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秋季學期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秋季學期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2024-08-01 閱讀 5329

**-**年秋季第一學期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時間毫不停息地走著,我擔任一年級(1)班的語文教學工作也一個學期了,本學期,我堅決落實學校的有關教育教學計劃,嚴格執行學校的各項教育教學制度和要求,認真完成各項任務,使學生在獲得作為一個現代公民所必須的基本語文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獲得充分的發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打好漢語拼音知識的基礎

漢語拼音知識既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基礎,又是學好語文的重點。如何讓學生能把這看似枯燥的知識學得生動有趣,又能很好地掌握,我與年級里、科組里的老師經常交流,并向她們學習教學經驗,以使自己能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扎實。同時,在開學前一個半月教學拼音的時間里,我針對學生因材施教,每天鼓勵學生讀課外書,并經常引導學生對已學拼音知識活學活用,通過學兒歌、“摘蘋果”游戲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發動學生家長與學生一起,利用各種方式和途徑,如和孩子用卡片做讀拼音的練習,給孩子每天聽拼音磁帶或看光碟。用各種方式來激發孩子學習拼音的興趣。

(二)抓好寫字訓練

寫字教學是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的難點。要讓每一個學生寫一手好字,所謂“字如其人”,看字就能看出一個人。所以,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特別注意對學生寫字的要求。首先,要讓學生寫好字,作為他們的語文老師,我更注重自己在課堂板書、給學生的留言等方面給學生做一個很好的示范。其次,引導學生學會讀帖、描紅,既從技能方面要求學生,又從習慣方面的要求學生。特別是習慣方面的要求,如怎樣握筆,保持怎樣的寫字姿勢,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這影響了學生的寫字質量的提高,甚至影響到用眼衛生和骨胳發育。因此,在抓好學生寫好字的同時,我更注重學生有良好的寫字習慣。所以在課堂上常常提醒學生“注意做到三個一。一拳、一尺、一寸。”

(三)培養學生的朗讀

我自己是很喜歡讀書的人,朗讀也是我的強項,所以我希望我的學生在朗讀方面有所收獲。而書讀出感情了,也就說明把握了文章。這也可以有利于建立我們的班級風格。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特別注意學生讀書的指導。

首先,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是最為重要的,在課堂上,我經常設立各種各樣的讀書比賽,小組讀、男女讀、抽生范讀、教讀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其次,我注重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盡量引發學生能打開想象的翅膀,讀出自己的感受出來。第三,注重自己的示范性。由于一年級的學生模仿性較強,所以在教學生讀課文之前,我都要特別注意這篇課文的字音、語速、語調、語感等方面,盡可能地為學生作出很好的示范。有感情地讀書也是我的樂趣,與孩子們一同感受讀書帶來的快樂,使我的課堂豐富而生動。

(四)注重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

書香班級是我們的班級特色。從學生到老師,再到家長,我們都努力營造讀書的氛圍。班里還可以看到家長讀書的感言貼在“繁星點點”上。在開學初,班級給學生推薦了《365夜兒歌》,鼓勵學生利用學過的拼音,自己讀兒歌,在讀兒歌的同時又更好的掌握了拼音,一舉兩得。在此基礎上,我們班級走廊上以“豐收園”的形式,貼上了各種各樣的蔬菜水果,上面是孩子們寫的自己喜歡的兒歌。這樣我們每天請2個孩子來教大家讀自己喜歡的兒歌,激發了學生濃濃的讀兒歌的興趣。

我們班上還有圖書角,并鼓勵學生能為班上捐出自己的圖書。通過學生們的努力,我班的圖書角的圖書有一定的藏書量。并鼓勵學生每天回家也多讀讀課外書,以此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能力,拓展學生視野。

(五)做好培優補差的工作,提高教學質量

一個班級50個孩子,50個孩子都不一樣,接受能力也有不同,面對孩子們的個別差異性,我努力抓好培優補差工作。堅持不放棄每一個后進生,都以良好的心態接納他們,他們以更多的關心和愛護,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學到自己適合的知識,讓他們在學習上有所進步。特別是班上一個小男孩,開始時還很不適應學校的學習、生活,我和副班主任找來他的爸爸媽媽,通過個方面的努力,他的學習進步是各位科任老師有目共睹的。

(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1、雖然注重了學生的主體性,但是學生因為年齡問題,在教學中還沒有完全發揮他們的主體性,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應該多加以引導。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比什么都重要。

2、教學方法不夠新穎,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夠。這還需要我不斷地努力,掌握更多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注重實踐,多向其他老師學習。

3、教師機智有待提高,面對課堂上學生的不同問題,要求我們更要在備課時,不僅備教材,還要備學生,注意預設和生成。

4、注意對不同學生要有不同的教學方法,縮小學生間的差異。

5、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語言條理性、完整性,也是一年級教學的重點。

篇2:小學一年級語文自助開放式課堂教學反思

“自助開放式”課堂分為兩方面:“自助”和“開放”?!白灾币蠛⒆幼灾鲗W習、自悟學習、自得學習。簡言之就是學會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孩子獲得知識的渠道也應是多種多樣的,這和新課標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一致的。

我在教一年級漢語拼音《b、p、m、f》時,是這樣設計的:首先利用孩子感興趣的拔蘿卜、爬坡、捉迷藏、老爺爺拄拐杖圖片引出四個聲母的學習,通過拼讀讓學生將這四個聲母與前面所學的六個單韻母進行比較得出發音輕短的結論。學習完b、p后,讓孩子通過觀察比較出兩者的區別,強化孩子對這兩個聲母的印象。拼讀完以后,我繼續出示課本13頁的四幅圖,讓孩子們找一找這四個聲母都藏在哪?這里可以利用電子白板的注釋功能讓孩子自己到前面來畫一畫,孩子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參與的熱情很高。在拼讀的過程中,很多孩子在暑假里都學過了漢語拼音,都會讀,這時老師就要少讀,把讀的機會讓給孩子,讓拼讀能力強的孩子當小老師領著大家讀,將課堂展示的機會讓給每一個孩子。對于那些拼讀能力較弱的孩子,也要讓他們站起來,大聲地讀出來,讓其他孩子幫助他們糾正錯誤。課堂應該成為每個孩子展示自己的舞臺,當這還需要老師不時地鼓勵和肯定,肯定每個孩子的優點,最大程度地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

學生學習的知識不能局限于書本,學生學習的空間也不能局限于課堂,學生的學習應該是開放的。我們學習語文原本就是實踐的需要,是服務于生活的。我覺的一年級孩子學習漢語拼音時,也要引導孩子聯想到生活的事物。我們實小每到寒暑假都會給孩子布置一項特殊的作業

篇3:小學一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之我見

小學一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之我見

會山鎮中心學校東平小學戴倩倩

聽了林戀老師執教的《小書包》和梁玉波老師執教的《秋天》給我感觸很深。培養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有效地指導閱讀?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文章很多,但具體針對小學一年級學生的閱讀教學卻很少,我試圖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學實際,在語文閱讀教學上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從養成良好的閱讀姿勢做起。如每次讀書之前,可引導學生誦讀讀書歌:“小朋友們,讀書啦!讀書啦!身坐正,腳放平,眼離書本一尺,左手輕輕按,右手慢慢移,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字字過目,按標點正確停頓。”這是最開始指導閱讀的兒歌,就是養成良好的閱讀姿勢,以及最基本的讀課文的要求就是把課文讀正確。良好的閱讀姿勢和閱讀習慣的養成并非易事,需要時刻糾正孩子的坐姿等不良的閱讀習慣,這個過程必須貫穿整個一年級乃至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

二、激發朗讀興趣,多讀以達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1、通過故事引入,設置懸念,激發學生興趣,直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小學低年級學生都對故事特別喜歡,特別是童話故事,更受他們親睞。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很多都可以運用故事來導入。

2、采用謎語或兒歌引入,切入主題。

3、談話引入,創設情境。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了“語文學科的性質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面對人文性較強的文章,就可采用談話引入,由聲情并茂的談話把學生引入課文所描述的境界里。

課程改革,年級語文,小朋友,文章,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