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租車駕駛人員安全管理制度
揚州路第一小學租車駕駛人員安全管理制度
1、駕駛人員應認真執行交通法規和各項安全管理制度,違反
交通法規,造成事故者,負一切經濟法律責任。
2、駕駛人員必須證、照齊全,嚴禁無證駕駛。駕駛人員應積
極參加交通部門召開的安全教育例會和有關活動。
3、駕駛人員對所開車輛,出車前必須認真進行安全性能檢查
,嚴禁車輛“帶病”行駛。
4、駕駛員嚴禁酒后開車,不開賭氣車、情緒車。駕駛人員有
病、睡眠不足不得開車。
5、駕駛人員不得將車輛轉借給他人駕駛,違規借用造成事故
的由當事人和車輛駕駛員負一切經濟法律責任。
篇2:裝載駕駛員崗位安全職責
裝載駕駛員崗位安全職責
1、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云南省道路交通管理實施辦法》。
2、嚴格遵守本廠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3、正確穿戴勞動防護用品,注意防塵、防震、防暑、防噪聲。
4、駕駛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經有關部門考核合格,領取駕證后方準駕車。嚴禁無證、酒后、穿拖鞋、疲勞駕車。
5、嚴禁將車交給無證人員駕駛。
6、工作中做到“三不傷害”,杜絕“三違”現象的發生。
7、愛護崗位環境衛生,隨時保持車場和車輛的清潔衛生。做好身邊環境綠化保護工作。
8、遇突發事故時,及時報告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員受傷情況,采取有效措施,搶救傷員,防止事態擴大,保護好現場,協助調查,不能隱瞞不報和謊報,隱瞞事故真象。
篇3:非職業汽車駕駛員安全管理規定
非職業汽車駕駛員安全管理規定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加強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減少交通事故發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實施條例》及有關規定,結合公司公車及各部門經公司負責人同意的外租車輛(以下通稱“公車”)使用情況,特修訂《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非職業汽車駕駛員安全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
第二章 公車準駕審批辦法
第二條 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機動車駕駛證》一年以上,因生產或經營等需要,經個人申請,研究院分級審批后同意可駕駛公司公車。
第三條 研究院安委會審批院本部管理人員以及下屬公司納入院中層管理人員(包括各專業所、項目部、材料公司正副職)公車準駕資格,檢測公司辦公室審批各專業所、材料公司其他人員的公車準駕資格,巖土公司安全部(院安全管理部)審批各項目部其他人員的公車準駕資格。所有申請人都要通過司機班(安全行車組)的駕駛技術考核,由司機班長簽具意見經各審批部門同意后匯總到院安全管理部備案。
第四條 非職業汽車駕駛員在機動車駕駛證丟失、損毀、超過有效期或者被依法扣留、暫扣期間以及記分達到12分的,不得再駕駛公車。
第三章 管理辦法
第五條 非職業汽車駕駛員必須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實施條例》,服從單位司機班的安全管理,參加司機班的安全學習和年度審核工作,有關部門、司機班應對非職業汽車駕駛員安全學習情況進行記錄。
第六條 非職業汽車駕駛員駕車一般僅限于市區、施工現場范圍內作短途行駛,長途及高速公路應由職業司機駕駛。
第七條 飲酒、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藥品或者麻醉藥品,患有妨礙安全駕駛機動車的疾病,或者過度疲勞影響安全駕駛的人員不得駕駛單位公車。
第八條 駕駛車輛期間,禁止進行撥打、接聽手持電話、觀看電視視頻等妨礙安全駕駛的行為。
第九條 駕駛公車時不得超過公路限速標志標明的最高時速,在沒有限速標志的路段,應當保持安全車速。
夜間行駛或者在容易發生危險的路段行駛,以及遇有沙塵、冰雹、雨、雪、霧、結冰等氣象條件時,應當降低行駛速度。并不得有故意遮擋、污損機動車號牌的行為。
第十條 不得將公車交由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或者機動車駕駛證被吊銷、暫扣以及未取得公司安委會批準的《非職業汽車駕駛員準駕資格》的人駕駛,不允許公車私用。
第四章 獎懲辦法
第十一條 非職業汽車駕駛員不參與單位職業駕駛員安全行車里程獎勵。
第十二條 非職業汽車駕駛員因駕駛公車而發生交通事故,除公安機關處理外,公司內部按照《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交通安全獎懲規定》(四航安字[2009]821號)規定進行處理。
第十三條 非職業汽車駕駛員酒后駕駛公車的,一經發現或查實,取消其駕駛公車資格。
第十四條 非職業汽車駕駛員未經批準駕駛本單位公車而發生交通事故的,須賠償事故全部損失;同時研究院還將追究該車輛保管者的責任。
第十五條 非職業汽車駕駛員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將納入公司安全生產管理考核范圍,公司根據事故性質及等級,參照《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生產安全事故責任實施細則》給予主要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進行相應處罰。
第五章 附則
第十六條 本《規定》由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全管理部負責解釋。
第十七條 本《規定》自發文之日起施行,原《非職業汽車駕駛員安全管理規定》(四航安字〔1999〕第254號)同時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