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語文老師希望杯課堂教學初賽有感

小學語文老師希望杯課堂教學初賽有感

2024-08-01 閱讀 7074

歷時近一個月的“希望杯”課堂教學比賽中心校級的初賽選拔終于落下了帷幕,12月22日早上第一節錄完課堂教學視頻之后,一顆懸著的心終于落了下來,回顧這一月的心路歷程,太多的艱辛與磨礪,但也有著太多的收獲與成長。

從接到參加希望杯初賽通知的那天開始,我便潛心做起了準備。首先是選課,這是挺關鍵的一個環節,這類課堂教學比賽就要選擇適合自己教學風格的文章。雖然還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但畢竟從教近十年了,我對自己的教學方式與習慣還是了如指掌的。我一眼就看中了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幾篇文章,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接近期末,可選的文章不多,再者說寫人記事的文章我還是有一定的把握的。前一段看過一個電影

篇2:課堂教學展示活動學習有感

課堂教學展示活動學習有感

東沙幼兒園何龔蘭

張家港市第十一屆課堂教學展示活動第一輪聽課在**年11月18日拉開了帷幕。我和施老師有幸參加了由白鹿幼兒園提供的一個展示場所,城北幼兒園大班科研組展示的三個教學活動。首先是一個短片的介紹,使每個老師無不感嘆于城北幼兒園大班科研組的特色活動。他們立教育之微觀視覺,顯現人性化機會均等這一教育特色理念的新穎和細致。他們把“水平均等、垂直均等、傾斜均等”的思想,融匯在“教育機會均等教師十應十忌”中,體現在“設問雙邊延伸,表達雙邊延伸,應答多維多向,提問對象廣泛,操作多層多樣,表揚自主選擇,表達方式各異”的36字集體活動策略中。

教師正是正視了集體教學活動中不同幼兒的發展差異,以學情診斷為基點,以人性化機會均等理念為依據,所以在展示的三堂教學活動中,教師開展的有效差異化教學機智與課堂實踐,讓每個聽課的老師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也給予了我們這些一線教師最前沿的引領,最智慧的啟迪。也使我受益匪淺。

展示活動有許多共同的特點:

1.教師的選材有多元性的特點,在比較中進行選擇,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有機整合,根據學情抓住了主要線索,加以剖析、挖掘。

2.展示的三個教學活動,教師的問答方式也是一個亮點。有同伴助力的問答,提升性問答,規范性問答,延伸性問答,激勵性問答,使活動的環節緊緊相扣,化成活動的一個樞紐帶,引領著孩子主動地學習。

三堂課的優點:

1.第一堂展示的大班科學活動《有趣的彎管》。教師將環節進行簡化,突出主動探索的操作,差異性的教學,在體驗中見廣度。幼兒在教師提供的材料下,自主性的操作,激發了幼兒的探索欲望。思維也在操作的差異中得到了碰撞。在想象、交流中體驗到了操作的愉悅。這里讓我學習到了在科學活動中怎樣讓孩子觀察學習,比較學習,同伴的榜樣作用怎樣得到充分的挖掘,從而享受到探索的樂趣,提供了一個明確的方向。

2.大班社會活動《生活中的標志》在設計商針對本地區特征選取教學內容,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喚起對生命的保護意識,教學活動內容有針對性、突出主線,營造了社會化情景。在標志的引導下,主動學習。

3.大班的語言活動《小老鼠和大老虎》。教師的表演是惟妙惟肖,創設了操作性的學習情境,提供了錄音、圖書、電腦供幼兒去自己尋找了解故事的進展,同一內容的不同呈現,不拘束于單種的學習方式成了本次語言活動最大的亮點。

通過本次聽課學習,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教師的表揚方式層出不窮,用了拍手擊掌、握握手、頂頭表揚、語言激勵等不同的方式來表揚孩子。孩子們在活動中得到了老師這樣的肯定,和老師之間的距離拉近了。使我在以后教學活動中又多了一些寶貴的財富。從中也感悟到了活動應該具備的活動理念,而對比自己課堂上的教學方式,還需要不斷的更新。我將在今后的教學中,學習他們的優點,努力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篇3:課堂教學展示活動學習有感

課堂教學展示活動學習有感

在11月19號,我有幸的聆聽塘市幼兒園藝術學科組展示活動。大班科研組展示的三個音樂活動。塘市幼兒園藝術教研組圍繞“用藝術潤澤生命,用生命感動生命”核心理念。他們在許卓亞、古麗娜等名師的引領下,讓教師領略藝術教育前沿的風采。在同題異構中教師自主選擇,“一課三研”磨出原創精品課。本次塘市幼兒展示的本堂課讓我們感受到她們的成果。她們用同一首樂曲《瑞典狂想曲》,在三個年齡段進行音樂欣賞活動。開闊了我們的眼界,拓展了我們對音樂欣賞教學活動的視野。活動結束,不由感嘆:不負此行啊。

我們知道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幼兒對聲音的強弱快慢,高低等抽象概念是不理解,而且,幼兒的思維特點是具體的、形象的,為了彌補音樂形象的不具體。在每一活動中,她們輔助地運用圖譜、舞蹈動作等,采用聽覺、視覺、動覺相結合的方法。幫助幼兒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豐富幼兒的想象。如小班《快樂碰碰舞》,李娜教師是分步出示的圖譜的,采用了重點前置的方法。用動作“碰一下,真開心”讓幼兒感受到了節奏帶來了快樂。在幼兒快樂地掌握B段音樂后,出示圖譜用到小熊家跳碰碰舞怎么走,讓幼兒在音樂節奏中走到小熊家。在本次活動中,李娜教師的教學機智,值得我們很好的學習。小班幼兒易受外界環境的干擾,在到小熊家跳碰碰舞時,幼兒忘了自己要做的事,爭著摸拉小熊。教學出現了讓人不悅的情況。而李娜教師,始終保持著微笑。抱著小熊,邊講“碰一下,真真高興”,邊在每個幼兒的身上碰一下。這樣滿足了幼兒的愿望,也讓活動進行自然。

在中班音樂欣賞活動《小猴摘香蕉》時,繆麗婭教師出示的圖譜很值得我們學習。當然圖譜也是分段出示。但她出示的圖譜很具體形象。小猴跳著走路的。她出示的是小猴子的小腳,小猴要看看香蕉園到了嗎?出示的是小眼睛。當幼兒熟悉了A段音樂。讓幼兒先傾聽音樂,后提問:小猴是怎么上樹的。隨即出示小猴上樹的圖譜是螺旋形而且是越來越小,最后用箭頭表示。這樣的圖譜讓幼兒一眼了然。很好理解也樂于接受。小猴摘了香蕉下樹的動作出示的圖譜是折線形的,和前面小猴下樹完全不同,這樣利于幼兒理解和掌握。最后讓幼兒隨音樂邊聽、邊動。通過動作的體驗,感知音樂的力度,節奏等。

在大班音樂欣賞活動《炒豆豆》,也同樣用了形象化的圖譜,也是分段出示。景曉燕教師讓幼兒欣賞的是完整的《瑞典狂想曲》,在欣賞活動中,景曉燕教師利用各種形式,一步一步讓幼兒層層加深理解樂曲。同時創設一種與作品協調的帶有整體審美情境的教學情緒場,這種教學情緒場是一種能給幼兒以情緒感染的情緒體驗,景曉燕教師的體態、語言、服飾等。在本次活動中,我們感受到景曉燕教師的教學藝術與幼兒的情緒體驗達到了同一頻率,活動中師幼之間產生了共同的認識,情感上的共鳴。在《炒豆豆》中,身臨其境的感覺.孩子們都躍躍欲試,參與表演。從而更好提高幼兒的欣賞能力。

這次張家港市舉行課堂教學展示活動,讓我學到了很多,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我感到作不教師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欣賞水平和藝術修養。多參閱有關書籍,掌握較為廣泛的知識,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積極參與教學改革嘗試,把教育教學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