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智能設計技術助理崗位職責智能設計技術助理職責任職要求

智能設計技術助理崗位職責智能設計技術助理職責任職要求

2024-07-25 閱讀 3907

智能設計技術助理崗位職責

職位描述:一、職位描述:家庭(別墅、高檔公寓)智能、音響、影院、安防、監控系統的方案咨詢、設計。二、任職要求:1:大專及以上學歷,從事過智能家居相關行業經驗者優先;2:會熟練的使用CAD,EXCLE等相關的辦公軟件。3: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

篇2:某商城智能化系統設計要求

商城智能化系統設計要求

樓宇自控系統:

(一)一般性設計要求

1.營業面積3萬m2以上店面設置樓宇自控系統。其它可用時控器控制空調系統和照明系統。

2.選擇自控系統應根據圖紙確定控制點數量,與供貨商核對各專業設備需求后,細化設計與施工。

3.可將樓宇自控系統、閉路監視系統、防盜報警系統、門禁系統聯動以滿足實際運行管理的需要。

4.樓宇自控設備多為進口設備,供貨周期較長,應盡早訂貨。

背景音樂及應急廣播系統:

(一)一般性要求

1.背景音樂廣播分別采用三路音源輸入,激光唱機、卡座、調諧器各一臺,作為背景音樂播放。

2.廣播室或總服務臺配置調音臺,調控各樓層輸入輸出。

3.宜配置鐘聲麥克,系統應具有廣播監聽功能。

4.消防廣播與背景音樂可共用一套功放。

5.應考慮功放設備的可靠性,功率放大器應確保每天24小時滿負荷的連續工作,并應設置火災應急廣播備用擴音機,其容量不應小于火災時需同時廣播范圍內火災急廣播揚聲器最大容量總和的1.5倍。

6.營業區內采用吸頂揚聲器,非營業區內采用壁掛音箱。揚聲器和音箱的功率一般為3W(可根據位置不同和現場環境,調節揚聲器的額定功率為1.5W、3W、6W,以達到較好的音效)。

7.廣播喇叭按間距約7.5米布局分布(吊頂高度*2.5)。

8.一般每層作為一個廣播分區,實現分區控制廣播。

防火門及防火卷簾

(一)一般性設計要求

1.地上單層營業面積超過4000m2需設置防火卷簾門,配合水幕系統作為防火分隔;地下按2000m2計算防火分區。上下樓自動扶梯周邊應設置防火卷簾配合水幕作為防火分隔。

2.根據商場設計與消防規范要求,選擇鋼制或木制防火門,面罩防火漆顏色通常為白色或淺灰色,安裝時應向疏散方向開啟。

3.防火卷簾應根據吊頂標高確定安裝位置并在裝修開始前安裝完畢,卷軸外緣距吊頂主龍骨上邊緣不11.小于50cm。

4.參照規范要求,簾板內幅寬度小于3m時,每端嵌入導軌最小深度為45mm;簾板內幅寬度大于3m且不大于5m時,每端嵌入導軌最小深度為50mm;簾板內幅寬度大于5m且不大于9m時,每端嵌入導軌深度為60mm;簾板內幅寬度大于9m時,可根據導軌深度適當加深嵌入深度。

豎井及機房要求

豎井:消防管線按規范使用單獨豎井,也可根據現場情況與綜合布線、電視監控布線共用豎井,但需分橋架單獨布線。豎井面積不小于2m2。

機房:消防主機房與電視監控機房共用房,均應設于一樓,并設有雙向的疏散通道。機房面積根據設備的多少設置,一般不小于30m2。機房內地面為防靜電地板、墻面為防靜電板材。設置專用冷暖空調。

超市面積1萬m2以下不單獨設置電視監視主機房,由中心監控室一并監視,1萬m2以上單獨設置機房。

篇3:智能大廈施工圖設計工藝

通過多年的電氣設計工作,我深刻感覺到隨著現代建筑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智能化電氣相對于傳統電氣化設計的區別日趨明顯。近期我院承擔了上海一座智能化大廈的施工圖設計,我本人負責大廈的弱電部分。依據國家及上海地方有關標準及業主意見,現圖紙已基本設計完畢。設計過程中,通過與業內人士深入的討論與廣泛交流,我在智能化設計過程中得到很多心得體會,以下就是我總結出的設計要點及個人見解,希望能對同行們的設計工作有所幫助。

設計依據建筑專業提供的建筑圖《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T16-92)

《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1999年版)

《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5067-97)

《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T50314-2000)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116-98)

《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94)(2000年版)

《防靜電工程技術規程》(DGJ08-83-2000)(J10011-2000)

《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B/T50311-2000)

系統概況本次設計為**商業大廈弱電系統設計,大廈為綜合性的商業大樓,集辦公、商場及餐廳于一體。大廈地下兩層,地上二十一層,裙房四層。電信間設置在地下二層,接收電話及網絡;樓宇控制中心設置在大樓首層,為大樓弱電系統綜合控制中心;屋頂設置天線接收機房。地下二層為人防區。

**商業大廈弱電系統子系統分類: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背景音樂兼緊急廣播系統;安保監視系統;CATV有線電視系統;綜合布線系統;BA樓宇自控系統。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背景音樂兼緊急廣播系統**商業大廈防火等級按一類建筑進行設計,消防控制中心設置在大樓首層的樓宇控制中心內,控制中心可通過中文CRT菜單對消防設備的運行情況進行監視及聯動操作。

根據《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大廈內每層劃分一個單獨的防火分區,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每個報警回路接受若干個防火分區的信號,報警回路共10個。

根據規范在各防火分區設置火災報警探頭,煤氣表房設置煤氣泄露探測器。地下停車庫根據梁的區域布置靈敏度為II級的溫感探頭。其它區域采用智能型煙感探測器。

采用輸入監視模塊將一些需要系統監視的報警點并入總線內,如水流指示器、濕式報警閥、消火栓啟泵按鈕指示、緊急報警按鈕、蝶閥和防火閥等。

系統可自動聯動控制防火卷簾門,排煙閥等消防設備的啟停。對于消防水泵,防煙和排煙風機的啟停,除可自動控制外,可在消防控制中心手動控制。煤氣泄露探測器報警時,自動切斷煤氣總閥,并接收反饋信號。

火災報警情況確認后,自動切斷非消防電源,接通報警廣播及火災應急燈,疏散燈電源,并接收反饋信號。

火災報警情況確認后,所有電梯停在一層,并接收反饋信號。

火災報警情況確認后,關閉相應防火分區的防火卷簾門,疏散通道的卷簾門,在煙感探頭報警時降至離地1.8米,溫感探頭報警時降至地面,并接收反饋信號。

消火拴啟泵按鈕直接接至消防水泵控制回路,可在樓宇控制中心直接啟動消防水泵。

建筑內走道和大廳等公共場所設置背景音樂兼緊急廣播系統揚聲器。各廣播分區設置音量開關,可調節音量大小。

消防廣播系統平時可兼作為背景音樂系統,火災報警情況確認后,著火層及上下相鄰一層自動切換為消防廣播,并放出最大音量。

手動報警按鈕都留有消防電話分機插孔,在電梯機房、空調機房、變配電室、水泵房及排煙機房設置消防電話,消防控制中心設置119直播電話。

火災報警控制系統每層設置的接線端子箱和模塊箱,布置在弱電間內。

消防電源線及聯動線選用耐火電線,采用KBG鋼管保護,鋼導管與接地系統連接,形成良好的屏蔽保護,金屬管外涂防火漆保護。

管線穿越地下二層人防區域均作密閉處理。

火災報警系統探頭實際布置可在二次裝修時具體調整。

火災報警系統與BA系統留有通訊接口。

小結:火災報警系統從保衛人民財產及生命安全角度來講是重要的,是弱電系統中圖紙審核最為嚴格的一項。設計過程中應注意規范要求,尤其強制性規范要求。消防設備非常規的聯動順序應做好詳細的記錄,作為火災報警系統設備調試時的程序設計依據。火災報警系統目前多采用無極性二總線制,報警聯動總線共用,便于設計與施工,但對總線保護的要求較高了,因此總線的施工要求要按照聯動總線的施工要求來做。

安保監視系統安保監視系統控制中心設置大樓一層的樓宇控制中心內。安保監視系統采用綜合式計算機安全綜合式管理系統,主要包括安保報警系統、電視監視系統和巡更系統。

大樓周邊設置紅外對射探測器,大樓內部重要通道(電梯間、樓梯間及公共走廊)設置報警探頭。

大樓室外設置一臺室外彩色快球攝像機,首層大廳設置三臺室內彩色云臺攝像機。首層銀行根據柜臺布置設置柜員機,大樓內部重要通道(電梯間、電梯內、樓梯間及公共走廊)設置黑白攝像機,地下一、二層,地上一至四層根據空間情況布置攝像機。

樓宇控制中心設置十六路數字硬盤錄像機六臺,接入攝像機及報警信號。

大樓每層設置若干個無線式巡更按鈕,樓宇控制中心設置巡更系統主機。

地下停車庫設置停車場管理系統,車庫進出口設置自動欄桿及IC卡讀卡器。

地下停車庫各車位設置車輛檢測器,主要路口設置電子車位牌,指示車輛停靠合理車位。

停車場管理系統不在本次設計范圍之內,未來根據停車場實際車位布置情況進行設計。

安保監視系統與公共防范管理系統留有通訊接口。

小結:對于一般民用建筑,安保系統要求的等級并不是很高,因此使用接線方式簡潔的數字硬盤錄像機有較強的優勢。但對于大型安保系統,攝像機、報警探頭數量較多,并有復雜的聯動要求時,使用數字硬盤錄像機就比較復雜了。目前市場上推出一種網絡電視監視系統,終端采用視頻接入模塊,使用大型骨干網絡交換機傳輸、儲存信息。但目前這個系統的圖像質量還不令人滿意,信號也明顯有滯后,但未來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將來可能會取代數字硬盤錄像機。

CATV有線電視系統本次設計有線電視系統考慮接收開路電視及衛星電視信號,與市內有線電視網留有接口。

衛星天線在布置在屋頂上,信號直接引入屋頂天線機房內。

有線電視信號僅分配至各層用戶智能集線箱內,二次裝修時具體布置到位。

大廈內部可增加自辦節目,設備放置在屋頂天線機房內。

大樓有線電視主干線垂直采用SYV-75-9電纜,水平采用SYV-75-5電纜。

用戶可通過加配智能集線箱的分支/分配器,擴展有線電視用戶點數。

有線電視客戶端電坪為:64±4dB.智能集線箱有線電視接入電坪應比客戶端電坪高5dB.綜合布線系統本次設計綜合布線系統數據接入采用一條千兆光纖,通過一臺千兆交換機分配至層弱電間,層弱電間設置交換機,分配至各層客戶端,帶寬10M到桌面。

系統采用一條300對的外線直播電話的大對數電纜。

綜合布線語音、數據點僅分配至各層用戶智能集線箱內,二次裝修時具體布置到位。

數據光纖、語音中繼線和語音大對數電纜由電信網引入大廈地下二層電信間內,線路路由及電信手孔由外網設計時統一考慮。

垂直布線數據布線采用光纖,語音布線均采用大對數電纜。

水平布線語音、數據線均采用超五類線。

大樓辦公區域每15平米設計一個雙孔模塊插座。

每個辦公區域設置兩條直線電話,一條內部電話。

對建筑物內屏蔽效應較強區域,考慮設置移動通訊中繼器,二次裝修時具體設計。

小結:設計布點到位,對施工圖設計階段來講,不確定因素太多。如設計僅做到層弱電間,將來水平布線又比較困難。采用智能集線箱布置在每個工作區內,二次裝修時布點到位,這樣做法我認為有利于簡化設計工作,辦公區域未來布置也更加方便靈活。需要說明的是,智能集線箱有線信號接入電坪并不是最終客戶端使用電坪,智能集線箱內標準配置一臺四分配器,因此會有5~6dB的損耗。

BA樓宇自控系統BA樓宇自控系統對大廈內的空調、水泵、電梯及高低壓變配電設備運行狀態進行監控,對于故障信息發出報警信號。

采用ACCUPOWER電能管理系統監控高低壓變配電設備的運行,BA樓宇自控系統與電能管理系統通過RS232接口連接,互相通訊。

大廈1~4空調系統為半集中式水冷空調系統,各層空調系統獨立運行。根據對送回風溫濕度信號的采集,系統可自動調整送回風閥門、冷熱水電控閥,保證空調系統的最佳運行狀態。

大廈標準層空調系統為半集中式風冷空調系統,各層空調系統獨立運行。根據對送回風溫濕度信號的采集,系統可自動調整送回風閥門,保證空調系統的最佳運行狀態。

樓宇自控系統監視空調系統的運行狀態,對故障信息發出報警,并可在樓宇控制中心遙控空調設備的啟停并調速。

樓宇自控系統監視給排水系統的運行狀態,對故障信息發出報警,并可在樓宇控制中心遙控給排水設備的啟停。樓頂水箱間,集水井設置液位開關,直接輸入就近的DDC中。

樓宇自控系統監視電梯系統的運行狀態,對故障信息發出報警。

BA樓宇自控系統中央控制主機設置在首層的樓宇控制中心內。

系統采用五類線作為系統總線,沿弱電間垂直布線。

DDC布置在對應層的弱電間內,DDC電源由中央控制室集中供電。

本次設計整座大廈的系統集成是建立在樓宇自控系統上的,留有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公共安全防范系統及停車場管理系統的通訊接口。各子系統與樓宇自控系統均采用標準接口,并提供開放的用戶協議。

小結:樓宇自控系統作為智能化系統的核心,是實現設備節能與實現弱電系統集成的關鍵技術。供配電系統的電能監測需要配電柜廠家密切配合,這使它相對于其他設備監控有所不同。從這個角度來講,我認為設計院的強弱電圖紙均應設計,作為配電柜廠的制造依據。因此,本次系統我設計了獨立的電能監測系統,監測儀表均安裝在對應的高低壓配電柜上,系統獨立設置監控主機,可通過標準的MODBUS協議與樓宇自控系統通訊,通過交流,樓宇自控廠商也比較歡迎這樣的做法。

弱電系統供電及防雷接地樓宇控制中心、電信間電源按消防電源設計,采用雙回路供電,末端設置自動切換裝置。

配置20kVA的UPS不間斷電源,可維持設備運行30min,UPS設置在首層的弱電間內。

樓宇控制中心、電信間采用防靜電架空地板。線纜在地板下敷設。

本次設計計算機系統設備機房的接地系統采用共用接地系統,利用建筑物樁基網作為共用接地系統的基礎接地裝置。樓宇控制中心、電信間及弱電間設置弱電接地母排(紫銅排25*3mm2),利用結構主鋼筋作為引下線接至接地體。機架與接地母排之間采用再用直徑為16mm2的銅導線連接。

弱電系統采用KBG鋼管保護,鋼導管與接地系統連接,形成良好的屏蔽保護。

樓宇控制中心、電信間及弱電間采取屏蔽措施防止電磁干擾。

對樓宇控制中心、電信間及弱電間等弱電設備集中處,對電源及通信電纜設置電涌保護器(SPD),防止雷電侵入干擾。

小結:為保證弱電系統供電可靠性,本次我采用了雙回路供電+UPS供電。根據2000年版《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的第六章防雷擊電磁脈沖的相關規定,本次設計防雷接地系統采用共用接地系統,利用基礎鋼筋作為接地體,層層等電位連接,以結構主鋼筋作為引下線。采用扣壓式的KBG鋼管作為弱電通訊線的屏蔽保護。重要弱電系統設備其電源及通訊線均設置SPD保護。

總結:弱電系統近幾年發展迅速,新系統層出不窮,給設計院弱電設計提出很高的要求。所有子系統要做到面面具到是不大可能的,也是不大合理的。我認為設計單位主要任務應對弱電系統做整體考慮,與相關專業配合互提相關設計資料,預埋系統主要管線。系統設計應考慮充分的靈活性與擴展性,把一些更具體的工作放到二次裝修階段由集成商來完成。我個人從業時間不長,以上僅是我近來工作的一點心得體會,肯定有許多不足之處,我真心期望能得到大家的指正和批評,共同完善智能化電氣設計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