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學年度第一學期四年級數學科教育教學工作計劃

學年度第一學期四年級數學科教育教學工作計劃

2024-08-01 閱讀 6350

**-**學年度第一學期四年級數學科教育教學工作計劃

五指山市紅星學校卓蘭清

一、學情分析

本班現有學生42人,32個是原來本校三年級的學生,另外10個是從外校轉來的學生,90%是本地區的黎族生。這些學生都是來自農村,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不夠重視。基礎相當差,尤其是數學成績。從上學期的期末考試成績來看,學生對雙基知識掌握得還不夠,在計算方面,學生失分較多,沒有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學生理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強計算的訓練,提高計算能力,把握好不同水平學生的知識難易程度,在教學中應采取多種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爭取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收獲。

二、教材分析

《標準(**年版)》堅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方向,保持《標準(實驗稿)》的基本結構,對理念、目標、內容等做了一些重要的修訂,力圖更加體現數學教育改革的方向,適合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打下扎實的數學基礎,為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提供依據。為此,本學期四年級數學上冊的教材做如下安排:升和毫升;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簡單周期;觀察物體;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一)●運動與身體變化;解決問題的策略;可能性;整數四則混合運算;垂線與平行線●怎樣滾得遠;整理與復習;附錄混合運算這九個單元。

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整數四則混合運算,附錄混合運算。本冊這些知識的學習,一方面使學生學會用較大的數進行表達和交流,掌握較大數范圍內的計算技能,進一步發展數感;另一方面通過十進制計數法的學習,對有關數概念的各方面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和融會貫通,為學生形成科學、合理的數學認知結構奠定基礎;并為進一步系統學習小數、分數及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做好鋪墊。因此,這部分知識仍然是小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觀察物體;垂線與平行線,這些都是本冊的重點教學內容。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數學活動,學會一些簡單的作圖方法;同時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體會各種圖形的特征及圖形之間的關系,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一)。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學會看懂這兩種統計圖表并學習進行簡單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統計的觀念。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解決問題的策略”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活動,初步體會數學思想方法,感受數學的魅力。同時讓學生學習應用優化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應用數學的綜合應用──“★簡單周期”、“●運動與身體變化”和“●怎樣滾得遠?”,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重點

⒈正確對三位數除以兩位數進行筆算;正確判斷商是幾位數,商的最高位位是幾。

⒉運用加法和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對混合運算進行簡便運算。

⒊量指定角的度數;畫指定度數的角。

⒋從已知條件想起或從所求問題想起的方法分析數量關系的學習過程。

四、教學難點

⒈利用間隔排列的知識解決實際中的有關問題。

⒉對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作出正確的分析。

⒊用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或垂線。

⒋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的分析、判斷、創新等能力進行培養。

五、教學目標:

1、學習目標:

(1)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并認識容量,體會計量容量需要有統一的容量單位;聯系實際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觀念,通過實驗操作體會1升有多少。讓學生在自制量器的過程中感受并進一步認識容量以及容量單位升。使學生在具體的觀察、操作中感受毫升,聯系實際初步形成1毫升的容量觀念。

(2)經歷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數和數量關系的過程,認識較大的數,在理解大數目的意義、利用大數目進行表達和交流、把大數目改寫成以“萬”或“億”作單位的數,估算和估計實際問題的結果等活動中,發展初步的數感。

(3)經歷在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量關系、運算順序、運算律,以及用圖形、字母表示運算律的活動過程,發展初步的符號感,掌握必要的運算技能。

(4)在認識射線和直線,進行幾何體與視圖相互轉換,研究銳角、直角、鈍角、平角以及周角間的大小關系,體會直線間的位置關系等學習活動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5)經歷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掌握一些數據處理的技能。體會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會根據游戲規則的公平性設計簡單的游戲。

篇2:四年級數學上階段計算錯因分析及改善方法

關于四年級數學上階段計算錯因分析及改善方法

本班學生的計算錯誤原因,采取針對性糾錯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計算技能和正確率。結合實際我的做法是:先分析錯誤原因,再采取糾正措施。

一、分析原因:

學生在計算中出現錯誤原因是多方面的,實踐中我發現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知識方面的原因

概念不清,算理不明。數學知識是建立在一系列數學概念的基礎上的。學生只有正確掌握了與四則運算的有關概念,才能正確地進行計算。但是實際往往學生口算不熟,筆算不準,口算是筆算的基礎,口算能力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地組織口算訓練,有助于提高筆算的速度和計算正確率。

(二)學生心理方面原因

感知比較籠統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品質差。由于計算本身沒有情節并且外顯形式簡單,這樣更容易造成小學生感知粗略、籠統、不夠具體,再加上學生看題、讀題、審題、演算過程中又急于求成,因而所感知的表象是模糊的,致使把計算式題中的數字、符號抄錯。瞬時和短時記憶易出錯。記憶是學習的基礎、知識的儲存、積累和更新都要依賴于記憶,無論是口算還是筆算或估算都需要良好的短時記憶力做保證。一些學生由于短時記憶力發展較差,直接造成計算錯誤。情緒不穩定。小學生在計算時,總希望能很快得到結果。因此,當遇到計算題里的數據較大或算式顯得繁時會產生排斥心理,表現為缺乏耐心和信心,不能認真地審題,沒有耐心去選擇合理算法,從而導致錯誤出現。

(三)習慣方面的原因

有的學生在計算時不認真審題,做完后不愿檢驗;書寫時馬馬虎虎,字跡潦草,0寫得像6,6寫得像0,5寫得像8,把3寫成8等,有的筆算不打草稿,無論數字大小,一律用心算,有的沒有專用草稿本,亂打草稿。這些不良習慣,也是導致計算結果出錯的重要原因。

二、糾正措施:

(一)加強基礎知識教學是計算的關鍵

有些計算錯誤是由于運算的基本概念和算理不清造成的,為防止學生出現算理方面、計算法則方面的錯誤。教學時教師必須認真鉆研教材,加強算理計算的教學,使學生牢固地掌握算理、計算法則,這是正確地進行計算的前提和基礎。如果學生不能將基礎知識掌握,靈活運用計算法則和計算技能,那么,學生的計算正確性就不能得到保證。如在教學四則運算時,學生必須掌握運算的順序和簡算方法,運算順序搞錯,那么計算結果也就錯了。再如教學多位數的乘法中,面對每次乘得的積的對位問題,有的學生只是記住了豎式的對位形式,可是遇到了乘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情況,錯誤率就會增加,因為學生的認知停留在形式模仿上,而對算理的理解也是模糊的。針對基礎知識出現的錯誤,平時在布置作業的時候,每天都讓學生做十道用豎式計算并驗算,對每位學生的計算我采取認真批改并加以評比。貴在堅持,學生的計算興趣和能力等方面都提高了。

(二)加強口算訓練是計算的基礎

口算是筆算的基礎,筆算能力是在口算準確、熟練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沒有口算的基礎,筆算就無從談起。因此,培養計算能力,要從加強口算著手。計算一道筆算四則運算題,有時用兩三個,多則用二十多個基本的口算,而這些基本口算中若有一個出現錯誤,那么整道筆算題就全錯了。對進位加、退位減,表內乘法和除法,更應讓學生熟練計算,每天堅持3~5分鐘口算訓練,形式應靈活多樣,并結合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口算練習要做到天天練,逐步熟能生巧。要求學生做到正確熟練、脫口而出。通過堅持不懈口算訓練,使學生形成熟練的口算技能技巧,達到正確、迅速、靈活的口算目的,學生的計算水平和正確率取得了明顯成效。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是計算的保證

學生在計算中出現的錯誤,大多數是粗心大意、馬虎、字跡潦草等不良習慣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計算習慣是提高計算能力的保證。平時計算時要求學生做到:認真核對數字和符號,計算題是由數字和運算符號組成的,比較單調。計算過程中容易產生視覺感官的疲乏,相似的數字和符號容易混淆。因此,抄題和每步計算時,都應當及時和原題或上一步算式進行核對,以免因為抄錯數字或運算符號而白忙一場。認真書寫、審題和計算,特別演草本要認真書寫。作業、練習的書寫一定要工整和規范,數字間要有一定的間隔,豎式要相同數位對齊,條理清楚。計算時必須先審題,弄清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沒有簡便的計算方法,然后再動筆計算。養成自覺驗算習慣,不僅可以看出計算過程和結果是否正確,還能培養學生自我評價能力,使學生養成仔細、嚴格、認真的良好習慣。檢驗時做到耐心、細致,逐步檢查,發現錯誤及時糾正,教師應教給學生一些常用的檢驗方法,如重算法、逆算法、估算法等這樣能保證計算的正確率高。

通過對本班學生計算題失誤成因的分析研究,采取對大量的錯例分析,采取一些具體可行的方法,提高了學生的計算正確率,減少、避免了計算中一些不必要的錯誤;通過研究學生在計算中的一些不良心理,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促進了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通過整個研究與實踐,我總結了以上提高學生計算正確率的有效教學策略。

篇3: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電子計算器使用公開課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算術型計算器表面各按鍵的功能。

2、了解算術型計算器工作的基本過程。

3、掌握算術型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4、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了解計算器的鍵盤結構,掌握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入新課

投影。哪個同學和老師比賽?看誰做的快?

57+26=82-49=12×27=351÷13=

36+47=41-18=26×28=544÷16=

師:同學們想知道老師為什么做的又對又快嗎?這節課老師就把這中間的奧妙告訴你們,相信你們知道后比老師做的還快。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電子計算器的使用。

(板書課題)

二、講授新課

(一)計算器的認識

1、師:關于計算器,同學們都知道哪些知識?(學生自由發言)

2、師:大家說的都不錯,下面我們請計算器博士給大家介紹一下電子計算器方面的知識。(課件一下載)

3、師:聽了計算器博士的介紹,我們對于電子計算器已經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那么如何使用呢?我們繼續研究。(學生拿出準備的計算器)

4、出示思考題

(1)計算器包括哪些按鍵?

(2)這些按鍵的功能是什么?(學生通過實驗自己驗證)

5、匯報結果

(1)哪些是數字鍵?按下數字鍵在哪里顯示?他們什么關系?

教師任意報數,學生練習輸入

(教師強調輸入要從高位輸起)

(2)要完成加減乘除運算并顯示計算結果,還需要什么鍵?(四則運算鍵和等號鍵)(板書)練習12÷4(說出過程)

(3)

A、如果發現輸入錯誤,怎么辦?(清除鍵)(板書)

例如:9-3,

教師強調:清除鍵只清除錯誤輸入的4,前邊輸入的數據仍然保留。

B、如果一道題計算完畢,需要計算另一道題,這時應該怎么辦?

C、如果需要清除前邊的所有數據,應該怎么辦?為什么?

下面我們通過幾道四則運算式題,檢驗一下大家的學習效果。

(二)計算器的應用

1出示例1:用計算器計算389+260(板書)

學生自己試做,然后匯報過程。

教師關鍵要強調輸入數據和使用運算鍵的方法。

練習:

750+1473=2983-627=32×68=

1548÷43=49×39=17805-3976=

小結:加、減、乘、除的單項運算,只要選擇相應的四則運算符號就可以了。

2出示例2:計算68+5×25(板書)

單數組學生用筆算,雙數組學生用計算器計算。然后匯報結果。

1)提問:為什么大家的計算結果不一樣呢?誰來說說你是怎么計算的?

筆算:先算乘法5×25,再算加法+68,結果是193

計算器:

2)教師說明:算術型計算器由于沒有先乘除、后加減的自動識別功能,所以造成計算結果錯誤。

3)正確按鍵順序:

練習:

783+56×2157+272÷1794+184×3

3出示例3用計算器計算3024÷(167-83)

提問:

3)歸納總結

在什么情況,不需要記錄第一步計算的結果?

(第二步是加法或是乘法)

在什么情況,需要記錄第一步計算的結果(需要使用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