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知責心得體會
【感恩知責心得體會】
9月30日,局機關舉辦了“知足感恩,知責盡職”教育活動報告會,邀請退休干部王清河同志作了一場題為《憶傳統,保持艱苦奮斗傳統;看變化,恪守盡廉良好品德》發人深省的報告,他根據沙洋的教育發展史和教師的待遇發展史的若干案例,悉數了目前的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來之不易。細細聽來,想來,感慨良多。
在成就這篇心得時,有幸讀到今年3月3日《人民日報》刊發的仲祖文的文章--《名利上要有滿足感,能力上要有危機感》。文章對黨員干部為什么“名利上要有滿足感,能力上要有危機感”,怎樣做到“名利上要有滿足感,能力上要有危機感”等問題做了細致、深刻、透徹的分析和闡述。
什么是足,什么是不足。這個問題幾乎是有人類以來就與之誕生的命題,對足與不足的認識和追求,反映了一個人的價值認知和人生追求,是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最真切、最真實的反映。
客觀地說,人的欲望是沒有止境的,所謂“欲壑難填”、“貪得無厭”應該就是這個意思。從本來的意義上說,有欲望、有沖動、渴望實現自己的欲望也是人的一種本能。這本身并無好惡之分、優劣之別。在這個問題上自古至今,主要有兩種不同的價值追求和理念。
其一是“知足常樂”說。就是在理論上和實踐中,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欲望。欲望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滿足,就快樂、就幸福、就充實,這是一種健康樂觀的價值觀,這樣的人一生活得忙碌而充實,活得有滋而有味,活得幸福而快樂,我就想做這樣一種人,當然做的還不夠。
再者是“貪心不足蛇吞象”說。就是在生活工作、個人升遷去留等方面的追求沒有邊際,沒有滿足,富足了還想富足,回報了還要回報,價碼越來越高,條件好了還要好。這樣的人追求無度,欲望難填,一百個好都必須屬于自己,九十九個也不行,這樣的人常常怨天尤人、牢騷滿腹,一生活得累,活得苦,活得難,在事業上容易栽跟頭,和同志們難相處,為人們所不齒。
辯證地說,人是不應該滿足的。這是因為:相對于人的自然的、本能的、先天的欲望和要求來說,自然、社會、組織、單位所提供的財富、崗位、機會總是有限的,總是不能讓人感到完全滿足的,總是讓人們有缺憾的,從這種意義上說,人不應該知足,所以也就有了“隨遇而安”、“小成即滿”之說辭,告誡世人不要觀望、停滯,而要奮起、努力。我倒是認為,對于足與不足,還是要辯證地看、要現實地看、要有取舍地看。該知足的一定要自知自足,不為所累,該不知足的一定要不知足,努力應對,積極向上,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不斷在人生旅途中有所斬獲、有所進步、有所努力,讓世人為之折服,讓自己真正知足常樂。
我今年已50多歲了,想我50多年來,特別是參加工作30多年來,盡管能力不很強,水平不很高,本領也不很大。但是在領導和朋友的關懷、培養和支持之下,當然也有個人的努力、付出和奮斗,才一步步地走到今天。從一個農村糧,一步步經過商品糧、教師、業務干部,一直到今天的部門負責人。
和自己比,可謂步步登高了,和過去比,所謂可望而不可即的一般榮譽也都有了,和同學比也算有“臉面”了,如此還有什么不滿足的呢?“廣廈千間,夜臥六尺;家財萬貫,日食三餐”。在名利上、在生活待遇上、在經濟條件上,我已足矣。
但我又不敢知足。父母、姊妹、家庭、親朋好友給了我那么多,讓我感到活的充盈,活的樂觀,活的幸福。我應該講點回報,并感恩戴德吧,從這個意義上,我不敢知足,也不能知足。
首先要知恩圖報。我在我的這個單位已經干了整整13年。這13年的最大體會就是遇上了一批好人,我所經歷的幾任局長和分管局長,他們都寬宏待人,知人善任,又特別信任放手,做下屬的我不努力、不付出、不追求完美都不行。特別是我的前任,是他慧眼識珠把我從一所農村中學選調城區學校,是他伯樂般的扶持把我調入現在的單位,還是他的睿智和提攜又將他的位置交付與我,其實最值得我感恩的應該是他。
可惜,一場無名的火災讓他在異鄉永遠的閉上了雙眼,算起來,到今年11月22日,他整整離開我們已經11年了。我是一個重感情、知回報的人,可惜他無妻留世,子又留學在外,現叫我付出點什么也回報無門,心里其實一直充滿著內疚,只愿他在天堂一切安好。
其次要干好事業。我現在所在的這個單位所承載的使命并不像其他部門那樣急難險重,也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場面和氣氛,可這也是黨和政府的一份事業呀,盡管是小部門、冷板凳、輕工作,但我想:這總是工作吧,總要有人為之付出,總要有人為之努力吧。小舞臺也應有大作為呀。所以,我要不負縣局的領導,不負推崇我的朋友,不負我管理的同事們的托付,經過不斷努力奮發,把小部門做大,把冷板凳坐熱,把輕工作做重,在小舞臺上實現較大作為。
最后我也沒有知足的資本。時過境遷,隨著歲月的流逝和年輪的變遷,我一天天走向衰老,我的知識儲備也越掏越空,可絢爛多彩,變化莫測的萬千世界卻越來越難以認識和把握。新任局長賦予的使命和自己所承擔的責任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感到興奮,感到壓力,感到得心應手。在目前這個重新重視抓質量提高、重教學中心的工作環境中,我理所當然應該感到自己的不足,其實也不敢知足,好在我是一個喜歡學習、善于學習的人,令我無所畏懼的就是不斷接受挑戰。
從上面的所思所想,又悟出這樣一些感慨來:足與不足是動態的概念,是變動不居的價值觀,是辨證地統一,該足的地方就要知足,知足超脫,知足自在。不該足的地方就不能知足,要有追求、有目標、有作為。概而言之,“名利上要有滿足感,能力上要有危機感。”
附:仲祖文文《名利上要有滿足感能力上要有危機感》(**年03月03日《人民日報》)
“名利上要有滿足感,能力上要有危機感”,這是中央某機關在深入學習實踐*****活動中對本機關干部提出的要求。這一要求對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加強黨性修養、弘揚優良作風具有相當強的針對性。
“知足”與“知不足”,是共產黨人黨性修養的一個基本問題。在哪些方面“知足”,哪些方面“知不足”,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一些干部能力不強、政績平平,卻把名利看得很重,干一點事就希望得到“回報”,剛剛提拔就琢磨“再上一個臺階”,工作挑肥揀瘦、拈輕怕重,向組織討價還價。這種“不知足”不僅與黨的宗旨格格不入,而且對干部自身成長也是非常有害的。
共產黨人是唯物論者,從不否認正當合理的個人利益。但是,凡事皆有其度,如果過多考慮個人,總是“不知足”,就會成為名韁利鎖的囚徒,甚至滑到邪路上去。古人講:廣廈千間,夜臥六尺;家財萬貫,日食三餐。要把名利看得淡一些,讓心靈超脫一些。我們黨一貫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黨的干部應該有更高的覺悟和追求,以豁達的精神和超然的態度對待名利,用高尚的品德和境界約束自己的名利之心,始終把黨和人民事業放在首位。要經常想想那些英雄先烈,比比那些先進模范,看看那些困難群眾。面對他們,我們應當為一味追求個人名利而感到羞愧!
作為一名黨的干部,在名利上不應攀比,而在工作能力上則應該提倡“攀比”。這種“攀比”,不是和自我比,不是和能力較弱的同志比,而是要與自己的職位要求比,與能力強的同志比,與其他同志的長處比,與人民群眾的期盼比,與黨對黨員干部的要求比。
只有比較,才能看到自己的短處和不足,才能激發自己不斷進步的動力。當然,我國經濟在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下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能否化危為機,做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各項工作,是對各級領導干部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的嚴峻考驗。每一位領導干部都要有“本領恐慌”的意識,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加強學習、勇于實踐、善于總結,努力提高處理復雜問題、領導科學發展的能力。
“名利上要有滿足感,能力上要有危機感”的提法通俗而明確。在深入學習實踐*****活動中,應當對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提出這樣的要求,以便引導大家自覺地加強黨性鍛煉、作風養成和能力建設,真正做到在名利待遇上不計較、不攀比、不失衡,在能力水平上不自滿、不懈怠、不停滯,倍加努力學習,倍加勤奮工作,倍加嚴于律己,不負黨和人民重托。
篇2:《感恩教育心得體會》
《感恩教育心得體會》
綿陽二中唐華
莎士比亞:“感謝生活之路上挫敗你的人吧,是他們指引你走向成功的。”這句話是我教育學生的一句永不變的導語。
感恩是開啟實現理想大門的鑰匙
那是**年9月10日教師節。對于大多數剛入學才10天的新生來說,這初中的第一個教師節都是和小學老師一起過的,一起談談剛進初中的感受。所以我也就沒有太多的準備。結果那天上英語課時,我剛走進教室,那群孩子便歡呼起來,大喊著:“老師,教師節快樂!”然后送給了我一大束鮮花和很多包裝精美的禮物。我感動得不得了,就臨時把那節英語課改成了班會活動。我讓他們說出自己的理想并說明原因。學生們十分高興,紛紛舉手發言。有的人說:“我想當一個醫生,因為每次看到醫生又救活了一個病人,我都會在心底默默地感謝他們。”“我非常感謝那些辛苦的清潔工,他們把我們的城市打掃得這么干凈。所以我以后要發明很多很多先進的清潔工具,讓他們輕輕松松地就能把街掃干凈!”“說得好!”下面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我想做老師。”“我想當警察!”“我準備成為一個科學家。”“還有我,我要當廚師,做的東西,免費!”“哈哈!”
就這樣,一節課在這樣輕松愉快的氣氛下很快地就過去。“對!”我最后總結。“學會感恩吧!孩子們!感恩是開啟理想大門的鑰匙!”臺下爆發了一陣雷鳴的掌聲。
“呤……!”下課鈴聲響了,我跟在那些打鬧著的孩子后面走出了教室。看著眼前的“醫生”“教師”“科學家”我的心不禁一陣澎湃,眼淚也掉了下來。
學會感恩是成功的起點
一次班會課我給學生讀了這樣一個故事:“弗萊明是一個窮苦的蘇格蘭農夫,有一天他救起了一個不小心掉進糞池的小孩。過了一天,一位紳士乘馬車來到農夫家,自我介紹是那孩子的父親。
紳士說:“我要報答你,你救了我孩子的命。我想把你的兒子帶走,并讓他接受良好的教育。
農夫答應了,后來,農夫的兒子從圣瑪利亞醫學院畢業,成為舉世聞名的費萊明?亞歷山大爵士,也就是盤尼西林的發明者,他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
幾年后,紳士的兒子得了肺炎,是盤尼西林救了他。那伴紳士是上議院的議員丘士爾,他的兒子是英國政治家丘吉樂爵士。”
沒有感恩,就沒有盤尼西林的問世,就沒有千千萬萬在這種藥品的治療下獲得新生的人,人類的大家庭里也就缺少了不知多少位像丘吉爾爵士一樣成功的人;
感恩是人性中最美麗的光環,是道德情操里最耀眼的寶石,也是所有人成功的起點。
對正在成功的道路中努力奮斗的青少年來說獲得成功,付出的遠比收獲的要多,感恩的心境讓我們在付出的同時,學會了感受付出所帶來快樂,而不去尋求回報。反之,以感恩的心去接受別人所給予的任何付出,自然也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收獲。這會讓我們在成功的道路上,多一些運氣,少一些阻礙。
生活中最大的誤區就是我們總會看到別人的不足,卻對自己的缺點視而不見,總是“嚴以律人,寬以待己”。而感恩卻能讓我們知道自己并不完美,從而接納他人的缺點,用感恩的心去和他人合作。如果他人能協助我們達成目標,總比自己單槍匹馬拼殺要多一分成功的機會。
懂得感恩的人總會受到人們的由衷歡迎,人們也愿意跟他再次合作;而不懂感恩的人覺得別人幫他是應該的,就會不思回報,就得不到更多的幫助;還有一些不懂感恩的人用花言巧語騙取利益后,就逃之夭夭,更是無法取得成功。
在幾年的循循善誘的感恩教育中,我班已初見成效。08年北川等地洪災時,我班籌得善款760多元。趙玉潔同學把自己的獎學金500元捐給了紅十字會,更是讓人感動不已。
學會感恩是贏得尊重的重要前提
篇3:感恩父母活動心得體會
感恩父母活動心得體會范文一:
當我給爸爸媽媽端茶倒水、垂腿梳頭的時候,爸爸媽媽是那么的興奮,心里的喜悅都從臉上寫了出來。盡管他們知道這當我給爸爸媽媽端茶倒水、垂腿梳頭的時候,爸爸媽媽是那么的興奮,心里的喜悅都從臉上寫了出來。盡管他們知道這是學校留的我必做的作業,仍然感到很欣慰。回想起來,我為父母做的太少了,而父母卻無私的為我奉獻著他們的一切。頓時,我感到十分的慚愧。
在為爸爸媽媽服務的那一天時,我想爸爸媽媽是多么希看那一時刻能夠停留片刻,吃著我蒸的飯,都贊不盡口,說:“我兒子真行!~是啊,我吃著自己做的飯都那么香,何況是父母呢?
和爸爸媽媽的親情談話時,爸爸媽媽給了我很多鼓勵,是啊,我應該努力奮斗,做出一番事業,在不久的將來,希看我能夠成為一個老板,讓爸爸媽媽興奮,我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就算工作再忙,也要經常打個電話回往跟他們聊聊天,或者有時間的話經常回往看看一下他們,由于我知道這是天下間的父母等到自己的兒女成功之后最想要的,也是最渴看的。總之我一定要讓爸爸媽媽快樂,讓他們為我自豪。
人人都知道我們的父母給了我們無私的愛,卻沒有多少人真正地學會了感恩這至親的親人。在這個世界,父母是最疼愛我的人,是父母賦予我血肉之軀,養育我長大,又教會我們熟悉自己,熟悉世界,做一個有用的人。父愛是山,偉大堅實而又廣博,他教我們學會了堅強,記住了寬容,懂得了自制。母愛是海,熱和無私而又細膩。你教會了我們如何用愛往善待世界上的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只要你珍惜起生活中的幸福點滴。爸爸講完題后,我仍不明白時,老沖著自己發火和媽媽的嘮叨,這些都是他們賜予我的愛!~
從今以后我應該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孝敬父母,不是像以前一樣享受著父母帶來的愛,而是我給他們帶來的關懷。
感恩父母活動心得體會范文二:
人生在世應該學習的東西很多,但首先要學會感恩,這是做人做事的基點。
“羔羊有跪乳之恩,烏鴉有反哺之情”。作為自然界萬物之靈長的人,更應該有情有義、知恩圖報。我們國家歷來就是一個講道德、重情義的禮儀之邦,幾千年來流傳的知恩感恩的佳話不勝枚舉。
偉大的思想家羅曼·羅蘭說過:“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由此我想說:生活中不是缺乏讓人感動的人和事,而是人人應有一顆感恩之心。在人生旅途,個人能力再大也只是滄海一粟,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不僅對父母要感恩,對同學、對師長、對朋友都應如此。
感恩父母,這是做人之本。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給了兒女毫無功利的摯愛,兒女用一生回報都不為過。我曾看過這樣一篇報道:
“一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在做一道數學連線題時,把一塊磚跟25克相連,并在題后寫了一句話:我爸爸是個搬運工,每天靠搬磚賺錢,如果每塊磚只有25克重,那爸爸就不用那么辛苦了。老師在閱卷時寫下了4個字:愛心無價。”這名小學生對父母的體恤之心難能可貴。
父母辛辛苦苦把我們養大成人不容易,想一想我們自己在生活中又該如何感恩父母?對父母感恩并非一定要給老人家錦衣玉食,平時多替父母做點小事,作為學生的我們認真學習也是對父母的感恩,生活上多給他們一些關心,多理解他們,少讓他們因我們而生氣,他們就會備感榮耀,十分滿足。
感恩父母活動心得體會范文三:
當我給爸爸媽媽端茶倒水、垂腿梳頭的時候,爸爸媽媽是那么的興奮,心里的喜悅都從臉上寫了出來。盡管他們知道這是學校留的我必做的作業,仍然感到很欣慰。回想起來,我為父母做的太少了,而父母卻無私的為我奉獻著他們的一切。頓時,我感到十分的慚愧。
在為爸爸媽媽服務的那一天時,我想爸爸媽媽是多么希看那一時刻能夠停留片刻,吃著我蒸的飯,都贊不盡口,說:“我兒子真行!~是啊,我吃著自己做的飯都那么香,何況是父母呢?
和爸爸媽媽的親情談話時,爸爸媽媽給了我很多鼓勵,是啊,我應該努力奮斗,做出一番事業,在不久的將來,希看我能夠成為一個老板,讓爸爸媽媽興奮,我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就算工作再忙,也要經常打個電話回往跟他們聊聊天,或者有時間的話經常回往看看一下他們,由于我知道這是天下間的父母等到自己的兒女成功之后最想要的,也是最渴看的。總之我一定要讓爸爸媽媽快樂,讓他們為我自豪。
人人都知道我們的父母給了我們無私的愛,卻沒有多少人真正地學會了感恩這至親的親人。在這個世界,父母是最疼愛我的人,是父母賦予我血肉之軀,養育我長大,又教會我們熟悉自己,熟悉世界,做一個有用的人。父愛是山,偉大堅實而又廣博,他教我們學會了堅強,記住了寬容,懂得了自制。母愛是海,熱和無私而又細膩。你教會了我們如何用愛往善待世界上的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只要你珍惜起生活中的幸福點滴。爸爸講完題后,我仍不明白時,老沖著自己發火和媽媽的嘮叨,這些都是他們賜予我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