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進裝載機械的使用與維修注意事項
1.側卸式裝載機的使用安全注意事項
側卸式裝載機是靠鏟斗將巖石鏟起,用側卸的方式將巖石裝入礦車,由于活動范圍比較大,掘進工作面空間比較狹窄,所以側卸式裝載機在工作和檢修時容易引起擠傷人員,擠壞支架、電纜、設備等事故。為防止事故的發生應注意以下安全事項:
(1)機器工作前必須通知附近人員撤離,避免擠碰人員和設備的事故發生;
(2)操作中應經常檢查電纜是否完好,避免壓壞,避免與油管發生摩擦,引發火災事故。應保證所有操作按鈕完好;
(3)裝巖前,應對巖堆灑水滅塵,如果沒水或灑水裝置損壞都不能開機裝巖;
(4)裝載機上的照明裝置一定要完好,使工作人員有一個良好的視線,避免擠傷人員的事故發生。同時良好的照明對提高生產效率也是非常有利的;
(5)裝載機工作和檢修時,工作人員,特別是區(隊)長要注意掘進頭的情況。發現有透水、冒頂、煤巖突出征兆時,應立即組織人員撤離到安全地方,并采取相應的措施;
(6)當裝載機舉起鏟斗時嚴禁人員在鏟斗下方操作或進行檢修。必須進行修理時,應有可靠的安全措施;
(7)司機離開機器時必須切斷電源。非機組操作人員不得擅自操縱機器,以免誤操作而傷人。此外,檢修結束后,等所有工作人員撤離機器周圍后方可開機試車;
(8)不得用裝載機進行調車。軌道的鋪設,應保持裝巖機最突出的部位,與巖幫之間的距離不小于500mm。
2.使用耙斗式裝載機的安全注意事項
(1)懸掛鋼絲繩的尾輪一定要固定好,打楔眼時要有一定的偏角。安裝固定楔處的巖石要堅硬,以防止由于固定楔不牢靠,在工作過程中拉脫傷人;
(2)選好裝巖位置后,還要把機身固定好,防止在工作過程中活動。在上、下山使用耙裝機時,更應該注意耙裝機的防滑,以防止機器下滑而傷人。用在下山時,若坡度小于10°,除原有的4個卡軌器外,可在車輪前面加兩道卡子或在車輪后面再加兩個卡軌器。坡度大于10°時,須另加一些防滑裝置來固定,如常用4個U形卡子把車輪與導軌一起卡住。用在上山時,除用卡軌器、道卡子、U形卡子固定外,可在臺車后的立柱上加兩個斜撐,這樣不僅能起安全防滑作用,而且還能支撐機器;
(3)耙裝機在拐彎巷道裝巖(煤)時應首先清理好機道,為了保證安全,在拐彎處應設專人聯系;
(4)開車時其他人員不得靠近耙斗、裝載機兩旁,以免鋼絲繩彈跳或巖石飛出傷人。絕對不允許用手、腳或工具觸摸鋼絲繩、耙斗等運動部件。如有故障應停車處理;
(5)在耙裝機工作或檢修時應注意觀察掘進工作面的情況,發現有透水、冒頂、突出等征兆時,應立即停止工作,撤離人員。當工作面有瓦斯積聚時應停機斷電排瓦斯。以防止重大事故的發生;
(6)經常檢查鋼絲繩、溜槽的磨損情況,磨損嚴重時立即更換,以防止斷繩事故。在檢修工作結束后,一定要檢查是否有工具丟在機器上,防止試車時,工具卡住鋼絲繩而引起傷人事故。注意不能使用打結的鋼絲繩;
(7)耙裝機工作之前要對巖堆灑水;耙裝機工作時要有良好的照明設施,在放炮時應注意保護照明燈具;
(8)在司機側應安設柵欄,以防牽引繩彈跳傷人;
(9)較長距離移動耙斗裝載機時,要找好重心,避免翻翹。采用自拉自移動時,導向滑輪要固定在軌道的中心線上;
3.使用蟹爪式裝載機的安全注意事項
(1)蟹爪式裝載機在工作之前,要檢查控制系統,多路換向閥手把位置是否正常,機器周圍有無妨礙正常運轉的障礙物,并向周圍人員發出開車信號;
(2)機器在行走過程中,操作人員應讓腳躲開履帶一定距離,同時要有專人拖拉電纜,并與機器保持一定距離,避免拉壞或壓壞電纜。司機在機器回轉時要注意避免撞傷人員,同時注意棚梁被撞;
(3)禁止在大于12°的斜坡上使用蟹爪裝載機,在小于12°斜坡上工作時,為防止機器下滑,應使用木板等物體阻止;
(4)在檢修和撤離機器時一定要先檢查瓦斯情況,嚴禁帶電作業。同時要注意工作面情況,發現異常,應立即撒離人員;
(5)在煤堆上灑水后方可開機裝運,以防止煤塵飛揚;
(6)當發現有障礙物如大塊煤、雜物、工具等卡住蟹爪和刮板鏈時,必須停機處理,嚴禁在機器運行中用工具或手處理;
(7)要檢查各電氣部分的防爆性能。司機或檢修人員工作結束后,一定要切斷機器上的總電源。
(8)嚴禁用蟹爪裝載機的尾部挑架棚梁。嚴禁裝煤蟹爪刮碰巖壁。
4.掘進機在搬運、安裝時的安全措施
掘進機下井必須拆卸成幾部分,然后運到工作面進行安裝。為確保安全,在運輸和安裝時應有以下安全措施:
(1)應熟悉運輸線路,巷道斷面尺寸,使拆卸的部件能適應巷道斷面及架空線高度的要求,防止擠壞設備、擠傷人員和觸電的事故發生。但為了給安裝減少困難,應盡量減少拆卸量;
(2)各部件在裝車時一定要固定牢靠,較重的部件下面要墊木板,以防滑動。同時要避免鋼絲繩卡壞設備;
(3)各部件的重心位置應盡量放在平板車的中心位置上,防止在運輸過程中晃動。不允許設備突出平板車外,以防刮人、刮水管、電纜和兩車相刮的事故;
(4)拆裝順序與井下安裝次序要一致。同時要防止零部件的丟失。對于液壓元件、管道口,要有防塵、防淋、防碰措施;
(5)掘進工作面設備安裝地點的頂板要堅硬、煤幫要結實,支護良好,地面要干凈。同時要有良好的通風、照明等條件。起吊梁要有足夠的強度,有合適的起吊高度,起吊設備時要有專人指揮,嚴禁人員在起吊梁下通過或停留;
(6)安裝地點要有防塵措施、避免煤塵、巖塵污染液壓元件和其他系統;
(7)安裝工作結束后,一定要先清點工具,同時撤離機器周圍的所有人員,確實可靠后再送電按操作程序試車。
5.掘進機起動前的準備工作
為了保證掘進機在工作面正常、持續高效、安全地工作,開始切割之前,必須作好充分地準備工作。
(1)掘進工作面到永久支護之間的臨時支架支護完好,沒有空頂距;在工作面采取護幫措施,以防止發生冒頂和片幫事故;
(2)掘進面通風要良好,水源充足,棚料與轉載設備準備就緒;
(3)檢查機器各處的連接緊固螺栓、螺釘是否松動;截齒是否完整,遇有崩裂,嚴重磨損或失落情況,應在切斷主機電源和按下切割停止開關并鎖緊的情況下,及時進行更換。同時要檢查齒座的完好狀況;
(4)檢查鏟板,裝載刮板鏈,柄爪(蟹爪)是否完好。裝載機構的運轉是否正常;
(5)檢查行走機構的履帶張力是否合適,檢查履帶板、履帶銷軸、套筒、銷釘等是否完好,履帶滾輪、支承輪的轉動是否靈活;
(6)檢查刮板輸送機鏈板的張力是否合適。鏈條過松會影響和鏈輪的正常嚙合,產生跳鏈現象甚至脫鏈;鏈條過緊,將增大功率消耗。檢查鏈輪的磨損,檢查輸送機滾筒的運轉情況;
(7)檢查膠帶轉運機構的膠帶及膠帶張力是否正常,檢查托輥、柔性托輥的完好情況,檢查膠帶清掃器是否調整適當;
(8)通過油位指示器或油針,檢查各油箱、減速器內的潤滑油是否符合規定要求。通過空運轉檢查減速器的聲響、振動及溫升情況;
(9)檢查液壓系統中的管路、管接頭是否漏油。檢查油泵、油馬達是否有異常聲響或嚴重振動,溫升是否過高以及泄漏情況;
(10)檢查電磁開關箱、控制開關箱和液壓系統操縱閥的手柄是否在中間位置,動作是否靈活可靠,組閥是否有漏油現象;
(11)檢查電纜的固定及絕緣外套是否有損傷;
(12)檢查噴霧滅塵系統的工作是否正常,水壓是否正常,管路是否漏水,噴嘴是否暢通。同時清理堆積在電動機、減速箱體和透氣塞上的大量煤粉,以及機器上的煤塊;
(13)所有人員是否已撤離切割頭和各運轉部位。以上所有工作準備好后再送電開機。
6.掘進機在工作中的事故防范措施
由于掘進工作面比較狹窄,而掘進機體積又較大,工作時前后、左右、上下都有動作,很容易引起傷人事故,這類事故有:
(1)掘進機前后左右移動時,司機沒有發出信號,或者其它人員誤操作,而擠傷在場工作人員,擠壞電纜、水管、支架;
(2)在檢修切割頭,更換截齒,齒座和噴嘴,或用切割臂抬起棚梁進行支護以及到工作面檢查中心線時,切割電機開動而咬傷工作人員;
(3)在掘進中發生透水與突出事故;在檢修機器時,發生片幫事故,砸傷正在工作的人員;
(4)掘進工作面除塵效果較差,影響工人身體健康,還潛伏著煤塵爆炸的危險。此外,由于噴霧水管連接處脫開或噴嘴堵塞,采用人工灑水滅塵,手持水管站在切割臂附近的工人,被正在工作的切割臂擠傷。
7.針對上述發生的事故應采取下列措施:
(1)必須嚴格執行的規定:掘進機司機必須經過嚴格培訓,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操作,其他人員不得操作掘進機;掘進機必須用專用工具開、閉電氣控制開關,專用工具必須由司機保管,司機離開操作臺時必須斷開電氣控制開關和掘進機上的隔離開關。掘進機在調車時必須發出信號,司機應注意掘進機附近的人員,特別是后退時,應注意機器后部工作人員的安全。
(2)在檢修切割頭、更換截齒,用切割臂抬起棚梁支護時,必須打開掘進機上的隔離開關;
(3)掘進機工作和檢修時,一定要注意觀察迎頭情況,發現有片幫、透水等征兆時,應立即停機,撤離人員。此外要保證掘進面通風良好,防止瓦斯積聚;
(4)掘進機工作時,內、外噴霧裝置要經常檢查,使其正常工作,并要保證水壓正常。無內噴霧裝置時,要嚴格按《規程》規定:用外噴霧加濕式除塵器共同滅塵。嚴禁工作人員手持水管在切割頭附近噴水滅塵;
(5)要經常檢查刮板鏈的磨損情況,磨損嚴重時要立即更換,以防發生斷鏈傷人事故;經常檢查各部油溫情況,按規定換油、注油,避免油溫過高發生火災事故;要檢查電纜的損傷情況和接地保護裝置,以防止觸電事故的發生。
篇2:掘進裝載機械的使用與維修注意事項
1.側卸式裝載機的使用安全注意事項
側卸式裝載機是靠鏟斗將巖石鏟起,用側卸的方式將巖石裝入礦車,由于活動范圍比較大,掘進工作面空間比較狹窄,所以側卸式裝載機在工作和檢修時容易引起擠傷人員,擠壞支架、電纜、設備等事故。為防止事故的發生應注意以下安全事項:
(1)機器工作前必須通知附近人員撤離,避免擠碰人員和設備的事故發生;
(2)操作中應經常檢查電纜是否完好,避免壓壞,避免與油管發生摩擦,引發火災事故。應保證所有操作按鈕完好;
(3)裝巖前,應對巖堆灑水滅塵,如果沒水或灑水裝置損壞都不能開機裝巖;
(4)裝載機上的照明裝置一定要完好,使工作人員有一個良好的視線,避免擠傷人員的事故發生。同時良好的照明對提高生產效率也是非常有利的;
(5)裝載機工作和檢修時,工作人員,特別是區(隊)長要注意掘進頭的情況。發現有透水、冒頂、煤巖突出征兆時,應立即組織人員撤離到安全地方,并采取相應的措施;
(6)當裝載機舉起鏟斗時嚴禁人員在鏟斗下方操作或進行檢修。必須進行修理時,應有可靠的安全措施;
(7)司機離開機器時必須切斷電源。非機組操作人員不得擅自操縱機器,以免誤操作而傷人。此外,檢修結束后,等所有工作人員撤離機器周圍后方可開機試車;
(8)不得用裝載機進行調車。軌道的鋪設,應保持裝巖機最突出的部位,與巖幫之間的距離不小于500mm。
2.使用耙斗式裝載機的安全注意事項
(1)懸掛鋼絲繩的尾輪一定要固定好,打楔眼時要有一定的偏角。安裝固定楔處的巖石要堅硬,以防止由于固定楔不牢靠,在工作過程中拉脫傷人;
(2)選好裝巖位置后,還要把機身固定好,防止在工作過程中活動。在上、下山使用耙裝機時,更應該注意耙裝機的防滑,以防止機器下滑而傷人。用在下山時,若坡度小于10°,除原有的4個卡軌器外,可在車輪前面加兩道卡子或在車輪后面再加兩個卡軌器。坡度大于10°時,須另加一些防滑裝置來固定,如常用4個U形卡子把車輪與導軌一起卡住。用在上山時,除用卡軌器、道卡子、U形卡子固定外,可在臺車后的立柱上加兩個斜撐,這樣不僅能起安全防滑作用,而且還能支撐機器;
(3)耙裝機在拐彎巷道裝巖(煤)時應首先清理好機道,為了保證安全,在拐彎處應設專人聯系;
(4)開車時其他人員不得靠近耙斗、裝載機兩旁,以免鋼絲繩彈跳或巖石飛出傷人。絕對不允許用手、腳或工具觸摸鋼絲繩、耙斗等運動部件。如有故障應停車處理;
(5)在耙裝機工作或檢修時應注意觀察掘進工作面的情況,發現有透水、冒頂、突出等征兆時,應立即停止工作,撤離人員。當工作面有瓦斯積聚時應停機斷電排瓦斯。以防止重大事故的發生;
(6)經常檢查鋼絲繩、溜槽的磨損情況,磨損嚴重時立即更換,以防止斷繩事故。在檢修工作結束后,一定要檢查是否有工具丟在機器上,防止試車時,工具卡住鋼絲繩而引起傷人事故。注意不能使用打結的鋼絲繩;
(7)耙裝機工作之前要對巖堆灑水;耙裝機工作時要有良好的照明設施,在放炮時應注意保護照明燈具;
(8)在司機側應安設柵欄,以防牽引繩彈跳傷人;
(9)較長距離移動耙斗裝載機時,要找好重心,避免翻翹。采用自拉自移動時,導向滑輪要固定在軌道的中心線上;
3.使用蟹爪式裝載機的安全注意事項
(1)蟹爪式裝載機在工作之前,要檢查控制系統,多路換向閥手把位置是否正常,機器周圍有無妨礙正常運轉的障礙物,并向周圍人員發出開車信號;
(2)機器在行走過程中,操作人員應讓腳躲開履帶一定距離,同時要有專人拖拉電纜,并與機器保持一定距離,避免拉壞或壓壞電纜。司機在機器回轉時要注意避免撞傷人員,同時注意棚梁被撞;
(3)禁止在大于12°的斜坡上使用蟹爪裝載機,在小于12°斜坡上工作時,為防止機器下滑,應使用木板等物體阻止;
(4)在檢修和撤離機器時一定要先檢查瓦斯情況,嚴禁帶電作業。同時要注意工作面情況,發現異常,應立即撒離人員;
(5)在煤堆上灑水后方可開機裝運,以防止煤塵飛揚;
(6)當發現有障礙物如大塊煤、雜物、工具等卡住蟹爪和刮板鏈時,必須停機處理,嚴禁在機器運行中用工具或手處理;
(7)要檢查各電氣部分的防爆性能。司機或檢修人員工作結束后,一定要切斷機器上的總電源。
(8)嚴禁用蟹爪裝載機的尾部挑架棚梁。嚴禁裝煤蟹爪刮碰巖壁。
4.掘進機在搬運、安裝時的安全措施
掘進機下井必須拆卸成幾部分,然后運到工作面進行安裝。為確保安全,在運輸和安裝時應有以下安全措施:
(1)應熟悉運輸線路,巷道斷面尺寸,使拆卸的部件能適應巷道斷面及架空線高度的要求,防止擠壞設備、擠傷人員和觸電的事故發生。但為了給安裝減少困難,應盡量減少拆卸量;
(2)各部件在裝車時一定要固定牢靠,較重的部件下面要墊木板,以防滑動。同時要避免鋼絲繩卡壞設備;
(3)各部件的重心位置應盡量放在平板車的中心位置上,防止在運輸過程中晃動。不允許設備突出平板車外,以防刮人、刮水管、電纜和兩車相刮的事故;
(4)拆裝順序與井下安裝次序要一致。同時要防止零部件的丟失。對于液壓元件、管道口,要有防塵、防淋、防碰措施;
(5)掘進工作面設備安裝地點的頂板要堅硬、煤幫要結實,支護良好,地面要干凈。同時要有良好的通風、照明等條件。起吊梁要有足夠的強度,有合適的起吊高度,起吊設備時要有專人指揮,嚴禁人員在起吊梁下通過或停留;
(6)安裝地點要有防塵措施、避免煤塵、巖塵污染液壓元件和其他系統;
(7)安裝工作結束后,一定要先清點工具,同時撤離機器周圍的所有人員,確實可靠后再送電按操作程序試車。
5.掘進機起動前的準備工作
為了保證掘進機在工作面正常、持續高效、安全地工作,開始切割之前,必須作好充分地準備工作。
(1)掘進工作面到永久支護之間的臨時支架支護完好,沒有空頂距;在工作面采取護幫措施,以防止發生冒頂和片幫事故;
(2)掘進面通風要良好,水源充足,棚料與轉載設備準備就緒;
(3)檢查機器各處的連接緊固螺栓、螺釘是否松動;截齒是否完整,遇有崩裂,嚴重磨損或失落情況,應在切斷主機電源和按下切割停止開關并鎖緊的情況下,及時進行更換。同時要檢查齒座的完好狀況;
(4)檢查鏟板,裝載刮板鏈,柄爪(蟹爪)是否完好。裝載機構的運轉是否正常;
(5)檢查行走機構的履帶張力是否合適,檢查履帶板、履帶銷軸、套筒、銷釘等是否完好,履帶滾輪、支承輪的轉動是否靈活;
(6)檢查刮板輸送機鏈板的張力是否合適。鏈條過松會影響和鏈輪的正常嚙合,產生跳鏈現象甚至脫鏈;鏈條過緊,將增大功率消耗。檢查鏈輪的磨損,檢查輸送機滾筒的運轉情況;
(7)檢查膠帶轉運機構的膠帶及膠帶張力是否正常,檢查托輥、柔性托輥的完好情況,檢查膠帶清掃器是否調整適當;
(8)通過油位指示器或油針,檢查各油箱、減速器內的潤滑油是否符合規定要求。通過空運轉檢查減速器的聲響、振動及溫升情況;
(9)檢查液壓系統中的管路、管接頭是否漏油。檢查油泵、油馬達是否有異常聲響或嚴重振動,溫升是否過高以及泄漏情況;
(10)檢查電磁開關箱、控制開關箱和液壓系統操縱閥的手柄是否在中間位置,動作是否靈活可靠,組閥是否有漏油現象;
(11)檢查電纜的固定及絕緣外套是否有損傷;
(12)檢查噴霧滅塵系統的工作是否正常,水壓是否正常,管路是否漏水,噴嘴是否暢通。同時清理堆積在電動機、減速箱體和透氣塞上的大量煤粉,以及機器上的煤塊;
(13)所有人員是否已撤離切割頭和各運轉部位。以上所有工作準備好后再送電開機。
6.掘進機在工作中的事故防范措施
由于掘進工作面比較狹窄,而掘進機體積又較大,工作時前后、左右、上下都有動作,很容易引起傷人事故,這類事故有:
(1)掘進機前后左右移動時,司機沒有發出信號,或者其它人員誤操作,而擠傷在場工作人員,擠壞電纜、水管、支架;
(2)在檢修切割頭,更換截齒,齒座和噴嘴,或用切割臂抬起棚梁進行支護以及到工作面檢查中心線時,切割電機開動而咬傷工作人員;
(3)在掘進中發生透水與突出事故;在檢修機器時,發生片幫事故,砸傷正在工作的人員;
(4)掘進工作面除塵效果較差,影響工人身體健康,還潛伏著煤塵爆炸的危險。此外,由于噴霧水管連接處脫開或噴嘴堵塞,采用人工灑水滅塵,手持水管站在切割臂附近的工人,被正在工作的切割臂擠傷。
7.針對上述發生的事故應采取下列措施:
(1)必須嚴格執行的規定:掘進機司機必須經過嚴格培訓,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操作,其他人員不得操作掘進機;掘進機必須用專用工具開、閉電氣控制開關,專用工具必須由司機保管,司機離開操作臺時必須斷開電氣控制開關和掘進機上的隔離開關。掘進機在調車時必須發出信號,司機應注意掘進機附近的人員,特別是后退時,應注意機器后部工作人員的安全。
(2)在檢修切割頭、更換截齒,用切割臂抬起棚梁支護時,必須打開掘進機上的隔離開關;
(3)掘進機工作和檢修時,一定要注意觀察迎頭情況,發現有片幫、透水等征兆時,應立即停機,撤離人員。此外要保證掘進面通風良好,防止瓦斯積聚;
(4)掘進機工作時,內、外噴霧裝置要經常檢查,使其正常工作,并要保證水壓正常。無內噴霧裝置時,要嚴格按《規程》規定:用外噴霧加濕式除塵器共同滅塵。嚴禁工作人員手持水管在切割頭附近噴水滅塵;
(5)要經常檢查刮板鏈的磨損情況,磨損嚴重時要立即更換,以防發生斷鏈傷人事故;經常檢查各部油溫情況,按規定換油、注油,避免油溫過高發生火災事故;要檢查電纜的損傷情況和接地保護裝置,以防止觸電事故的發生。
篇3:采煤掘進主管職業病防治崗位職責
第一條嚴格貫徹執行國家有關職業病防治的法律、法規、政策及煤礦職業病防治規定。
第二條了解掌握礦井職業病防治的基礎情況,編制符合職業病防治要求的設計、計劃和技術政策。
第三條對分管的職業病防治工作進行技術把關和技術指導,積極推廣應用先進的設備、材料和施工工藝。
第四條加強與相關單位的聯系,積極協助職業病防治工作專項檢查。加強職業病防護設施檢查驗收,嚴格驗收制度。
第五條組織參與本專業的事故追查、分析和參與重大事故處理方案的制訂與搶救工作。組織本業務系統的非傷亡事故追查,按照“四不放過”原則進行處理。
第六條組織采區巷道、采面的設計、移交和驗收工作,負責組織研究采、掘工作面作業規程或措施的編制、會審和實施。
第八條組織實施采煤、掘進、地測專業安全質量標準化達標工作,并對相關專業系統實行自控管理,保證系統工程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