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文化節―首飾義賣活動策劃
一.活動主題:珠寶文化進社區普及珠寶知識服務全校師生愛心捐助汪晨晨
二.活動目的:依托專業特色開展活動,通過首飾義賣來資助父女同時患癌,母親癱瘓在床的汪晨晨一家,以此來發揚大學生的志愿者精神,發動大家共同關愛弱勢群體,為建設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活動安排:
小序:
汪氏父女是江西樂平市人。42歲的汪瑾輝常年在武漢打工。今年4月11日上高中的汪晨晨被確診為卵巢惡性腫瘤,半個月后晨晨的媽媽突發腦溢血癱瘓在床。5個月后父親汪瑾輝被確診為肝癌晚期,現與女兒同住于武漢市中南醫院。更難能可貴的是這對父女在自己病重時提出去世后將捐出自己的眼角膜,并在病床上填寫了眼角膜捐獻登記表。
珠寶學院志愿者將擺桌設點義賣水晶等珠寶首飾,為汪晨晨一家募集善款。
首飾來源:珠寶學院提供水晶,石榴石等珠寶首飾。
資金去向:主辦方(珠寶學院)所得的義賣款項將由珠寶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組織相關人員親自送到汪晨晨同學手中。
四:參與人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志愿者
五:活動宣傳:活動籌備時段主要以宣傳板,橫幅,投稿到廣播臺等形式提前宣傳我院特色活動,活動中以宣傳板,懸掛橫幅,發宣傳單等形式宣傳且要在活動中做好活動圖片,文字記錄。活動結束后做圖片展,寫通訊稿來宣傳我們的活動,給校慶增添亮麗的一筆。
六:注意事項:維持好活動當天的秩序,小心保護珠寶首飾等貴重物品。避免收到假幣。
篇2:青協社團文化節活動策劃書參考
一、活動背景:
校園文化是大學精神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團文化節是我校校園一年一度的社團盛典,也是在培養提高社團成員素質的同時為各社團提供一個展現社團文化特點、樹立社團新風貌的平臺。志愿服務是一項高尚的事業,志愿者所體現和倡導的“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精神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雷鋒精神的繼承、創新和發展。我校青年志愿者協會秉承這一光榮傳統,用我們的愛心和信心“盡己所能,不計報酬;幫助他人,服務社會”。同時我們希冀借此機會向同學們展現青年志愿者協會的文化和歷史,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的社團,繼承和發揚社團文化、宣傳志愿精神、奉獻志愿力量。
二、活動目的:
1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豐富校園文化,營造積極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繼承和傳揚志愿精神。
2加深當代大學生對志愿服務工作的認識和理解,在服務他人、校園的同時,自身也得到提高、完善和發展。
3通過本次活動,宣傳青年志愿者協會,讓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參與到志愿服務活動中,以實際行動感染周圍的人從而提高社會風氣。
三、活動名稱:
青年志愿者協會“社團文化節”宣傳活動
四、活動主題:
志愿力量――左手青春,右手奉獻
五、活動單位: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
六、活動時間和地點:
時間:20**年4月26日――4月27日
地點:龍子湖校區文體中心
七、活動對象:
第一組織者:青年志愿者協會主席祝文龍
一般參與者:青年志愿者協會各部成員
八、宣傳方案:
1宣傳欄海報及各教學板報宣傳。
2橫幅宣傳:在大學生活動及生活區等聚聚場所懸掛帶有宣傳特色的橫幅。
3展板宣傳:展板上貼有青年志愿者協會的簡介和活動照片,以多種藝術表現手法宣傳志愿精神。
4咨詢點宣傳:在活動當天設咨詢點接受學生咨詢,從而宣傳“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和社團文化活動。
5校廣播站和電子屏幕宣傳:有關信息可在校廣播站及文體中心前電子屏幕進行一周的宣傳和廣播播放。
6網絡和媒體宣傳:在校園論壇,微博貼吧和博客等宣傳,邀請校外媒體進行媒體宣傳。
7內部宣傳:大力開展協會成員在校園內部宣傳,由各院青協在班級內部做好宣傳工作,在4月27日,由校青協組織,各院青協負責人展示旗幟宣傳志愿活動。
九、活動流程:
(一)活動前期:
1全體人員商討擬定活動計劃和場地宣傳方案。
2由青年志愿者協會宣傳部負責活動宣傳工作。
3組策部負責向有關組織借取活動需要的帳篷、桌子和椅子。
4辦公室負責攜帶展板、志愿者衣帽、宣傳頁、志愿者旗幟橫幅等。
5外聯部負責借取音響等活動設備,買小禮品等活動所需物品。
6信息監察部負責搜集打印活動展示照片及資料。
7各活動項目進行活動人員劃分,明確任務分工。
(二)活動流程:
1活動當天上午7:30,信監部相關人員負責活動人員簽到,外聯部和組策部布置宣傳場地,準備活動物品就位。
2活動中組織相關人員負責本次活動的宣傳片及活動視頻的的播放;分配人員負責接受學生咨詢,向學生介紹活動項目內容。
3活動互動環節:
(1)志愿傳遞,邀請學生通過回答志愿問答或做簡單的志愿小活動,通過后,學生可成為“志愿嘉賓”,每成功邀請一名學生的加入,向邀請人頒發一志愿標志貼,“志愿嘉賓”可自愿作為邀請人加入本次活動,評選志愿榮譽嘉賓若干名,發送禮品及紀念品。
(2)評選“最讓我感動”的照片并寫下感動話語,尋找“畫中人”;(3)準備卡貼,在“志愿心墻”上貼對青協的祝福、建議及作為志愿者的收獲。
4志愿場景再現:通過簡易模型展示,再現志愿服務場景,感動瞬間。
5由信監部人員負責拍攝本次宣傳活動的照片和微視頻。
6辦公室及宣傳部等人員負責紀念小禮物的發放。
7在活動結束后,外聯部及組策部若干人員歸還所借物品,整理場地。
(三)后期工作:
1辦公室人員做活動總結,存檔備案,以備下次活動參考。
2宣傳部人員將此次活動照片保留,為以后社團宣傳工作積累素材。
十、經費預算:
簽字筆1.5元/支*10=15元、馬克筆2元/支*10=20元:
宣傳橫幅:8元/米*10米=80元
展板小海報:1元/張*20張=20元
宣傳頁:0.1元/張*300張=30元
照片資料打印:80元
氫氣球等宣傳布置:120元
紀念品、禮物:120元
共計:485元
十一活動中注意事項:
1對活動參與者的要求:
(1)遵守校規校紀,遵守志愿者聯合會聯合會和校青協的相關規定。
(2)能夠積極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樂于奉獻,敢于吃苦;有愛心、責任心,衣著打扮符合志愿者精神風貌,文明禮貌。
(3)團結同學,有思想,有紀律性和組織性,對于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時,必須服從活動組織的安排。
2活動注意事項:
(1)開展活動期間,各活動的負責人必須到位,統籌安排人員,保證活動的有序開展。
(2)開展活動時,志愿者必須服從負責人的安排,如若在開展活動地點的范圍之外發生事情,后果將由其個人承擔。
(3)活動人員要在規定的時間內集合完畢,以保證活動的順利進行。
(4)如遇到突發事件,由活動負責人處理。
十二備用方案:
1若本應參加的人員有事不能參加活動,應提前告知活動負責人。
2若有一些無法預測的因素造成活動不能按時進行,參與活動人員要聽從活動負責人的安排。
十三備注:
該份策劃的最終解釋權歸華北水利水電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所有。
篇3:大學生IT文化節活動策劃書
一、活動背景: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就業形勢的日漸嚴峻,掌握計算機的相關技術和知識已成為提升個人硬件素質的必要舉措。為使我校學生能夠將課堂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和科學素養,信息工程與技術系分團委、學生分會特此舉行了以“科技創造未來”為主題的it文化節。
二、活動目的:
為了提高信息工程與技術系學生的科研熱情和動手能力,促進專業知識的交流溝通,培養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同時在計算機工程系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三、活動主題:科技創造未來
四、活動時間:三月至四月
五、活動地點:多功能會議廳、課室、機房
六、策劃主辦單位:信息工程與技術系分團委、學生分會(籌)
七、活動流程:
一、前期準備:(2月27日―3月9日)
1、it文化節活動開幕式暨動員大會。
活動時間:3月9日(周三)中午
活動地點:信息樓多媒體會議室
面向對象:信息工程與技術系全體學生
目的:讓學生更好的了解本屆it文化節,調動同學們的興趣和激情,使他們積極參加本次活動
二、中期活動:(3月中下旬)
1、開展科研系列講座
活動時間:3月17日、3月24日(暫定)
面向對象:信息工程與技術系全體學生
目的: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科研素養,促進各個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讓學子們更早的踏上科研之路,更好的規劃自己的人生。
2、軟件設計比賽
活動時間:3月19日(暫定)
參賽對象:信息工程與技術系全體學生
目的:檢驗同學們的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提供一個競爭交流的平臺,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水平,鼓勵同學們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
3、平面設計比賽
參賽時間:3月20日(暫定)
參賽對象:信息工程與技術系全體學生
目的: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核心競爭能力
4、辯論賽
參賽時間:3月10日-3月25日
參賽對象:信息工程與技術系全體學生
目的:給同學們一個檢驗和鍛煉、提高個人的口才、思維等能力的平臺,為辯論團隊提供一個自我完善提高的機會。
5、第六學委會承辦的比賽
參賽時間:3月9日-3月18日
參賽對象:信息工程與技術系全體學生
目的: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科研實踐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外科研探索的熱情,在短期內從不同層次激發學生的潛能
三、后期活動
1、it文化節閉幕式暨頒獎會
活動時間:4月8日
面向對象:信息工程與技術系全體學生
目的:為在“it文化節”中獲獎的選手及團隊頒獎,展示it文化節的成果并由參賽者分享其參賽心得,為it文化節畫上句號。
2、推優引導
面向對象:獲獎團隊或學生,項目潛力較大的團隊或學生
開展方式:針對各項競賽中獲獎或較有潛力的項目進行跟進,由專業老師指導改進項目設計,引導并鼓勵團隊項目參與省級或國家級競賽、立項。
目的:避免優秀項目半途而廢。
信息工程與技術系分團委、學生分會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