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酒店餐飲物品管理制度

酒店餐飲物品管理制度

2024-07-27 閱讀 8916

  酒店餐飲物品管理制度

  一、 酒店所有設備設施,不能私拿、私用,若有私拿酒店物品者,罰款50—100元/次。

  二、 不準用客用餐具喝水、吃飯,發現一次罰款5元。

  三、 服務員不能隨意開放空調私自使用,客人走后應立即關閉空調、電燈、電視,違者罰款5—20元。

  四、 每天必須檢查空調、消毒柜、燈光、衛生間下水道、電視機、煤氣灶具開關等工作是否正常,如有異常立即上報領班或主管安排人來維修。

  五、 如已知某物不能使用,不可強行使用,否則造成的后果由本人承擔。

  六、 下班前必須檢查一切電器設備的開關是否關掉、門窗是否關好,領班檢查到某區域沒關電器設備開關,該區域服務員罰款20元/次,所造成的損失由本人承擔。

  七、 酒店配發給服務員的一切物品,服務員應妥善保管、合理使用,如有損壞丟失,照價賠償或使其恢復原樣。

  八、 若有發現故意損壞酒店設備、設施者,作重罰開除處理。

  九、 若客人損壞了酒店物品也應要求賠償。但語氣要委婉,不得對客人無禮。

  十、 每月盤點一次工作用具、家私及酒店各種設備設施。損耗與賠償方案按具體情況實施。(另行通知)

篇2: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許可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立法目的]為了加強對放射性物品運輸的安全管理,實施《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管理條例》規定的運輸安全許可制度,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適用范圍]從事放射性物品運輸和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設計、制造等活動,應當按照本辦法的規定,辦理有關許可和備案手續。

第三條[分類管理]國家對放射性物品運輸實施分類管理,根據放射性物品的特性及其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潛在危害程度,將放射性物品分為一類、二類和三類。

放射性物品的具體分類和名錄,由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按照《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管理條例》的規定,會同國務院公安、衛生、海關、交通運輸、鐵路、民航、核工業行業主管部門制定。

第二章運輸容器設計的批準與備案

第四條[設計基本要求]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的設計,應當在首次用于制造前報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審查批準。

二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的設計,應當在首次用于制造前報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備案。

第五條[設計記錄]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設計單位應當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并有效實施,加強檔案管理,如實記錄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的設計和安全性能評價過程。

第六條[安全性能評價]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的設計應當滿足國家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標準。

設計單位應當通過試驗驗證,采用可靠、保守的分析論證,或者采取兩者相結合的方式,對設計的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的安全性能進行評價。

第七條[設計單位條件]申請領取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設計批準書的單位,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具有法人資格;

(二)具有與所從事設計活動相關或者相近的工作業績;

(三)具有與所從事設計活動相適應并經考核合格的專業技術人員;

(四)具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以及符合國家有關核安全監督管理規定的質量保證大綱。

第八條[設計申請]申請批準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的設計,設計單位應當向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提出書面申請,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設計總圖及其設計說明書;

(二)設計安全評價報告書;

(三)符合國家有關核安全監督管理規定的質量保證大綱。

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設計安全評價報告書的標準格式和內容,由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另行規定。

第九條[設計審查]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應當自受理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的設計批準申請之日起45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查。對符合國家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標準的,頒發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設計批準書,并公告設計批準編號;對不符合國家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標準的,書面通知申請單位并說明理由。

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在審查過程中,應當組織專家進行技術評審。技術評審方式包括文件審查、審評對話、現場見證等。

技術評審所需時間,不計算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期限內。

第十條[設計批準書]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設計批準書應當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一)設計單位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

(二)運輸容器類型和設計批準編號;

(三)放射性內容物特性;

(四)運輸容器設計說明及適用的相關技術標準等;

(五)操作要求、運輸方式、使用環境溫度;

(六)有效期限;

(七)批準日期和批準書編號。

第十一條[設計批準延續]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設計批準書有效期為5年。

設計批準書有效期屆滿,需要延續的,持證單位應當于設計批準書有效期屆滿6個月前,向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提出書面延續申請,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原設計批準書復印件;

(二)質量保證大綱實施效果的說明;

(三)設計依據標準如有變化,是否符合新標準的說明。

對于設計單位提出的批準書延續申請,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應當在設計批準書有效期屆滿前作出是否準予延續的決定。

第十二條[設計變更]設計單位修改已批準的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設計中有關安全內容的,應當按照原申請程序向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重新申請領取設計批準書。

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設計單位變更單位名稱、住所或者法定代表人的,應當自工商變更登記之日起20日內,向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辦理設計批準書變更手續,并提交變更申請、工商注冊登記文件以及其他證明材料。

第十三條[特殊形式批準]為了控制放射性物品在運輸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彌散,放射性物品設計成特殊形式或者低彌散形式的,其防彌散的形式可視為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包容系統的組成部分。

特殊形式放射性物品和低彌散放射性物品的設計方案,應當符合國家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標準的有關要求,并報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審查批準。

特殊形式放射性物品和低彌散放射性物品的設計單位,應當向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提交其設計方案符合國家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標準有關要求的證明材料。

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對符合國家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標準有關要求的,頒發相應的設計批準書,并公告設計批準編號;對不符合國家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標準有關要求的,書面通知申請單位并說明理由。

對于特殊形式放射性物品和低彌散放射性物品設計的延續、變更依據本辦法第十一條和第十二條規定進行。

第十四條[設計備案要求]二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的設計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標準進行設計,并在首次用于制造30日前,將下列文件報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備案:

(一)設計總圖及其設計說明書;

(二)設計安全評價報告表。

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應當定期公布已備案的二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的設計備案編號。

第三章運輸容器制造的許可與備案

第十五條[制造基本要求]從事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制造活動的單位,應當向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申請領取制造許可證。

從事二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制造活動的單位,應當報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備案。

第十六條[制造單位條件]申請領取制造許可證的單位,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法人資格;

(二)有與所從事制造活動相關或者相近的工作業績;

(三)有與所從事制造活動相適應的機械、焊接、材料和熱處理、鑄造和鍛造等相關專業技術人員,以及取得焊工、焊接操作工或者無損檢驗資格證書的專業技術人員;

(四)有與所從事的制造活動相適應的生產條件和檢測手段;

(五)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和符合國家有關核安全監督管理規定的質量保證大綱。

第十七條[制造申請]申請領取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制造許可證的單位,應當向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提交申請書,并提交符合規定條件的證明文件。

第十八條[制造審查]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45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查,對符合條件的,頒發制造許可證,并予以公告;對不符合條件的,書面通知申請單位并說明理由。

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在審查過程中,應當組織專家進行技術評審。技術評審可以采取文件審查、審評對話和現場檢查等方式。

技術評審所需時間,不計算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期限內。

第十九條[制造許可證]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制造許可證應當載明下列內容:

(一)制造單位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

(二)許可制造的運輸容器設計批準編號;

(三)有效期限;

(四)發證機關、發證日期和證書編號。

第二十條[制造許可延續]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制造許可證有效期為5年。

制造許可證有效期屆滿,需要延續的,制造單位應當于制造許可證有效期屆滿6個月前,向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提出書面延續申請,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原制造許可證復印件;

(二)原制造許可證有效期內的制造活動情況;

(三)原制造許可證有效期內所制造運輸容器的質量情況;

(四)原制造許可證有效期內變更情況的說明。

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應當在制造許可證有效期屆滿前作出是否準予延續的決定。

第二十一條[制造許可變更]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制造單位制造與原許可制造的設計批準編號不同的運輸容器的,應當按照原申請程序向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重新申請領取制造許可證。

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制造單位變更單位名稱、住所或者法定代表人的,應當自工商變更登記之日起20日內,向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辦理制造許可證變更手續,并提交變更申請、工商注冊登記文件以及其他證明材料。

第二十二條[制造禁止事項]禁止無制造許可證或者超出制造許可證規定范圍從事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制造活動。

禁止委托未取得相應制造許可證的單位進行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制造活動。

禁止偽造、變造、轉讓制造許可證。

第二十三條[制造單位備案]從事二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制造活動的單位,應當在首次制造活動開始30日前,將下列材料報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備案:

(一)所制造運輸容器的設計備案編號;

(二)具備與從事制造活動相適應的專業技術人員、生產條件、檢測手段的證明材料;

(三)具有健全管理制度的證明材料;

(四)質量保證大綱。

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應當定期公布已備案的二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制造單位。

第二十四條[使用基本要求]使用境外單位制造的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的,應當在首次使用前報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審查批準。

使用境外單位制造的二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的,應當在首次使用前報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備案。

第二十五條[使用申請]申請使用境外單位制造的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的單位,應當向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提出書面申請,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設計單位所在國核安全監管部門頒發的設計批準文件的復印件;

(二)設計單位出具的設計安全評價報告書;

(三)制造單位相關業績的證明材料;

(四)制造單位出具的質量合格證明;

(五)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以及國家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標準或者經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認可的標準的說明材料。

第二十六條[使用審查]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45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查,對符合國家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標準的,頒發使用批準書;對不符合國家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標準的,書面通知申請單位并說明理由。

在審查過程中,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可以組織專家進行技術評審。技術評審所需時間不計算在前款規定的期限內。

第二十七條[使用批準書]境外單位制造的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使用批準書應當載明下列內容:

(一)使用單位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

(二)設計單位名稱、制造單位名稱;

(三)原設計批準編號;

(四)操作要求、運輸方式、使用環境溫度;

(五)運輸容器編碼;

(六)有效期限;

(七)批準日期和批準書編號。

第二十八條[使用批準延續]境外單位制造的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使用批準書有效期為5年。

使用批準書有效期屆滿,需要延續的,使用單位應當于使用批準書有效期屆滿6個月前,向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提出書面延續申請,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原使用批準書復印件;

(二)原使用批準書有效期內運輸容器使用情況報告;

(三)原使用批準書有效期內質量保證大綱實施效果的說明;

(四)原使用批準書有效期內運輸容器維護、維修和安全性能評價情況說明。

對于使用單位提出的批準書延續申請,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應當在使用批準書有效期屆滿前作出是否準予延續的決定。

第二十九條[使用批準變更]持有境外單位制造的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使用批準書的使用單位,變更單位名稱、住所或者法定代表人的,應當自工商登記之日起20日內,向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辦理使用批準書變更手續,并提交變更申請、工商注冊登記文件以及其他證明材料。

第三十條[使用備案]使用境外單位制造的二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的,應當在首次使用前將下列文件報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備案:

(一)制造單位出具的質量合格證明;

(二)設計單位出具的設計安全評價報告表;

(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以及國家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標準或者經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認可的標準的說明材料。

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辦理使用境外單位制造的二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備案手續,應當同時為運輸容器確定編碼。

第四章放射性物品運輸批準與備案

第三十一條[運輸基本要求]托運一類放射性物品的,托運人應當編制放射性物品運輸的核與輻射安全分析報告書,報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審查批準。

一類放射性物品從境外運抵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或者途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運輸的,托運人應當編制放射性物品運輸的核與輻射安全分析報告書,報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審查批準。

二類、三類放射性物品從境外運抵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或者途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運輸的,托運人應當編制放射性物品運輸的輻射監測報告,報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備案。

第三十二條[報告書編制]托運人應當委托持有甲級環境影響評價資格證書的單位編制放射性物品運輸的核與輻射安全分析報告書。

放射性物品運輸的核與輻射安全分析報告書的格式和內容,由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規定。

第三十三條[運輸審查]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應當自受理放射性物品運輸的核與輻射安全分析報告書之日起45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查,對符合國家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標準的,頒發核與輻射安全分析報告批準書;對不符合國家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標準的,書面通知申請單位并說明理由。

在審查過程中,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可以組織專家進行技術評審。技術評審所需時間不計算在前款規定的期限內。

第三十四條[運輸批準書]放射性物品運輸的核與輻射安全分析報告批準書應當載明下列主要內容:

(一)托運人的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

(二)運輸放射性物品的品名、數量;

(三)運輸容器設計批準編號、運輸方式和運輸方案;

(四)操作管理附加措施和規定;

(五)有效期限;

(六)批準日期和批準書編號。

第三十五條[運輸批準延續]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的核與輻射安全分析報告批準書有效期為5年。

核與輻射安全分析報告批準書有效期屆滿,需要延續的,托運人應當于核與輻射安全分析報告批準書有效期屆滿6個月前,向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提出書面延續申請,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原核與輻射安全分析報告批準書復印件;

(二)原核與輻射安全分析報告批準書有效期內運輸容器使用情況報告,包括維護、維修和安全性能評價情況說明;

(三)運輸活動情況報告,包括運輸方案、輻射防護措施和應急措施執行情況說明。

對于托運人提出的批準書延續申請,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應當在核與輻射安全分析報告批準書有效期屆滿前作出是否準予延續的決定。

第三十六條[運輸批準變更]持有核與輻射安全分析報告批準書的單位,變更單位名稱、地址或者法定代表人的,應當自工商變更登記之日起20日內,向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辦理核與輻射安全分析報告批準書變更手續,并提交變更申請、工商注冊登記文件以及其他證明材料。

第三十七條[啟運備案]一類放射性物品啟運前,托運人應當將下列材料報啟運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備案:

(一)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輻射監測備案表;

(二)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的核與輻射安全分析報告批準書復印件;

(三)輻射監測報告。

前款規定的輻射監測報告,在托運人委托有資質的輻射監測機構對擬托運一類放射性物品的表面污染和輻射水平實施監測后,由輻射監測機構出具。

收到備案材料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在啟運前將備案表通報放射性物品運輸的途經地和抵達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

第三十八條[特殊安排]有下列情形之一,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無法完全符合國家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標準,需要通過特殊安排來提高運輸安全水平的,托運人應當編制放射性物品運輸的核與輻射安全分析報告書,在運輸前報經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審查同意:

(一)因形狀特異不適宜專門設計和制造運輸容器的;

(二)只是一次性運輸,專門設計和制造符合國家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標準的運輸容器經濟上明顯不合理的。

第三十九條[過境運輸審批]一類放射性物品從境外運抵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或者途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運輸的,托運人或者其委托代理人應當編制放射性物品運輸的核與輻射安全分析報告書,報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審查批準。審查批準程序依照本辦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執行。

托運人獲得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頒發的核與輻射安全分析報告批準書后,方可將一類放射性物品運抵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或者途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運輸。

第四十條[過境運輸備案]二類、三類放射性物品從境外運抵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或者途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運輸的,托運人應當委托有資質的單位監測,編制放射性物品運輸的輻射監測報告,報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備案。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應當出具相應的放射性物品運輸的輻射監測報告備案證明。

對于運輸容器相同,放射性內容物相同,且半衰期小于60天的放射性物品,進口單位可以每半年辦理一次輻射監測報告備案手續。

第四十一條[過境海關手續]放射性物品從境外運抵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或者途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運輸的,托運人、承運人或者其代理人向海關辦理有關手續時,應當提交相關許可證件和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頒發的放射性物品運輸的核與輻射安全分析報告批準書或者放射性物品運輸的輻射監測報告備案證明。

第四十二條[運輸資質]托運人應當委托具有放射性物品運輸資質的承運人承運放射性物品。

自行運輸本單位放射性物品的單位和在放射性廢物收貯過程中的從事放射性物品運輸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城市放射性廢物庫運營單位,應當取得非營業性道路危險貨物運輸資質。

第五章附則

第四十三條[術語]本辦法下列用語的含義:

(一)特殊形式放射性物品:不彌散的固體放射性物品或者裝有放射性物品的密封件。

(二)低彌散放射性物品:固體放射性物品,或者裝在密封件里的固體放射性物品,其彌散性已受到限制且不呈粉末狀。

(三)托運人:將托運貨物提交運輸的單位或者個人。

(四)承運人:使用任何運輸手段承擔放射性物質運輸的單位或者個人。

第四十四條[生效日期]本辦法自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

附一:

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設計和核與輻射安全分析報告批準編號規則

其中:

第1-2位:國家或地區代碼,CN代表中國。

第3位:“/”,隔離符。

第4-6位:主管部門為該設計指定的設計批準編號或核與輻射安全分析報告批準編號,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設計批準編號范圍為001-500。

第7位:“/”,隔離符。

第8位:批準書類型:

AF:易裂變A型運輸容器設計批準書

B(U):B(U)型運輸容器設計批準書

B(U)F:易裂變材料B(U)型運輸容器設計批準書

B(M):B(M)型運輸容器設計批準書

B(M)F:易裂變材料B(M)型運輸容器設計批準書

C:C型運輸容器設計批準書

CF:易裂變材料C型運輸容器設計批準書

IF:易裂變材料工業運輸容器設計批準書

S:特殊形式放射性物品設計批準書

LD:低彌散放射性物品設計批準書

T:核與輻射安全分析報告批準書

*:特殊安排批準書

H:非易裂變物質或除六氟化鈾以外的易裂變物質運輸容器的設計批準書。

第9位:“-”。

第10-11位:依據IAEA標準的版本,用年份后2位數字表示。如1996年版本,則填寫96。

第12位:“-”。

第13位:(NNSA-I)代表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批準的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

附二:

二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設計備案編號規則

其中:

第1-2位:國家或地區代碼,CN代表中國。

第3位:“/”,隔離符。

第4-6位:主管部門為該設計指定的備案編號,備案編號>500

第7位:“/”,隔離符。

第8位:運輸容器類型,二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類型有A,IP3等。

第9位:“-”。

第10-11位:依據IAEA標準的版本,用年份后2位數字表示。如1996年版本,則填寫96。

第12位:“-”。

第13位:(NNSA-II)代表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備案的二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

篇3:車站易燃易爆危險物品管理制度

一、首先門衛人員要做好宣傳工作,并及時制止“三品”進入車站。

二、車場安全員做好旅客,駕售人員宣傳工作,及時制止“三品”上車,并報告保衛科。

三、售票員、驗票員做好宣傳工作,及時制止并報告保衛科。

四、駕乘、隨車售票員、車輛租憑人勸阻旅客攜帶“三品”上車,并報告保衛科。

五、售票員做好宣傳工作,嚴禁車輛攜帶“三品”。

六、車輛出站時,嚴格檢查,杜絕“三品”上車,形成群防群治,各層次、多網絡嚴查“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