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質量員崗位職責
1、根據受監工程的設計文件、施工方案、施工規范、操作規程和工程質量驗收標準等有關資料,編制受監工程質量監督計劃,并按照質量監督計劃實施監督管理工作;
2、深入施工現場,對地基基礎、主體結構、關鍵工序等實施重點監督,對原材料、構配件、設備按規定進行監督檢測;
3、對受監項目實施全過程質量監督管理,發現嚴重工程質量問題及時按規定查處,并向上級匯報;
4、負責制訂過程檢驗計劃,定期進行工程質量檢查、分析,并提出改進措施,監督整改、糾正的情況;參加工程質量事故調查處理,及時提交事故調查報告;
5、監督建設單位工程竣工驗收的組織形式、驗收程序以及在驗收過程中提供的有關資料和形成的質量評定文件是否符合有關規定,實體質量是否存在嚴重缺陷,工程質量的檢驗評定是否符合標準;
6、負責工程的隱、預檢、分部分項工程質量評定的審核和資料的收集工作,確保資料的完整、準確;編寫受監工程質量監督報告;
7、認真填寫監督工作手冊和工作紀實手冊,并按時提交工作總結;
8、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與質量、安全有關的工作。
篇2: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制度范本
一、監督人員工作紀律
1.監督人員經市質監部門授權由業主單位委派行使監督,受質監部門與業主雙重領導,直接對業主負責。
2.監督人員必須堅持"公正、誠信、科學、求實"的宗旨。主動積極、勤奮刻苦、虛心謹慎地全心全意為工程建設服務。
3.監督人員應加強自身思想建設,廉潔奉公,不謀私利。嚴禁以任何方式收受第三方任何形式的饋贈,自覺抵制不正之風,確保自身公正地位。
4.監督人員不得向第三方推薦分包隊伍和推銷設備材料,更不準兼任第三方的實職或虛職(顧問)。
5.監督人員應明確職責,擺正位置,顧全大局,實事求是。正確處理好建設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設計單位等各方的關系。
6.監督人員應加強業務學習,熟讀圖紙規范及合同。常駐現場,堅守崗位,認真做好施工過程中的各項監督工作,確保監督工程優質、高效、安全及造價合理。凡因監督人員失職、失誤造成損失的均須承擔責任。
7.監督人員必須堅持科學的工作態度,嚴格按國家規范、標準實施監督,以檢查、試驗、測量的數據為監督的主要依據。
8.監督人員應加強組織紀律性,認真貫徹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做到內外有別,保守公司及建設單位的秘密。
9.監督人員應接受質監部門的指導,按照業主單位的要求,虛心聽取受監督單位的意見,及時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提高監督水平。
10.監督人員有責任將本守則以文字方式傳達各受監方,并請業主和各受監方配合監督。
二、監督人員工作細則
1.監督進場各施工單位的工程技術人員、施工機械、試驗和檢測儀器設備是否與標書承諾一致。
2.審核各施工單位編織的施工組織設計的合理性。
3.施工過程中要嚴格按規范要求控制施工,對施工過程中施行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的現場監控,對不合格工程要堅決做返工處理。
4.底基層施工
4.1底基層施工前對路基進行處理并壓實,要求表面平整、堅實、無彈簧,無大的坑槽、高的土坎,底基層是一個結構層也是一個整平層,保證此層灰土最小厚度不小于15CM,整平后路拱基本達到路面設計要求,底基層石灰穩定土壓實度要符合規范要求不小于93%。
4.2底基層施工控制有高程、寬度、松鋪厚度、含灰量、含水量、平整度、壓實度,每一控制都需要測量或試驗。
4.2.1高程由松鋪厚度來推算,寬度要用尺丈量,不小于設計寬度底基層寬8米,基層寬7.5米,下封層寬7米。
4.2.2含灰量要依試驗室檢測數據為準,石灰劑量不足要及時加灰;含水量要求在碾壓時不能太大或太小,試驗室要經常檢測含水量,碾壓時的含水量應為最佳含水量略大于1%左右。
4.2.3底基層的平整度要符合規范要求,對平整度達不到要求的不準終壓,要在初壓時觀測平整度;壓實度必須達到規范要求,碾壓要一次碾壓到位,不能壓壓停停,對壓實度不符合要求的,要一直碾壓到合格為止,對實在達不到規范要求的要查明原因,采取措施,使壓實度滿足規范要求。
4.2.4土塊要經粉碎,石灰要經過充分消解才能使用,未消解石灰必須剔除,配和比要按設計要求控制準確,路拌深度要達到底層,不準有夾層現象。
5.基層施工
5.1基層施工與底基層施工相同,要特別注意平整度、路拱和基層的養生工作,養生期一般為七天,養生期間表面要保持濕潤,水量又不能太大,盡量禁止車輛通行。
5.2其余各項要求與底基層相同。
6.下封層施工
6.1基層養生期滿后,應盡快鋪灑下封層,施工時先對基層表面進行清掃,灑少量水,避免表面起揚塵。
6.2下封層施工必須在氣溫不低于15℃,且穩定上升,風速不大時進行噴灑,有霧或下雨不能施工,施工過程中注意油溫,控制在130-1700C灑布在均勻,用油量相對較準確,灑布過程中發現有空白、缺邊時,應立即補灑,有積聚時應予刮除,灑布后及時用碎石覆蓋,碾壓。
7.施工時的進度控制
7.1根據施工單位提交的施工組織設計和每月(旬)計劃完成量與實際完成量與以比較,對計劃沒有完成的,要找明原因,寫出處理意見,如何在以后的時間內給補上來。
7.2對施工不利的環節,要想辦法解決,解決不了的要及時上報組長。
8.資金控制
8.1施工過程當中,如有變更發生,現場監督人員要平等、公正的配合進行變更設計,即不讓施工單位吃虧,又不讓公路建設的資金用在不該用的地方。
8.2認真進行對待計量工作,要真實反映工程實際發生的工程量及工程的進展情況。不準以任何不正當理由給施工單位少計量,計量要真實準確,如發現工程中有少計量要說明理由,如發現多計量或重復計量立即做嚴肅處理。
9.合同管理
施工過程中要嚴格按合同辦事,對不按合同要求辦事的,一律不與計量支付。
10.安全生產
10.1監督檢查施工單位的安全保障措施,把施工單位的安全保障體系和安全保障的責任制落到實處,避免只有文字沒有行動的形式主義。
10.2監督人員要定期對施工單位安全生產進行抽查,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
11.實驗檢測
11.1加強試驗工作,認真填寫實驗數據,要求施工單位的試驗要真實、準確,滿足規范要求的頻率;
11.2作為監督人員要以實驗數據為依據,不能只憑直觀、直覺,要親自動手去做,檢查頻率要符合監督檢查的要求。
11.3對完成的結構層要認真檢測,檢查是否滿足設計標準要求,如不合格,責令返工或采取其它補救措施。
12.內業
12.1現場監督人員,要經常檢查施工單位的內業資料,雙方的內業資料要同步、齊全、準確、規范。
12.2不合格工程的返工,內業上也要反映出來。合格的內業資料才是計量的依據。
12.3現場監督人員要隨時接受建設單位或市質監部門檢查或抽查。
13.環境保護
要加強境保護,做到文明施工,廢棄的材料不準亂丟亂放,施工過程中注意灑水,避免出現揚塵。
篇3:房地產公司工程質量管理制度
某房地產公司工程質量管理制度
一、責權劃分
(一) 建設單位
1、 協調施工、監理、設計單位的關系。
2、 根據國家的有關標準、規范、規程、規定、設計文件、施工組織設計(方案)、承包合同對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的工作質量和施工質量進行檢查。對不符合國家規定和設計的行為提出整改要求。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均應按建設單位的要求改進工作。
(二) 施工單位
1、 嚴格按照設計文件。施工方案。施工組織設計和國家標準、規范、規程施工,對施工質量負責。
2、 及時按建設單位和監理的指令改進工作。對建設單位及監理的書面指令應在建設單位及監理指定的期限內完成書面答復。施工單位有權拒絕建設單位、監理不正確的指令。但必須陳述“拒絕”的正當理由,并得到建設單位和監理的確認。在建設單位、監理堅持其指令必須執行時,其后果由堅持人負責。
(三) 監理單位
1、 根據國家標準、規程、規范、規定、設計文件代表建設單位對施工單位的施工質量進行監理。對違反國家規定和設計文件的行為發出整改指令。施工單位無正當理由拒絕監理指令。監理可發出停工令。復工令亦由監理發出。
2、 確認施工質量。并對已確認的施工質量負責(但并不免除施工單位對施工質量的責任)。
二、 技術質量管理方針三全管理(全員、全過程、全方位)、預控為主、確保質量。
三、 技術質量管理體系
(一) 建設單位、施工、監理都應根據本單位的具體情況,建立以總工程師為首的技術質量管理系統。
(二) 管理系統的人員必須到崗,職責必須劃分明確、管理到位。
四、 圖紙收發和審核
(一) 工程圖紙及設計文件(包括設計變更)一律由建設單位檔案員分發給施工單位項目經理部技術負責人(或檔案員)以及監理工程師。
(二) 各單位技術負責人應組織有關人員認真審查圖紙。
(三) 圖紙審查要點:
1、 要尺寸、標高、位置、預留孔洞埋件是否正確。
2、 重要構造是否合理。
3、 圖紙、文件是否互相矛盾。
4、 執行標準、規范是否明確。
5、 土建與安裝的銜接有無問題。
6、 現在施工技術、裝備、供應條件是否適應技術難點的特殊要求。
7、 有無危及安全的因素。
五、 設計交底設計交底由建設單位組織有關單位進行。設計交底的主要目的在于說明工程特征、了解設計意圖、澄清圖紙會審中的問題、更正圖紙錯誤等。設計交底記錄由設計單位整理,經建設單位、設計、監理、施工各方共同簽署后建設單位分發有關單位。
六、 施工組織設計
(一) 施工組織設計由施工單位編制。由監理單位組織施工、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等有關人員審核。
(二) 施工組織設計應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1、 工程概況:
2、 施工總平面圖:
3、 綜合計劃:包括進度、材料、預制件、設備、勞動力、施工機具、臨時設施計劃;
4、 施工方法及技術措施;
5、 季節施工措施:
6、 質量保證措施:
7、 安全技術措施;
8、 環保及文明施工技術措施。
(三) 施工組織設計的修改、批準程序要符合施工單位的管理制度,同時應通知建設單位、監理重大修改應由建立組織有關人員重新審定。
七、 技術交底由各單位技術負責人向各自的屬下進行技術交底。尤其是施工單位的技術交底必須深入到基層,交底應有針對性,說明操作要點、質量標準和安全注意事項。
八、 施工嚴格按照標準、規范、規程、設計文件,施工組織設計進行施工。
九、 設計變更
(一) 變更設計施工必須按設計變更圖(通知)及洽商記錄進行。
(二) 施工中有下列情況由施工單位向監理提出,經建設單位同意后提交設計單位書面批準后可以變更施工。
1、 圖紙錯誤
2、 合理化建議
3、 施工條件、材料規格、品種無法滿足原設計要求。
(三) 不影響結構建筑美觀和使用功能的次要部位,可以在得到建設單位及設計人同意的前提下先施工,后補充洽商記錄。
(四) 設計變更圖、變更通知、洽商記錄是設計文件的組成部分,是監理的依據。
十、 材料檢驗
(一) 主要材料、構件、配件、設備、儀表必須具備合格證、材質單方可使用。新材料、新產品應具備鑒定證明、質量標準、使用說明和工藝要求方可使用。
(二) 指較大、無合格證、部位特別重要的材料、構件、配件、設備、儀表必須按規范、標準的要求由施5--單位復驗。
(三) 建設單位、監理對材料、構件、儀表產生疑問,可以抽樣復驗,復驗合格由建設單位承擔費用,復驗不合格,施工單位承擔費用,并嚴禁使用。
十一、技術檢驗施工規程、規范和技術文件規定的技術檢驗(比如:強度、壓力、絕緣、探傷等)一律按有關規定由施工單位進行,不得任意減少內容和降低標準。關鍵的檢驗應通知監理到場。施工單位應將檢驗報告提交監理審查登記。
十二、 隱蔽驗收
(一) 上道工序的工作結果被下道工序所掩蓋,無法或很難進行再次檢查;發生錯誤無法或很難彌補的工程部位必須進行隱蔽檢查以及合格后方準開始下道工序。
(二) 監理單位必須事先按分項工程編制隱蔽驗收部位計劃表,表中應注明項目、部位、檢查內容,并書面通知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
(三) 工程進行到監理單位規定的隱檢部位,施工單位在自己進行了技術復核、質量評定之后準備好相應的檔案資料和檢驗工(量)具,報請監理驗收。
(四) 隱蔽驗收各項專業人員都須參加,而且必須作出記錄并有施工和監理代表簽字確認。
十三、 中間驗收某一部分分部工程完成之后,由建設單位召集施工、監理、設計聯合進行驗收,做出書面記錄,后續的分部工程方可插入。
十四、 設備試運轉
(一) 具備下列條件方可進行試運轉
1、 安裝工作完成,并經質量檢驗合格;
2、 技術文件規定的檢驗工作完成并合格;
3、 試運轉方案編制完畢:
4、 測試量具,工具齊備。
(二) 試運轉由施工單位主持實施,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參加。
(三) 試運轉記錄應完整歸檔。
十五、 竣工驗收
(一) 竣工驗收條件:
1、 合同規定的工程范圍施__ -完畢,并達到質量標準;
2、 檔案齊備。
(二) 竣工驗收由質量監督總站、建設單位、施工單位、設計單位、監理聯合進行。
(三) 竣工驗收應填寫驗收單。
十六、 質量評定
(一) 質量評定按《建筑安裝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發分項、分部和單位工程劃分進行檢驗評定。
(二) 質量評定由施工單位按標準規定組織相應的人員進行。施工單位自檢核定合格報監單位核準。
十七、 持證上崗
(一) 需要持證上崗特殊工種,施z-單位必須安排持證人操作。
(二) 建設單位和監理單位應隨時檢查特殊工種的持證情況,并有權停止無證人員工作或拒絕確認由無證人員進行施工的工程質量。
十八、 質量保證資料施工單位應按市建委的有關文件的規定整理質量保證資料。質保資料應在施工過程中及時整理,嚴禁寫“回憶錄,和編假數據。質量保證資料應報監理審查、登記、竣工后由施工單位整理成卷,一式三份報監理核定。
十九、 質量事故
(一) 發生質量事故,施工單位應立即通知建設單位和監理單位,同時采取防止事故擴大的有效措施。
(二) 質量事故不得擅自修補掩飾。施工單位需組織有關方面調查分析事故原因,寫出書面方案報監理。經沒計和監理同意后方可進行處理。
(三) 事故處理完畢,施工單位應寫出事故報告,報告應說明事故原因,處理方法和處理結果。家里對處理結果進行檢查、登記備案。
二十、 計量
(一) 施工使用的儀器、量具必須合格,并在規定的計量檢定周期內使用。
(二) 監理應對在用的量具的“檢定合格證”進行檢查、登記。
二十一、分包工程質量分包單位的資質由建設單位和監理確定,分包工程質量由總包單位負責,分包單位的施工技術由總包單位出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