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高二通用技術教學計劃《技術與設計2》

高二通用技術教學計劃《技術與設計2》

2024-08-01 閱讀 4480

高二通用技術教學計劃和教學進度《技術與設計2》

一、教材分析

本學期開設的課程是通用技術課程的必修模塊“技術與設計2”,使用的是江蘇教育出版社的教材。“技術與設計2”模塊是在“技術與設計1”的基礎上設置的具有典型意義的專題性技術與設計的教學內容,是“技術與設計1”所學知識的應用和深化。本模塊由結構與設計、流程與設計、系統與設計、控制與設計四個主題組成,側重于技術設計的思想和方法的領悟以及生活中具體技術問題的解決。這些對于高中生的生活、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二、教學目標

通過本模塊的學習,學生應該:

1、理解結構、流程、系統和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結構設計、流程設計和系統設計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初步掌握簡單控制設計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2、能使用常用的規范的技術語言表達設計方案;

3、能結合生產和生活的實際形成設計方案并初步實施;

4、學會從技術、環境、經濟、文化等角度綜合評價技術設計方案和實施的結果,增強革新意識。

三、實施措施

1、在開學初將各班學生分為2-4人的技術小組,便于開展技術活動,每個小組的組長每周填寫《技術課過程考核小組量化表》,便于更好地完成學分認定過程中的過程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

2、緊扣通用技術課程的基本目標“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設計、組織和實施教學活動,避免教學過于專業化,防止陷入某項技能、技藝的教學。

3、教學中要體現新理念,不僅要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學習,還要注重學生對技術思想和方法的領悟與應用,注重學生對技術的人文因素的感悟與理解,注重學生在技術學習中的探究、試驗和創造,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共通能力的發展。

4、教學中要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通過技術試驗,領悟技術設計的思想和方法,并能將它們遷移到日常生活中進行靈活運用,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

5、教學中應選擇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緊密的、能否反映時代發展的教學案例,以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對技術及其文化的理解。

6、教學中應根據不同的內容,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評價,倡導將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形成性評價可采用表現性評價和技術活動檔案袋評價兩種方式。

四、課時計劃

本學年二學期,每學期每周2課時。

篇2:春季學期高二年級信息通用技術教學計劃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年春季學期高二年級信息/通用技術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六月份學生們就要參加基礎會考,都將要進入會考復習的備戰階段,時間緊迫。根據學生的基本情況,明確技術課程的學習及復習任務:繼續加強學生的信息素養和技術素養。能夠學習基本知識和技能,能總體概括掌握各知識點,并能將其應用到生活當中,為生活服務。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經過一輪信息技術及通用技術的整體學習以及各個階段的單元訓練測試,從成績來看,本人所帶的(1)、(3)、(6)班中1班是藝術特長班,整體的平均分都沒超越過70分的界限,都在五六十分徘徊。學生還沒有開始進入備考的備戰狀態,還沒感受到會考來臨前的緊張。所以本學期要利用好每一節課,復習各個知識點并有針對性地擊破,鼓勵學生,增強學生的信心,一起備戰會考!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的復習教材分別為信息技術的《信息技術基礎》(必修)、《網絡技術應用》(選修)及通用技術的《技術與設計1》和《技術與設計2》。《信息技術基礎》和《網絡技術應用》是選自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其中《網絡技術應用》這本書的內容相對較難理解,在會考當中也占有相對較大的分量,因此復習時可視情況復習慢一些也可以。

《技術與設計1》和《技術與設計2》是選自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該部分的內容來說考題比較靈活,只需要把知識點復習過一遍主要以練為主,并在習題當中的例子展開再回顧復習及點擊各答題技巧等,反復為之。

四、教學措施

本學期主要采取講授復習及練習相結合的形式教學,在過完一遍各章節知識點后,讓學生們識記并組織抽查以落實,在各章節的復習中貫穿相關習題加強鞏固,其三是以往屆會考題加以練習復習,最后是模擬沖刺。希望通過這樣緊湊的復習方式能激起學生們的奮斗動力,一起加油!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篇3: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二信息技術教學工作總結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二信息技術教學工作總結

在學校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在學校教研室的領導下,我們信息技術組的教師立足實際,搞好教學,并且不斷更新知識,提高自身素質。現將這個學期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本學年信息技術課教學工作基本情況:

本學期,高二年級每周每班開設兩節信息技術課,在教學上,以信息技術會考為主體,以多媒體技術為主線,圍繞學生的日常學習與生活需求,強調在信息技術應用基礎上信息素養的提升,強調信息技術與社會實踐的相互作用,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培養信息素養;在內容選擇注重技術與人文、生活相結合,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對社會發展、科技進步以及個人生活與學習的影響,體驗信息技術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增強自覺遵守與信息活動相關的法律法規的意識,形成與信息化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與社會責任感;在學生活動主題的設計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與彈性,使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生都能找到合適的主題,都有所發展;重視學生活動的指引,通過“活動目的”、“活動任務”、“活動過程”、“活動結果”、“活動評價”等欄目,引導活動的流程,提高活動效率與效果。

二、按照學校工作管理規定,認真備好課,寫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節課。

信息技術學科校安排的課時比較少(一周每班二節)這對于學生來講的很重要的一節課;對老師來講是比較難上的一節課。所以才能上好每節課對老師對學生都是很關鍵的。除了備好課、寫好教案外,我還要查閱各種資料,能上因特網時還上網尋找好的教學材料、教學課件,取長補短,把它們和我所從事的工作結合起來,為我所用。

三、這學期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

本學期,經過信息技術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同時保障了我校的網絡,辦公設備和辦公軟件等的正常運行,進而保障了學校的各項工作正常開展。

1、立足實際,搞好教學。

我校的學生在信息技術方面的情況比較特殊,因為我們屬于農村完全中學,從鄉鎮來的大部分學生之前從沒有學過信息技術,在這方面是個空白,甚至不知道鼠標的用法,不知道開關機的方法,怎樣讓一個從未接觸過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生,熟練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識,我們組的老師進行了“分層教學”的模式,并加強個別輔導,實現同學間一幫一,多幫一,基本解決了常規教學中難以攻克的難題;并開設電腦興趣班,主要針對的對象是電腦水平差的學生,經過一學期的學習,他們在電腦操作上已經很熟練了。

2、會考培優補差

第一種是培優方法根據考試成績和平時表現從每個班中挑選沖A優秀的20人兩個班并成一個班級。在會考前的兩個月時間安排每天中午的時間開放機房讓這部分學生一周有一次課外上機操作的機會加強操作題的練習提高學生答題準確度和操作速度。老師首先要提供相應的能閱卷的練習系統如平湖中學吳海忠老師開發的信息技術學習支持系統再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或學生出現錯誤較多的考點時進行統一講解分析。第二種是補差方法根據學生會考模擬考試成績以及平時練習的情況,從每個班挑選最差的13人在考前的一個月每周安排一次進行集體補差補差的內容以操作題為主加上一些常見的選擇題考點教師采用講練結合的方式這樣能消除會考可能通不過的學生。

3、加強學習新課程標準,提高業務水平

科組內3位教師平時注重自己的文化,業務學習。新課標實施之后,要求信息技術老師業務水平要提高,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提高自己的理念素養,潛心鉆研,積極探索適合新課標的,富有創新意識的課堂教學新模式。雖然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這一學期的教學中也發現存在不少的問題.首先是設備不足,我校有19個班開設信息技術課,教室每天都被安排得滿滿的,沒有機動課時,很難保證學生有足夠的上機練習時間,也沒有空余時間開展學生第二課堂活動,很難從中發現,培養尖子學生,其次是信息技術教師大部分時間花費在學校的網絡和設備管理中,幾乎沒有參加觀摩,學習機會,以至自身信息,素質難提高,無法滿足學生對當今信息技術探索欲望,不太了解現階段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趨勢,基本上是只能憑著經驗進行教學.但相信經過我們的共同努力,這些問題很快都能得到解決。希望信息技術教育的明天會更好!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