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冶金安全管理制度

冶金安全管理制度

2024-07-25 閱讀 9101

1、吊運鐵水、鋼水、半鋼、渣罐等作業必須專人指揮,確認吊耳掛吊無誤后方能指揮起吊。禁止用鋼繩直接吊運紅鋼或其他赤熱金屬。嚴禁向高溫液體打水和向渣坑扔密封容器。

2、冶煉、澆鑄等場所的地面必須保持干燥;渣罐、鐵水罐、鋼水罐、流鐵槽等要烘烤干燥方能使用;嚴禁向渣坑、渣罐、鐵水罐、鋼水罐、半鋼罐內打水。

3、潮濕原料、爆炸物品及(半)封閉器皿等不得進入廢鋼槽、轉爐、混鐵爐和大罐內。

4、吊車的鉤頭、鋼繩和安全裝置,必須確保牢固可靠。吊車走行時,不得同時升降大小鉤。

5、大罐耳軸磨損情況由維修車間科定期安排檢查,達到報廢程度的大罐一律立即停用或采取安全措施。

6、轉爐爐襯修補和鐵、鋼罐堆砌的耐火材料必須保證質量,防止跑鐵、漏鋼事故發生。

7、廠房的屋面積灰必須定期清楚,容易踏破的屋面應設清灰便道。

8、清理地溝作業必須有兩人以上,同時溝(坑)內必須有良好的照明。

9、在使用氧氣切割殘鋼和其他燒氧作業時,要做到一人開氧,一人操作,氧氣管的使用長度不得小于1.5米。

篇2:冶金工余安全管理制度

冶金公司工余安全管理制度

一、對在本單位職工宿舍居住的員工,要以片編組,由組長負責對本組人員的檢查防煤氣中毒、防電、防盜等安全工作,確保員工自身安全和企業財產不受損失。

二、以通勤車視頻信息、張貼海報、發放宣傳資料、派安全宣傳員到員工居住相對集中的地方進行宣講等方式廣泛宣傳工余安全知識。

三、通過致《全體員工家屬的一封信》,動員家屬打“親情”牌,通過家屬囑咐,提高員工的安全生產意識。

四、根據不同時期或季節制定本期工作重點及工作計劃。如:遇到較大疫情時,要向廣大員工宣傳防范知識,注意事項和疫情辨識等知識;冬季、夏季宣傳防汛、防潮、防暑、防煤煙中毒、防凍等。

五、如遇員工發生工余事故,要根據情況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處理后要組織有關人員進行分析、總結,從中吸取教訓改進工余管理制度。

六、每年要對員工進行一次摩托車駕駛技術、交通規則、防電、防雷等預防意外事件相關安全知識培訓。

七、每年初要對上年度的工余管理進行回顧、總結和制定本年度的工余安全生產提升計劃。

八、每年度的工余管理資料都要分類歸檔。

九、每季度通過問卷調查、走訪等方式,了解員工對工余安全知識的認知度,制定下季度工作計劃。建立工余事故臺帳,統計事故類別,分析事故原因及時制定整改措施。

十、參照2.1相關程序執行。

篇3:冶金生產企業現場安全管理標準

冶金公司生產企業現場安全管理標準

現場安全管理的標準:

1、廠區交通通道標準要求:

(1)通道路面應平整、無臺階、無坑溝,井蓋、下水道蓋等必須保持完好,發現損壞的及時修復。

(2)公司區域內道路、廠門、彎道、坡道、單行道、交叉路、溶媒庫、危險品庫以及禁止停放各種車輛地段,必須設有交通信號或明顯標志。

(3)公司區域內交通道路兩側路燈必須保持完好,有足夠照明。

(4)利用通道一邊停置車輛的應有劃線(白色)標志,但不得超過通道中心線。

(5)道路土建施工應有警示牌或護欄,夜間要有紅燈警示。

(6)道路兩側堆放的物資,要離道邊一至二米,堆放要牢固,跨越道路拉設的繩架高度不得低于五米。

2、廠區內車輛管理標準要求:

(1)不得在轉彎處及公司主干道上停置車輛。

(2)自行車、摩托車按規定存放在車棚內或指定位置,禁止在廠區內騎車。

(3)轎車、吉普車、面包車等除特殊情況外,一律不準進入生產區,嚴禁出租車進入廠區。

(4)廠區內各種車輛執行限速5公里/小時的規定,倒車、進出庫房或廠房門口,限速3公里/小時。

(5)一切運載車輛應注意安全行駛,不允許亂停亂放,需停置的車輛必須停靠在定置線內,嚴禁違章搭載和野蠻行車。

(6)手推車載貨時,高度從地面算起不準超過一米,左右不準超過二十厘米,全長不準超過三米,載重量不準超過五百公斤,不許兩車共載一物。

(7)機動車載物寬度不準超出車廂,高度從地面算起不準超過四米,長度前后不準超過車身二米。

3、車間內安全通道標準要求:

(1)安全通道標記應醒目、清晰,通道平坦,無臺階、坑、溝或斜坡,雙線平行、筆直。

(2)車行道寬1.8m,人行道寬1m。

(3)安全通道必須暢通,各類材料、設備、工位器具不能侵占安全道。

(4)安全通道應有醒目標志,“安全出口”等安全標志牌應有夜光效果,高度不得超過1米。

4、生產區域地面狀態標準要求:

(1)路面應平整、無臺階、無坑溝、無積水、無油脂、無絆腳物等。

(2)在生產區域內所設置的坑、壕、池應加蓋或有護欄。

坑:指深0.5m、凡腳能踩入坑內的均稱坑,無規定面積的要求。

壕:深≥0.2m,寬≥0.1m。

池:指深0.8m或地上邊沿高0.8m,存放液體的。

凡在廠房內搭建平頂房,并利用平頂作堆場的,或者利用廠房屋頂作工場的,應有足夠的承重強度或防護欄桿。

(3)及時清除工業垃圾、廢溶媒、廢水及廢物等。

5、生產區域內物品、設施管理標準要求:

(1)擺放整齊,平穩可靠,擺放不得妨礙操作;

(2)生產崗位辦公桌上不得放水杯。

(3)生產工作場所應懸掛職業健康安全警識標識,張貼應不得低于1.5米,過時的、破舊的應及時清除或更換。

(4)照明燈具下方不準堆放物品,其垂直下方與儲存物品水平間距不得小于零點五米。

(5)根據危險化學品的性能分區、分類、分庫貯存,采用的貯存方式應與其性質相適應,對不能配裝的危險品必須嚴格隔離。

(6)危險品和普通物品同庫存放時應保持適當的距離。

(7)遇水燃燒、易燃、易爆及液化氣體等危險品不得在露天地貯存。

(8)加強對危險物品的管理,暫存庫最大堆放量不得超過3日量,生產現場最大堆放量不得超過2日量,嚴格執行《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規定》。

(9)危險化學品搬運時應輕拿輕放、禁止野蠻裝卸,運輸過程中應有可靠的防止發生晃動或滑動的安全措施。

(10)廢油漆、油料、紙箱、泡沫等由環保中心回收處理;油漆等易燃品應統一存放在車間庫房內。

(11)滅火器材等消防設施執行“三定”管理。即定人管理、定位管理、定期更換管理。

(12)滅火器箱、消防箱前不得放置其他物品,消防箱內必須配備F扳手,水帶應采用雙頭卷。

(13)消防器材的放置地點要經安保部審定,原則為不影響生產現場的正常操作,便于取用、醒目的固定位置,并放置于特制的箱內,有明顯標志,嚴禁懸掛于墻上。

(14)勞動防護用品不得亂扔亂放,應單獨存放,并在工作期間正確穿戴、使用勞動防護用品。

6、施工現場安全管理標準要求:

(1)施工現場周圍應當設置遮擋圍欄,非施工人員不得擅自進入施工現場。

(2)施工單位應該保證施工現場道路暢通,排水系統處于良好的使用狀態;保持場容場貌的整潔,隨時清理建筑垃圾。

(3)在車輛、行人通行的地方施工,應當設置溝井坎穴覆蓋物和施工標志。

(4)施工中動火現場必須清除易燃物品,將動火附近的下水井、地溝、電纜溝等予以封閉,用堅固不燃的隔板或者阻燃氈布與周圍隔開,防止火花飛濺。

(5)氣瓶禁止敲擊、碰撞,夏季不得放在日光下曝曬,且氣瓶上嚴禁放置電焊地線。

(6)氣瓶不得靠近熱源、可燃、助燃性氣體,氣瓶與明火的距離不得小于10米;氧氣瓶和乙炔瓶之間的距離不得小于5米。

(7)焊機要采取防曬、防雨或防接觸蒸汽和水進入的措施,其電源和控制箱也應防雨,并保持清潔,安裝高度不得低于1.5米,控制箱應上鎖。

(8)電焊作業現場應有良好的自然通風,必要時進行強制通風,配備相應的防毒面具。

(9)施焊、割作業場所半徑10米內不得存有易燃易爆物品,且在動火前按公司規定辦理動火證后,才能施焊、割作業。在更換焊條時,嚴禁亂扔焊條頭。

(10)電動工具必須裝設機械防護裝置(如防護罩、保護蓋等),且不得任意拆除。

(11)臨時線需用絕緣良好的電纜線,其截面應滿足用電負荷和機械強度的要求,懸空架設或沿墻放設,室內離地不得低于2.5米,室外不低于3米,禁止在樹上、腳手架或金屬欄桿上掛線,穿越門窗(尤其是金屬門窗)使用時要加裝固定防護套。

(12)臨時線與設備、水管、熱水管、門窗等應距0.3米以上,在道路交叉處應高于4.5米。

(13)臨時線裝在戶外的開關、熔斷器等電器設備應有防雨雪設施。

(14)施工現場必須設有保證施工安全要求的夜間照明;危險潮濕場所的照明以及手持照明燈具,必須采用36V以下的電壓。

(15)施工機械應當按照施工總平面布置圖規定的位置和線路設置,不得亂扔亂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