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礦井排放瓦斯制度

礦井排放瓦斯制度

2024-07-25 閱讀 8952

礦井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瓦斯積聚。瓦斯積聚就像定時炸彈一樣,處理不當就有可能發生礦毀人亡的爆炸事故。一般來說,多數是采用排放瓦斯的方法來消除瓦斯積聚,所以排放瓦斯是礦井瓦斯管理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工作。任何一個礦井都必須制定排放瓦斯制度。排放瓦斯制度的內容有:

(1)局部通風機停止運轉造成瓦斯積聚或其他原因需要排放瓦斯時,都必須編制排放瓦斯措施,報礦總工程師批準。有組織地進行排放。

(2)排放瓦斯措施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1)排放回風系統內撤人、斷電、警戒。撤人及斷電范圍、警戒位置、斷電及復電執行人都必須在措施中明確規定。

2)排放中,回風流與全風壓風流匯合處瓦斯和二氧化碳濃度不得超過1.5%。

3)設置排放基地,基地應設在進風側的新鮮風流中。

4)排放方法由礦總工程師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排放方法及步驟都必須在措施中作出明確規定。

5)排放必須采取在匯合風流口靠新風流一側控風進行。

6)排放結束,只有巷道風流中瓦斯濃度不超過1.0%和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5%時,才允許向排放巷道內送電、恢復工作。

(3)排放瓦斯必須遵守下列程序:

1)由排放瓦斯組織指揮者組織參加排放瓦斯相關人員學習、貫徹措施,落實責任。

2)進人排放區,排放回風系統撤人,設崗警戒,向現場負責人匯報。3)現場負責人下令按措施的要求執行。一切準備工作就緒后,現場負責人向地面組織指揮者報告準備的情況,并請示開始排放,得到允許后,下令排放。

4)由排放人員按措施規定排放,排放時必須觀察局部通風機是否是循環風,一旦出現循環風立即停止排放。

5)現場負責人組織檢查排放效果,確認排放區內一切安全、正常后,向地面組織指揮者報告,得到指令后,下令撤崗,恢復送電,排放瓦斯完畢。

(4)不同情況下的排放瓦斯規定(瓦斯排放分級管理制度)

停風區中瓦斯濃度超過1.0%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1.5%,最高瓦斯濃度和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3.o%時,必須采取安全措施,控制風流,排放瓦斯。

停風區中瓦斯濃度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3.0%時,必須制定安全排放瓦斯措施,報礦技術負責人批準。

(5)有以下情況之一者不得排放瓦斯:

1)無批準的措施或措施與現場情況不相符;

2)排放措施未貫徹、未落實責任;

3)無排放瓦斯組織指揮人;

4)無排放瓦斯現場負責人;

5)應參加排放瓦斯的人員不齊(當班瓦斯檢查員應參加分工區域的排放);

6)排放瓦斯區域和受影響區段的停電、撤人、警戒范圍、通風設施等沒有或沒有全部標注在排放瓦斯系統圖上。

(6)無計劃停電停風,無論是否造成瓦斯積聚,都要作為未遂事故追查,嚴肅處理。

篇2:礦井瓦斯排放制度范例

第一條礦井必須從采掘生產管理上采取措施,防止瓦斯積聚,當發生瓦斯積聚時,必須及時處理。

第二條停電和檢修,主要通風機停止運轉或通風系統遭到破壞以后恢復通風,排放瓦斯和送電必須制定安全措施。

第三條局部通風機因故停止運轉,在恢復通風前,必須首先檢查瓦斯,只有停風區中最高瓦斯濃度不超過1.0%和最高二氧化炭濃度不超過0.5%,且局部通風機及其開關附近10米以內風流中的瓦斯濃度都不超過0.5%時,方可人工開啟局部通風機。

第四條瓦斯排放應實行分級管理制度,嚴格審批權限。

第五條啟封密閉排放瓦斯由安全管理部門編制措施,報礦總工程師批準,并組織實施,救護人員帶機排放,通風、安全、生產、機電等部門協助,參加排放人員的職責和現場負責人由礦總工程師確定。

篇3:礦井瓦斯排放安全技術措施

為了加強我礦瓦斯管理,防止瓦斯事故,確保礦井安全生產,使瓦斯排放安全順利進行,根據我礦實際情況特制定瓦斯排放安全技術措施。

一、成立瓦斯排放領導小組:

組長:秦紹崇(礦長)

副組長:康波(技術負責人)

成員:王維田何有昌崔同問徐其昌肖順安耿其賽

辦公室下設在安全生產調度室,由康波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瓦斯排放工作調度、指揮工作。瓦斯排放工作有瓦斯排放領導小組統一指揮,施工隊和各職能科室密切配合。

二、科室(施工隊)責任分工

1、安全生產調度室全面負責瓦斯排放工作指揮、協調、監督實施工作;

2、地測防治水科:負責瓦斯排放安全措施的編制、審批、上報工作;

3、通防科:負責瓦斯排放措施實施和業務管理工作;

4、安全科:負責瓦斯排放措施實施的監督檢查落實工作;

5、生產科:負責瓦斯排放措施組織、貫徹、落實工作;

6、機電科:負責瓦斯排放時機電設備管理工作;

7、施工隊:具體負責瓦斯排放措施的實施工作;

三、瓦斯排放原則

排放瓦斯采取三級管理原則。一級管理:臨時停風時間短,瓦斯濃度不超過3%,由通風科長、施工隊班(組)長、瓦檢員和電鉗工負責就地排放。

二級管理:瓦斯濃度達到3%或以上,排放瓦斯流經線路短,直接進入回風系統,并不影響其它掘進工作的正常進行,排放前必須由礦技術主管組織制定書面排放瓦斯的安全措施,礦總工程師組織有關部門共同審查、批準、貫徹,上報、備案。由礦長組織通風科長負責按批準的措施組織排放,安全檢查科派人在現場監督檢查,礦輔助救護隊在現場值班,發現不按措施組織的違章排放,立即停止,并追究責任。

三級管理:掘進巷道、盲巷或已封閉的停風區內瓦斯濃度超過3%以上,排放瓦斯流經路線長,影響范圍大,排放瓦斯風流切斷其它掘進工作面的安全出口或其他掘進工作面局扇進風流,排放前必須由礦技術主管組織制定書面排放瓦斯的安全措施,由礦總工程師組織有關部門共同審查,上報總工程師批準,并負責向有關人員貫徹,由礦總工程師組織通風科長負責按批準的措施組織排放,安全檢查科派人現場監督檢查,礦輔助救護隊現場值班,發現不按措施組織的違章排放,立即停止,并追究責任。

四、具體安全措施

1、安全檢查人員負責排放瓦斯區域撤人工作。瓦斯排放前安全檢查人員必須把井下瓦斯排放區域流經路線人員撤離至安全地點后向調度室值班人員匯報。調度室值班人員方可命令排放瓦斯人員進行瓦斯排放工作。

2、、排放瓦斯前安全負責人落實好停電、撤人工作。在確認排放瓦斯風流經過路線區域內無人后,由安全負責人指定專人警界,防止任何人進入排放瓦斯區域。排放過程中必須保證局部通風機正常供風。

3、瓦斯排放人員按照先上后下、先近后遠的順序逐段排放各區域瓦斯積聚地點,嚴禁“一風吹”作業。

4、局部通風機送風前,瓦斯檢查員必須檢查瓦斯濃度和二氧化碳濃度,在《煤礦安全規程》第141條規定的停風區域中最高瓦斯濃度不超過0.75%和最高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5%,局部通風機及開關附近10米以內風流中瓦斯濃度都不超過0.5%時,由停、送電負責人指派專人負責,人工開啟局部通風機,恢復正常通風。

5、當停風區域中瓦斯濃度超過0.75%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1.5%,最高瓦斯濃度和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3.0%時,必須采取如下安全措施,由排放瓦斯人員進行排放。

(A)、在排放瓦斯過程中,調節局部通風機的風量,使排放出的瓦斯濃度或二氧化碳濃度與全風壓風流混合處瓦斯濃度或二氧化碳濃度控制在0.75%以內。

(B)、排放瓦斯區域內和排放瓦斯回風風流經過路線系統內必須停電、撤人。

(C)、只有在排放瓦斯巷道風流中及排放瓦斯回風風流經過路線系統內巷道風流中,瓦斯濃度不超過0.75%和二氧化碳不超過1.5%時,方可人工恢復局部通風機排放瓦斯巷道內電氣設備的供電和回風風流經過路線系統內的供電。

6、當排放瓦斯區域內瓦斯濃度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3%時,必須采取如下安全措施,由排放瓦斯人員進行排放瓦斯工作。

(A)、在排放瓦斯過程中,調節局部通風機的風量,使排放出的瓦斯濃度或二氧化碳濃度與全風壓風流混合處瓦斯濃度或二氧化碳濃度控制在0.75%以內。

(B)、排放瓦斯區域內和排放瓦斯回風風流經過路線系統內必須停電、撤人。

(C)、排放瓦斯結束后,必須觀察30分鐘,只有在排放瓦斯巷道風流中及排放瓦斯回風風流經過路線風流中的瓦斯濃度不超過0.75%和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5%時,方可人工恢復局部通風機排放瓦斯地點電氣設備的供電和回風風流經過路線系統內電氣設備的供電。以及排放瓦斯人員撤離工作。

7、排放瓦斯時嚴禁“一風吹”。

8、排放瓦斯結束后不準停風,保證正常通風。

9、未盡事宜,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相關規定與我礦相關文件要求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