的場面,我覺得學生學的輕松又有所得。
篇3:學年某初中七年級第二學期美術教學總結
20**學年某初中七年級第二學期美術教學總結
本學期我擔任學校七年級十二個班的美術教學工作,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工作中我享受到了收獲的喜悅,也在工作中發現一些存在不足的問題。現總結如下:
一、教學計劃貫徹情況
教學中認真遵照教學大綱要求,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大力推廣素質教育,按時按質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學工作。
二、教學情況:
1、按照學校工作管理規定,認真備好課,寫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節課。美術科學校安排的課時比較少(一周每班一節)這對于學生來講的很重要的一節課;對老師來講是比較難上的一節課。所以才能上好每節課對老師對學生都是很關鍵的。除了備好課、寫好教案外,我還要查閱各種資料,能上因特網時還上網尋找好的教學材料,教學課件,把它們和我所從事的工作結合起來,為我所用。
2、在美術課教學中有的放矢,有重點有難點,注意美術課內容的調整,教學中注意體現民族特點,充分發揚我國民族、民間優秀的藝術傳統,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美術教學中體現時代精神,適應社會發展的趨勢。充分利用當地的美術資源,豐富美術教學的內容。美術教學中注意適合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注意循序漸進和趣昧性。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通過美術教學,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與愛好;學習美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初步的審美能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來源-制度大全
三、經驗和教訓
1.教師要認真貫徹本教學大綱的精神,處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審美教育、能力培養和雙基訓練的關系。在傳授雙基、培養能力過程中,加強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發揮美術教學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中生的審美能力。
2.要貫徹啟發式原則,采取多種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和創造。
3.教師應加強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圖片、美術作品及放映幻燈、影片、錄像片等教學手段和現代教育技術進行直觀教學。
4.要關心美術教學的改革和發展,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實驗,努力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