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脫硝技術崗位職責任職要求

脫硝技術崗位職責任職要求

2024-07-29 閱讀 1451

脫硝技術崗位職責

崗位職責:

1、負責環保煙氣治理工程,脫硫/脫硝初期技術方案的設計起草

2、技術協議的設計起草

3、與客戶交流

4、合同簽訂后的工藝設計

5、現場調試

任職資格:

1、30~40周歲,大專及以上學歷,環保、化工、機械等相關專業,精通脫硫/脫硝工藝,熟悉除塵工藝

2、5年以上煙氣治理經驗,并有獨立主導設計3個以上的脫硫/脫硝工程成功業績

3、具備工藝設計、技術管理與施工管理經驗優先

4、具有注冊環保工程師證書、注冊建造師證書或注冊環評師證書者優先

5、較強的責任心,嚴謹踏實,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和溝通能力

6、能夠適應不定期出差

崗位職責:

1、負責環保煙氣治理工程,脫硫/脫硝初期技術方案的設計起草

2、技術協議的設計起草

3、與客戶交流

4、合同簽訂后的工藝設計

5、現場調試

任職資格:

1、30~40周歲,大專及以上學歷,環保、化工、機械等相關專業,精通脫硫/脫硝工藝,熟悉除塵工藝

2、5年以上煙氣治理經驗,并有獨立主導設計3個以上的脫硫/脫硝工程成功業績

3、具備工藝設計、技術管理與施工管理經驗優先

4、具有注冊環保工程師證書、注冊建造師證書或注冊環評師證書者優先

5、較強的責任心,嚴謹踏實,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和溝通能力

6、能夠適應不定期出差

脫硝技術崗位

篇2:火電廠煙氣脫硝技術規范

1總則1.1適用范圍本規范適用于新建、擴建和改建的機組容量為300MW及以上燃煤、燃氣、燃油火電廠鍋爐或供熱鍋爐同期建設或已建鍋爐加裝的選擇性催化還原法煙氣脫硝工程的規劃、設計、評審、采購、施工及安裝、調試、驗收和運行管理。對于機組容量300MW以下鍋爐,當幾臺鍋爐煙氣合并處理,或其他工業爐窯,采用選擇性催化還原法脫硝技術時參照執行。本標準針對火電廠選擇性催化還原法煙氣脫硝技術,無其他脫硝方法如SNCR,電子束輻射法等內容。1.2實施原則1.2.1煙氣脫硝工程的建設,應按國家的基本建設程序進行。設計文件應按規定的內容和深度完成報批和批準手續。1.2.2新建、改建、擴建燃煤鍋爐的煙氣脫硝工程應和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1.2.3當鍋爐排煙NO*濃度較低時(<300mg/m3),SCR煙氣脫硝系統的脫硝效率可不低于50%;當鍋爐排煙NO*濃度較高時(>800mg/m3),建議先采用其他方式(如改進燃燒方式、SNCR脫硝等)進行初步脫硝,再采用SCR煙氣脫硝;一般情況下,SCR煙氣脫硝系統的脫硝效率應不小于80%(含備用催化劑層),脫硝效率在滿足環保要求的同時應具有進一步提高脫硝效率的能力。1.2.4加裝煙氣脫硝系統后,氨逃逸率一般不大于3ppm,SO2/SO3轉化率一般小于1%,鼓勵采用更低氨逃逸率和SO2/SO3轉化率的催化劑產品和技術方案。1.2.5煙氣脫硝系統主體設備設計使用壽命應不低于主機的設計/剩余壽命,裝置的可用率應保證在95%以上。1.2.6脫硝系統的建設必須充分考慮與鍋爐主體系統的兼容與相互影響,脫硝系統不得對鍋爐安全運行造成重大隱患,脫硝系統對鍋爐熱效率的影響應減小到最低。1.2.7煙氣脫硝工程建設,除應符合本規范外,還應符合國家有關工程質量、安全、消防等方面的強制性標準條文的規定。2術語和定義2.1脫硝島Denitrationequipment指脫硝裝置及為脫硝服務的建(構)筑物。2.2選擇性催化還原法(SCR)selectivecatalyticreduction?煙氣脫硝方法的一種。利用還原劑在催化劑作用下有選擇性地與煙氣中的氮氧化物(NO*,主要是NO和NO2)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無害的氮氣和水。2.3還原劑reductant指煙氣脫硝工藝中用于脫除NO*的物質,選擇性催化還原脫硝工藝使用的還原劑主要為液氨、尿素或氨水。2.4乙類液體LiquidB二級易燃液體,閃點大于等于28小于60攝氏度。2.5SCR反應器SCRreactor煙氣脫硝工藝中承裝有催化劑的脫硝裝置。2.6噴氨格柵ammoniainjectiongird將還原劑(如氨氣)噴入SCR反應器的裝置。2.7靜態混合器staticmi*er一種還原劑(如氨氣)和煙氣的混和裝置。2.8氨逃逸率ammoniaslipSCR反應器出口煙氣中氨的濃度,一般用vppm表示。2.9SO2/SO3轉化率SO2/SO3conversionrate煙氣中的SO2在SCR反應器中被催化劑氧化而轉換成SO3的比例。?式中:——SCR反應器出口的SO3濃度(干基,6%O2),mg/m3;?——SCR反應器入口的SO3濃度(干基,6%O2),mg/m3;?——SCR反應器入口的SO2濃度(干基,6%O2),mg/m3。2.10裝置可用率plantavailable脫硝裝置每年正常運行時間與鍋爐每年總運行時間的百分比。式中:——鍋爐每年總運行時間,h;?——脫硝裝置年不能運行的小時數,h。2.11脫硝效率denitrationefficiency指由脫硝裝置脫除的NO*量與未經脫硝前煙氣中所含NO*量的百分比式中:——脫硝前煙氣中NO*的濃度(干基,6%O2),mg/m3;?——脫硝后煙氣中NO*的濃度(干基,6%O2),mg/m3。2.12設備阻力differentialpressureofequipment脫硝設備進口法蘭處煙氣平均全壓和出口法蘭處煙氣平均全壓之差,單位為帕斯卡(簡稱帕,Pa)。2.13煙氣排放連續監測系統continuousemissionsmonitoringsystem對鍋爐排放的煙氣進行連續地、實時地跟蹤監測,又稱為煙氣排放在線監測系統。2.14過量空氣系數e*cessaircoefficient燃料燃燒時,實際入爐空氣量與理論空氣量的比值,用“α”表示。2.15標準狀態standardcondition氣體在溫度為273K、壓力為101325Pa時的狀態,簡稱“標態”。2.16新建、擴建、改建鍋爐和在用鍋爐new,e*pansive,constructedandin-useboiler新建鍋爐:指從無到有,新開始建設的鍋爐(含本標準發布之日前已獲得批準但尚未建成投運使用的鍋爐)。擴建鍋爐:指在原有鍋爐房基礎上,為增加鍋爐房容量而建設的鍋爐。改建鍋爐:指更新改造的鍋爐。在用鍋爐:指本標準實施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鍋爐。2.17鍋爐boiler將燃料燃燒,使燃燒的化學能轉化為熱能,又將熱能傳遞給水、汽、導熱油等工質,從而產生熱工質的設備。3總體設計3.1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GB536-88?液體無水氨GB18215-2000?重大危險源辯識GB13223-2003?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12348-1990?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標準GB/T50033-20**?建筑采光設計標準GB50040-1996?動力機器基礎設計規范GBJ16-1987(20**年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222-95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GB12801-1991?生產過程安全衛生要求總則GB50229-2006?火力發電廠與變電所設計防火規范GB50243-20**?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J22-1987?廠礦道路設計規范GBJ87-85?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規范GBJ140-90?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GBZ1-20**?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T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顆粒物測定與氣態污染物采樣方法GB50219-1995?水噴霧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8958-2006?缺氧危險作業安全規程GB50116-1998?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150-1998?鋼制壓力容器GB12268-2005?危險貨物品名表GB12241-2005?安全閥一般要求HJ/T75-20**?火電廠煙氣排放連續監測技術規范HJ/T76-20**?固定污染源排放煙氣連續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HJ/T42紫外分光光度法HJ/T43鹽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DL5009.1-20**?電力建設安全工作規程(火力發電廠部分)DL/T5029-1994?火力發電廠建筑裝修設計標準DL/T5035-2004?火力發電廠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技術規程DL5053-1996?火力發電廠勞動安全與工業衛生設計規程DL/T5120-2000?小型電力工程直流系統設計規程DL/T5136-20**?火力發電廠、變電所二次接線設計技術規程DL/T5153-20**?火力發電廠廠用電設計技術規定JB/T7658.3-95?氨制冷裝置用立式蒸發器JB/T5446-1999?活塞式單機雙級制冷壓縮機《空氣和廢氣監測分析方法》《安全生產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建設項目安全審查辦法》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國質技監局1999年頒發)壓力管道設計技術導則(中石化建管部2004發布)《建設項目(工程)竣工驗收辦法》(國家計委1990年)《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竣工驗收管理辦法》(國家環境保護總局20**年)3.2脫硝裝置工藝參數的確定3.2.1脫硝裝置工藝參數應根據鍋爐容量和調峰要求、燃料品質、氮氧化物控制規劃和環境影響評價要求的脫硝效率、還原劑的供應、廠址場地布置、水源情況等因素,經全面分析優化后確定。3.2.2新建脫硝裝置的煙氣設計參數宜采用鍋爐最大連續工況(BMCR)、燃用設計燃料時的煙氣參數,校核值宜采用燃用校核燃料鍋爐經濟運行工況(ECR)時的煙氣參數。已建電廠加裝煙氣脫硝裝置時,其設計工況和校核工況宜根據脫硝裝置入口處實測煙氣參數確定,并充分考慮燃料的變化趨勢。3.2.3煙氣中SO2質量流量可根據公式3-1估算:?3-1式中:M(SO2)——煙氣中SO2質量流量,t/h;?K——燃料燃燒中硫的轉化率(煤粉爐一般取0.9);Bg——鍋爐最大連續工況負荷時的燃煤量,t/h;q4——鍋爐機械未完全燃燒的熱損失,%;Sar——燃料的收到基硫分,%。煙氣中其它污染物成分(如氯化氫(HCl)、氟化氫(HF))的設計數據宜依據燃料分析數據計算確定。3.2.4SCR法脫硝一般采用氨氣作為還原劑,其耗量按下式計算:氨氣耗量=F×CNO*×Mr×10-6(Nm3/h)式中:F——鍋爐煙氣流量(干基,Nm3/h)CNO*——進口NO*濃度(實際氧量基準下,vppm)Mr——NH3與NO*反應摩爾比3.3總圖設計3.3.1一般規定3.3.1.1脫硝裝置的總體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1)工藝流程合理,煙道短捷;(2)交通運輸便捷;(3)方便施工,有利于維護檢修;(4)合理利用地形、地質條件;(5)充分利用廠內公用設施;(6)節約用地,工程量小,運行費用低;(7)符合環境保護、勞動安全和工業衛生要求。3.3.1.2技改工程應避免拆遷運行機組的生產建(構)筑物和地下管線。當不能避免時,應采取合理的過渡措施。3.3.1.3還原劑卸料及貯存場所宜布置在對環境影響較小的區域。3.3.2總平面布置3.3.2.1高灰脫硝裝置宜布置在鍋爐后,而低灰脫硝裝置宜布置在電除塵器后。3.3.2.2還原劑一般在廠內就地制備,卸料壓縮機、儲氨罐、液氨蒸發槽、氨氣緩沖罐、氨氣稀釋槽、廢水池、廢水泵和氮氣瓶儲存室等還原劑制備儲存設施宜在脫硝裝置附近集中布置,該區域稱為氨區。3.3.2.3脫硝就地控制室宜與鍋爐控制合并布置,也可結合工藝流程和場地條件就近布置在除塵配電室等等建筑內,合并布置在脫硝裝置附近,也可結合工藝流程和場地條件一般不設獨立的脫硝就地控制室。3.3.2.4脫硝裝置的豎向布置,應結合廠內主體工程的規劃,并符合下列要求:(1)脫硝島應不受洪水危害,室外設計標高應高于設計高水位0.5m。(2)各建、構筑物、道路等的標高和布置,應便于維修、擴建、排水暢通,滿足生產使用的方便。(3)新建鍋爐,脫硝場地的平整及土石方平衡應由主體工程統一考慮。技改工程,脫硝場地應力求土石方自身平衡。場地平整坡度視地形、地質條件確定,一般為0.5~2.0%;困難地段不小于0.3%,但最大坡度不宜大于3.0%。3.3.2.5建筑物室內、外地坪高差及特殊場地標高應符合下列要求:(1)有車輛出入的建筑物室內、外地坪高差,一般為0.15~0.30m;(2)無車輛出入的室內、外高差可大于0.30m;(3)易燃、可燃、易爆、腐蝕性液體貯存區地坪宜低于周圍道路標高。3.3.2.6當開挖工程量較大時,可采用階梯布置方式,但臺階高差不宜超過5m,并設臺階間的連接踏步。擋土墻高度3m及以上時,墻頂應設安全護欄。同一套脫硝裝置宜布置在同一臺階場地上。卸腐蝕性液體的場地宜設在較低處,且地坪應做防腐蝕處理。3.3.2.7脫硝場地的排水方式宜與主體工程相統一。3.3.2.8物料裝卸場地需要灑水沖洗時,宜在場地低處設截水溝,或采用其它方式集中排水。3.3.2.9架空管道在跨越道路時應保持4.5~5.0m的凈空,有大件運輸要求或在檢修期間有大型起吊設施通過的道路應根據需要確定。在跨越鐵路時,一般管線應保持離軌面5.5m的凈空,當為易燃或可燃液體、氣體管道時,應保持6.0m的凈空。當采用電力機車牽引時,與鐵路軌頂應保持6.55m的凈空距離。3.3.3交通運輸3.3.3.1脫硝島內道路的設計,應符合GBJ22的要求。3.3.3.2脫硝島內道路的設計,應與廠內主體工程的道路設計協調一致。3.3.3.3脫硝島內道路的設計,應保證脫硝島的物料運輸便捷,消防通道暢通,檢修方便,并滿足場地排水的要求。氨區應設消防車道或可供消防車通行且寬度不小于6m的平坦空地。3.3.3.4還原劑宜采用具有自卸能力的密封罐車運輸。3.3.3.5脫硝島內及與廠內的各建、構筑物之間,應根據生產、生活、消防和檢修的需要設置行車道路、消防車通道和人行道。脫硝島與廠內干道相連的道路寬度,應根據廠內總平面規劃來確定。脫硝還原劑的運輸道路寬度不小于6.0m,轉彎半徑不小于9.0m。物料裝卸區域停車位道路縱坡宜為平坡,困難時坡度不宜大于1.5%,并應設足夠的汽車會車、回轉場地,按行車路面要求進行硬化處理。脫硝島內一般行車路面寬度不宜小于4m,困難情況下也可采用不小于3.5m,轉彎半徑不小于7.0m。通往建筑物出入口處的人行引道的寬度宜與門寬相適應。3.3.3.6脫硝島道路的結構形式應與廠內道路相一致,脫硝島內裝置密集區域宜采用混凝土塊鋪砌等硬化方式處理,以便于檢修及清掃。3.3.3.7進廠還原劑應設有計量裝置和取樣化驗裝置,也可與廠內主體工程共用。3.3.4綠化布置脫硝島的綠化布置應與廠內主體工程的綠化規劃協調一致。4脫硝工藝系統4.1工藝流程選擇性催化還原法煙氣脫硝裝置應由氨儲存和制備供應系統、脫硝反應系統、氨稀釋和廢水處理系統、煙氣系統、自控和在線監測系統等組成,典型的選擇性催化還原法煙氣脫硝工藝流程如圖A所示。從氨儲存和制備供應系統制備得到的氨氣送至氨/空氣混合器與空氣混合,混合后的氣體通過噴氨格柵或靜態混合器與煙氣混合,之后進入SCR反應器,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煙氣中的氮氧化物與氨發生反應除去,從而達到去除氮氧化物的目的。4.2一般規定4.2.1還原劑4.2.1.1SCR煙氣脫硝工藝一般采用氨氣作為還原劑。氨/空氣混合器內氨與空氣的混合比例應符合GB536-88的防爆規定,一般氨氣濃度(體積百分比)設定在≤5%。4.2.1.2還原劑氨氣一般可由液氨、氨水或尿素制備得到:(1)液氨:屬于危險品,需十分注意安全防護,設備投資最少;(2)尿素:安全原料(肥料),濕或者干的形態,容易運輸,容易批準使用,但系統投資高;(3)氨水:容易運輸,20%濃度以下不屬于危險原料,比液氨安全,易批準使用,投資費用介于液氨和尿素制氨費用之間。4.2.1.3儲存氨和制備氨氣時,應符合《安全生產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和《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建設項目安全審查辦法》的有關規定。4.2.2催化劑4.2.2.1催化劑在招標時,一般應向賣方提供以下原始數據供賣方對催化劑進行選型設計。煙氣中NO*含量(S.T.P.干態,6%含氧量);煙氣體積流量(S.T.P.濕態或干態);煙氣溫度范圍;含塵量(S.T.P.干態,6%含氧量);煤種的工業分析,元素分析;灰份分析;飛灰粒徑分布;煙氣組分分析:O2含量(S.T.P.干態);?CO2含量(S.T.P.干態);N2含量(S.T.P.干態);?H2O含量(S.T.P.);SO2含量(S.T.P.干態,6%含氧量);SO3含量(S.T.P.干態,6%含氧量);?HCl含量(S.T.P.干態,6%含氧量);HF含量(S.T.P.干態,6%含氧量);CO含量(S.T.P.干態,6%含氧量);硅(Si)含量(S.T.P.干態,6%含氧量);硒(Se)含量(S.T.P.干態,6%含氧量);砷(As)含量(S.T.P.干態,6%含氧量);汞(Hg)含量(S.T.P.干態,6%含氧量);鉛(Pb)含量(S.T.P.干態,6%含氧量);磷(P)含量(S.T.P.干態,6%含氧量);有機烷烴(CH)含量(S.T.P.干態,6%含氧量);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含量(S.T.P.干態,6%含氧量)。4.2.2.2SCR反應器內承裝的催化劑可選擇蜂窩式、板式、波紋式或其他形式。催化劑形式、催化劑中各活性成分含量以及催化劑用量一般應根據具體煙氣工況、灰質特性和脫硝效率確定。4.2.2.3催化劑各層模塊一般具有規格統一、互換性的特點,且應采用鋼結構框架,并便于運輸、安裝和起吊。4.2.2.4催化劑模塊必須設計有效防止煙氣短路的密封系統,密封裝置的壽命不低于催化劑的壽命。4.2.2.5催化劑層數一般應留有1-2層備用層,初期設計脫硝效率低的取大值,基本安裝層數應當由承包商和廠家協商決定應根據催化劑化學、機械性能衰減特及其價格趨勢經技術經濟比較確定。4.2.2.6每一層催化劑一般應設計有至少一個可拆卸的催化劑測試部件,并設有吹灰設施和反積灰措施。4.2.2.7應考慮在系統停運時催化劑的保護措施。4.2.3SCR反應器4.2.3.1SCR反應器的數量應根據鍋爐容量、反應器的容量和脫硝系統可靠性要求等確定。建議300MW機組(含300MW)以下設計一臺鍋爐配置一臺反應器,300MW機組以上設計一臺鍋爐配置兩臺反應器。4.2.3.2對于已有鍋爐加裝SCR反應器,應充分考慮SCR反應器對原有鍋爐空預器和整體空間布局的影響。必要時,應對原有鍋爐空預器(傳熱元件的高度、材質和波型等)、鍋爐鋼結構和基礎進行技術改造。4.2.4脫硝系統旁路除特殊情況外,脫硝系統無須設置煙氣旁路。4.2.5脫硝副產物脫硝副產物可能含有SO3、(NH4)HSO4、(NH4)2SO4。4.2.6脫硝廢水脫硝系統廢水處理方式應結合全廠水務管理、廠內除灰方式及排放條件等綜合因素確定。4.2.7煙氣監測系統脫硝系統應設置煙氣排放連續監測系統。4.2.8設備、材料選擇脫硝系統相關設備、材料的選擇和配置應優先考慮脫硝裝置長期運行的可靠性。4.3脫硝主工藝系統4.3.1氨儲存和制備供應系統4.3.1.1氨儲存和制備供應系統各裝置需按乙類液體系統設置。儲氨罐一組不應超過兩行,氨氣制備系統一般應不少于兩套。4.3.1.2采用液氨作為氨氣來源時,應該保證氨含量在99.5%以上;設置儲氨罐時,應布置在裝置(車間)區邊緣的一側,并需在明火或者散發火花地點的側風或上風向,其裝卸站應靠近道路(或鐵路)。4.3.1.3氨氣制備裝置(液氨蒸發器)的出力應按設計工況下氨氣消耗量的100%~120%選擇,且不小于100%校核工況下的氨氣消耗量。氨氣與氮氧化物的比例不宜過大,以免氨氣和硫化物產生副反應。4.3.1.4儲氨罐容量宜不小于設計工況下5天的氨氣消耗量。4.3.1.5儲氨以及氨制備裝置的容量應根據《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以及《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建設項目安全審查辦法》。根據《重大危險源辨識》的規定,氨的使用量若超過40噸,則為重大危險源。一般情況下,2×600MW機組氨法SCR的氨儲存量可在200噸的范圍內。4.3.1.6氨儲存和制備供應系統應有控制NH3二次污染的措施。4.3.1.7氨儲存設備及運輸用閥門及管道須按相關壓力容器及危險物輸送設管道計規范選用。閥門的通流直徑宜與管道一致。所有與有可能與氨接觸的管道、管件、閥門、儀表等部件應嚴格禁銅。4.3.1.8各氨儲存設備及運輸管道上應有排空和氮氣輸入管路,作為清理設施。4.3.1.9氨系統區域和所有可能產生氨泄露區域上部設置的頂棚或類似結構不應有可能造成氨聚集的封閉的上凸區。4.3.2脫硝反應系統4.3.2.1脫硝反應器供氨系統應能夠根據煙氣流量、NO*濃度調整供氨量,其設計出力應滿足鍋爐最大煙氣流量及氨噴NO*濃度時的需氨量。格柵,氨/空氣混合氣體一般以順流方式噴入煙氣。(1)氨/空氣混合氣體一般以分區方式通過噴氨格柵噴入煙氣,每個區域系統應具有均勻穩定的流量特性并具有獨立的流量控制和測量手段,允許均一的定量給料;(2)當煙氣流量過大及煙溫過高時,要求進行修整。4.3.2.2噴氨格柵應有防止被固體灰份堵塞的措施。4.3.2.3噴氨格柵應有防腐措施。4.3.2.4噴氨格柵上應設置擾導流裝置,促進將氨/空氣混合氣和煙氣充分混合,擾且導流裝置應具有一定的耐磨性。4.3.2.5反應器外應設置供檢修維護的平臺和扶梯,平臺設計荷載不應小4000N/m2,平臺寬度不小于1.2m,塔內不應設置固定式的檢修平臺。4.3.2.6反應器內各部件均考慮檢修維護措施,頂部應有屋脊性支撐結構,強度設計應考慮不小于500N/m2的檢修荷載。4.3.2.8反應器宜采用鋼結構,內部結構應根據煙氣流動和防磨、防腐技術要求進行設計。人孔、檢查孔、測量孔要求催化劑安裝更換起吊設施保溫油漆要求熱膨脹防積灰?及灰載4.3.3輔助系統4.3.3.1脫硝吹灰器宜裝設在催化劑層上側易堵灰處。4.3.3.2脫硝吹灰器及參數應按下列要求考慮:(1)反應器的脫硝催化劑除塵宜選用聲波吹灰器。(2)一個SCR反應器用多臺吹灰器合用時,應根據技術要求確定數量。(3)吹灰器的性能應保證能去除催化劑上積存的粉塵。4.3.3.3SCR反應器的入口和出口的管路系統均應采取防腐、防磨、防堵塞、防沾污等措施,與脫硝后的煙氣接觸的殼體也應采取必要的防腐措施。4.3.3.4經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審批,批準設置旁路煙道時,脫硝裝置旁路及進、出口擋板應有良好的操作和密封性能。4.3.3.5防腐煙道的結構設計應滿足相應的防腐要求,并保證煙道的振動和變形在允許范圍內,避免造成防腐層脫落。4.3.4氨稀釋和廢水處理系統4.3.4.1氨氣稀釋槽將清理或事故或停機狀態下儲氨設備中的液氨和氨氣排放至此,用水稀釋后后排入廢水處理系統。4.3.4.2廢水排放處理系統可以單獨設置,也可排入廠內廢水處理系統進行處理。4.3.4.3廢水的處理措施及工藝選擇,應符合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審批意見的要求。4.3.4.4廢水中的懸浮物和氯離子可采用中和、化學沉淀、混凝、離子交換等工藝去除。4.3.4.5廢水處理系統應采取防腐措施,適應處理介質的特殊要求。4.3.4.6處理后的廢水,可按照全廠廢水管理的統一規劃進行回用或排放,處理后排放的廢水水質應達到GB8978和建廠所在地區的地方排放標準要求。5脫硝裝置輔助系統5.1電氣系統5.1.1供電系統5.1.1.1脫硝裝置低壓廠用電電壓等級應與廠內主體工程一致。5.1.1.2脫硝裝置廠用電系統中性點接地方式應與廠內主體工程一致。5.1.1.3脫硝工作電源的引接:脫硝低壓工作電源應單設脫硝低壓工作變壓器供電。5.1.1.4每臺鍋爐宜設一段脫硝低壓母線。5.1.1.5除滿足上述要求外,其余均應符合DL/T5153中的有關規定。5.1.2直流系統5.1.2.1新建鍋爐同期建設煙氣脫硝裝置時,脫硝裝置直流負荷宜由機組直流系統供電。當脫硝裝置布置離主廠房較遠時,也可設置脫硝直流系統。5.1.2.2脫硝裝置為預留時,機組直流系統不考慮脫硝負荷。5.1.2.3已建鍋爐加裝煙氣脫硝裝置時,宜裝設脫硝直流系統向脫硝裝置直流負荷供電。5.1.2.4直流系統的設置應符合DL/T5120的規定。5.1.3交流保安電源和交流不停電電源(UPS)5.1.3.1200MW及以上機組配套的脫硝裝置宜設單獨的交流保安母線段。當主廠房交流保安電源的容量足夠時,脫硝交流保安母線段宜由主廠房交流保安電源供電,否則可由單獨設置的能快速啟動的柴油發電機供電。其他要求應符合DL/T5153中的有關規定。5.1.3.2新建鍋爐同期建設煙氣脫硝裝置時,脫硝裝置交流不停電負荷宜由機組UPS系統供電。當脫硝裝置布置離主廠房較遠時,也可單獨設置UPS。5.1.3.3脫硝裝置為預留時,機組UPS系統不考慮向脫硝負荷供電。5.1.3.4已建鍋爐加裝煙氣脫硝裝置時,宜單獨設置UPS向脫硝裝置不停電負荷供電。5.1.3.5UPS宜采用靜態逆變裝置。其它要求應符合DL/T5136中的有關規定。5.1.4二次線5.1.4.1脫硝電氣系統宜在脫硝控制室控制,并納入分散控制系統。5.1.4.2脫硝電氣系統控制水平應與工藝專業協調一致,宜納入分散控制系統控制,也可采用強電控制。5.1.4.3其它二次線要求應符合DL/T5136和DL/T5153的規定。5.2熱工自動化系統5.2.1熱工自動化水平5.2.1.1脫硝裝置應采用集中監控,實現脫硝裝置啟動,正常運行工況的監視和調整,停機和事故處理。5.2.1.2脫硝裝置宜采用分散控制系統(DCS),其功能包括數據采集和處理(DAS)、模擬量控制(MCS)、順序控制(SCS)及聯鎖保護、脫硝廠用電源系統監控等。5.2.1.3脫硝裝置在啟、停、運行及事故處理情況下均應不影響機組正常運行。5.2.2控制室控制室的設置,一般宜兩臺爐設置一個脫硝集中控制室,也可采用四臺爐設置一個脫硝集中控制室。條件具備時,可以將脫硝裝置的控制納入機組單元控制室。已建鍋爐增設的脫硝裝宜設備獨立控制室。5.2.3熱工檢測及控制5.2.3.1脫硝裝置應有完善的熱工模擬量控制、順序控制、聯鎖、保護、報警功能。各項功能應盡可能在DCS系統中統一實現。5.2.3.2保護系統指令應具有最高優先級;事件記錄功能應能進行保護動作原因分析。5.2.3.3重要熱工測量項目儀表應雙重或三重化冗余設置。5.2.3.4脫硝島可設必要的工業電視監視系統。5.2.3.5脫硝裝置控制系統可根據全廠整體控制方案,與機組控制系統或全廠輔控系統統籌考慮。5.3建筑及結構5.3.1建筑5.3.1.1一般規定(1)脫硝島建筑設計應根據生產流程、功能要求、自然條件、建筑材料和建筑技術等因素,結合工藝設計,合理組織平面布置和空間組合,注意建筑群體的效果及與周圍環境的協調。(2)脫硝島的建(構)筑物的防火設計應符合GB50229及國家其他有關防火標準和規范的要求。(3)脫硝島的建筑物室內噪聲控制設計標準應符合GBJ87的規定。(4)脫硝島的建筑設計除執行本規定外,應符合國家和行業的現行有關設計標準的規定。5.3.1.2采光和自然通風(1)脫硝島的建筑物宜優先考慮天然采光,建筑物室內天然采光照度應符合GB50033的要求。(2)一般建筑物宜采用自然通風,墻上和樓層上的通風孔應合理布置,避免氣流短路和倒流,并應減少氣流死角。5.3.1.3室內外裝修(1)建筑物的室內外墻面應根據使用和外觀需要進行適當處理,地面和樓面材料除工藝要求外,宜采用耐磨、易清潔的材料。(2)脫硝建筑物各車間室內裝修標準應按DL/T5029中同類性質的車間裝修標準執行。5.3.2結構5.3.2.1燃煤鍋爐脫硝工程土建結構的設計除應符合本標準的規定外,尚應符合現行國家規范及行業標準的要求。5.3.2.2屋面、樓(地)面在生產使用、檢修、施工安裝時,由設備、管道、材料堆放、運輸工具等重物引起的荷載,以及所有設備、管道支架作用于土建結構上的荷載,均應由工藝設計專業提供。其樓(屋)面活荷載的標準值及其組合值、頻遇值和準永久值系數應按表5-1的規定采用。表5-1建筑物樓(屋)面均布活荷載標準值及組合值、頻遇值和準永久值系數項次類別標準值kN/m2組合值系數Ψc頻遇值系數Ψf準永久值系數Ψq1配電裝置樓面6.00.90.80.82控制室樓面4.00.80.80.83電纜夾層4.00.70.70.74作為設備通道的混凝土樓梯3.60.70.50.55.3.2.3作用在結構上的設備荷載和管道荷載(包括設備及管道的自重,設備、管道及容器中的填充物重,應按活荷載考慮。其荷載組合值、頻遇值和準永久值系數均取1.0。其荷載分項系數取1.3。5.3.2.4脫硝建、構筑物抗震設防類別按丙類考慮,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應符合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5.3.2.5計算地震作用時,建、構筑物的重力荷載代表值應取恒載標準值和各可變荷載組合值之和。各可變荷載的組合值系數應按表5-2采用。表5-2計算重力荷載代表值時采用的組合值系數可變荷載的種類組合值系數一般設備荷載(如管道、設備支架等)1.0樓面活荷載按等效均布荷載計算時0.7按實際情況考慮時1.0屋面活荷載05.4暖通及消防系統5.4.1一般規定5.4.1.1脫硝島內應有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系統,并應符合DL/T5035和GB50243及國家有關現行標準。5.4.1.2脫硝島應有完整的消防給水系統,還應按消防對象的具體情況設置火災自動報警裝置和專用滅火裝置。脫硝島建(構)物及各工藝系統消防設計應符合GB50229及GBJ16等規范的要求。5.4.2采暖通風5.4.2.1脫硝島區域建筑物的采暖應與其他建筑物一致。當廠區設有集中采暖系統時,采暖熱源宜由廠區采暖系統提供。5.4.2.2脫硝島區域建筑物的采暖應選用不易積塵的散熱器供暖,當散熱器布置上有困難時,可設置暖風機。5.4.2.3脫硝島內控制室和電子設備間應設置空氣調節裝置。室內設計參數應根據設備要求確定。5.4.2.4在寒冷地區,通風系統的進、排風口宜考慮防寒措施。5.4.2.5通風系統的進風口宜設在清潔干燥處,電纜夾層不應作為通風系統的吸風地點。在風沙較大地區,通風系統應考慮防風沙措施。在粉塵較大地區,通風系統應考慮防塵措施。5.4.3消防系統5.4.3.1脫硝島消防水源宜由廠內主消防管網供給。消防水系統的設置應覆蓋所有室外、室內建構筑物和相關設備。5.4.3.2室內消防栓的布置,應保證有兩支水槍的充實水柱同時到達室內任何部位。脫硝島建筑物室內消火栓的間距不應超過50m。5.4.3.3室外消火栓應根據需要沿道路設置,并宜靠近路口,在建筑物外不應大于120m,室外消火栓的保護半徑不應大于150m,若廠內主消防系統在脫硝島附近設有室外消火栓,可考慮利用其保護范圍,相應減少脫硝島室外消火栓的數量。5.4.3.4在脫硝島區域內,主要包括電子設備間、控制室、水噴霧系統、電纜夾層、電力設備附近等處按照GBJ140規定配置一定數量的移動式滅火器。5.5煙氣排放連續監測系統(CEMS)5.5.1設置目的5.5.1.1實時監視、調整脫硝運行參數,確保脫硝裝置正常運行。5.5.1.2向當地環保部門提供燃煤鍋爐煙氣污染物排放數據。5.5.2設置位置及數量5.5.2.1用于為煙氣脫硝裝置實現閉環控制和性能考核提供數據的CEMS,其檢測點分別設在煙氣脫硝裝置進口和出口。其中進出口檢測項目至少應包括煙塵、NO*、O2,并與煙氣脫硝裝置的控制系統聯網。5.5.2.2用于環保部門監測鍋爐煙氣污染物排放指標的CEMS,其監測點應設置在煙囪上或煙囪入口。檢測項目應至少包括煙塵、NO*、溫度、O2、流量。5.5.2.3當煙氣脫硝裝置出口的CEMS與環保監測的CEMS合并使用時,應首先取得當地環保部門的同意,在確保滿足環保部門要求的前提下,還應滿足脫硝裝置在各種運行條件下提供的數據能符合煙氣脫硝裝置控制系統的要求。5.5.2.4用于環保監測的CEMS應符合HJ/T75和HJ/T76的要求。其監測探頭應安裝在煙氣脫硝裝置凈煙氣煙道和旁路煙道的匯流點的下游,并預留環保部門實施遠程監測的接口。6材料6.1一般規定6.1.1材料的選擇應滿足脫硝裝置特定工藝要求,選擇具有較長使用壽命的材料。6.1.2通用材料應在燃煤鍋爐常用的材料中選取。6.1.3對于接觸腐蝕性介質的部位,應擇優選取相應材料。6.2金屬材料6.2.1金屬材料宜以碳鋼材料為主。對金屬材料表面可能接觸腐蝕性介質的區域,應根據脫硝工藝不同部位的實際情況,襯抗腐蝕性和磨損性強的非金屬材料。6.2.2當以金屬材料作為承壓部件,襯非金屬材料作為防腐部件時,應充分考慮非金屬材料與金屬材料之間的粘結強度。同時,承壓部件的自身設計應確保非金屬材料能夠長期穩定地附著在承壓部件上。6.3非金屬材料非金屬材料主要可選用玻璃鱗片樹脂、玻璃鋼、塑料、橡膠、陶瓷類產品用于防腐蝕和磨損。7環境保護與安全7.1一般規定7.1.1在脫硝裝置建設、運行過程中產生煙氣、廢水、噪聲及其它污染物的防治與排放,應貫徹執行國家現行的環境保護法規和標準的有關規定。7.1.2脫硝島在設計、建設和運行過程中,應高度重視勞動安全和工業衛生,采取各種防治措施,保護人身的安全和健康。7.1.3脫硝島的安全管理應符合GB12801中的有關規定。7.1.4脫硝島可行性研究階段應有環境保護、勞動安全和工業衛生的論證內容。在初步設計階段,應提出深度符合要求的環境保護、勞動安全和工業衛生專篇。7.1.5建設單位在脫硝島建成運行的同時,安全和衛生設施應同時建成運行,并制訂相應的操作規程。7.2環境保護7.2.1脫硝裝置的設計、建設,應以GB13223為依據,經過脫硝裝置處理后的煙氣排放應符合該標準要求。7.2.2脫硝廢水經處理后的排放應達到GB8978和建廠所在地的地方排放標準的相應要求。7.2.3脫硝島的設計、建設,應采取有效的隔聲、消聲、綠化等降低噪聲的措施,噪聲和振動控制的設計應符合GBJ87和GB50040的規定,各廠界噪聲應達到GB12348的要求。7.3勞動安全7.3.1脫硝島的建設應遵守DL5009.1和DL5053及其他有關規定。7.3.2脫硝島的防火、防爆設計應符合GBJ16、GB50222和GB50229等有關規范的規定。7.3.3建立并嚴格執行經常性的和定期的安全檢查制度,及時消除事故隱患,防止事故發生。7.3.4脫硝島室內防泄漏、防噪聲與振動、防電磁輻射、防暑與防寒等要求應符合GBZ1的規定。8.3.5在易發生液氨或者氨氣泄漏的的區域設置必要的檢測設備和水噴霧系統。8.3.6應盡可能采用噪聲低的設備,對于噪聲較高的設備,應采取減震消聲措施,盡量將噪聲源和操作人員隔開。工藝允許遠距離控制的,可設置隔聲操作(控制)室。8消防安全8.1氨區宜布置在地勢較低的地帶,與其他建筑物防火間距按表8-1計算。表8-1氨區與其他建筑物防火間距名稱罐區總儲量(t)防火間距(m)耐火等級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乙類液體(儲氨罐)1-5012152051---5000253040(《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J16-87))8.2在地上、半地下儲罐或儲罐組,應設置非燃燒、耐腐蝕的材料防火堤。8.3脫硝島的總平設計應符合GBJ16、GB50222和GB50229等防火、防爆有關規范的規定。8.4氨區須安裝相應的氣體濃度檢測報警裝置,防雷防靜電裝置,相應的消防設施等,儲罐安全附件、急救設施設備和泄漏應急處理設備。8.5根據《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第五十條,危險化學品單位應當創立本單位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配備應急救援人員和必要應急救援器材、設備,并定期組織演練。9工程施工與驗收9.1工程施工9.1.1脫硝工程設計、施工單位應具有國家相應的工程設計、施工資質。9.1.2脫硝工程的施工應符合國家和行業施工程序及管理文件的要求。9.1.3脫硝工程應按設計文件進行建設,對工程的變更應取得設計單位的設計變更文件后再進行施工。9.1.4脫硝工程施工中使用的設備、材料、器件等應符合相關的國家標準,并應取得供貨商的產品合格證后方可使用。9.1.5施工單位除遵守相關的施工技術規范以外,還應遵守國家有關部門頒布的勞動安全及衛生、消防等國家強制性標準。9.2工程驗收9.2.1竣工驗收9.2.1.1脫硝工程驗收應按《建設項目(工程)竣工驗收辦法》、相應專業現行驗收規范和本規范的有關規定進行組織。工程竣工驗收前,嚴禁投入生產性使用。9.2.1.2脫硝工程驗收應依據主管部門的批準文件、批準的設計文件和設計變更文件、工程合同、設備供貨合同和合同附件、設備技術說明書和技術文件、專項設備施工驗收規范及其它文件。9.2.1.3脫硝工程中選用國外引進的設備、材料、器件應按供貨商提供的技術規范、合同規定及商檢文件執行,并應符合我國現行國家或行業標準的有關要求。9.2.1.4工程安裝、施工完成后應進行調試前的啟動驗收,啟動驗收合格和對在線儀表進行校驗后方可進行分項調試和整體調試。9.2.1.5通過脫硝裝置整體調試,各系統運轉正常,技術指標達到設計和合同要求后,應進行啟動試運行。9.2.1.6對整體啟動試運行中出現的問題應及時消除。在整體啟動試運行連續試運168小時,技術指標達到設計和合同要求后,建設單位向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生產試運行申請。經批準后,方可進行生產試運行。9.2.2環境保護性能驗收9.2.2.1脫硝裝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按《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管理辦法》的規定進行。一般應在自生產試運行之日起的3個月內,向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該脫硝裝置的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對生產試運行3個月仍不具備環境保護驗收條件的,可申請延期驗收,但生產試運行期限最長不超過一年。9.2.2.2脫硝裝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除應滿足《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管理辦法》規定的條件外,在生產試運行期間還應對脫硝裝置進行性能試驗,性能試驗報告應作為環境保護驗收的重要內容。9.2.2.3脫硝裝置性能試驗包括:功能試驗、技術性能試驗、設備試驗和材料試驗。其中,技術性能試驗至少應包括以下項目:(1)脫硝效率;(2)吸收劑利用率和NH3/NO*比;脫硝反應器出口煙氣殘氨量(3)煙氣排放系統溫度與系統壓力降;(4)氨氣與空氣混合比例;(5)電能消耗;(6)催化劑活性與純度;(7)脫硝副產物含濕量和氧化率等。9.2.2.4脫硝裝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的主要技術依據包括:(1)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審批文件;(2)各類污染物環境監測報告;(3)批準的設計文件和設計變更文件;(4)脫硝性能試驗報告;(5)試運行期間煙氣連續監測報告;(6)完整的啟動試運(驗)、試運行記錄等。9.2.2.5經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合格后,脫硝裝置方可正式投入使用運行。10運行與維護10.1一般規定10.1.1脫硝裝置的運行、維護及安全管理除應執行本規范外,還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強制性標準的規定。10.1.2未經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準,不得停止運行脫硝裝置。由于緊急事故造成脫硝裝置停止運行時,應立即報告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10.1.3脫硝裝置的運行應達到以下技術指標:裝置的可用率大于95%,各項污染物達標排放。10.1.4脫硝裝置運行應在滿足設計工況的條件下進行,并根據工藝要求,定期對各類設備、電氣、自控儀表及建(構)筑物進行檢查維護,確保裝置穩定可靠地運行。10.1.5脫硝裝置不得在超過設計負荷120%的條件下長期運行。10.1.6脫硝裝置在正常運行條件下,各項污染物排放應滿足相關規定和工程設計要求。10.1.7廠內應建立建全與脫硝裝置運行維護相關的各項管理制度,以及運行、操作和維護規程;建立脫硝裝置、主要設備運行狀況的臺帳制度。10.2人員與運行管理10.2.1根據廠內管理模式特點,對脫硝裝置的運行管理既可成為獨立的脫硝車間也可納入鍋爐或除灰車間的管理范疇。10.2.2脫硝裝置的運行人員宜單獨配置。當廠內需要整體管理時,也可以與機組合并配置運行人員。但廠內至少應設置1名專職的脫硝技術管理人員。10.2.3廠內應對脫硝裝置的管理和運行人員進行定期培訓,使管理和運行人員系統掌握脫硝設備及其它附屬設施正常運行的具體操作和應急情況的處理措施。運行操作人員,上崗前還應進行以下內容的專業培訓:(1)啟動前的檢查和啟動要求的條件;(2)處置設備的正常運行,包括設備的啟動和關閉;(3)控制、報警和指示系統的運行和檢查,以及必要時的糾正操作;(4)最佳的運行溫度、壓力、脫硝效率的控制和調節,以及保持設備良好運行的條件;(5)設備運行故障的發現、檢查和排除;(6)事故或緊急狀態下人工操作和事故處理;(7)設備日常和定期維護;(8)設備運行及維護記錄,以及其他事件的記錄和報告。10.2.4廠內應建立脫硝系統運行狀況、設施維護和生產活動等的記錄制度,主要記錄內容包括:(1)系統啟動、停止時間;(2)還原劑進廠質量分析數據,進廠數量,進廠時間;(3)系統運行工藝控制參數記錄,至少應包括:氨區各設備的壓力、溫度、氨的泄漏值,SCR反應器出、入口煙氣溫度、煙氣流量、煙氣壓力、濕度、NO*和氧氣濃度,差壓、出口NH3濃度等;(4)主要設備的運行和維修情況的記錄,包括對批準設置旁路煙道的,旁路檔板門的開啟與關閉時間的記錄;(5)煙氣連續監測數據、污水排放、脫硝附產物處置情況的記錄;(6)生產事故及處置情況的記錄;(7)定期檢測、評價及評估情況的記錄等。10.2.5運行人員應按照廠內規定堅持做好交接班制度和巡視制度,特別是對于液氨卸車儲存,液氨蒸發過程的監督與配合,防止和糾正裝卸過程中產生泄漏對環境造成的污染。10.3維護保養10.3.1脫硝裝置的維護保養應納入全廠的維護保養計劃中。10.3.2廠內應根據脫硝裝置技術負責方提供的系統、設備等資料制定詳細的維護保養規定。10.3.3維修人員應根據維護保養規定定期檢查、更換或維修必要的部件。10.3.4維修人員應做好維護保養記錄。

篇3:電氣運行技術專工兼脫硝安全職責內容

序號職責標準分工作標準評價標準重點評價條款扣分條款扣分標準1貫徹執行國家、行業、上級公司以及本單位有關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10(1)認真貫徹執行國家、行業、上級及本單位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規程標準及規章制度等文件,并組織有關人員進行學習未認真貫徹執行2分/次(2)制定具體的落實計劃、方案或措施,經本部門領導批準后組織實施未制定具體的落實計劃、方案或措施2分/次(3)檢查有關計劃、方案或措施的執行情況,并提出考核意見未檢查有關計劃、方案或措施的執行情況2分/次2參加編制、修訂專業運行規程、技術措施及有關管理制度10(1)編制本單位運行規程、技術標準及有關管理制度運行規程、技術標準及有關管理制度編制不及時5分/項(2)檢查本專業運行規程的執行情況,并提出考核意見未每月對本專業規程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2分/次(3)設備變更、改造后,及時修訂現場規程、系統圖現場規程、系統圖紙的修訂與設備變更、改造后內容不相符合5分/項3負責本專業技術及日常管理工作10(1)及時整理本專業的運行記錄、圖紙、技術資料等管理工作,做好設備臺賬資料不健全或管理混亂3分/項(2)檢查、審閱班組的安全技術資料未及時審閱有關安全技術資料2分/次(3)負責本專業運行技術管理的有關事宜;對本專業運行人員的工作進行檢查考核和技術指導未對本專業運行人員的工作進行檢查考核和技術指導5分(4)深入生產現場,了解運行方式,查看運行記錄,對異常參數進行分析,并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未及時分析運行參數異常的原因5分/次未制定參數異常的防范措施2分/次(5)督促處理運行中發現的問題及設備缺陷存在未將設備缺陷及時通知檢修維護人員的現象2分/次(6)對本專業的日常管理、巡回檢查、重要操作等進行監督指導運行人員存在誤操作現象10分日常管理不到位1分/次(7)以發現的設備隱患,及時向有關領導和相關部門匯報,提出處理意見,并做好記錄未及時向有關領導和相關部門匯報所發現的設備隱患2分/次(8)制定本專業有關安全技術措施及規章制度,指導、檢查各項技術措施及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簽字后的措施不符合上級規定或不符合現場實際2分/處(9)根據季節特點,及時提出調整本專業有關運行方式的建議未及時提出調整本專業有關運行方式的建議2分/次4負責本專業崗位技術培訓10(1)編制專業技術培訓計劃,并組織實施未及時編制專業技術培訓計劃5分(2)每月進行現場考問,檢查有關人員的學習情況未進行現場考問檢查人員的學習情況2分/次(3)針對設備檢修、變更、改造等實際情況,監督相關專業編制“設備異動情況”報告,并核查其正確性、完整性設備檢修、變更、改造后無“設備異動情況”報告2分/項(4)設備變更、改造后,及時下發并組織相關人員對變更、改造后的內容進行培訓對變更、改造后的內容未組織培訓3分/次5參與編制“反事故措施”計劃10(1)參與編制“反措”計劃未編制“反措”計劃10分(2)按季度監督檢查本專業“反措”計劃完成情況,并進行總結未組織落實“反措”計劃并按季度進行檢查2分/項未進行“反措”季度總結5分/次6監督檢查“兩票三制”的執行情況10(1)監督檢查生產人員的“兩票三制”執行情況,發現有違反規定的立即制止,并向本部門提出考核意見未對“兩票三制”日常執行情況進行指導、監督2分/次發現有違反規定的現象未及時制止、通報10分(2)每天現場抽查“兩票”內的安全措施、潛在風險分析是否完善、正確現場工作票檢修措施不符合要求2分/處(3)監督、抽查運行班組交、接班制度的執行情況未監督、抽查運行班組交、班情況3分(4)定期抽查巡檢人員到位情況,檢查巡檢質量未定期抽查巡檢質量或因巡檢質量問題發生不安全事件5分(5)監督、檢查、指導本專業定期工作以及重大操作未對本專業有關切換試驗等定期工作以及重大操作實行監督、檢查、指導5分/次(6)定期匯總分析工作票和操作票的執行情況,并做好記錄未定期匯總分析工作票和操作票的執行情況2分/次7及時參加安全生產各項生產10(1)組織和參加運行專業安全分析、反事故學習活動,參加本單位反事故演習和防汛演習未組織和參加有關安全活動2分/次(2)每月至少參加2次班組安全日活動,并簽到;聽取員工對安全生產的意見和建議,并認真研究解決方案未按規定參加班組安全日活動2分/次(3)按時參加本單位召開的安全工作會議未按規定參加安全會議2分/次(4)根據領導安排參加本專業安全性評價工作,并及時進行自查、整改未認真開展安全性評價工作3分(5)針對安全性評價發現的問題,認真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跟蹤落實整改情況未制定整改措施2分/項未跟蹤落實整改情況2分/項(6)按計劃對各類安全檢查查出的相關專業設備、技術問題進行整改指導和監督,確保取得實效未對班組開展的安全檢查情況進行監督、指導2分/次8指導、開展反違章工作5(1)檢查、指導各班組開展查禁違章工作班組未開展反違章工作5分(2)保證工作中個人不違章本人發生違章5分發現他人違章未立即制止5分(3)對違章人員提出批評和處罰的建議或意見未提出批評和處罰的建議或意見1分/項9編制本專業應急預案,并組織落實10(1)參加編制本專業應急預案編制的應急預案不符合上級規定2分/處(2)指導對應急預案的演練、實施本專業人員未進行應急預案演練2分/項(3)針對現場重復發生的問題,有針對性的制定預防措施,并監督實施未制定有效防范措施2分/處預防措施不完善或款監督實施1分/處10按照“四不放過”原則參加不安全事件的調查、分析,制定并落實防范措施5(1)事故發生后及時到達現場,指導、協助本專業對不安全事件的處理未及時到場協調不安全事件處理2分/次(2)按照有關規定,參加本專業不安全事件的調查分析未參加分析本專業不安全事件的調查分析2分/次(3)填寫上報專業范圍內的不安全事件的調查分析專業范圍內的不安全事件報告未及時上報1分/次(4)對因運行原因造成的不安全事件及時分析,制定有針對性的防范措施并組織落實未制定防范措施2分/次防范措施未監督落實1分/項11認真履行職責,完成本崗位年度安全目標5認真履行“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上規定的各項職責,完成本崗位年度安全目標未完成與部門簽訂的各項職責5分未完成本崗位年度安全目標加扣5分考核年度內發生責任性安全生產事故加扣40分12完成有關領導臨時安排的安全工作5及時完成有關領導臨時安排的安全工作任務未完成有關領導臨時安排的安全工作任務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