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隨筆:讓我們學會給孩子穿衣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幼兒教育隨筆:讓我們學會給孩子穿衣
說起穿衣,大家一定會說,這有什么難的,熱了少穿點,冷了多穿點,給孩子穿大小合適的衣服。其實不那么簡單,給幼兒合理穿衣大有訣竅。
幼兒園保教并重,老師對幼兒的穿衣關注的比較多,在與幼兒的接觸中,我發現孩子穿衣存在的最嚴重的問題。
1.就是穿的太多。幼兒稍稍一動,里面的衣服就潮濕了,更不用說大膽的活動了,幼兒天生好動,再加上幼兒園每天要保證幼兒足夠的戶外活動的時間,因此給幼兒穿衣要留有活動的空間,不能穿的太多。
2.外穿毛衣。春天到了,許多手巧的媽媽會給孩子外穿毛衣,外穿毛衣很漂亮,但是透風,在風口、路上會覺得很冷,在戶外,應加件外套。
3.感冒發燒給幼兒多添衣服。幼兒發熱應該給幼兒降溫,悟的過多反而會加重病情,因此生病時也不必多穿衣。
4.總覺孩子手腳冷要多穿衣。專家告訴我們幼兒由于血液循環未成熟,因此手腳會稍凍,但無須添衣,穿衣太多,會令流汗多,孩子會不舒服更會令他生熱痱或著涼。
若要小兒安,三分饑和寒,合理穿衣,預防感冒,促孩子健康成長。
五年級音樂音樂家莫扎特說課稿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湘教版小學音樂五年級下冊第十課《音樂家莫扎特》。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本節課進行闡述:
設計理念:
按照《音樂課程標準》對學習領域的劃分,本課屬于“感受與鑒賞”這一學習領域,但又涵蓋表現、創造等學習領域。因此,本堂課我從孩子們實際出發,以音樂為本,聽賞為主,著力于利用多種方式激發孩子們聽賞音樂的興趣,幫助他們養成聆聽的良好習慣,逐步積累鑒賞音樂的經驗。并站在孩子們的朋友、引導者的角度去和孩子們共同體驗、共同感受音樂作品,鼓勵孩子們積極表現、進行簡單的創編活動,變要孩子們學為孩子們要學。
教材分析:
本課以“音樂家莫扎特”為主線,安排了《土耳其進行曲》《法國民謠變奏曲》的聽賞和“模仿與創作”三個內容。旨在通過對這兩個音樂作品的聽賞后讓孩子們知道音樂情緒的轉換與節奏的變化是相關聯的,并通過聽賞表現和“模仿與創作”的音樂活動得以實踐。使孩子們在真善美的音樂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從而尊重藝術,理解多元文化。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孩子對于節奏和節拍以及一些音樂形式都有了一定的經驗,但對樂理知識和“感受與鑒賞”這一領域積累的經驗不多,這對于本課的教學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孩子們都喜歡新鮮、直觀的事物,因此,我在這方面做突破,讓孩子們能積極參與到聽賞活動中來,讓他們學得有興趣。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聽賞《土耳其進行曲》《法國民謠變奏曲》兩首作品的同時感受到莫扎特的音樂作品的“陽光”;對莫扎特及兩首作品有基本的了解,激發孩子們對莫扎特及相關作品的興趣。
2、在聽賞活動中,培養孩子們良好的聆聽習慣。
3、在創作活動的過程中,體會到創編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知識與技能:
1、在聽賞《土耳其進行曲》時,能根據教師的提示準確分辨音樂的三個主題,初步了解“回旋曲式”結構。
2、孩子們能在認真聽賞《法國民謠變奏曲》的同時,感知樂曲變奏后的情緒變化。
3、了解什么是變奏,積極探索曲調變奏的淺顯方法。并能在模仿與創作時運用改變節奏和節拍的方法進行對《兩只老虎》的變奏創作。
過程與方法:
1、每一次聆聽都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引導孩子們探究。使孩子們能真正的感受到樂曲的風格特點,體現“以孩子們為主體、師生互動,孩子們主動探索研究”的新型教學模式。
2、循序漸進,幫助孩子們了解音樂作品。
教學重點:
通過多樣化的欣賞方式引導孩子們參與音樂學習和感受音樂作品;
在對比聽賞幾個主題變奏時感知變奏的幾種簡單的方式。
教學難點:
孩子們能主動參與欣賞和創作,給簡單的主題旋律創編變奏部分,并積極參與音樂表現。
教學方法:
1、設置情境教學法。為孩子們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激發孩子們學習興趣。
2、對比聽賞法。通過對主題與變奏音樂的對比聽賞,讓孩子們感知樂曲變奏后的情緒變化,知道“變奏”最簡單的方法。
3、直觀教學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等特點,為孩子們創設了一系列優美的情境,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孩子們對知識的掌握。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和觀察分析力,保持孩子們對音樂作品的興趣和熱情。
4、采用嘗試教學法,讓孩子們動手進行音樂創作。使不同層次的孩子們都能得到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高。
學習方法:
1、自主探究法。
2、總結反思法。
讓孩子們多聽多表現,自省自悟,從而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認真聽賞――大膽表現――拓展延伸――自我評價――點題結束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土耳其進行曲》的聽賞,我以學生們喜歡的偶像――周杰倫的一段鋼琴演奏視頻導入。這樣既能以學生喜歡的偶像的演奏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直接揭示學習內容,可謂是一舉多得。
二、以生為本,認真聽賞。
樂曲的主題是音樂的精華,優美的主題使學生終身難忘。《土耳其進行曲》本來是一首非常復雜的“回旋曲式結構”作品,本著“從學生實際出發”的原則,我先為學生直接出示了作品中三個主要主題的有音樂專業術語的描述,讓學生在聽賞時有根據教師的提示畫出音樂軌跡。為他們對音色的掌握、旋律的記憶起到提示作用。此時我也將音樂技能方面的知識有意無形的教給了學生,讓他們的思維得以更好的思考。然后再和學生共同參與思考、探究作品的結構,幫助他們更好的感受異國風情的音樂,激發學生對古典音樂的興趣和熱情。
在進行《法國民謠變奏曲》的聽賞時,將主題旋律與典型的兩次變奏進行對比分析,總結出曲二和曲三是曲一的變奏,“改變節奏和旋律”是變奏最基本的方法。然后讓孩子們帶著對“變奏”的淺顯理解,在與音樂家的視聽“交流”中體會到“變奏”能讓樂曲的音樂形象變得更加豐富,更具表現力。當他們和音樂家一起陶醉在音樂中,全身心的欣賞時,他們被音樂家的表現深深感染。這樣的安排,深化了孩子們對作品的理解,從而激發學生創作的欲望。這既解決了本課的重難點之一,又為本課的另一個難點――為隨后的“模仿與創作”做好鋪墊。
三、大膽創作,發展學生個性。
《課標》指出“音樂表現應該貫穿于整個音樂教學環節”。奧爾夫也明確指出:“讓孩子們自己去尋找、自己去創造音樂是最重要的。”有了前面的鋪墊,我再和孩子們一起復習前面學過的音樂知識,讓他們把已學過的知識和新內容聯系起來思考,幫他們突破難點,讓他們在創作中感受到音樂的無窮樂趣。
創編展示活動中,我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音樂家”表現的情境。當孩子們創作完畢后,“《兩只老虎變奏曲》音樂會”的展示環節會讓孩子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讓孩子們能夠更積極地參與到創作、表現中來,進而培養他們喜愛音樂的情感及理解、表現音樂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豐富知識。
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我充分發揮電教媒體的優點讓學生拓展和積累課外的音樂知識,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五、自我評價,不斷提升。
科學的課堂評價,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當學生受到表揚鼓勵時,遇到智慧挑戰時、其學習狀態是最佳的。本節課我除了在教學的同時及時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外,還專門設計了“自評表”――你會給自己幾顆星?在課結束時讓學生進行自評,用直觀的評價標準幫學生梳理自己本節課的表現和知識點的落實情況,以激勵他們不斷進步。
六、點題結束。
常言道:“編筐編簍,全在收口”,在這節課的最后,我仍然是以音樂家莫扎特的音樂作品的特點――“永恒的陽光”來結束本課。
冼星海說: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但是,在音樂的教育中,音樂只是手段,教育人、培養人、使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學會美、從中獲益才是目的。我衷心的希望,通過這樣的設計,能讓“音樂”這魅力無窮而令人神往的藝術,成為孩子們心中的永恒的陽光!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敬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給予指導。謝謝大家!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篇2:幼兒教育隨筆:學習中互動互動中收獲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幼兒教育隨筆:學習中的互動互動中的收獲
我很榮幸能參加平湖市幼兒園教師職業技能提升培訓班(第一期)實踐培訓活動。第一階段的安排時間是:3月22日~3月27日,第二階段的時間安排在暑假是從7月5日~7月10日結束,培訓共計12天,每天的安排形式比較多樣,異彩紛呈。其中有名師的講座,有聽課、互動評課,有課題為主的研究等實踐活動。總的來說,對我自己的促動還是比較大的。
我們培訓班的班主任是顧老師,開班第一節課是簡短的開班典禮,劉校長和龔老師為我們解讀了開班的背景、學分的獲得方式、方法和本此培訓的方案。接下來是顧老師組織我們66位老師組建成了六個團隊,并進行了一次有趣的自我介紹,讓我們互相之間有了認識和初步的了解。還以團隊互動討論的形式,研討培訓期間的規則和學習期望,每個團隊都有一個有深意的名字,如:滿天星、花兒朵朵、美麗相約、甜甜酒窩等。我很感嘆大家的智慧,在這么短的時間里,都能設計出這么漂亮的規則結構圖,還有我也很佩服那些上臺來對結構圖進行解說的匯報員,她們都能富有感情的、流利的,把各自團隊討論的結果表達出來。
這天下午,我們來到了行知幼兒園,活動主題是《走進課題聚焦課堂》,讓科研聚焦實踐,以課題研究課為研究載體,與課題負責人一起聚焦課堂實踐,追求真實研究,真正促進教師專業成長。除了聆聽課題負責人的課題管理經驗、課題研討方向和課題運作情況外,還聆聽了兩堂課題研究課展示。分別是乍蒲天妃幼兒園肖群老師的中班閱讀《色拉魔法店》,行知幼兒園華芳芳老師的大班美術《美麗的蝴蝶》。教師的課設計精美,樸實自然,我時常被教師的精彩設計所折服,被課堂的情緒所感染,同時也為幼兒思維的火花所欣喜。
接下來的一天,我們又去了具有濃厚的農村鄉特色的新倉幼兒園,參觀了幼兒園布置,讓我感收到了新倉幼兒園老師們的奇思妙想。并且還觀摩了三位老師執教的三個同課異構的音樂教學活動《蠶豆花》,緊扣本次探討的主題《音樂教學趣中求效》,活動形式是這樣的:課例觀摩――同課異構、互動參與――領域論壇、名師引領――分享智慧。執教老師引導幼兒感受歌曲的歡快旋律,讓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歌曲,幼兒們體驗到了歌唱活動帶來的樂趣。活動中,老師的圖譜設計,運用游戲化的情景、運用各種演唱方式等方面,都體現了一個“趣”字。
在學習過程中,聆聽老師們的課,讓我認識到自己處理課堂的稚嫩與不足,名師的引領和梳理,分組研討和互動交流,又能讓我感受到思想火花的撞擊與迸發,培訓過程給了我太多的感悟與啟迪!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3:幼兒教育隨筆:用愛擁抱來迎接每一個孩子
幼兒教育隨筆:用愛的擁抱來迎接每一個孩子
吃過中飯,我組織孩子們進行飯后散步活動,我和孩子們一起來到樓上走廊上,孩子們一邊散步,一邊欣賞著走廊上哥哥姐姐的畫,就在這時果果小朋友跑過來大聲告訴我:“蔣老師,蔣老師,媛媛她跑了……”可沒等他說完,媛媛便大聲哭了起來,我當時什么也沒說,只是用關愛的目光看著她,然后輕輕走過去,單腿跪下,伸開雙臂,作出要擁抱她的動作,正哭的傷心的她,見我伸開雙臂,馬上撲到我懷里,雙手緊緊抱住我的脖子,頭依靠在我的肩上,像是在外面受了欺負,回到母親身邊似的,而我也像是真的成了她的媽媽,輕輕的拍著她的背,不一會,她不哭了,輕輕地、委屈的告訴我:“老師,我沒有跑,我真的沒有跑……”哦!原來是孩子們冤枉了她啊!
事情過后,細細回味整個過程,讓我更深的體會到,很多時候,老師在與孩子的交流不要只相信語言的力量,同樣也不需要對一些小事追根究底,只需要立馬處理眼前的事情就可以了,當孩子因某些事情受到了委屈時,一個愛的擁抱更是甚過千言萬語,對于孩子來說,此時此刻最重要的是得到老師和大家的理解,同情和撫慰。
在和孩子們相處的日子里,讓我深刻感受到愛的美麗和偉大,一個深情的擁抱,更是對孩子愛的體現,只有用愛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理解孩子,孩子才能敞開心扉的去接受你、接受你的教育。
在我們的工作中,愛更應是無處不在的,記得上學期剛開學那會,孩子們剛剛離開親人的懷抱,來到這么個陌生的環境,他們缺乏安全感,缺乏親切感,更是缺少愛的港灣,有的哭鬧著尋找爸爸媽媽,有的躲在墻角,默默的獨自等待,盼著爸爸媽媽的到來,有的拉著我的小手,一遍又一遍的懇求著讓我打電話給他媽媽,面對孩子們的這種種情緒,我只能一次又一次輕輕的將他們擁抱在懷中,剛開始他們在我的懷里是掙扎的、不安的,可我并沒有因此而讓他們離開我的懷抱,漸漸的他們會靠在我的肩上輕輕的哭泣,此時,我輕輕的拍著他們的背,親切的告訴他們:“寶寶乖,媽媽會來接的,老師會陪你的。”孩子們在我的懷抱中也深深的體會到了老師對他們的愛,漸漸的他們敞開了自己的心扉,接受了老師,接受了幼兒園,在我們的懷抱中健康快樂的成長著。
美麗的夕陽是短暫的,但它卻把最美的一刻獻給的人們,幼兒教師的事業是平凡而不起眼的,但我們卻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孩子,每天我們總是會用愛的擁抱來迎接每一個孩子,讓孩子在我們愛的教育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