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課耐久跑教學反思
體育課耐久跑教學反思
本課是以樹立"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結合"新課改"設計的一節以耐久跑為主教材的體育課。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將確保每一個學生都受益作為指導理念,從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出發,充分注意他們在身體條件,興趣愛好,運動能力等方面的差異來確定耐力跑的學習目標與學習內容,并在教學方法,教學組織,教學評價等方面提出有效的策略,讓學生在游戲與比賽的主動參與中達到學習運動技能,發展體能的目的。
在上課前,我認分析了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了教學目標。耐久跑是一種較長距離的周期運動,既要求一定的速度,又要能跑的持久,屬于田徑運動中的中長跑項目。四年級學生身體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由于平時鍛煉時間較少,耐力素質普遍很差,急需提高學生一般耐力水平,改善學生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功能。通過改造傳統的耐力練習手段,變速跑,勻速跑,來發展學生有氧耐力的目的。培養學生對耐久跑學習興趣。因此,本課確立了三個教學目標,(1)技能目標:使學生掌握耐久跑時兩步一呼,兩步一吸的有節奏的呼吸法,并發展學生保持勻速跑的能力。(2)情感目標:通過小組合作,學生能夠以均勻中等的速度,跑完設計的路線,有克服"極點"的堅強意志力。
在上課中,我始終圍繞著目標進行組織教學,并始終貫穿著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這一主旋律。這節課從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結構,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能力,教學效果來看,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本課堂,打破傳統的以運動技能形成規律和身體活動規律為主線的教學模式,代之以學生的興趣為主線,一開始通過創設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各種練習中,教師適當的引導,給學生以足夠的發展空間,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本課氣氛活躍,充分調動了學生練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集體練習中建立一種和諧的人際關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體育道德。達到了預計的教學目的。
通過這節課也讓我體會到,體育教師要改變以往只注重知識技能傳授的思想。體育教學中應多用比賽手段、游戲形式,采用有效的多種教法和手段,教法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愉快、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與分析,讓學生學有興趣,學有所樂、學有所獲,很好的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我們的教學工作才真正落到實處。
篇2:體育教學反思:怎么樣才算一堂好的體育課
體育教學反思:怎么樣才算一堂好的體育課
記得在一次體育教師培訓中,有專業老師說,只要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充分活動,全身心的投入就是一堂好課。認為上體育課沒有必要排著整齊的隊伍集合,慢跑。要考慮學生的興趣及想法,不能讓學生覺得上操場好象上刑場一樣。也有老師說還得以競技項目為主,以增強體質為教學目標。
素質教育與現代思想要求我們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和“學會健體,要重視培養獨立從事科學鍛煉身體的能力。于是我們有些教師由此認為體育教學要實現多項轉變:由“重視學會”轉變為“重視會學”;由“重視體育技能學習”轉變為“重視體育能力的培養”;由“重視技能掌握”轉變為“重視情感體驗”。于是在教學中就出現了“自定目標、自主學習、自主鍛煉”等名目繁多的教學手段。學生在課堂上愛怎么學就怎么學,只要課堂上學生始終是在歡笑中度過就是成功的好課。
作為基層的體育教師的總有一種迷茫的感覺,總覺得體育課程改革純理論的東西過多,具體實際指導的、可操作性的東西太少。我們是不是真要天天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不進行體育訓練與競賽?理論與實踐總是存在著一定的距離。象我們學校幾乎每個班都有60多人,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一樣,興趣不相同,更何況體育項目種類繁多,有的喜歡打籃球,有的喜歡踢足球、賽跑、投擲等等。假如都依照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玩樂中學習。在學生的心里可能會認為這是一堂活動課,在其他老師的眼里認為這是一堂“放羊課”。其實“放羊課”是特別難上的課。
所謂“放羊”,要有足夠的“草”讓“羊”吃,要有安全的場地讓“羊”吃飽。象這類課我不敢上,一來讓人看了似乎有些不務正業,讓學生在操場瘋玩,自己到處轉悠、巡視。二來學校的環境有些不允許,一堂體育課,操場上班二個班算少的了,甚至有三個班在場地上。這兒跑去撞到人,那兒投球砸到人了,更別說其它項目。高喊了幾年的素質教育,快樂體育,還是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上打轉,四列橫隊集合、慢跑、講解示范等等。
一個人安靜的時候仔細回味真是酸甜苦辣盡有。私下以為,不管怎樣,符合學校實際情況的教學才是最好的。
篇3:四年級體育課立定跳遠教學反思
四年級體育課立定跳遠教學反思
本課是一節四年級的體育課,主教材是“立定跳遠”和游戲“拉網捕魚”。在一年級時,學生已經學過了立定跳遠,大多數學生基本上已掌握了動作的要領,但為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進一步提高成績,改正動作,到了四年級時,學生依然還要學習立定跳遠。
立定跳遠是一種非常單調,枯燥的項目,所以學生比較喜歡選擇跑或者投擲類的體育課,而在以往的教學中,我發現其他的老師總是采用老一套的教學方式,教師先示范講解,然后全體學生聽教師口令集體學習,一遍又一遍的練習,整堂課下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學的動作變形,有的學生還坐在地上偷懶,而且學生每次測驗的成績也不是很理想。
現在,體育課堂教學進行了改革,“主體性教學,創新思維的培養”的提出,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羈絆,強調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要求教師通過自己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在參與教學的過程中做到樂學,會學,善學,從而保證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達到最佳的發揮和發展,所以,在本次課的設計中,我對突出"主體性教學"的方法,做了一些嘗試,主教材的部分采用了分組教學方式-競賽評比法-游戲教學法。
1、讓學生自由組合,7-9人為一小組,由小組長負責。帶領組員進行立定跳遠練習,教師到每組實行檢查。
2、每組可選送4名成績優秀的同學,代表本組參加比賽,然后從中選取出8-10個跳得最遠的同學給予獎勵。
3、分成四大組,進行“拉網捕魚”的游戲,看哪一組的反應速度和奔跑能力好,既鍛煉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又提高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對體育課的喜愛。
通過本次課的教學,我得到了很大的啟發,很深的體會。
分組教學方法改變了過去以教師為主的被動式教學方法,調動了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全體學生的共同參與,也避免了少數學生厭學當觀眾的現象,從而有效地克服了長期以來形成的素質與素質差生的兩極分化的弊病,利用團隊的力量創造良好教學環境,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能力,學生與學生相互指導,相互幫助,合作學習加深了學生們的友誼,提高了學習效果。
學生通過分組比賽,進一步增強了責任感榮譽感以及和組員之間的凝聚力,從學生的練習程度上不難看出,學生對分組教學方法很感興趣,教學比賽既是素質,技術,戰術的較量,也是對學生心理素質的考驗,比賽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勇敢性和堅強的毅力,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創新能力。因此,分組比賽對提高全體學生的參與能力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方面也有著顯著的功效。
通過課堂實踐后,讓我重新認識了教學的意義,學生應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上主動求知、主動探索的主體,教師教學的過程要順應學生學習的過程,教師只能是在學生時行探索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困難和出現問題時,時行有效的引導和幫助,力求展現學生在自主探索活動中突出主體,突出個性,并獲得積極的,成功的體驗,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得到切實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