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DON35000型空分裝置操作規程
1.目的和適用范圍
規定了KDON-35000型空分裝置(包括空氣預冷系統、空氣凈化系統、空分精餾系統和提氬系統)的作業程序和作業方法。
適用于35000m3/h制氧機組運行崗位作業人員。
2.引用/支持性文件
2.1《文件和資料控制程序》(QCP/703-05-01-2000)
2.2《質量體系文件編寫導則》(QM/703JZ-05-01-01-2000)
2.3《技術規程編寫細則》(QM/703JZ-05-01-02-2000)
2.4《操作規程管理辦法》(QM/703JZ-05-01-04-2000)
2.5《設備使用、維護、保管管理制度》(QM/703JD-09-02-14-2000)
2.6《現場管理實施管理辦法》(QM/703SJ-09-01-01-2000)
2.7《設備潤滑管理制度》(QM/703JD-09-02-16-2000)
2.8《設備巡回點檢制度》(QM/703JD-09-02-13-2000)
2.9《RIK100-4型空氣壓縮機操作規程》(QW/703RE-01-2000)
2.10《儀表壓縮機操作規程》(QW/703RE-06-2000)
3.崗位職責
3.1負責本崗位設備的正常運行,完成本崗位生產任務和經濟技術指標。
3.2負責本崗位所有設備的操作、維護、巡檢和點檢工作。
3.3負責本崗位的安全、防火、保衛和文明生產工作。
3.4作好原始記錄和信息反饋。
3.5執行公司、氣體公司各項管理條例、規定等。
4.作業過程
4.1啟動前的準備
4.1.1空氣預冷系統和分子篩吸附器的閥門狀態
4.1.1.1檢查確認以下閥門已關閉
a)空冷塔E07放泄閥:VEI27、VE07C和D;
b)空冷塔E07放氣閥:VE07A和B;
c)水泵放泄閥:VEI06B和D、VEI10B、VEI10D、VEI10E、VEI11B、VEI11D、VEI12B、VEI12D、VEI12E;
d)氮水塔E60放泄閥:VE60C、VE60D;
e)分子篩吸附器R01和R02的閥門:VAG02A、VR01A/B/C、VR02A/B/C;
f)自動疏水旁通閥:VNR06A和VNR06C;
g)蒸汽管道上自動疏水旁通閥:VCB01B;
h)所有的解凍閥:(包括VAD01B、VAD03、VAD01A);
i)儀表氣的放氣閥:VAI01E;
j)水管放泄閥:VEI10F、VEI12F、VEI07B;
4.1.1.2檢查確認以下閥門已打開
a)VNS01(用于冷箱充氮和低溫泵的密封氣系統)
b)水泵的隔離閥;
c)E60和E07上的LT和LI的隔離閥:VE07G/H/E/F/V、VE60A/B;
d)氮水塔E60冷卻水進口隔離閥門VEI07A打開。
4.1.1.3啟動前自動閥門的狀態:
a)LIC1007、LIC1022、FIC1024、FIC1028處于手動(MANU)狀態,開度為0%;
b)HIC1215開度為0%;
c)冷箱被隔離:HIC1296和PIC1213B開度為0%;
4.1.2空冷塔E07和氮水塔E60的狀態
4.1.2.1通常,空冷塔E07內一直保持有水的,啟動前液位要大于50%;
4.1.2.2在進行維修和E07空了的情況下,需在給塔加壓前,重新通過水泵P62或P63灌入水使液位達到60%左右,但要注意防止泵轉動;
4.1.2.3將進水管到氮水塔E60的隔離閥門打開,然后將LV1022設定值設定在50%,保證E60啟動前液位達到50%左右。
4.1.2.4檢查確認水泵系統水管中沒有空氣,特別是清洗泵過濾器后更要確保這一點;
4.1.3蒸汽加熱器E08和電加熱器E09狀態
4.1.3.1蒸汽加熱器最初閥門都處于關閉狀態
4.1.3.2打開VCB01B;
4.1.3.3慢慢打開VVB03;
4.1.3.4當在VCB01B出口只有蒸汽,打開VCB01A和關閉VCB01B;
4.1.3.5當VVB03開度為100%時,蒸汽加熱器已準備好,可以投入使用。
4.1.3.6電加熱器進口閥門VNR04關閉。
4.1.3.7電工檢查確認電加熱器加熱電阻絲完好,電加熱器送電。電加熱器準備投入使用。
4.1.4分子篩吸附器(R01/R02)狀態
4.1.4.1大多數情況下,吸附順序保持在上次停車時的狀態,不需要特別調整。每次制氧機停車時,記錄順控狀態是至關重要的,分子篩吸附器順序紊亂,可能導致將CO2帶入精餾塔內。
4.1.4.2當DCS停下來后,可能需要把分子篩吸附器閥門恢復到需要位置。
要注意:這一步驟應當在升壓之前進行。因此,也就是在啟動之前,用初始化按鈕對順控邏輯進行初始化;用容器選擇按鈕選擇在線運行分子篩吸附器;用步驟選擇按鈕切入所需的順序步驟。
4.1.4.3檢查確認送到在線運行分子篩吸附器的空氣輸入和輸出閥門已經打開,假如沒有,則送氣時,這些閥門將無法打開。
4.1.4.4檢查確認順序器處于OFF狀態和步進(STEPBYSTEP)模式下。
4.1.5儀表氣的準備
4.1.5.1在分子篩吸附器投入前,儀表氣是由氮氣管網或儀表壓縮機通過VAI02和VAI01A/C或VAI01B/D供應的。操作見《RIK100-4型空氣壓縮機操作規程》中4.1.2.2和《儀表壓縮機操作規程》。
4.1.5.2在分子篩吸附器投入使用后,儀表氣由分子篩吸附器后的干燥空氣提供。檢查外部儀表氣壓力是否低于從分子篩吸附器出來的空氣壓力,假如低的話,VAI02可以一直開著。
4.1.5.3檢查確認VAG13B關閉,打開VAG13A閥門給低溫泵的密封氣系統供氣。
4.1.5.4在正常運行時,VNS01打開由氮氣管網供應氮氣。
4.1.5.5假如需要解凍空氣,打開VAD01A(在這之前檢查確認到低溫設備解凍入口已關閉)。
4.1.6冷卻開始前冷箱內閥門狀態
4.1.6.1所有的手動閥門關閉:液氧VOL04A;液氧VNL03A;液氬VAX01A/B。
4.1.6.2冷箱的珠光砂處于氮氣保護狀態下,檢查下面閥門的閥位和專用流量計:VNS03(FI6406)、VNS02A(FI6401)、VNS02B(FI6402)、VNS02C(FI6403)、VNS02D(FI6404)、VNS02E(DI6405)。
4.1.6.3主塔的節流閥應處于手動模式,開度為0%(FIC1606、FIC1607、FIC1608、FIC1601)。
4.1.6.4冷箱內所有自動閥門處于手動模式,開度為0%。
4.1.6.5閥門HCV1642和HCV1643關閉。
4.1.6.6塔上的所有吹除閥和取樣閥門關閉。
4.1.7透平膨脹機D01/D02狀態
4.1.7.1解凍空氣入口VAG11A/B必須關上。
4.1.7.2增壓機進出口閥門、膨脹機進口閥門關閉。
4.1.7.3膨脹機密封氣由分子篩吸附器后干燥空氣提供,在分子篩吸附器投入運行前,密封氣系統無法投運,膨脹機油泵不得啟動。
4.1.7.4就地檢查油箱油標,確認油位在規定的范圍內。
4.1.7.5在DCS上將潤滑油加熱器選擇自動開/關狀態。若油箱內油溫低于25℃,通過控制系統,加熱器自動接通;若油溫升高超過30℃,加熱器自動切斷。
4.1.7.6用倒換把手選擇待用的油過濾器。
4.1.7.7檢查確認旁通閥HIC1541和HIC1546開度為100%。
4.1.7.8檢查確認冷卻水已備好,增壓機后冷已準備投入使用。
4.1.7.9由DCS控制噴嘴。
4.1.8低溫液體泵的準備
4.1.8.1液氧泵P01A/B和粗氬泵P10A/B的進出口閥門關閉。
4.1.8.2各低溫液體泵的密封氣系統投入使用。在密封氣控制箱內將密封氣壓力流量設定好。
4.1.9液氧吸附器R03/R04的準備
4.1.9.1檢查確認所有的閥門關閉。
4.1.9.2用步驟選擇按鈕將一臺液氧吸附器的步驟選為低溫冷卻(COOL.DOWN)。
4.1.9.3檢查確認加溫氮氣的隔離閥打開,確認電加熱器E81處于備用狀態。
4.1.10所有運轉機械均具備啟動條件。
4.1.11所有閥門開關靈活,安全閥和各調節閥經調試合格。
4.1.12計算機系統DCS運轉正常,CRT顯示準確,與實際相符。
4.1.13對冷箱內的容器和管道進行徹底的加溫吹除,并經檢測合格,所有氣封點、透平膨脹機的噴嘴關閉。除分析和計量儀表外,所有通向指示儀表的閥門打開。
4.1.14空分裝置的所有閥門處于關閉狀態,膨脹機出入口閥門關閉。
4.1.15電氣系統正常工作。
4.1.16供水系統正常工作,打開冷卻水進、出口閥門。
4.1.17計器儀表性能良好,接通備用儀表空氣,除分析和計量儀表外,其它儀表全部投入使用。
4.2啟動操作
4.2.1啟動空氣預冷系統
4.2.1.1確認空冷塔所有閥門和水泵進出口閥門已打開。
4.2.1.2空壓機排氣壓力大于0.4Mpa后,在DCS上按啟動按鈕投運空氣預冷系統,向空冷塔導入壓縮空氣,壓力控制在0.45Mpa以上。
4.2.1.3在DCS上啟動大水泵P62(或P63),將另一臺泵設置為備用狀態。
就地檢查水泵運行是否有異常聲響等情況。
4.2.1.4控制閥FIC1024自動接到自動模式(SP=535m3/h),液位控制閥LIC1007自動接到自動模式(SP=60%);監控流量FI1024和E07液位LI1007。
4.2.1.5當大水泵P62或P63運轉正常,E07液位穩定后,投運氮水塔E60。
4.2.1.6將LIC1002選為自動模式,設定值為50%。
4.2.1.7在DCS上啟動小水泵P60(或P61),將另一臺泵設置為備用狀態。
就地檢查水泵運轉是否有異常聲響等情況。
4.2.1.8控制閥FIC1028自動接到自動模式(SP=80m3/h),監控流量FI1028和E60液位LI1022。
4.2.1.9空氣預冷系統已投入使用,將各控制閥設定為自動模式,水泵流量和空冷塔、氮水塔液位正常后可進行下一步操作。
篇2:空分裝置安全運行規定
第一條?空分裝置是指煉化企業所用各種類型的空分裝置。第二條?對主冷凝蒸發器液氧中乙炔及其它碳氫化合物的有關指標均執行《空分設備液氧中乙炔及其它碳氫化合物控制指標的規定》[中石化(1989)生字56號](見附件)。第三條?空分裝置操作人員應進行安全技術和操作技能的教育經考試合格后持證上崗。操作人員應熟悉并嚴格遵守本崗位操作法。第四條?空分裝置空氣吸入口安全要求1、空分裝置應在空氣吸入口附近設風向標,監視風向變化帶來空氣質量的變化。2、每周至少應對吸入口空氣分析1次;周圍空氣質量發生變化時,隨時進行分析。當吸氣條件超標時,應及時查清原因,消除污染源或采取其他安全運行措施。3、加強與周圍裝置的聯系,當有大量碳氫化合物排放或緊急放空時,應及時通報并立即采取防范應急措施。第五條?防止碳氫化合物進入液氧系統和積聚。1、分子篩吸附應嚴格做到:裝入的分子篩質量應保證;空氣溫度應控制準確,分子篩再生應徹底;再生切換周期應按操作規程準時進行,特殊情況應縮短再生切換周期。2、硅膠吸附器應按規定定期切換,保證硅膠的再生溫度和時間。3、分離裝置液面和工況禁止大幅度波動。分子篩流程的主冷凝蒸發器應采取全浸式操作,即讓主冷換熱器浸沒在液氧中,減少乙炔等碳氫化合物在換熱翅片等部位濃聚。4、保持主冷凝蒸發器液氧連續排放,不能連續排放時要求每班排液氧1次,排放量等于或大于1%氣氧產量。當液氧中碳氫化合物超標時應增加排放量,嚴重超標時,應及時采取措施直至停車。5、循環液氧泵應保持連續運轉,停運檢修時主冷凝蒸發器應每班排液3次,每次1%左右,同時盡快恢復運轉。6、1000m3/h以上大中型空分設備應安裝在線氣相色譜分析儀,連續監測液氧中的總烴化合物單項組分的含量,液氧系統的在線監測色譜分析儀應完好投用、分析準確。7、大中型空分設備應采用濃縮氣相色譜法分析液氧中乙炔及其他碳氫化合物的含量,分析頻次:每天至少1次,遇有特殊情況增加分析次數。8、1000m3/h以下小型空分設備及純氮空分設備采用比色法或濃縮氣相色譜法分析液氧中乙炔機總烴含量,分析頻次,至少每天1次,遇有特殊情況增加分析次數。第六條?嚴格忌油和油脂?1、所有和氧接觸的部件和零件應進行脫脂清洗,做到絕對無油和油脂。2、使用銅制專用工具。3、空壓機、膨脹機等機組密封應好用不漏油。4、空氣冷卻塔的冷卻水應嚴防帶油,宜單獨使用循環水。?第七條?防止、減少二氧化碳帶入空分裝置。對采用自清除裝置空分裝置,過濾器、吸附器應完好投用,嚴格控制蓄冷器或板式溫度,必要時縮短切換周期。第八條?排放液氧的安全要求。1、液氧應排入氧蒸發器,不應在室內亂排亂放。2、嚴格控制液氧排放速度,避免發生燃燒爆炸事故。3、液氧分析采樣和處理液態氣體時,應做好勞動保護,避免液態氣體觸及皮膚。?4、空分裝置用火屬一級動火,嚴格按安全動火管理制度進行。5、嚴禁在泄漏氧氣的設備周圍動火。第九條?空分裝置停車安全要求。1、空分裝置應減少開停車次數,短期停車應分析主冷凝蒸發器液氧中有害物質的含量,如超標或液面過低,應將流體排放干凈。2、當發生凈化系統堵塞、板式換熱器或精餾塔阻力增大等不正常現象時,應及時安排系統冷吹或加熱。3、檢修冷箱時,應做冷箱中氧含量分析,打開人孔自然升溫,待氧含量下降后再扒珠光砂,并應注意防止珠光砂快速下塌發生空間爆炸。??第十條?人員應避免在氧氣、氮氣濃度增高區域停留。進入氧氣、氮氣容器或管道前,應嚴格執行《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規定》,液氧應排放干凈,經取樣分析確認氧含量正常后才能進入,防止氧氣傷害和氮氣窒息事故。第十一條?如有未盡事宜或與國家標準不符時,按國家標準執行。附件:空分設備主冷液氧中乙炔及其它碳氫化合物控制指標單位:ppm設備類型控制指標控制項目1000m3/h及以上空分設備1000m3/h以下小型空分設備純氮空分設備警戒值停車值警戒值停車值警戒值停車值乙?炔0.11.00.25注③1.00.61.0總?烴100.0250.0/500.0注①100.0250.0100.0250.0單項組分含量甲?烷——————乙?烷15.040.0————乙?烯10.025.0————丙?烷10.025.0————丙?烯2.05.0————正丁烷合計1.5合計4.0————異丁烷————丁?烯————丁二烯————含油量mg/L液氧0.2—0.2———含氮氧化物mg/L液氧0.5—0.5———注:①如果各單項碳氫化合物含量均在警戒值以下,總烴停車值允許提高至500ppm。②本規定控制指標中,總烴含量已折合為甲烷計,各單項指標則不折合為甲烷。③此值僅適用于管式主冷的小型空分設備,若是板式主冷的小型空分設備則執行1000m3/h及以上空分設備的有關規定。?
篇3:供排水廠空分裝置安全運行規定
第一條本規定適用于淄博齊翔騰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供排水廠的空分裝置。
第二條對主冷凝蒸發器液氧中乙炔及其他碳氫化合物的有關指標均執行《空分設備液氧中乙炔及其他碳氫化合物控制指標的規定》(中石化[1989]生字56號)。
第三條空分裝置操作人員應進行安全技術和操作技能的教育培訓,經考試合格后持證上崗。操作人員應熟悉并嚴格遵守本崗位操作法。
第四條空分裝置空氣吸入口的安全要求
1.空分裝置應在空氣吸入口附近設風向標,用來監視風向變化帶來空氣質量的變化。
2.每周至少應對吸入口空氣塵土分析一次;周圍空氣質量發生變化時,隨時進行分析。當吸氣條件超標時,應及時查清原因,消除污染源或采取其他安全運行措施。
3.加強與周圍裝置(丁二烯、橡膠、循環水、鍋爐)的聯系,當有大量碳氫化合物排放或緊急放空時,應及時通報并立即采取防范應急措施。
第五條防止碳氫化合物進入液氧系統和積聚
1.分子篩吸附應嚴格做到:裝入的分子篩質量應有保證;空氣的溫度應控制準確;分子篩再生應徹底;再生切換周期應按操作規程準時進行,特殊情況應縮短再生切換周期。
2.硅膠吸附器應按規定定期切換,保證硅膠的再生溫度和時間。
3.分離裝置液面和工況,禁止大幅度波動。分子篩流程的主冷凝蒸發器應采取全浸式操作,即讓主冷換熱器浸沒在液氧中,減少乙炔等碳氫化合物在換熱翅片等部位積聚。
4.保持主冷凝蒸發器液氧連續排放,不能連續排放時要求每班排液氧一次,排放量等于或大于1%氣氧產量。當液氧中碳氫化合物超標(>0.1ppm)時應增加排放量,嚴重超標(>1ppm)時,應及時采取措施直至停車。
5.循環液氧泵應保持連續運轉,停運檢修時主冷凝蒸發器應每班排液三次,每次1%左右,同時盡快恢復運轉。對純氮空分設備可視化驗情況定期排放,每次1-3min,當富氧液空中碳氫化合物超標時,可加大排放頻率,延長排放時間。
6.1000m/h以上大中型空分設備必須安裝在線氣相色譜分析儀,連續監測液氧中的總烴及碳氫化合物單組分的含量,液氧系統的在線監測色譜分析儀應完好投用、分析準確。
7.大中型空分設備必須采用濃縮氣相色譜法分析液氧中乙炔及其他碳氫化合物的含量,分析頻次:每天至少一次,遇有特殊情況增加分析次數。
8.1000m/h以下小型空分設備及純氮空分設備采用比色法或濃縮氣相色譜法分析液氧中乙炔及總烴含量,分析頻次:至少每天一次,遇有特殊情況增加分析次數。
第六條嚴格忌油和油脂
1.所有和氧接觸的部件和零件應進行脫脂清洗,做到絕對無油和油脂。
2.使用銅制專用工具。
3.空壓機、膨脹機等機組密封應完好、不漏油。
4.空氣冷卻塔的冷卻水應嚴防帶油,宜單獨使用循環水。
第七條防止、減少二氧化碳帶入空分裝置。對采用自清除裝置的空分裝置,過濾器、吸附器應完好投用;嚴格控制蓄冷器或板式溫度,必要時縮短切換周期。
第八條排放液氧的安全要求
1.液氧應排入氧蒸發器,不得在室內排放。
2.嚴格控制液氧排放速度,避免發生燃燒爆炸事故。
3.液氧分析采樣和處理液態氣體時,應做好勞動保護,防止液態氣體凍傷。
4.空分裝置用火屬一級動火,應按《用火作業安全管理規定》執行。
5.嚴禁在泄漏氧氣的設備周圍動火。
第九條空分裝置停車安全要求。
1.空分裝置應減少開停車次數,短期停車應分析主冷凝蒸發器液氧中有害物質的含量,如超標或液位過低,應將流體排放干凈。
2.當發生凈化系統堵塞、板式換熱器或精餾塔阻力增大等不正常現象時,應及時安排系統冷吹或加熱吹除。
3.檢修冷箱時,應對冷箱中氧含量進行分析,打開入孔自然升溫,待氧含量下降后再扒珠光砂,并應注意防止珠光砂快速下塌發生空間爆炸。
第十條人員應避免在氧氣、氮氣濃度增高區域停留。進入氧氣、氮氣容器或管道前,應嚴格執行《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規定》,液氧應排放干凈,經取樣分析確認氧含量正常后才能進入,防止氧氣傷害和氮氣窒息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