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失業保險條例
第一條為了保障失業人員在失業期間的基本生活,促進其再就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下列用人單位及其職工應當按照本條例的規定參加失業保險,繳納失業保險費:
(一)各類企業及其職工;
(二)事業單位及其職工;
(三)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及其專職工作人員;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單位和人員。
前款第二項所稱職工不包括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人員。
上述用人單位參保人員失業,依法享受失業保險待遇。
第三條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負責本市失業保險的管理工作。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按照國家規定設立的經辦失業保險業務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按照本條例規定具體承辦失業保險業務。
第四條失業保險基金由下列各項組成:
(一)用人單位及其職工繳納的失業保險費;
(二)失業保險基金的利息;
(三)財政補貼;
(四)按規定收取的失業保險費滯納金;
(五)依法納入失業保險基金的其他資金。
第五條用人單位按照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百分之一繳納失業保險費。職工按照本人工資的百分之一繳納失業保險費。
職工工資低于本市社會保險費最低繳費基數的,用人單位和職工按照本市社會保險費最低繳費基數繳納失業保險費;職工工資高于本市社會保險費最高繳費基數的,職工按照本市社會保險費最高繳費基數繳納失業保險費。
本市社會保險費最低繳費基數和最高繳費基數,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定期公布。
第六條用人單位應當自依法成立之日起三十日內,憑營業執照、登記證書等相關證明材料,到所在區、縣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失業保險登記。區、縣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予以審核,發放失業保險登記證。
用人單位失業保險登記事項發生變更或者依法終止的,應當自變更或者終止之日起三十日內,到原發放失業保險登記證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變更或者注銷社會保險登記。
第七條用人單位應當在每月八日之前到所在區、縣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繳費申報。區、縣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當核定用人單位的繳費申報并告知其在每月十五日之前繳納失業保險費。
在一個繳費年度內,用人單位初次辦理繳費申報后,其余月份可以只申報規定事項的變動情況;規定事項無變動的,用人單位可以不再辦理繳費申報,于每月十五日之前繳納失業保險費。
第八條職工應當繳納的失業保險費,由所在單位依法從其本人工資中代扣代繳。
用人單位應當按月將繳納失業保險費的明細情況告知職工本人。
職工繳納的失業保險費不計入個人當期應稅工資收入,免征個人所得稅。
第九條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導致用人單位繳納失業保險費有困難需要緩繳的,經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核實后可以緩繳,緩繳期限不得超過六個月。緩繳期內免交滯納金。
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導致用人單位繳納失業保險費有困難需要減免的,經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核實后可以減免,減免期限最長不超過十二個月。
用人單位經批準的緩繳、減免期間,不影響其職工享有失業保險待遇。
第十條用人單位破產、撤銷、解散、合并、分立以及其他原因終止時,應當按照法定程序清償欠繳的失業保險費。
第十一條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當接受用人單位和職工對失業保險費繳納記錄情況的查詢,并定期公布失業保險基金收入和支出情況,接受社會監督。
第十二條失業保險基金按規定用于下列支出:
(一)失業保險金;
(二)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應當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和生育保險費;
(三)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死亡的失業人員的喪葬補助金及其供養的配偶、直系親屬的撫恤金;
(四)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接受職業培訓、職業介紹的補貼;
(五)對工作時間、崗位、收入不固定的靈活就業人員的社會保險補貼;
(六)對失業人員進行公共培訓實訓的設施設備費用補貼;
(七)參保單位和職工的社會保險、培訓和崗位補貼等預防失業的補貼。
(八)國家規定與失業保險有關的其他費用。
第十三條失業人員具備下列條件的,可以領取失業保險金:
(一)失業前所在單位和本人按照規定參加失業保險,且累計繳納失業保險費滿一年;
(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斷就業;
(三)已辦理失業登記,并有求職要求。
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按照規定同時享受其他失業保險待遇。
第十四條非因本人意愿中斷就業包括下列情形:
(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
(二)由用人單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用人單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并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四)由用人單位提出解除聘用合同或者被用人單位辭退、除名、開除的;
(五)勞動者本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六)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條用人單位應當及時為失業人員出具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的證明,告知其按照規定享受失業保險待遇的權利,并自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之日起十五日內,將失業人員名單告知所在區、縣社會保險經辦機構。
第十六條失業人員應當持原單位為其出具的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的證明,及時到所在街道或者鄉鎮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辦理失業登記,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應當在三日內向失業人員發放失業登記憑證。
失業人員應當自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之日起六十日內,持失業登記憑證和個人身份證明,到戶籍所在區、縣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失業保險金申領手續;無本市戶籍的,到本市居住地的區、縣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失業保險金申領手續。
第十七條區、縣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當自接到失業人員辦理失業保險金申請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確認其是否應當享受失業保險待遇。經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確認后,失業人員的失業保險金應當自辦理失業登記之日起計發。
第十八條失業保險金的標準,由市人民政府按照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和低于本市最低工資標準的水平確定。
第十九條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根據其失業前用人單位和本人累計繳納失業保險費的時間計算:
(一)失業前累計繳費滿一年不滿三年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最長為六個月;
(二)失業前累計繳費滿三年不滿五年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最長為十二個月;
(三)失業前累計繳費滿五年不滿十年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最長為十八個月;
(四)失業前累計繳費十年以上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最長為二十四個月。
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重新就業后再次失業的,繳費時間重新計算,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可以與前次失業應當領取而尚未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合并計算,最長為二十四個月。
已參加失業保險的職工,在實行失業保險制度前參加工作的年限,及實行失業保險制度后至實行個人繳納失業保險費制度前,其所在單位繳納失業保險費的年限,經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審核,視同繳納失業保險費的年限。
第二十條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死亡的,按照本市在職職工死亡的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標準,向其遺屬發給一次性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
第二十一條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自次月開始停止享受失業保險待遇:
(一)重新就業的;
(二)應征服兵役的;
(三)移居境外的;
(四)無正當理由,拒不接受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介紹就業的;
(五)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二條用人單位不辦理失業保險登記、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的,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對用人單位處應繳失業保險費數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三條用人單位在和職工存續勞動關系期間,由于用人單位原因中斷繳費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責令補繳;用人單位拒不補繳造成失業人員不能享受相應待遇的,用人單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十四條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繳納失業保險費的,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責令限期繳納,并自欠繳之日起,按日加收萬分之五的滯納金;逾期仍不繳納的,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處欠繳數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代繳的,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責令限期繳納,并自欠繳之日起,按日加收萬分之五的滯納金。用人單位不得要求職工承擔滯納金。
第二十五條用人單位未向失業人員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的書面證明的,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失業人員造成損害的,用人單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十六條以欺詐、偽造證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騙取失業保險待遇或者使用失業保險基金支付的各項促進就業補貼的,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責令退回騙取的失業保險金或者補貼,處騙取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七條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失業保險基金、參保單位或者個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相應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
(二)貪污、挪用失業保險基金的;
(三)違反規定少收或者多收失業保險費的;
(四)違反規定向失業人員或者用人單位支付失業保險待遇或者相關補貼的;
(五)克扣或者拒不按照規定發放失業保險金和其他失業保險待遇、補貼的;
(六)違反失業保險法律、法規的其他行為。
第二十八條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工作人員在失業保險管理、監督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處分。
第二十九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城鎮個體經濟組織及其雇工參加失業保險的,參照本條例執行。
第三十條本條例自20**年1月1日起施行。
篇2:就業培訓失業保險科科長崗位職責
1.規劃完善就業服務事業的發展,研究提出城鄉勞動者就業的基本思路,規劃指導勞動力市場、鄉(鎮)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平臺建設,逐步實現城鄉就業一體化。
2.貫徹落實國家、省出臺的各項就業再就業政策,實施再就業工程,擬定再就業省補助資金分配方案,監督區縣就業補助資金的使用。
3.建立健全就業再就業培訓機制,積極推行勞動預備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指導和監管本級各職業技能鑒定機構開展職業技能鑒定,指導本級技工學校、社會力量舉辦的以職業技能為主的職業培訓機構的工作。
4.加強失業保險基金的管理,組織落實失業保險的各項政策,指導、監督、檢査本級失業保險經辦機構業務工作。
5.負責本級就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日常工作以及局領導臨時交辦的其他工作。
篇3:湖南省失業保險金申領發放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保證失業人員及時獲得失業保險金及其他失業保險待遇,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湖南省實施〈失業保險條例〉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結合本省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參加失業保險的城鎮企業事業單位職工、社會團體專職人員、民辦非企業單位職工失業后(以下統稱失業人員),申請領取失業保險金、享受其他失業保險待遇適用本辦法;按照規定應參加而尚未參加失業保險的不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按照省人民政府規定設立的失業保險經辦機構(以下簡稱經辦機構),按照本辦法規定受理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的申請,審核確認領取資格,核定領取失業保險金、享受其他失業保險待遇的期限及標準,負責發放失業保險金并提供其他失業保險待遇。
第二章失業保險金申領
第四條具備下列條件的失業人員可以申請領取失業保險金,享受其他失業保險待遇。
(一)按照規定參加失業保險,所在單位和本人按照規定履行繳費義務且滿1年的;
(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斷就業的;
(三)已辦理失業登記,并有求職要求的。
其中,非因本人意愿中斷就業的指下列人員:
(一)終止勞動合同的;
(二)被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被用人單位開除、除名和辭退的;
(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十二條第二、三項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
(五)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
第五條用人單位應當及時為其失業人員出具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工作)關系和停發工資(基本生活費)日期的證明,告知其按照規定享受失業保險待遇的權利,將失業人員的名單、檔案自其失業之日起7日內報經辦機構,并將失業人員名單報居住地街道辦事處備案。
第六條失業人員應在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工作)關系之日起60日內,到受理其失業保險業務的經辦機構申領失業保險金。
第七條失業人員申領失業保險金應填寫《失業保險金申領登記表》,并出示下列證明材料:
(一)本人的居民身份證;
(二)失業人員所在單位出具的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工作)關系的證明;
(三)由公共職業介紹機構開具的失業登記及求職登記證明;
(四)本人近期免冠一寸照片2張;
(五)市、州勞動保障部門規定的其他證明材料。
第八條失業人員在辦妥失業保險金申領手續后,其檔案及日常管理工作從原用人單位轉到失業人員戶口所在地或常年居住地的街道辦事處統一管理。
第九條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應由本人于每月20日前持《失業保險金領取證》到經辦機構辦理領取手續,同時應向經辦機構如實說明求職和接受職業指導、職業培訓情況。
第十條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可按月領取門診醫療費。患病在經辦機構指定醫院治療的,可以按照規定向經辦機構申請領取住院醫療補助金。
第十一條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死亡的,其家屬可持失業人員死亡證明及其與失業人員的關系證明,按規定向經辦機構領取一次性喪葬補助金和其供養配偶、直系親屬的撫恤金。失業人員當月未領取的失業保險金可由其家屬一并領取。
在火葬區不實行火葬的,不得申領喪葬補助金。
第十二條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應積極求職,接受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和職業培訓。通過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所屬的或者認可的職業介紹機構介紹職業的,可以全免職業介紹費2次。參加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所屬的就業訓練機構組織或者認可的職業培訓,在經辦機構審核后,可以全免考務費、學雜費(包括培訓費、書籍資料費、材料費和住宿費、證書費和技能鑒定費)1次。經經辦機構同意后參加其他形式的職業培訓的,憑有效的培訓合格證書和有效票據到經辦機構報銷培訓費用1次,報銷數額最高不超過本人月失業保險金標準的2倍。
第十三條已足額繳納失業保險費的用人單位招用的農民合同制工人,連續工作滿1年的,勞動合同期滿未續簽或者提前解除勞動合同的,持原用人單位出具的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證明、勞動合同及本人居民身份證,向經辦機構申領一次性生活補助金。
第十四條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或期滿后,符合享受當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可以按照規定申請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第十五條失業人員失業前,所在單位和本人中斷繳納失業保險費的,原則上不得享受失業保險待遇。但因生產經營困難等原因無力繳納而中斷繳費的,補繳欠費后可以享受失業保險待遇。
第十六條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繼續領取失業保險金和享受其他失業保險待遇:
(一)重新就業的;
(二)應征服兵役的;
(三)移居境外的;
(四)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
(五)被判刑收監執行或者被勞動教養的;
(六)無正當理由,拒不接受當地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或者機構介紹的工作的;
(七)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的。
第十七條在職人員本人申請自謀職業,與用人單位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工作)關系后,按照國家或者省、市(州)人民政府的規定領取了一次性安置費的,自謀職業期間不享受失業保險待遇。
第十八條在職人員因被判刑收監執行或者被勞動教養,而被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可以在其刑滿、假釋、勞動教養期滿或解除勞動教養之日起60日內按規定辦理失業保險金申領手續。
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因被判刑收監執行或者被勞動教養停止領取失業保險金的,在其刑滿、假釋、勞動教養期滿或者解除勞動教養后、重新就業前,可以領取剩余期限的失業保險金。
第十九條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因違法犯罪、打架斗毆、計劃外生育、自殺、酗酒、****以及蓄意違章造成交通事故等原因引發病、傷、死亡者,不得申領住院醫療補助金、喪葬補助金和其供養的配偶、直系親屬的撫恤金。
第三章失業保險金發放
第二十條經辦機構自受理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申請之日起10日內,對申領者的資格進行審核認定,并將結果及有關事項告知本人。經審核合格者,發給《失業保險金領取證》,從其辦理失業保險金申領手續之日起計發失業保險金。
第二十一條經辦機構根據用人單位和失業人員累計繳費時間核定其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失業人員失業前所在單位和本人按照規定累計繳費不滿1年的,不領取失業保險金;滿1年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為4個月,以后每增加1年可增加2個月,但最長不得超過24個月。
用人單位和失業人員累計繳費時間按照下列原則確定:
(一)《實施辦法》實施前,按照國家和省人民政府規定不參加失業保險的用人單位的職工,其按照國家規定計算的工齡為本人和用人單位繳納失業保險費的年限,與《實施辦法》實施后繳納失業保險費的時間合并計算。
(二)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重新就業后再次失業的,繳費時間重新計算,其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可以與前次失業應領取而尚未領取的失業保險金的期限合并計算,但是最長不得超過24個月。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重新就業后不滿一年再次失業的,可以繼續申領其前次失業應領取而尚未領取的失業保險金。
第二十二條失業保險金的發放標準為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80%。
第二十三條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由經辦機構每月按本人月失業保險金5%的標準發給門診醫療費;患病報經辦機構同意后住院治療的,由經辦機構憑住院醫療費報銷單據核發住院補助金,補助金額累計不超過本人應領取的失業保險金的總額。
第二十四條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死亡的,以其生前月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標準計發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喪葬補助金標準為3個月的失業保險金。對符合供養條件的直系親屬發給一次性撫恤金,供養1人發14個月,供養2人發18個月,供養3人或3人以上發22個月。
第二十五條農民合同制工人的一次性生活補助金的數額按照其工作時間長短計算,連續工作每滿1年,按當地一個月失業保險金的標準支付,但最多不超過6個月的失業保險金的總和。
第二十六條失業保險金和門診醫療費應按月發放,由經辦機構開具單證,失業人員憑單證于每月25日后到指定銀行領取。
第二十七條對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限屆滿的失業人員,經辦機構應提前一個月告知本人。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發生本辦法第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辦機構有權即行停止其失業保險金的發放,并同時停止其享受其他失業保險待遇。
第二十八條經辦機構應當通過準備書面資料、開設服務窗口、設立咨詢電話等方式,為失業人員、用人單位和社會公眾提供咨詢服務。
第二十九條經辦機構應按規定負責失業保險金申領、發放的統計工作。
第四章失業保險關系轉遷
第三十條用人單位和職工跨統籌地區遷移的,失業保險關系隨之轉遷。用人單位成建制在本省范圍內跨統籌地區遷移的,遷出地的經辦機構應當將該單位遷出前12個月繳納的失業保險費(含個人繳納部分)轉撥給遷入地的經辦機構;跨省遷移的,其在遷出前繳納的失業保險費不轉移。職工個人在職期間跨統籌地區遷移的,其在遷出前繳納的失業保險費不轉撥。
遷出地經辦機構應為遷出單位或職工開具失業保險關系轉遷證明。遷出單位或職工應在開具證明后60日內到遷入地經辦機構辦理失業保險關系接續手續,并自在遷出地停止繳納失業保險費的當月起,按遷入地經辦機構核定的繳費基數繳納失業保險費,轉遷前后的繳費時間合并計算。遷入地經辦機構應及時辦理有關手續,并提供相應服務。
第三十一條失業人員失業前所在單位與本人戶籍不在同一統籌地區的,其失業保險關系可以遷往戶籍所在地。失業人員憑失業保險關系遷出地經辦機構出具的證明材料到遷入地經辦機構領取失業保險金,享受其他失業保險待遇。
失業人員失業保險關系在本省范圍內跨統籌地區轉遷的,失業保險費用不劃轉,失業人員按遷入地的標準享受失業保險待遇;跨省轉遷的,失業保險費用應隨失業保險關系相應劃轉。需劃轉的失業保險費用包括失業保險金、醫療補助金和職業培訓、職業介紹補貼。其中,醫療補助金和職業培訓、職業介紹補貼按失業人員應享受的失業保險金總額的一半計算。
第五章附則
第三十二條經辦機構發現不符合條件,或以涂改、偽造有關材料等非法手段騙取失業保險金和其他失業保險待遇的,應責令其退還;對情節嚴重的,經辦機構可以提請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其進行處罰。
第三十三條經辦機構工作人員違反本辦法規定的,由經辦機構或主管該經辦機構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責令其改正;情節嚴重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給失業人員造成損失的,依法賠償。
第三十四條失業人員逾期未辦理失業保險金申領手續又重新就業的,失業保險金不予補發。但由于用人單位過錯致使失業人員遲延辦理失業保險金申領手續、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由用人單位負責賠償。
第三十五條失業人員因享受失業保險待遇與經辦機構發生爭議的,可以向主管該經辦機構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申請行政復議。
第三十六條《失業保險金申領登記表》、《失業保險金領取證》和失業保險關系轉遷證明的樣式,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統一制定。
第三十七條本辦法自二○○二年十月一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