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讀書筆記讀《我為傳統課堂打零分》有感
這學期,我閱讀了李炳亭的《我為傳統課堂打零分》這本書,受益匪淺。尤其對高效課堂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李老師所說高效課堂,實則就是十六個字:“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這十六個字,是教育教學的“靈魂”,也代表著一切的方法、技巧和出路。
通過對《我為傳統課堂打零分》的學習,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情況,讓我深切體會到,高效的課堂對老師,對學生,對課堂效率都有很大的幫助。傳統的課堂教學只是把學生看作一個認知性群體,注重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只是把知識的傳授和發展認知能力當作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缺乏了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更談不上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建構。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獲得的只是支離破碎的知識,是這些知識的機械堆積,學生沒有對知識的體驗和感知,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而高效課堂,學生跟老師則是平等的關系,學生有跟老師一樣的權利,他可以講課,可以對老師的做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師生共同探討。老師說的學生并不是完全認同。出現疑問的時候,學生會大方的跟老師說:老師,我認為這道題應該這么做。即使講錯了也沒關系,因為這是“我的課堂”,所以“我做主”。能讓每一位學生,無論他們之間存在著怎樣的差異,都能體會學習的快樂,這才是教師真正的課堂藝術,這樣的藝術會引領我們的教育走進充滿希望的明天,進而通過學生的成長體現出教師的價值!
反思自己的教學工作,也存在了很多問題,在平時的教學中自己也知道在課堂上學生是主人,把多數時間給學生,教師起一個主導作用、點播作用。即在教學活動中,改變老師講學生聽這種傳統的教學形式,以寬松的教學環境促進學生的合作探究。這不僅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提高教學的效率,同時關注了學生學習的個性。使學生在交流溝通中學習、商討,學生理解問題的角度各不相同,思路多種多樣,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探索規律,自己歸納總結,自己探究創造。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理念的轉變是前提,把先進的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是關鍵。這就要求我們做教師的在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的同時,要深入課堂教學的實際,適應新時期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要充分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學生為他們提供交流的機會。通過學生與學生間互動,教師與學生間互動,讓學生在交流與互動中煥發活力,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篇2:教師讀書筆記:《教育智慧從哪里來》讀書筆記
王老師寄語:
我只是探索:遇到問題可以怎樣去思考,才有解決的希望。我不兜售教育秘方,我在學習教育智慧。
我做案例點評,大概有以下幾條原則:
1.橫向,不就事論事,在教育的大背景下研究教學,在社會文化的大背景下研究教育。
2.縱向,追蹤學生和教師今日想法、做法的根源,個人成長史的根源和歷史根源。我特別重視家庭影響,特別重視指導家庭教育,因為學生的問題,幾乎都來自家庭。
3.對教師的案例陳述采取分析態度,不盲目跟著教師的思路跑,保持研究者的主體性和獨立視角。教師陳述的事實,往往是經過他的眼睛和頭腦篩選過的,甚至問題的提法都可能包含著既定的教育理念,點評者如果不能跳出這些圈子,很難看清廬山真面目。
4.側重梳理思路。任何教育行為都有某種理論假設在前,不管教育者本人是否意識到了這一點。我特別注意找到教師教育行為的理論假設,對它加以分析。只有這樣,才能從根子上解決轉變教育觀念的問題。
5.先問“為什么”,假設多種可能性。沒弄清前不問“怎么辦”。遇事假設多種原因,這是教師的基本功。必須反復練習。
6.要出招。梳理思路之后,提點可操作的具體建議,否則不解渴。
7.隨時調整自己的想法。研究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只有段落,沒有終結。
用智慧啟迪智慧用心靈感化心靈
篇3:小學教師暑假讀書筆記:我讀《給生命涂上愛底色》
拿起它是因為它封面粉色與奶白色相間的設計,讓我頗感溫馨;翻開它是因為它溫暖的名字,讓我直覺它有別于以往的教育教學專著;愛上它是因為作者李烈女士用一個個鮮活的事例和真實的感悟向我們詮釋了教育中愛的真諦。它就是《給生命涂上愛的底色》,有了底色的畫才更飽滿,更美麗;有了底色的生活才更豐富,更鮮活,特別是由愛來做底色……這樣一本以“愛”為主題的書特別適合在陽光的午后,品著咖啡,慢慢感受書中愛的快樂,感受李烈老師的感悟:一個人的生命中不能沒有愛,沒有愛的生命是悲哀的。詮釋生命的教育中不能沒有愛,沒有愛的教育是蒼白的。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深知:我們的工作是良心工作。愛孩子,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這種愛是在教育過程中,不斷生發出來的源源不斷的愛,是來自心靈深處最真實的愛,是能使孩子真正得到快樂、幸福和滿足的愛。高爾基說:“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師愛是世間任何一種愛都無法比擬的,這種愛是一種不計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沒有血緣關系的愛,它比淵博的知識更加重要。
但是作為兩個段四個班的英語教師,我也經常以教學任務繁重為借口,而疏于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拜讀李老師的《給生命涂上愛的底色》,深深被她所提出的“細節教育”所折服,她所倡導的愛的教育其實就是細節教育。愛不一定是轟轟烈烈的壯舉,它更可能是點點滴滴的細節。有時候一個微小的細節,一個不經意的動作,都是愛的語言、愛的表達。對學生她提出了“蹲下來跟孩子說話”、“注視孩子的眼睛”、“撫摸孩子的腦袋”、“給孩子出錯的權力”等一系列細節教育。為了讓老師能夠快樂地工作,她先后提出了“快樂加減法”、“角色復位”、“揚長意識”和“生命價值與職業價值統一學說”等。她倡導老師要學會調整思考問題的方式、調節心態、調節期望值,在自由快樂的氛圍中享受教育。
享受《給生命涂上愛的底色》,享受愛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