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消防設計崗位職責

消防設計崗位職責

2024-07-30 閱讀 8958

消防設計師廣東昊安建筑消防股份有限公司廣東昊安建筑消防股份有限公司,昊安崗位職責:

1、負責對施工現場的消防設計。

2、消防圖紙會審與技術交底,完成工程項目的施工現場變更及竣工圖制作。

3、負責對設計院的設計圖紙進行會審,圖紙深化設計。

4、完成所承接項目的設計圖紙、竣工圖紙制作,積極配合報建員完成各項報建、報驗手續。

5、參與每個工程項目開工前的工程分析會、驗線會;并對工程各項圖紙及現場分析;項目分包前,優化每個項目;為核算項目成本提出優化設計圖。

6、所有工程項目設計方案施工圖、竣工圖,及報建報驗出的蠟紙圖等資料的歸檔管理。

7、熟悉掌握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能解決報建報驗遇到的技術問題。

8、配合施工要求進行現場技術支持。

任職資格:

1、具備消防行業兩年以上設計工作經驗。

2、獨立完成消防設施設計或消防設施的全過程深化設計經驗(消防水系統、防排煙通風系統、火災自動報警及其、聯動系統中的任意兩個專業以上)。

3、正確使用現行設計規范、標準,精通CAD操作,熟練使用預算等工程軟件和辦公自動化軟件。

4、熟悉消防工程常規系統原理、構成(如:水消防系統、防排煙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氣體滅火系統)。

5、協調并審核前期消防施工方案及施工圖設計,提供消防工程或設備招標工作的技術支持

6、具備高度責任心、良好的溝通能力,有吃苦耐勞的品質,有很強的團隊合作精神。

篇2:消防控制室建筑防火設計規范

消防控制室是建筑消防系統的信息中心、控制中心、日常運行管理中心和各自動消防系統運行狀態監視中心,也是建筑發生火災和日常火災演練時的應急指揮中心。

一、消防控制室的建筑防火設計

設有消防聯動功能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和自動滅火系統或設有消防聯動功能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和機械防(排)煙設施的建筑,應設置消防控制室。

消防控制室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單獨建造的消防控制室,其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

(2)附設在建筑內的消防控制室,宜設置在建筑內首層的靠外墻部位,亦可設置在建筑物的地下一層,但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隔墻和不低于1.50h的樓板,與其他部位隔開,并應設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3)消防控制室送、回風管的穿墻處應設防火閥;

(4)消防控制室內嚴禁有與消防設施無關的電氣線路及管路穿過;

(5)不應設置在電磁場干擾較強及其他可能影響消防控制設備工作的設備用房附近。

二、消防控制室的功能要求

消防控制室內設置的消防設備應包括火災報警控制器、消防聯動控制器、消防控制室圖形顯示裝置、消防專用電話總機、消防應急廣播控制裝置、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控制裝置、消防電源監控器等設備,或具有相應功能的組合設備。

消防控制室內設置的消防控制室圖形顯示裝置,應能顯示表3-9-7規定的建筑物內設置的全部消防系統,及相關設備的動態信息和表3-9-8規定的消防安全管理信息,并應為遠程監控系統預留接口,同時應具有向遠程監控系統傳輸表3-9-7和表3-9-8規定的有關信息的功能。

消防控制室應設有用于火災報警的外線電話。消防控制室應有相應的竣工圖紙、各分系統控制邏輯關系說明、設備使用說明書、系統操作規程、應急預案、值班制度、維護保養制度及值班記錄等文件資料。

具有兩個及兩個以上消防控制室時,應確定主消防控制室和分消防控制室。主消防控制室的消防設備應對系統內共用的消防設備進行控制,并顯示其狀態信息;主消防控制室內的消防設備應能顯示各分消防控制室內消防設備的狀態信息,并可對分消防控制室內的消防設備及其控制的消防系統和設備進行控制;各分消防控制室內的消防設備之間可以互相傳輸、顯示狀態信息,但不應互相控制。

消防控制室內設置的消防設備應為符合國家市場準入制度的產品。消防控制室的設計、建設和運行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消防設備組成系統時,各設備之間應滿足系統兼容性要求。

1.消防控制室資料

消防控制室內應保存下列紙質和電子檔案資料:

建(構)筑物竣工后的總平面布局圖、建筑消防設施平面布置圖、建筑消防設施系統圖及安全出口布置圖、重點部位位置圖等;消防安全管理規章制度、應急滅火預案、應急疏散預案等;消防安全組織結構圖,包括消防安全責任人、管理人、專職、義務消防人員等內容;消防安全培訓記錄、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的演練記錄;值班情況、消防安全檢查情況及巡查情況的記錄;消防設施一覽表,包括消防設施的類型、數量、狀態等內容;消防系統控制邏輯關系說明、設備使用說明書、系統操作規程、系統和設備維護保養制度等;設備運行狀況、接報警記錄、火災處理情況、設備檢修檢測報告等資料,這些資料應能定期保存和歸檔。

2.?消防控制室管理及應急程序

消防控制室管理應實行每日24h專人值班制度,每班不應少于2人;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和滅火系統應處于正常工作狀態;高位消防水箱、消防水池、氣壓水罐等消防儲水設施應水量充足,消防泵出水管閥門、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管道上的閥門常開;消防水泵、防排煙風機、防火卷簾等消防用電設備的配電柜開關處于自動(接通)位置。

消防控制室的值班應急程序應符合下列要求:

接到火災警報后,值班人員應立即以最快方式確認;在火災確認后,立即將火災報警聯動控制開關轉入自動狀態(處于自動狀態的除外),同時撥打“119”報警;還應立即啟動單位內部應急疏散和滅火預案,同時報告單位負責人。

3.?消防控制室的設備布置

消防控制室內設備面盤前的操作距離,單列布置時不應小于1.5m;雙列布置時不應小于2m;在值班人員經常工作的一面,設備面盤至墻的距離不應小于3m;設備面盤后的維修距離不宜小于1m;設備面盤的排列長度大于4m時,其兩端應設置寬度不小于1m的通道;.在與建筑其他弱電系統合用的消防控制室內,消防設備應集中設置,并應與其他設備之間有明顯的間隔。

4.消防控制室的控制與顯示功能

(1)消防控制室圖形顯示裝置。消防控制室圖形顯示裝置應能用同一界面顯示建(構)筑物周邊消防車道、消防登高車操作場地、消防水源位置,以及相鄰建筑的防火間距、建筑面積、建筑高度、使用性質等情況;應能顯示消防系統及設備的名稱、位置和動態信息;當有火災報警信號、監管報警信號、反饋信號、屏蔽信號、故障信號輸入時,應有相應狀態的專用總指示,在總平面布局圖中應顯示輸入信號所在的建(構)筑物的位置,在建筑平面圖上應顯示輸入信號所在的位置和名稱,并記錄時間、信號類別和部位等信息;應在10s內顯示輸入的火災報警信號和反饋信號的狀態信息,100s內顯示其他輸入信號的狀態信息;應采用中文標注和中文界面,界面對角線長度不應小于430mm;應能顯示可燃氣體探測報警系統、電氣火災監控系統的報警信息、故障信息和相關聯動反饋信息。

(2)火災報警控制器。火災報警控制器應能顯示火災探測器、火災顯示盤、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的正常工作狀態、火災報警狀態、屏蔽狀態及故障狀態等相關信息;應能控制火災聲光警報器的啟動和停止。

(3)消防聯動控制器

①應能將消防系統及設備的狀態信息傳輸到消防控制室圖形顯示裝置。

②對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控制和顯示應符合下列要求:應能顯示噴淋泵電源的工作狀態;應能顯示噴淋泵(穩壓或增壓泵)的啟、停狀態和故障狀態,并顯示水流指示器、信號閥、報警閥、壓力開關等設備的正常工作狀態和動作狀態;消防水箱(池)最低水位信息和管網最低壓力報警信息;應能手動控制噴淋泵的啟、停;并顯示其手動啟、停和自動啟動的動作反饋信號。

③對消火栓系統的控制和顯示應符合下列要求:應能顯示消防水泵電源的工作狀態;應能顯示消防水泵(穩壓或增壓泵)的啟、停狀態和故障狀態;并顯示消火栓按鈕的正常工作狀態和動作狀態及位置等信息;消防水箱(池)最低水位信息和管網最低壓力報警信息;應能手動和自動控制消防水泵啟、停,并顯示其動作反饋信號。

④對氣體滅火系統的控制和顯示應符合下列要求:應能顯示系統的手動、自動工作狀態及故障狀態;應能顯示系統的驅動裝置的正常工作狀態和動作狀態;并能顯示防護區域中的防火門(窗)、防火閥、通風空調等設備的正常工作狀態和動作狀態;應能手動控制系統的啟、停,并顯示延時狀態信號、緊急停止信號和管網壓力信號。

⑤對水噴霧、細水霧滅火系統的控制和顯示應符合下列要求:水噴霧滅火系統、采用水泵供水的細水霧滅火系統應符合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要求;采用壓力容器供水的細水霧滅火系統應符合氣體滅火系統的要求。

⑥對泡沫滅火系統的控制和顯示應符合下列要求:應能顯示消防水泵、泡沫液泵電源的工作狀態;應能顯示系統的手動、自動工作狀態及故障狀態;應能顯示消防水泵、泡沫液泵的啟、停狀態和故障狀態;并顯示消防水池(箱)最低水位和泡沫液罐最低液位信息;應能手動控制消防水泵和泡沫液泵的啟、停,并顯示其動作反饋信號。

⑦對干粉滅火系統的控制和顯示應符合下列要求:應能顯示系統的手動、自動工作狀態及故障狀態;應能顯示系統的驅動裝置的正常工作狀態和動作狀態,并能顯示防護區域中的防火門窗、防火閥、通風空調等設備的正常工作狀態和動作狀態;應能手動控制系統的啟動和停止,并顯示延時狀態信號、緊急停止信號和管網壓力信號。

⑧對防煙排煙系統及通風空調系統的控制和顯示應符合下列要求:應能顯示防煙排煙系統風機電源的工作狀態;應能顯示防煙排煙系統的手動、自動工作狀態及防煙排煙系統風機的正常工作狀態和動作狀態;應能控制防煙排煙系統及通風空調系統的風機和電動排煙防火閥、電控擋煙垂壁、電動防火閥、常閉送風口、排煙閥(口)、電動排煙窗的動作,并顯示其反饋信號。

⑨對防火門及防火卷簾系統的控制和顯示應符合下列要求:應能顯示防火門控制器、防火卷簾控制器的工作狀態和故障狀態等動態信息;應能顯示防火卷簾、常開防火門、人員密集場所中因管理需要平時常閉的疏散門及具有信號反饋功能的防火門的工作狀態;應能關閉防火卷簾和常開防火門,并顯示其反饋信號。

⑩對電梯的控制和顯示應符合下列要求:應能控制所有電梯全部回降首層,非消防電梯應開門停用,消防電梯應開門待用,并顯示反饋信號及消防電梯運行時所在樓層;應能顯示消防電梯的故障狀態和停用狀態。

①①消防電話總機應符合下列要求:應能與各消防電話分機通話,并具有插入通話功能;應能接收來自消防電話插孔的呼叫,并能通話;應有消防電話通話錄音功能;應能顯示各消防電話的故障狀態,并能將故障狀態信息傳輸給消防控制室圖形顯示裝置。

①②消防應急廣播控制裝置應符合下列要求:應能顯示處于應急廣播狀態的廣播分區、預設廣播信息;應能分別通過手動和按照預設控制邏輯自動控制選擇廣播分區、啟動或停止應急廣播,并在揚聲器進行應急廣播時自動對廣播內容進行錄音;應能顯示應急廣播的故障狀態,并能將故障狀態信息傳輸給消防控制室圖形顯示裝置。

①③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控制裝置應符合下列要求:應能手動控制自帶電源型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的主電工作狀態和應急工作狀態的轉換;應能分別通過手動和自動控制集中電源型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和集中控制型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從主電工作狀態切換到應急工作狀態;受消防聯動控制器控制的系統,應能將系統的故障狀態和應急工作狀態信息傳輸給消防控制室圖形顯示裝置;不受消防聯動控制器控制的系統,應能將系統的故障狀態和應急工作狀態信息傳輸給消防控制室圖形顯示裝置。

①④消防電源監控器應符合下列要求:應能顯示消防用電設備的供電電源和備用電源的工作狀態和欠壓報警信息;應能將消防用電設備的供電電源和備用電源的工作狀態和欠壓報警信息傳輸給消防控制室圖形顯示裝置

5.消防控制室圖形顯示裝置的信息記錄要求

消防控制室圖形顯示裝置應能記錄建筑消防設施運行狀態信息,記錄容量不應少于10000條,記錄備份后方可被覆蓋。應具有產品維護保養的內容和時間、系統程序的進入和退出時間、操作人員姓名或代碼等內容的記錄,存儲記錄容量不應少于10000條,記錄備份后方可被覆蓋。應記錄消防安全管理信息及系統內各個消防設備(設施)的制造商、產品有效期,記錄容量不應少于10000條,記錄備份后方可被覆蓋。應能對歷史記錄打印歸檔或刻錄存盤歸檔。

6.信息傳輸要求

消防控制室圖形顯示裝置應能在接收到火災報警信號或聯動信號后10s內將相應信息按規定的通訊協議格式傳送給監控中心。消防控制室圖形顯示裝置,應能在接收到建筑消防設施運行狀態信息后100s內將相應信息按規定的通訊協議格式傳送給監控中心。當具有自動向監控中心傳輸消防安全管理信息功能時,消防控制室圖形顯示裝置應能在發出傳輸信息指令后100s內將相應信息按規定的通訊協議格式傳送給監控中心。消防控制室圖形顯示裝置應能接收監控中心的查詢指令并按規定的通訊協議格式將信息傳送給監控中心。

消防控制室圖形顯示裝置應有信息傳輸指示燈,在處理和傳輸信息時,該指示燈應閃亮,在得到監控中心的正確接收確認后,該指示燈應常亮并保持直至該狀態復位。當信息傳送失敗時應有聲、光指示。火災報警信息應優先于其他信息傳輸。信息傳輸不應受保護區域內消防系統及設備任何操作的影響。

篇3:消防安全疏散通道設計標準規范

5.3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5.3.1民用建筑的安全出口應分散布置。每個防火分區、一個防火分區的每個樓層,其相鄰2個安全出口最近邊緣之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5m。

5.3.2公共建筑內的每個防火分區、一個防火分區內的每個樓層,其安全出口的數量應經計算確定,且不應少于2個。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時,可設一個安全出口或疏散樓梯:

1除托兒所、幼兒園外,建筑面積小于等于200m2且人數不超過50人的單層公共建筑;

2除醫院、療養院、老年人建筑及托兒所、幼兒園的兒童用房和兒童游樂廳等兒童活動場所等外,符合表5.3.2規定的2、3層公共建筑。表5.3.2公共建筑可設置1個安全出口的條件耐火等級最多層數每層最大建筑面積(m2)人數一、二級3層500第二層和第三層的人數之和不超過100人三級3層200第二層和第三層的人數之和不超過50人四級2層200第二層人數不超過30人5.3.3老年人建筑及托兒所、幼兒園的兒童用房和兒童游樂廳等兒童活動場所宜設置在獨立的建筑內。當必須設置在其它民用建筑內時,宜設置獨立的安全出口,并應符合本規范第5.1.7條的規定。

5.3.4一、二級耐火等級的公共建筑,當設置不少于2部疏散樓梯且頂層局部升高部位的層數不超過2層、人數之和不超過50人、每層建筑面積小于等于200m2時,該局部高出部位可設置1部與下部主體建筑樓梯間直接連通的疏散樓梯,但至少應另外設置1個直通主體建筑上人平屋面的安全出口,該上人屋面應符合人員安全疏散要求。

5.3.5下列公共建筑的室內疏散樓梯應采用封閉樓梯間(包括首層擴大封閉樓梯間)或室外疏散樓梯:

1醫院、療養院的病房樓;

2旅館;

3超過2層的商店等人員密集的公共建筑;

4設置有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且建筑層數超過2層的建筑;

5超過5層的其它公共建筑。

5.3.6自動扶梯和電梯不應作為安全疏散設施。

5.3.7公共建筑中的客、貨電梯宜設置獨立的電梯間,不宜直接設置在營業廳、展覽廳、多功能廳等場所內。

5.3.8公共建筑和通廊式非住宅類居住建筑中各房間疏散門的數量應經計算確定,且不應少于2個,該房間相鄰2個疏散門最近邊緣之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5m。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時,可設置1個:

1房間位于2個安全出口之間,且建筑面積小于等于120m2,疏散門的凈寬度不小于0.9m;

2除托兒所、幼兒園、老年人建筑外,房間位于走道盡端,且由房間內任一點到疏散門的直線距離小于等于15m、其疏散門的凈寬度不小于1.4m;

3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內建筑面積小于等于50m2的房間。

5.3.9劇院、電影院和禮堂的觀眾廳,其疏散門的數量應經計算確定,且不應少于2個。每個疏散門的平均疏散人數不應超過250人;當容納人數超過2000人時,其超過2000人的部分,每個疏散門的平均疏散人數不應超過400人。

5.3.10體育館的觀眾廳,其疏散門的數量應經計算確定,且不應少于2個,每個疏散門的平均疏散人數不宜超過400~700人。

5.3.11居住建筑單元任一層建筑面積大于650m2,或任一住戶的戶門至安全出口的距離大于15m時,該建筑單元每層安全出口不應少于2個。當通廊式非住宅類居住建筑超過表5.3.11規定時,安全出口不應少于2個。居住建筑的樓梯間設置形式應符合下列規定:

1通廊式居住建筑當建筑層數超過2層時應設封閉樓梯間;當戶門采用乙級防火門時,可不設置封閉樓梯間;

2其它形式的居住建筑當建筑層數超過6層或任一層建筑面積大于500m2時,應設置封閉樓梯間,當戶門或通向疏散走道、樓梯間的門、窗為乙級防火門、窗時,可不設置封閉樓梯間。

居住建筑的樓梯間宜通至屋頂,通向平屋面的門或窗應向外開啟。

當住宅中的電梯井與疏散樓梯相鄰布置時,應設置封閉樓梯間,當戶門采用乙級防火門時,可不設置封閉樓梯間。當電梯直通住宅樓層下部的汽車庫時,應設置電梯候梯廳并采用防火分隔措施。表5.3.11通廊式非住宅類居住建筑可設置一個安全出口的條件耐火等級最多層數每層最大建筑面積(m2)人數一、二級3層500第二層和第三層的人數之和不超過100人三級3層200第二層和第三層的人數之和不超過50人四級2層200第二層人數不超過30人5.3.12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安全出口和房間疏散門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每個防火分區的安全出口數量應經計算確定,且不應少于2個。當平面上有2個或2個以上防火分區相鄰布置時,每個防火分區可利用防火墻上1個通向相鄰分區的防火門作為第二安全出口,但必須有1個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2使用人數不超過30人且建筑面積小于等于500m2的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其直通室外的金屬豎向梯可作為第二安全出口;

3房間建筑面積小于等于50m2,且經常停留人數不超過15人時,可設置1個疏散門;

4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的安全出口不應少于2個,其中每個廳室或房間的疏散門不應少于2個。當其建筑面積小于等于50m2且經常停留人數不超過15人時,可設置1個疏散門;

5地下商店和設置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的地下建筑(室),當地下層數為3層及3層以上或地下室內地面與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時,應設置防煙樓梯間;其它地下商店和設置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的地下建筑,應設置封閉樓梯間;

6地下、半地下建筑的疏散樓梯間應符合本規范第7.4.4條的規定。

5.3.13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離應符合下列規定:

1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間疏散門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離應符合表5.3.13的規定;

2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間疏散門至最近非封閉樓梯間的距離,當房間位于兩個樓梯間之間時,應按表5.3.13的規定減少5m;當房間位于袋形走道兩側或盡端時,應按表5.3.13的規定減少2m;

3樓梯間的首層應設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或在首層采用擴大封閉樓梯間。當層數不超過4層時,可將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設置在離樓梯間小于等于15m處;4房間內任一點到該房間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門的距離,不應大于表5.3.13中規定的袋形走道兩側或盡端的疏散門至安全出口的最大距離。表5.3.13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間疏散門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離(m)名稱位于兩個安全

出口之間的疏散門位于袋形走道

兩側或盡端的疏散門耐火等級耐火等級一、二級三級四級一、二級三級四級托兒所、幼兒園2520—2015—醫院、療養院3530─2015─學校3530—2220—其它民用建筑注:1一、二級耐火等級的建筑物內的觀眾廳、多功能廳、餐廳、營業廳和閱覽室等,基室內任何一點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線距離不大于30m。

2敞開式外廊建筑的房間疏散門至安全出口的最大距離可按本表增加5m;

3建筑物內全部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時,其安全疏散距離可按本表規定增加25%;

4房間內任一點到該房間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門的距離計算:住宅應為最遠房間內任一點到戶門的距離,躍層式住宅內的戶內樓梯的距離可按其梯段總長度的水平投影尺寸計算。

5.3.14除本規范另有規定者外,建筑中的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樓梯以及房間疏散門的各自總寬度應經計算確定。

安全出口、房間疏散門的凈寬度不應小于0.9m,疏散走道和疏散樓梯的凈寬度不應小于1.1m;

不超過6層的單元式住宅,當疏散樓梯的一邊設置欄桿時,最小凈寬度不宜小于1m。

5.3.15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觀眾廳的疏散門不應設置門檻,其凈寬度不應小于1.4m,且緊靠門口內外各1.4m范圍內不應設置踏步。

劇院、電影院、禮堂的疏散門應符合本規范第7.4.12條的規定。

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的室外疏散小巷的凈寬度不應小于3m,并應直接通向寬敞地帶。

5.3.16劇院、電影院、禮堂、體育館等人員密集場所的疏散走道、疏散樓梯、疏散門、安全出口的各自總寬度,應根據其通過人數和疏散凈寬度指標計算確定,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觀眾廳內疏散走道的凈寬度應按每100人不小于0.6m的凈寬度計算,且不應小于1m;邊走道的凈寬度不宜小于0.8m。

在布置疏散走道時,橫走道之間的座位排數不宜超過20排;縱走道之間的座位數:劇院、電影院、禮堂等,每排不宜超過22個;體育館,每排不宜超過26個;前后排座椅的排距不小于0.9m時,可增加1倍,但不得超過50個;僅一側有縱走道時,座位數應減少一半;

2劇院、電影院、禮堂等場所供觀眾疏散的所有內門、外門、樓梯和走道的各自總寬度,應按表5.3.16-1的規定計算確定;

3體育館供觀眾疏散的所有內門、外門、樓梯和走道的各自總寬度,應按表5.3.16-2的規定計算確定;

4有等場需要的入場門不應作為觀眾廳的疏散門。表5.3.16-1劇院、電影院、禮堂等場所每100人所需最小疏散凈寬度(m)觀眾廳座位數(座)≤2500≤1200耐火等級一、二級三級疏散部位門和走道平坡地面

階梯地面0.65

0.750.85

1.00樓梯0.751.00表5.3.16-2體育館每100人所需最小疏散凈寬度(m)觀眾廳座位數檔次(座)3000~50005001~1000010001~20000疏散部位門和走道平坡地面0.430.370.32階梯地面0.500.430.37樓梯0.500.430.37注:表5.3.16-2中較大座位數檔次按規定計算的疏散總寬度,不應小于相鄰較小座位數檔次按其最多座位數計算的疏散總寬度。

5.3.17學校、商店、辦公樓、候車(船)室、民航候機廳、展覽廳、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等民用建筑中的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樓梯以及房間疏散門的各自總寬度,應按下列規定經計算確定:

1每層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樓梯以及房間疏散門的每100人凈寬度不應小于表5.3.17-1的規定;當每層人數不等時,疏散樓梯的總寬度可分層計算,地上建筑中下層樓梯的總寬度應按其上層人數最多一層的人數計算;地下建筑中上層樓梯的總寬度應按其下層人數最多一層的人數計算;

2當人員密集的廳、室以及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設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時,其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樓梯以及房間疏散門的各自總寬度,應按其通過人數每100人不小于1m計算確定;

3首層外門的總寬度應按該層或該層以上人數最多的一層人數計算確定,不供樓上人員疏散的外門,可按本層人數計算確定;

4錄像廳、放映廳的疏散人數應按該場所的建筑面積1人/m2計算確定;其它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的疏散人數應按該場所的建筑面積0.5人/m2計算確定;

5商店的疏散人數應按每層營業廳建筑面積乘以面積折算值和疏散人數換算系數計算。地上商店的面積折算值宜為50%~70%,地下商店的面積折算值不應小于70%。疏散人數的換算系數可按表5.3.17-2確定;表5.3.17-1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樓梯和房間疏散門每100人的凈寬度(m)樓層位置耐火等級一、二級三級四級地上一、二層0.650.7510地上三層0.7510-地上四層及四層以上各層101.25-與地面出入口地面的高差不超過10m的地下建筑0.75--與地面出入口地面的高差超過10m的地下建筑10--表5.3.17-2商店營業廳內的疏散人數換算系數(人/m2)樓層位置地下二層地下一層、地上第一、二層地上第三層地上第四層及四層以上各層換算系數0.800.850.770.605.3.18人員密集的公共建筑不宜在窗口、陽臺等部位設置金屬柵欄,當必須設置時,應有從內部易于開啟的裝置。窗口、陽臺等部位宜設置輔助疏散逃生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