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管理產品崗位職責

管理產品崗位職責

2024-07-31 閱讀 3734

產品管理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有限公司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有限公司,華潤雪花職責描述:

1、制定產品評估及整改工作計劃,完成指定市場《產品評估及整改方案》初審,形成《產品定位監控管理報告》,協調組織產品評估及整改會議,產品評估與整改地區走訪抽查,參與《產品評估及整改流程制度》的編寫與修訂;

2、全國統一產品實際價格表現監控管理:審核各區域公司申報的全國統一產品價格設計并給出修正建議,負責制定相關工作計劃及推進實施;對區域提報的相關報告進行審核并形成回復意見,參與全國統一產品價格審批及評估管理制度的編寫與修訂;

3、參與產品標準制定,包括:瓶型/瓶標/聽裝/卡紙集束包/禮盒/紙箱等包裝的設計標準、實物樣標準及酒體標準等;參與產品包裝審計評估,包括:終端走訪對包裝物的顏色、圖案進行審核評估,編寫包裝物實際表現評估報告;

任職要求:

1、了解啤酒生產和銷售的基本過程;

2、熟悉公司產品開發及上市管理流程策略;

3、熟悉公司相關管理制度,掌握公司產品管理的基本方法;

4、具備本崗位所需要的計劃管理能力、業務分析能力、組織協調能力、較強的學習能力;

5、能適應出差。

篇2:物業管理公司質量手冊:產品實現

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質量手冊:產品實現

1產品實現的策劃

1.1公司對每一個具體的項目或服務所需的過程進行策劃和開發,針對過程有關的輸入和輸出制定相應的程序或質量計劃,以確保每一個過程都得以識別和受控。

1.2識別和考慮這一過程與公司質量體系其他過程之間的相互聯系與相互作用的關系,就有關的要求應保持一致,避免和其他過程發生沖突而影響服務的質量。

1.3在進行策劃或開發過程中,如果不形成文件化的程序就不能保證所提供服務的質量,公司將這一過程形成文件化的程序、作業指導書、規章制度、流程圖或質量計劃等書面的文件,對過程予以指導和控制,以確保所提供服務的質量。

1.4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具體的項目、服務的提供和實現策劃進行確定:

a)這一項目或服務的質量要求;

b)為達成質量要求所需要的過程及與過程有關的程序和應配備的資源(包括在意識和能力方面勝任的人員,服務提供所需要的設備設施、基礎設施和工作環境等)。

c)有關驗證、確認、監視、檢驗和試驗活動及相應的規定和準則,包括接受的準則;

d)過程所需的質量記錄;

1.5為實現以上要求,建立JSNHWY0-01《服務策劃控制程序》進行管理和控制。

2與顧客有關的過程

2.1與產品有關要求的確定

2.1.1為確保我們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滿足顧客及其他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公司結合物業管理服務業務的特點,建立、的途徑,確保顧客有關的需求得到識別,并將有關的需求轉化為對公司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和我們所提供服務的要求。

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顧客要求進行確認:

a)顧客明示的要求:包括合同、協議的要求,與顧客直接溝通得到的有關要求等。

b)隱含的要求:顧客雖然沒有明示,但規定用途或已明確的預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

c)有關法律法規方面必須履行和滿足的要求;

d)公司確定的附加要求。

2.1.2公司領導層負責各類要求的識別,公司全體員工都有滿足顧客要求、遵守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和遵守公司規章制度的義務和責任。

2.2與產品有關要求的評審

2.2.1在完全接受有關要求,并向顧客作出提供服務的承諾之前(包括接受口頭、書面和電子形式的合同、標書、訂單及其更改等),組織有關人員,按規定的流程,根據有關的標準對顧客的要求進行評審,以確保我們有能力滿足有關要求,保障顧客和公司的利益。

與產品有關要求的評審須確保:

a)產品(服務)的各項要求都得到明確和規定;

b)與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訂單的要求已經解決;

c)公司有能力滿足與產品(服務)有關的各項要求;

2.2.2建立JSNHWY0-02《合同評審程序》,對評審方式、評審流程、評審內容、評審人員的資格和評審的標準與依據進行明確和規定。

2.2.3評審的結果和評審所確定的措施應得到明確和實施,有關的質量記錄按JSNHWY4.0-02《質量記錄控制程序》予以控制。

2.3顧客溝通

2.3.1公司建立JSNHWY0-03《與顧客溝通的程序》,明確與顧客

溝通的方法方式和有關要求,為顧客的投訴、建議和有關意見的傳達提供相應的渠道和途徑。

2.3.3公司與顧客的溝通中必須了解的信息包括:

a)有關產品(服務)信息;

b)問詢、合同的處理,包括有關的修改。

c)顧客的反饋,包括投訴和建議的信息。

此外,在物業管理服務方面,對單一業主和多業主項目分別采用統一形式的《物業管理工作簡報》和《管理服務報告》將我們的服務情況向業主進行公布和通報,并收集有關的反饋和意見,作為改善和改進的依據;

3設計和開發

公司業務不涉及設計和開發的內容,在這里列出是為了和ISO9001:2000標準的格式保持一致。

4采購

4.1物資采購的過程

4.1.1根據物業管理服務業務的特點,將服務提供所需要的物資進行合理的分類。

4.1.2根據物資分類情況,明確與各類物資的采購相關的采購職責和審批權限;確定適宜的采購方法和工作流程,包括對采購人員的要求,驗收和入庫的流程等規定。

4.1.3對于各類物資的采購,基于公司的質量目標和質量要求評估和選擇合格的供應商,建立有效的合格供應商評估方法,包括對供應商的評估、選擇、更換和重新評價的流程和方法,明確選擇和評估的標準、期限及評估依據。相關的評估結果應形成質量記錄,并根據評估結果建立合格供應商名單,有關記錄和合格供應商名單應按程序JSNHWY4.0-02《質量記錄控制程序》進行管理和控制。

4.2采購信息

4.2.1對于在商場、商店或分銷點購買的物資,應明確物資的品牌、規格、等級和價格及銷售單位的資格、資歷、信譽、規模、售后服務和產品保修包換的情況等信息,確保所購買物資滿足要求;

4.2.2對于直接向生產廠家購買的物資,考慮有關供應商的產品、程序、過程和設備批準的要求;生產人員的要求和質量保證系統的要求;

4.3采購產品的驗證

4.3.1對于所有采購的物資,都應明確和建立相關的驗收方法、驗收標準和處理的規定;

4.3.2有關驗收方法、驗收標準和處理規定的建立可根據具體業務性質的不同,采購物資的不同而有區別地進行設定。

4.3.3采購物資驗證的處理情況應形成記錄,有關記錄的控制按JSNHWY4.0-02《質量記錄控制程序》進行管理和控制。

4.3.4為實現以上要求,建立JSNHWY0-04《采購管理程序》進行管理和控制。

4.4分承包方的控制

4.4.1服務外包是物業管理行業的一項重要業務,也是物業管理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外包服務的質量直接影響到我們所提供服務的質量和公司的聲譽,分承包方的服務質量應得到切實的保證。

4.4.2對于分承包的選擇應考慮以下要求:

a)分承包方的資歷、信譽、服務歷史、相關經驗和與其競爭對手相比的業績;

b)分承包方在公眾中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及被社會認可的情況;

c)分承包方滿足有關要求,包括質量、價格、對問題的處理情況和履約能力等有關信息的情況;

d)分承包方滿足法律法規的情況;

e)分承包方的質量保證系統情況;

4.4.3公司應建立對分承包方管理、評估和控制的方法并得以切實

實施,以確保分承包方所提供服務的質量。

4.4.4根據分承包方的服務質量和顧客要求,公司對分承包方進行適當的幫助,提高分承包方的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

4.4.5為實現以上要求,建立JSNHWY0-05《分承包方管理程序》進行管理和控制。

5服務提供

5.1服務提供過程的控制

5.1.1對于與物業管理服務服務提供有關的每一個過程進行策劃,確保其在受控的狀態下進行,以保障服務質量。在物業管理服務方面,識別和策劃從物業接管、驗收、入住、遺留問題的處理,到日常的安全、環境、設備設施的維護管理和客戶服務的操作等所包含的各類過程和與之相關的各個過程,并對這些過程進行管理和控制。

5.1.2在提供服務前,通過對與過程相關的輸入的掌握,采用調查了解等方式獲得關于過程特點、特性的信息。

5.1.3對于每一個服務提供過程,各部門都應制定相應的程序進行指導和控制。如果沒有書面化的程序則不能確保服務質量時,將相應的程序書面化,制定形成文字的程序、作業指導書、工作流程圖等,適當的情況下應使其可以在工作場所得到。

5.1.4確保在物業管理服務提供的過程中,服務人員或服務場所擁有該項服務所需的適宜的設施設備,以及檢驗服務的結果是否滿足有關要求所必備的檢驗和測量設備。

5.2服務提供過程的確認

5.2.1服務行業具有在服務過程進行的同時服務的結果就已進行交付的特點,當服務的結果已經可以由后續的監視或測量加以驗證時,服務的結果已不可改變。因此公司要求對于每一項服務的提供都應進行相應確認,確保盡量一次就把事情做好。對有關的服務過程進行策劃時須遵循以下要求:

a)就服務提供的具體內容和過程提供的方法、方式建立相應的評審和批準的標準。當服務過程的內容和服務提供的方法、方式經確認后不能滿足這些標準和準則的要求時,該服務不能提供;

b)明確服務人員應具備的任職要求,包括意識、技能、學歷、經驗和相應的資格等要求。公司通過建立崗位任職要求的文件和采取考核上崗等方式明確崗位的任職要求和對有關人員的資格進行的確認。沒有滿足有關要求的適宜人員時,該服務不能提供;如果此項服務有對設備的要求,則該設備的要求也要得到明確和規定,當設備經確認不能滿足有關的要求時,服務也不能提供;

c)對與那些直接和顧客發生的,并與顧客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一旦發生不合格就會對顧客和公司造成較大損失的服務過程,有針對性的制定出適宜和有效的方法對每一個環節予以詳細的描述和規定,并經確認后予以實施。

d)與質量有關的所有服務過程都應保留質量記錄,質量記錄的控制和管理按JSNHWY4.2-02《質量記錄控制程序》進行。

5.2.2公司各部門和各級人員都應按既定的標準和準則對過程進行確認,公司品質主管負責從公司層面會同各部門根據具體要求,對各項服務過程進行監控。為實現以上5.1和5.2的要求,建立相關文件進行控制(詳見"7支持性文件")

5.3標識和可追溯性

5.3.1建立明確的辦法對與服務相關的各類標識進行規范,包括各類設備設施和物資、消防通道、地下室出入口及方向和道路交通的標識;嚴禁煙火、嚴禁高空拋物、高壓危險等注意性標識;服務過程中如油漆未干、電梯檢修、清潔中地滑防止摔倒等服務狀態的標識。

5.3.2對于某些在短時間內無法完成的工作,如顧客報修、顧客投訴的處理等,以及其他一些需較長時間才能完成的工作,建立有效的控制辦法,對在一定時間段或某一階段的過程狀態、進展情況、注意事項等進行跟蹤、記載、標識和管理,使整個過程得以受到監控和可追溯,確保工作的持續連貫和有效完成。

5.4顧客財產

5.4.1公司根據物業管理服務業務的特性,識別和驗證如業主的信件、書報、鑰匙和受托的小孩等顧客財產。

5.4.2對于各類顧客財產,建立相應的保護、維護和使用的管理辦法,包括檢驗、登記、存放和保護及交付方法等管理規定的制定,并在相關程序中予以明確。

5.4.3對于顧客財產的損壞、丟失等情況應進行記錄,有關記錄的控制按文件JSNHWY4.2-02《質量記錄控制程序》執行。

5.5產品防護

5.5.1公司對物資的貯存采取適當的方式進行管理,確定各類物資貯存地點的功能、管理要求和貯存條件,建立物資的分區和標識、物資進出庫控制辦法及盤點辦法等,明確在防火、防盜、防潮等方面防護措施的要求,對物資的借(領)用建立有關的規章制度進行控制。

6檢驗和測量設備的控制

6.1所有在物業管理服務提供的過程中,如果不經檢驗和測量則不能保證服務質量時,則須對該過程和用作檢驗和測量所需的設備進行識別和明確,將有關的設備通過建立清單或臺賬的形式予以統計和登記。

6.2對于有檢驗和測量要求的檢測過程及該過程所需的設備,形成相應的書面程序進行控制,保證該過程和過程所需的設備滿足有關的要求,確保服務提供的質量。

6.3規定適當的時間間隔對檢驗和測量設備進行校驗和調整;在需要時應對檢測設備的精確度作出相應的要求。

6.4所有檢驗和測量設備都根據設備要求貯存在溫度、濕度等相關

條件適宜的場所,并對其搬運、貯存和維護制定相應的措施,以確保設備的完好性,防止設備的損壞和失效。

6.5當發現檢測設備失效時,立即停止該設備的使用,并對該設備進行適當的標識和隔離,防止誤用。同時對經由該檢測設備測量過的產品或公共設備設施重新評估。

7支持性文件

JSNHWY0-01《服務策劃控制程序》

JSNHWY0-02《合同評審程序》

JSNHWY0-03《與顧客溝通的程序》

JSNHWY0-04《采購管理程序》

JSNHWY0-05《分承包方管理程序》

JSNHWY0-06《入住前工作程序》

JSNHWY0-07《物業接管驗收程序》

JSNHWY0-08《入住手續辦理程序》

JSNHWY0-09《裝修管理程序》

JSNHWY0-10《

商鋪管理程序》

JSNHWY0-11《緊急事件及重大質量事故處理程序》

JSNHWY0-12《安全管理程序》

JSNHWY0-13《清潔綠化管理程序》

JSNHWY0-14《泳池管理工作程序》

JSNHWY0-15《家政及維修服務的提供及控制程序》

JSNHWY0-16《公用設施和服務過程的標識》

JSNHWY0-27《顧客財產管理程序》

JSNHWY0-28《物資貯存及管理程序》

JSNHWY0-19《監視和測量裝置控制程序》

篇3:新產品管理章程

以下制度是小編為大家整理了2016年新產品管理章程,僅供大家參考和閱讀。

(一)總則

第一條在進行產品開發前必須進行調查研究,調查研究的工作包括:

1.調查國內市場和重要用戶以及國際重點市場同類產品的技術現狀和改進要求。

2.以國內同類產品市場占有率的前三名以及國際名牌產品為對象,調查同類產品的質量、價格、市場及使用情況。

3.廣泛收集國內外有關情報和專刊,然后進行可行性分析研究。

第二條可行性分析的工作有:

1.論證該類產品的技術發展方向。

2.論證市場動態及發展該產品具備的技術優勢。

3.論證發展該產品的資源條件的可行性。

第三條制定產品發展規劃:由研究所提出草擬規劃,經公司總工程辦公室初步審查,由總工程師組織有關部門人員進行縝密研究,定稿后報公司批準,由計劃科下達執行。

第四條產品開發研究所的主要職責是:

1.開展產品生命周期的研究,促進產品的升級換代,預測企業的盈虧,為企業提供產品生產的科學依據。

2.開展對產品升級換代具有決定意義的基礎科學研究、重大工藝改革、重大專用設備和測試儀的研究。

3.開展那些對提高產品質量有重大影響的新材料研究。

(二)新產品試制管理制度

第五條新產品試制是在產品按科學程序完成“三段設計”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正式投入批生產的前期工作,試制一般分為樣品試制和小批試制兩個階段。

第六條樣品試制是指根據設計圖紙、技術文件和少數必要的工裝,由試制車間試制出一件或數十件樣品,然后按要求進行試驗,以考查產品的性能和設計的合理性。此階段應完全在研究所內進行。

第七條小批量試制是在樣品試制的基礎上進行的,它的主要目的是考核產品工藝性,進一步校正和審驗設計圖紙。此階段以研究所為主,由工藝室負責技術文件和工具設計,試制工作部分轉移到生產車間進行。

第八條在樣品試制小批試制結束后,應分別對考核情況進行總結,并

按zh001—83標準要求編制下列文件:

1.試制總結。

2.型式試驗報告。

3.試用(運行)報告。

(三)新產品試制工作程序

第九條進行新產品簡單工藝設計:根據新產品任務書,安排利用廠房、面積、設備、測試條件等設想和簡略工藝流程。

第十條進行工藝分析:根據產品方案設計和技術設計,做出材料改制,元件改裝,復雜自制件加工等項工藝分析。

第十一條進行產品生產圖的工藝性審查。

第十二條編制試用工藝卡片:

1.工藝過程卡片(路線卡)。

2.關鍵工序卡片(工序卡)。

3.裝配工藝過程卡(裝配卡)。

第十三條根據產品試驗的需要,設計必不可少的工裝,本著經濟可靠,保證產品質量的原則,充分利用現有工裝、通用工裝、組合工裝、簡易工裝、過渡工裝(如低熔點合金模具)等。

第十四條制定試制用材料消耗工藝定額和加工工時定額。

第十五條零部件制造、總裝配中應按質量保證計劃,加強質量管理和信息反饋,并做好試制記錄,編制新產品質量保證要求和文件。

第十六條編寫試制總結:著重總結圖樣和設計文件驗證情況,以及在裝配和調試中所反映出的有關產品結構、工藝及產品性能方面的問題及其解決過程,并附上各種反映技術內容的原始記錄。該文件的內容及要求按zh0001--83進行編寫。樣品試制總結由設計部門負責編制,供樣品鑒定用,小批量試制總結由工藝部門編寫,供批量試制鑒定用。

第十七條編寫型式試驗報告:是產品經全面性能試驗后所編的文件,型式試驗所進行的試驗項目和方法按產品技術條件,試驗程序,步驟和記錄表格參照zh0001—83試制鑒定大綱規定,并由檢驗室負責按zh0001--83編制型式試驗報告。

第十八條編寫試用(運行)報告;是產品在實際工作條件下進行試用試驗后所編制的文件,試用(運行)試驗項目和方法由技術條件規定,試驗通常委托用戶進行,其試驗程序步驟和記錄表格按zh0001—83試制鑒定大綱規定,由研究所設計室負責編制。

第十九條編制特種材料及外購、外部協作零件定點定型報告,由研究所負責編制。

第二十條本制度自頒布之日起施行。

(四)新產品鑒定準則

第二十一條鑒定是對新產品從技術上、經濟上作全面的評價,以確定是否可進入下階段試制或正式投產,它應對社會和用戶負責,要求嚴肅認真和公正地進行。

第二十二條在完成樣品試制和小批試制的全部工作后,按項目管理級別申請鑒定。

第二十三條鑒定分為樣品試制后的樣品鑒定和小批試制后的小批試制鑒定,不準超越階段進行。屬于已投入正式生產的產品系列的,經過批準,樣品試制和小批試制鑒定可以合并進行,但必須具備兩種鑒定所應有的技術文件。

第二十四條按zh0001—83鑒定大綱完成樣品或小批試制產品進的各項測試。

第二十五條按zh0001—83鑒定大綱備齊完整成套的圖樣及設計文件。

第二十六條組織技術鑒定,履行技術鑒定書簽字手續,其技術鑒定的結論內容是:

1.樣品鑒定結論內容。

(1)審查樣品試制結果,設計結構和圖樣的合理性、工藝性,以及特種材料解決的可能性等,確定能否投入小批試制。

(2)明確樣品應改進的事項。

2.小批試制鑒定結論內容。

(1)審查產品的可靠性,審查生產工藝、工具與產品測試設備,各種技術資料的完備與可靠程度,以及資源供應、外購外協件定點定型情況等,確定產品能否投入批量生產。

(2)明確產品制造應改進的事項,搞好產品生產工程評價(c評價)。

(五)產品開發周期管理辦法

第二十七條對于簡單產品、公司已具有成熟制造和應用技術的產品以及由已有產品派生出來的變型產品,允許直接從技術設計或工作圖紙設計開始,開發周期定為1—3個月。

第二十八條從高等院校或有關科研設計機構引進的經過實驗考核的產品,必須索取全部論證、設計和工藝(含工具)的技術資料,并應重新調查分析論證。這類產品的開發周期定為2-5個月。

第二十九條屬于已有產品在性能和結構原理上有較大的改變的研究以及新類別的產品的開發,開發周期一般定為6-7個月,最長為一年(特別情況下超過一年半時間),具體程序周期規定為:

1.調研論證和決策周期:一般產品一個月;復雜產品一個半月。

2.產品設計周期(含技術任務書、技術設計和工作圖設計):1—12個月。

3.工藝(含工具)設計周期:1-2個月。

4.產品試制(含工具制造)周期:1-2個月。

5.樣品試制周期:1-2個月(含樣品鑒定)。

6.小批量試制周期:2-3.5個月。

7.產品鑒定和移交生產周期:1個月。

(六)新產品成果評審和報批規定

第三十條新產品根據鑒定級別,按照國務院、國家科委有關科技成果日與技術進步有關獎勵條例和本公司《關于技術改進與合理化建議管理辦法)日辦理報審手續。日

第三十一條為節省開支,新產品(科研)成果評審會應盡量與新產品鑒定會合并進行。

第三十二條成果報審手續必須在評審鑒定后一個月內辦理完畢。

第三十三條成果獎勵分配方案由公司研究所共同商定后報總工程師批準執行

(七)新產品移交投產管理制度

第三十四條新產品開發都必須具有批準的設計任務書(或建議書),由設計部門進行技術設計,工作圖設計經批準、審核、會簽后進行樣試。樣試圖標記為“s”,批試圖標記為“a”,批試生產圖標記為“礦。a和b的標志必須由總工程師組織召開會議確定。

第三十五條每一項新產品要力求結構合理,技術先進,具有良好的工藝性。

第三十六條產品的主要參數、型號、尺寸、基本結構應采用國家標準或國際同類產品的先進標準,在充分滿足使用需要的基礎上,做到標準化、系統化和通用化。

第三十七條每一項新產品都必須經過樣品試制和小批量試制后方可成批生產,樣試和小批量試制的產品必須經過嚴格的檢驗,具有完整的試制和檢驗報告。部分新產品還必須具有運行報告。樣試、批試均由總工程師召集有關單位進行鑒定并決定投產與否和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在同一系列中,個別工藝變化很小的新產品,經工藝部門同意,可以不進行批試,在樣品試制后,直接辦理成批投產的手續。

第三十八條新產品移交生產線由總工程辦公室組織、總工程師主持召開由設計、試制、計劃、生產、技術、工藝、檢查、標準化、技術檔案、生產車間等各有關部門參加的鑒定會,多方面聽取意見,對新產品從技術、經濟上做出評價,確認設計合理,工藝規程、工藝裝備沒有問題后,提出是否可以正式移交生產線及移交時間的意見。

第三十九條批準移交生產線的新產品,必須有產品技術標準、工藝規程、產品裝配圖、零件圖、工具圖以及其他有關的技術資料。

第四十條移交生產線的新產品必須填寫‘‘新產品移交生產線鑒定驗收表”。

第四十一條圖紙大小和制圖要符合有關國家標準和企業標準要求。

第四十二條成套圖冊編號有序,藍圖與實物相符,工具圖、產品圖等編號應與已有的編號有連貫性。

第四十三條產品圖應按會簽審批程序簽字。總裝圖必須經總工程師審查批準。工藝工具圖紙資料應由工藝部門編制和設計,全部底圖應移交技術檔案部門簽收歸檔。

第四十四條驗收前一個月應將圖紙、資料送驗收部門審閱。

第四十五條技術資料的驗收匯總管理由研究所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