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事故發生原因標準
一、直接原因
1.機械的不安全狀態
(1)防護、保險、信號等裝置缺乏或有缺陷。
①無防護
無防護罩,無安全保險裝置,無報警裝置,無安全標志,無護欄或護欄損壞,設備電氣未接地,絕緣不良,噪聲大,無限位裝置等。
②防護不當
防護罩未在適當位置,防護裝置調整不當,安全距離不夠,電氣裝置帶電部分裸露等。
(2)設備、設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①設備在非正常狀態下運行,設備帶“病”運轉,超負荷定轉等。
②維修、調整不良,設備失修,保養不當,設備失靈,未加潤滑油等。
③機械強度不夠,絕緣強度不夠,起吊重物的繩索不合安全要求等。
④設計不當,結構不合安全要求,制動裝置有缺陷,安全間距不夠,工件上有鋒利毛刺、毛邊、設備上有鋒利倒棱等。
(3)個人防護用品、用具。如防護服、手套、護目鏡及面罩、呼吸器官護具、安全帶、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
①所用防護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
②無個人防護用品、用具。
(4)生產場地環境不良
①通風不良
無通風,通風系統效率低等。
②照明光線不良
包括照度不足,作業場所煙霧煙塵彌漫、視物不清,光線過強,有眩光等。
③作業場地雜亂
工具、制品、材料堆放不安全。
④作業場所狹窄。
(5)操作工序設計或配置不安全,交叉作業過多。
(6)地面滑,地面有油或其他液體,有冰雪,地面有易滑物如圓柱形管子、料頭、滾珠等。
(7)交通線路的配置不安全。
(8)貯存方法不安全,堆放過高、不穩。
2.操作者的不安全行為
這些不安全行為可能是有意的或無意的。
(1)操作錯誤、忽視安全、忽視警告包括未經許可開動、關停、移動機器;開動、關停機器時未給信號;開關未鎖緊,造成意外轉動;忘記關閉設備;忽視警告標志、警告信號,操作錯誤(如按錯按鈕、閥門、搬手、把柄的操作方向相反);供料或送料速度過快,機械超速運轉;沖壓機作業時手伸進沖模;違章駕駛機動車;工件刀具緊固不牢;用壓縮空氣吹鐵屑等。
(2)使用不安全設備。臨時使用不牢固的設施如工作梯,使用無安全裝置的設備,臨時拉線不符合安全要求等。
(3)機械運轉時加油、修理、檢查、調整焊接或清掃。
(4)造成安全裝置失效。拆除了安全裝置,安全裝置失去作用,調整錯誤造成安全裝置失效。
(5)用手代替工具操作。用手代替手動工具,用手清理切屑,不用夾具固定,用手拿工件進行機械加工等。
(6)攀、坐危險位置(如平臺護欄、吊車吊鉤等)。
(7)物體(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產用品等)存放不當。
(8)穿不安全裝束如在有旋轉零部件的設備旁作業時穿著過于肥大、寬松的服裝,操縱帶有旋轉零部件的設備時戴手套,穿高跟鞋、涼鞋或拖鞋進入車間等。
(9)必須使用個人防護用品,用具的作業或場合中,忽視其使用,如未戴各種個人防護用品。
(10)無意或為排除故障而近危險部位,如在無防護罩的兩個相對運動零部件之間清理卡住物時,可能造成擠傷、夾斷、切斷、壓碎或人的肢體被卷進而造成嚴重的傷害。
二、間接原因
幾乎所有事故的間接原因都與人的錯誤有關,盡管與事故直接有關的操作人員并沒有出錯。這些間接原因可能是由于設計人員、設備制造、安裝調試、維護保養等人所犯的錯誤。間接原因包括:
1.技術和設計上的缺陷
工業構件、建筑物(如室內照明、通風)、機械設備、儀器儀表、工藝過程、操作方法、維修檢驗等的設計和材料使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1)設計錯誤
設計錯誤包括強度計算不準,材料選用不當,設備外觀不安全,結構設計不合理,操縱機構不當,未設計安全裝置等。即使設計人員選用的操縱器是正確的,如果在控制板上配置的位置不當,也可能使操作人員混淆而發生操作錯誤,或不適當地增加了操作人員的反應時間而忙中出錯。
設計人員還應注意作業環境設計,不適當的操作位置和勞動姿勢都可能引起操作人員疲勞或思想緊張而容易出錯。
(2)制造錯誤
即使設計是正確的,如果制造設備時發生錯誤,也會成為事故隱患。在生產關鍵性部件和組裝時,應特別注意防止發生錯誤。常見的制造錯誤有加工方法不當(如用鉚接代替焊接),加工精度不夠,裝配不當,裝錯或漏裝了零件,零件未固定或固定不牢。工件上的劃痕、壓痕、工具造成的傷痕以及加工粗糙可能造成用力集中而使設備在運行時出現故障。
(3)安裝錯誤
安裝時旋轉零件不同軸,軸與軸承、齒輪嚙合調整不好,過緊過松,設備不水平,地腳螺擰緊,設備內遺留工具、零件、棉紗等,都可能使設備發生故障。
(4)維修錯誤
沒有定時對運動部件加潤滑油,在發現零部件出現惡化現象時沒有按維修要求更換零部件,都是維修錯誤。當設備大修重新組裝時,可能會發生與新設備最初組裝時發生的類似錯誤。安全裝置是維修人員檢修的重點之一。安全裝置失效而未及時修理,設備超負荷運行而未制止,設備帶“病”運轉,都屬于維修不良。
2.管理缺陷
(1)無安全操作規程或安全規程不完善。
(2)規章制度執行不嚴,有章不循。
(3)對現場工作缺乏檢查或指導錯誤。
(4)勞動制度不合理
(5)缺乏監督。
3.教育培訓不夠,未經培訓上崗,操作者業務素質低,缺乏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不懂安全操作技術,操作技能不熟練,工作時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態度不負責,受外界影響而情緒波動,不遵守操作規程,都是事故的間接原因。
4.對安全工作不重視,組織機構不健全,沒有建立或落實現代安全生產責任制。沒有或不認真實施事故防范措施,對事故隱患調查整改不力。關鍵是企業領導不重視。
篇2:機械事故傷害的原因種類
設備防護知識:機械事故傷害的原因、種類
①機械事故傷害的主要原因和種類有哪些?
機械事故造成的傷害主要有以下幾種:
1.機械設備零、部件作旋轉運動時氌成的傷害。例如機械、設備中的齒輪、支帶輪、滑輪、卡盤、軸、光杠、絲杠、供軸節等零、部件都是作旋轉運動的。旋轉運動造員傷害的主要形式是絞雋和物體打擊傷。
2.機械設備的零、部件作直線運動時造成的傷害。例如鍛錘、沖床、切鈑.幾的施壓部件、牛頭刨床的床頭、龍門刊床的床面及橋式吊車大、小車和升降-幾構等,都是作直線運動的。作直線運力的零、部件造成的傷害事故主要有壓傷、砸傷、擠傷。
3.刀具造成的傷害。例如車床上的車刀、銑床上的銑刀、鉆床上的鉆頭、磨床上的磨輪、鋸床上的鋸條等等都是加工零件用的刀具。刀具在加工零件時造成的傷害主要有燙傷、刺傷、割傷。
4.被加工的零件造成的傷害。機械設備在對零件進行加工的過程中,有可能對人身造成傷害。這類傷害事故主要有:①被加工零件固定不牢被甩出打傷人,例如車床卡盤夾不牢,在旋轉時就會將工件甩出傷人。②被加工的零件在吊運和裝卸過程中,可能造成砸傷。
5.電氣系統造成的傷害。工廠里使用的機械設備,其動力絕大多數是電能,因此每臺機械設備都有自己的電氣系統。主要包括電動機、配電箱、開關、按鈕、局部照明燈以及接零(地)和饋電導線等。電氣系統對人的傷害主要是電擊。
6.手用工具造成的傷害。
7.其他的傷害。機械設備除去能造成上述各種傷害外,還可能造成其他一些傷害。例如有的機械設備在使用時伴隨著發生強光、高溫,還有的放出化學能、輻射能,以及塵毒危害物質等等,這些對人體都可能造成傷害。
篇3:建筑起重機械事故原因分析預防措施
一、施工安全技術問題
1、建筑起重機械安裝拆卸和頂升作業存在違規行為
起重機械安裝拆卸及頂升過程是發生事故的高風險階段。一些安拆單位在安裝拆卸、頂升起重機械設備時,違反有關技術標準和操作規程,或沒有按照廠家提供的起重機械說明書的有關要求進行作業。
2、建筑起重機械安全裝置缺失或處于失效狀態
建筑起重機械安全裝置室保障起重機械正常運行,防止事故發生的最重要的基本保障。(力矩、重量、高度、變幅、回轉,大鉤保險、滾筒防脫繩保險,小車斷軸,風速儀,高度警示燈等等)
3、建筑起重機械違規維修或日常保養缺失
發生故障后要由專業人員進行檢查和維修。相關單位應定期對建筑起重機械進行維護、保養。
二、設備質量問題
造成建筑起重機械事故發生的一個重要直接原因,就是生產廠家生產的設備本身存在質量問題。
三、施工安全管理問題
1、工程建設各方主體安全生產責任不落實
(1)安拆單位專項施工方案編制不規范、審核部嚴謹、交底落實不到位
起重機械安拆作業時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按照建筑起重機械安全監督管理規定,安拆單位應根據工程實際情況與建筑起重機械性能要求編制安裝、拆卸工程專項施工方案,并由單位技術負責人簽字。
(2)施工總承包單位未能切實履行總承包安全管理責任
一些總承包單位未能認真履行總承包單位安全管理職責,將安拆及頂升業務分包給不具備相應資質的企業或個人,以包代管。在塔吊安拆及頂升施工過程中,也未認真審查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資格證書。技術交底制度和檢查等制度流于形式,未能在施工現場得到有效落實。總包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人員、設備管理人員不在現場履職,對于違章作業行為不能及時制止。
(3)監理單位對建筑起重機械設備及作業環節監督不嚴
監理單位在對設備進場時監理單位審查核驗把關不嚴,進場的設備未辦理進場驗收手續,使用前未組織聯合驗收,未有效核查起重機械合格證等相關文件,未認真核查特種作業人員人證相符情況,出現病態設備進場、無證人員上崗的現象,安拆現場監理往往缺失。
2、作業人員安全意識淡薄和專業技能低下
安裝和拆卸人員資格證書,操作人員證書(熟手)。
3、建筑起重機械設備維修保養及檢查制度等不完善
定期維護保養時保持建筑起重機械設備良好技術狀態和正常運行的必要措施。定期檢查時發現設備故障,排除安全隱患的必要手段。
4、對于建筑起重機械租賃市場管理不到位
目前部分租賃企業規模小,人員配置和機構部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私營、個體租賃企業占建筑租賃市場的主導部分,致使設備掛靠現象較為普遍,設備雖通過產權備案歸屬到產權備案企業,但實際所有權仍歸屬個人。部分租賃的設備質量部過關,以次充好,以無充有。重租賃輕維護、只使用不保養,設備的日常維修保養、建檔、報廢、流轉等制度規定落實不到位。個別企業私自改裝建筑起重機械設備,不經過檢測投入使用,或通過更換標準節等手段將已淘汰的設備重新使用,違規使用不合格的產品。
四、預防措施
1、嚴格建筑起重機械設備市場的準入控制,從源頭上確保設備質量安全。
2、加強建筑起重機械安拆、使用和日常維護的安全管理
首先,強化建筑起重機械安拆隊伍管理。
其次,加強安裝、頂升、拆卸等環節管理。
3、加強總包單位對建筑起重機械設備的全過程安全管理
總包單位要加強對產權單位起重機械采購和租賃管理制度的審核,杜絕質次價廉的起重機械設備及其配件進入工程現場,切實提高機械的本質安全。總包單位應加強對起重機械在選購、配置、安裝、使用、維護、保養、改造、報廢等整個生命周期中各個環節的管理,注重過程控制,嚴把驗收關、檢測關、檢查關,使起重機械的使用過程處于有效控制和監管之下。總包單位要加強對安拆人員的資質審核,杜絕無證操作人員進入施工現場作業。
4、監理單位應切實加強現場安全管理
5、加強建筑起重機械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安全培訓
6、利用信息化技術實現對建筑起重機械設備全過程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