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綜合教研組工作計劃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件
**年上半年綜合教研組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為了更好的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課程與教學的需要,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需要,根據體育、音樂、美術、信息技術、綜合實踐課等學科課程實施的要求,從實際出發,進一步加強課程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課堂教學效能感,樹立新的課程價值觀,以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為突破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健康、審美觀點及操作能力的發展,同時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與時俱進,爭創本教研組的特色。
二、工作重點及要求:
1.認真做好新課程實驗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加強組內教研,做好聽課評課工作,使組內教師課堂教學水平得以提高。認真備課,學習各學科的課程標準,加強集體備課,提高備課質量,為上課做好準備。認真執行學校的上課、聽課制度,并通過聽課使本組教師在教學能力上有所提高。在課堂教學中,以新的課程改革精神為指針。改進教學方式,使本教研組的課具有自己的特點。教學要面向每一位學生,重視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幫助學生樹立信心,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
3.公開課:講課者交授課教案,教研組整理活動記錄,聽課教師要認真評課,對授課內容提出建設性意見。授課者要客觀地對待他人的意見和建議,并對授課內容做好記錄。
4.加強教科研方面工作力度,并以論文或案例形式體現。
5.體育作好各項日常工作,積極訓練,備戰學區排球賽。
6.音樂要積極組織特長學生的培訓及各班的教學工作,力爭在本學年的藝術展示比賽中取得佳績。
7.美術在搞好日常教學工作的同時著重培養特長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比賽,力爭取得好成績。
8.信息技術學科搞好正常教學外,讓學生多上機,多動腦,體現學科特色,充分利用好教學軟件,提高學生興趣。并著重特長生的培養,積極參加各種比賽。
9.齊心協力團結協作。團結協作、形成凝聚力是教研組建設的前提。教研組的建設無論是在教育、教學還是學科活動,首先是要靠教研組各位老師的共同努力,只有互相幫助,團結協作,擰成一股繩,才能共同進取,搞好教研組的建設。
10.正常開展教研活動,固定每學期活動次數;平時遇有問題就及時碰頭、相互討論、及時解決。教研活動專時專用,保質保量、內容豐富:每次都有專人負責主講及開設教研公開課,組織大家學習理論知識,收集交流教改信息。相互學習、互相促進,切實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有效的運用,同時充分運用網絡優勢,提倡組內教師上網學習。多學習、多研究、多探討,不斷學習,努力改進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更具生命力。
具體活動安排如下:
二月份:
1.教研組會議,全體研讀《*市教學新常規》,制定本學期的教研組工作計劃
2.組織成員進行網絡培訓和縣里的培訓
三月份:
1.組織成員參加縣里的論文評比、命題比賽以及縣課堂教學評比
2.開展第一次集體備課和七年級教師的一人一課活動
四月份:
1.開展第二次集體備課和八年級教師的一人一課活動
2.九年級體育中考
五月份:
1.第三次集體備課并開展九年級教師的一人一課活動
六月份:
1.期末迎考
2.撰寫期末工作總結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件
篇2:學年第二學期社會綜合教研組工作計劃
文章來源制度大全
qiquha.coM
**―**學年第二學期社會綜合教研組工作計劃
一、本學期工作重點
“學業質量標準”是**年本學科教研工作重點。本年度圍繞這一重點加強學習,開展活動,以教學新常規落實、考試評價研修、“疑難問題解決”專題研訓、課堂教學評比、等活動為契機,開發一套新的社會、思品科學業質量標準體系。
1.深化課程改革,促進課程建設。以《基于歷史與社會學科核心素養的拓展性課程群的建設》課題研究為核心,貫徹選擇性學習理念,滲透選擇性、個性化教育理念,推進歷史與社會拓展性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在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實施上引導教師探索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路徑,提高教與學的針對性與有效性。把“轉變學習方式,提升學習能力”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以“綜合性學習”為載體深入開展歷史與社會“促進有效學習”課堂變革,促進社會學科教師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升。結合初中起始年級《道德與法治》新教材使用,繼續開展思品實踐性活動性作業改革和初中學生小論文指導研究,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變革。
2.加強教學指導,促進課堂轉型。繼續推進“促進有效學習”的課堂變革,重點研究思品、歷史與社會有效學習的具體實踐操作的常態化實施,形成一批具有借鑒意義的變革學校課堂教學案例群。通過對教學新常規的條例解讀、案例分析、課堂觀察、討論交流等多種方式,引導教師將教學新常規的基本內涵內化為自覺意識,轉化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以“一師一課”優課評比和微課評比為契機,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推動信息技術和數字教育資源在課堂教學中的合理有效應用和深度融合。*中學**年上半年學科工作行事歷
學科:綜合組
周次
日期
內容
地點
對象
1
2.13-2.19
2月13日(正月十七,周一)正式上課2
2.20-2.26
縣初中思品、歷史與社會教研組長會議暨教學新常規培訓活動,暨教學常規蹲點視導活動
*中學
教研組長
相關教師
3
2.27-3.5
高中、初中、小學教研組長會議
校綜合組集體備課活動一
*中學(初中)
相關教師
4
3.6-3.12
縣歷史與社會學科微課評比
校綜合組開評課活動一
發展中心
參賽老師
5
3.13-3.19
市歷史與社會學科微課評比
參賽教師
6
3.20-3.26
縣初中各文化學科教師命題競賽活動
校綜合組集體備課活動二
發展中心
相關教師
7
3.27-4.2
1.縣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復習研討會(社會思品)暨中短時培訓
2.**年*縣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評比
校綜合組開評課活動二
*五中實驗中學
相關教師
8
4.3-4.9
1.清明節放假(2-4日)
2.市初中各學科教師命題競賽(4.8)
3.*縣初中畢業生升學適應性考試(6-7日)
4.縣學科教師90學時教育實踐活動(8-13周)
5.市“一師一優課”上傳(4月1日―6月20日)
待定
實踐學校
參賽教師
培訓老師
9
4.10-4.16
校綜合組集體備課活動三
10
4.17-4.23
1.期中考試
2.市思想品德“一師一優課”評比
校綜合組開評課活動三
*學校
培訓老師
11
4.24-4.30
初中畢業生體育學業考試
12
5.1-5.7
勞動節放假
校綜合組集體備課活動四
13
5.8-5.14
校綜合組開評課活動四14
5.15-5.21
**學年度“一師一課”市級優課評比相關教師
15
5.22-5.28
端午節放假(5月28-30日)16
5.29-6.4
17
6.5-6.11
18
6.12-6.18
全市初中畢業升學考試(6.17-18)19
6.19-6.25
20
6.26-7.2
期末考試,學期結束工作
21
7.3-7.9
縣初中各學科教師90學時集中培訓(*培訓點)
參訓老師
文章來源制度大全
qiquha.coM
篇3:學年第一學期綜合教研組工作計劃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學年第一學期綜合教研組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在校教導處的直接領導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學習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新的課程標準,認真貫徹工作意見,積極探索素質教育的實踐樣本,以教學常規為基點,以課程改革為中心,以課堂教學為重點,加強教學研究的力度,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為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二、工作目標
端正教學思想,改變教育觀念,以生為本,上好每門課程,教好每一節課。學科任教師認真研讀本學科的課程標準與教材,聯系學生實際,探索教法。課堂教學要體現開放性,鼓勵創造性,強調實用性。每門課程的教學要落實養成教育,把養成教育貫穿到每一節課。組織組內理論學習,注重新青年教師的成長。鼓勵教師開設公開課,積極組織課堂教學研討會,探討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有效的開展課堂教學和課堂評價。
三、具體工作:
1.認真做好新課程實驗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加強集體備課加強組內教研,做好聽課評課工作,使組內教師課堂教學水平得以提高。認真備課,學習各學科的課程標準,,提高備課質量,為上課做好準備。認真執行學校的上課、聽課制度,并通過聽課使本組教師在教學能力上有所提高。在課堂教學中,以新的課程改革精神為指針。改進教學方式,使本教研組的課具有自己的特點。教學要面向每一位學生,重視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幫助學生樹立信心,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
3.公開課:講課者交授課教案,教研組整理活動記錄,聽課教師要認真評課,對授課內容提出建設性意見。授課者要客觀地對待他人的意見和建議,并對授課內容做好記錄。
4.加強教科研方面工作力度,并以論文或案例形式體現。
5.體育組作好各項日常工作,積極訓練,備戰學校運動會。
6.音樂組要積極組織特長學生的培訓及各班的教學工作,力爭在的藝術節比賽中取得佳績。
7.美術組在搞好日常教學工作的同時著重培養特長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比賽,力爭藝術節取得好成績。
8.科學要充分挖掘學生的動手、動腦的的實踐操作能力,多為有創作興趣的學生提供幫助,培養他們的制作技巧。
9.信息技術學科搞好正常教學外,讓學生多上機,多動腦,體現學科特色,充分利用好教學軟件,提高學生興趣。并著重特長生的培養,積極參加各種比賽。
10.齊心協力團結協作。團結協作、形成凝聚力是教研組建設的前提。教研組的建設無論是在教育、教學還是學科活動,首先是要靠教研組各位老師的共同努力,只有互相幫助,團結協作,擰成一股繩,才能共同進取,搞好教研組的建設。
11.正常開展教研活動,固定每學期活動次數;平時遇有問題就及時碰頭、相互討論、及時解決。教研活動專時專用,保質保量、內容豐富:每次都有專人負責主講及開設教研公開課,組織大家學習理論知識,收集交流教改信息。相互學習、互相促進,切實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有效的運用,同時充分運用網絡優勢,提倡組內教師上網學習。多學習、多研究、多探討,不斷學習,努力改進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更具生命力。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