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吵鬧幼兒園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教育隨筆:吵鬧的幼兒園
不知道什么時候,孩子們的歡聲笑語變成了嗓門的吼叫,老師們美麗的笑容變得焦灼不安,溫柔的話語變成聲嘶力竭的呵斥,拍得要散架的鈴鼓成了老師離不開的“武器”。。。。。
很多老師抱怨幼兒園的吵鬧是因為孩子一屆比一屆難管。而我認為根本原因出在老師身上:
一是教師過分強調大聲。活動中常常聽到老師說:“大聲告訴大家。。。。。。”“聲音再大點”。。。。。。。導致孩子們以為聲音越大,老師越喜歡‘而老師也以為聲音越大越是孩子自信的表現。于是孩子們常常出現喊話、喊唱的現象。長期如此,孩子們自然養成了扯著嗓門講話的不良語言習慣。而是老師語言
篇2:五月份幼兒園教師隨筆:學會冷處理
五月份幼兒園教師隨筆:學會冷處理
馮成文
近期我們幼兒中有一個孩子,每到用餐時間,就會說自己頭痛或者肚子痛,開始老師們都非常緊張,后來老師們發現他并沒有這些癥狀,開始老師認為是他不喜歡吃這些東西,都會哄他吃,但久而久之他就養成了這種習慣,吃飯時,老師也把大量的精力用在他身上,對于別的孩子關注自然就少了。
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這個孩子似乎更加變本加厲了,這時我對我的教育方式進行了反思,大多幼兒都會有不喜歡吃的食物,這時他們需要我們的鼓勵;但這名幼兒每天都會有這樣的表現,因此我不應該使用這種方式進行教育,我想他大概是希望以這種方式引起老師的注意,而實際上他的目的達到了,這時他便更加猖狂起來。
對于這樣的孩子我突然想起了《保姆119》中的一句話“有時我們要更多關注那些做的好的孩子”,也就是說我們應該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哪些表現好的孩子身上,讓那些做得不好的孩子去像他們學習,相反的我這種方式,不光是縱容了不良的習慣,而且對于哪些表現好的孩子也極不公平。
于是我對這個孩子開始了一種“冷處理”的教育方式,對于他的用餐時的種種“壞毛病”我一概不理,并把注意力更多的轉移到那些做的好的孩子的身上,并表揚他們。過了一段時候后,這個孩子了解“壞毛病”是無法引起老師關注的,也就慢慢改變了,當他做好的時候我會給予表揚,讓他更有動力去進行改變。
篇3:幼兒園教師教學隨筆教學小故事
幼兒園教師教學隨筆教學小故事
我覺得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不僅要把自己的禮儀做好,更主要的是讓我們的孩子也要學會做文明人。自己從每天入園開始就要求孩子問候要積極,并告訴我們為什么要這樣做,讓孩子要養成良好的見面問好的習慣。在園我所要求孩子只要是別人給你東西就要說謝謝,在園里孩子做的很好,只是在家到底做得怎么樣我也不知道,直到有一天和一位家長聊天在制定,我們的孩子把這些好習慣帶回家了。原來是有一次星期天孩子在家吃飯,媽媽給這位孩子盛好了飯,孩子主動和媽媽說了聲謝謝,當時這位媽媽就特別感動。作為一名孩子的母親對孩子的付出總是不要求回報的,可是孩子的一聲謝謝是真的觸到了媽媽心底的那根弦,讓媽媽激動的不行。在我們平常生活中,我們班小孩總會在不小心碰到別人后及時的說聲對不起,在別人幫助自己時說聲謝謝。當我看到自己所帶的孩子能自己和善的解決一些小事時,心理特別高興。尤其是當我和家長聊天時會經常聽到家長這樣說;“我家的孩子經常幫我整理東西,說是老師說的自己的東西要整理好,不要影響別人.還有的說:有時我不小心把垃圾弄掉在地板上孩子也會及時的告訴我垃圾掉了。當我躺倒家長的這些話時自己別提多高興了。自己也因為能成為這一群孩子的老師而感到高興
教師,幼兒園,小故事,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