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蒸汽發生器安全操作規程

蒸汽發生器安全操作規程

2024-07-24 閱讀 1144

1、蒸汽發生器操作人員必須經培訓考核后,持證上崗。

2、開機前檢查電源開關,線路是否靈敏,完好;檢查水箱是否有水,水路是否暢通,有無漏水,檢查指示燈儀表是否完好無損。

3、操作步驟:接通電源供電;打開電蒸汽機發生器上的電源開關,供水指示燈即亮;水包開始向爐膽供水,等到供水指示燈熄滅,加熱指示燈即亮,十五分鐘內蒸汽壓力即可達到額定工作壓力時,即可開始工作。

4、蒸汽發生器使用過程中要經常檢查觀察儀表和指示燈,在使用過程中如發現調正指示燈亮,氣壓超過0.4MPA以上應立即關掉電源,停機報告機修工進行檢修。

5、做好平時的維護保養工作,爐膽內每周必須排污一次,以免積污,堵塞管道等;水箱內每月必須保養清洗一次,保證正常工作和延長使用壽命。

6、每天下班前五分鐘,關掉電源開關,用完或放凈爐膽內空氣;排凈爐膽及管道內的水,清理機器周圍雜物,打掃場地。

篇2:油田專用濕蒸汽發生器安全規定

1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稠油熱采專用濕蒸汽發生器(簡稱發生器)設計、制造、安裝、檢驗、使用、

修理、報廢等安全管理基本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額定工作壓力小于或等于18.1MPa,額定工作溫度小于或等于357度的發生器。

2引用標準

GBJ17鋼結構設計規范

SHJ1043煉油廠管式加熱爐耐熱球墨鑄鐵工程技術條件

SYJ4014油氣田專用濕蒸汽發生器制作安裝施工及驗收規范

GBJ11建筑抗震設計規范

GB3811起重機設計規范

SYJ27稠油集輸及注蒸汽系統設計技術規定

GB3085安全電壓

3金屬本材料

3.1發生器用材料的質量及規格,應符合相應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規定。

3.2用于焊接發生器受壓元件的碳素鋼和低合金鋼,其含碳量(熔煉分析,下同)不應大于

0.25%。在特殊條件下,如選用含碳量超過0.25%的材料,必須得到設計單位技術總負責人

批準。制造修理單位應對這類材料進行焊接性能試驗和焊接工藝評定。合格后,報上級主管部

門備案。

3.3鋼結構用材應符合GBJ17第2章的規定。

3.4用于制作對流管束承板的耐熱墨鑄鐵材料應符合SHJ1043的規定。

3.5發生器受壓元件采用國外材料時,應選用材料制造國發生器及鍋爐壓力容器及鍋爐壓力容器

規范允許使用的材料,其使用范圍應符合本標準要求,并有材料質量證明書。

3.6材料的使用應按《蒸汽鍋爐安全技術監察規程》中第51條~第55條的規定執行。

4設計與結構

4.1發生器的設計單位,必須按隸屬關系報部級主管部門批準或認可。

4.2發生器的設計單位,應向用戶提供設計圖樣,安裝、使用說明書,受壓元件的強度計算書和

安全閥排放量計算書。

4.3發生器的設計總圖(藍圖)上,必須蓋有設計資格印章。設計資格印章中應注明設計單位名

稱、技術負責人姓名、《設計單位批準書》編號及批準日期。

設計總圖上應有設計、校核、審核人員的簽字,并應由設計單位技術總負責人批準。

4.4發生器及操作間建于地震烈度7度以上地區時,應按GB11進行地震荷載計算。

4.5發生器內宜設置防爆裝置。

4.6輻射段至少應設一個人孔,并應設置看火孔。

4.7燃燒器的設計、安裝,應確保在最大放熱量時,火焰不直接接觸管束及管卡,并便于拆卸.?

燃燒器的噪聲應符合國家環境保護部門的有關規定。

4.8發生器起重用結構件的強度、剛度、穩定性,應滿足GB3811的有關規定。

4.9發生器禁止采用沖壓彎頭和對接焊彎頭。

4.10發生器必須設置有火情況下遠距離切斷燃料供給的裝置。

4.11車載發生器應符合國家有關汽車設計、制造、檢驗、運輸的規定。

5制造、安裝與修理

5.1制造

5.1.1發生器制造單位必須按隸屬關系報部級主管部門批準或認可。

5.1.2制造單位必須嚴格執行國家和有關部門制定的規范、標準,嚴格按照設計圖樣制造。

制造單位對原設計參數的修改和受壓元件材料代用,必須事先取得原設計單位的設計修改證

明文件。對改動部位應做詳細記載。

5.1.3焊接發生器受壓元件的焊工,必須按原勞動人事部頒發的《鍋爐壓力容器焊工考試規則》

進行考試,取得焊工合格證后,才能在有效期間擔任合格范圍內的焊接工作。制造單位應建立

焊工技術檔案。

5.1.4發生器出廠時,制造單位必須向用戶提供以下技術文件和資料:

a.竣工圖樣(如在原藍圖上修改,則必須有修改人、技術審核人確認標記);

b.產品質量證明書(包括出廠合格證、材料質量證明書、焊接質量證明和壓力試驗記錄);

c.產品安全質量監督檢驗證明書。

5.1.5制造單位必須在發生器明顯的部位裝設產品金屬銘牌。未裝產品金屬銘牌的發生器不能出

廠。

金屬銘牌上至少應載明下列項目:

a.發生器名稱及型號;

b.制造廠產品編號;

c.額定蒸發量,t/h;

d.額定工作壓力,MPa;

e.額定工作溫度,℃;

f.外形尺寸;

g.總重量;

h.制造廠名稱;

i.制造年月;

j監檢標志。

5.1.6發生器受壓元件的焊接,宜采用氬弧焊打底的焊接工藝。

5.2安裝

5.2.1發生器的安裝單位,必須經局級安全部門批準后,才能承擔發生器的安裝任務。

5.2.2發生器安裝前和安裝過程中,安裝單位應進行檢查,如發現受壓元件存在影響安全使用的

質量問題時,應停止安裝,并報告安全部門。

5.2.3發生器的制造、安裝,必須根據設計圖樣和SYJ4041及本標準的有關要求進行。制造、安

裝過程中如有變動,必須征得設計單位同意。

5.3修理

5.3.1發生器受壓元件的修理單位,應具備一定的技術力量、工裝設備及檢測手段,并經局級安

全部門批準后,方可承擔修理任務。

5.3.2發生器受壓元件的修理,應有施工技術方案,經修理單位的技術負責人批準,報安全部門

備案。

5.3.3發生器受壓元件施焊前,必須進行焊接工藝評定。

5.3.4經檢驗,存在下列情況之一時,應進行修理:

a.發生器不能保證安全運行至下一個檢驗期;

b.受壓元件開裂;

c.因材料原因造成受壓元件鼓包時,必須進行更換;

d.輻射及對流管束的局部鼓包高度超過3mm時,應切換管段;

e.輻射及對流管束直管彎曲度超過管長的2%或超過管子內徑的90%,應予更換。

5.4檢驗

發生器的制造、安裝、修理,必須由部級主管部門認可的專業檢驗單位檢驗,合格后,方可出

廠、安裝、使用。

6主要附件與儀表

6.1安全閥

6.1.1發生器應在下列部位裝設安全閥:

a.泵出口;

b.蒸汽出口(裝設2個);

c.霧化分離器;

d.蒸汽出口霧化管線。

6.1.2安全閥應鉛直安裝,在安全閥和管線之間不得裝有取用蒸汽的出汽管和閥門。

6.1.3安全閥的總排放量按《蒸汽鍋爐安全技術監察規程》的第132條進行計算。

6.1.4蒸汽出口安全閥始啟壓力應為1.08倍和1.1倍額定工作壓力。

6.1.5安全閥回座壓差一般應為始啟壓力的4%~7%。

6.1.6安全閥一般應裝設排汽管,排汽管應直通安全地點,并有足夠的截面積,保證排汽暢通。

安全的排汽管底部應裝有接到安全地點的疏水管。在排汽管和疏水管上都不允許裝設閥門。

6.1.7發生器在運行中,安全閥應定期進行排放試驗,停用后再啟用時,安全閥也應進行排放試

驗。

6.1.8發生器的安全閥,應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整定和校正。

6.1.9對新安裝的安全閥和檢修后的安全閥,都應進行整定和校正。

6.1.10安全閥經過校正后,應加鎖或鉛封。嚴禁用加重物、將閥芯卡死等手段任意提高安全閥始

啟壓力或使安全閥失效。

6.1.11安全閥的校正單位,應具備一定的校正能力,并經局級安全部門認可。安全閥校正后,始

啟壓力、回座壓力等校正結果應有記錄,并歸入檔案。

6.2壓力表

6.2.1發生器應在下列部位裝設壓力表:

a.供水泵出口至單流閥前;

b.熱交換器入口、出口;

c.對流段出口;

d.輻射段出入口;

e.蒸汽出口;

f.燃料入口,進燃料器入口;

g.吹灰裝置;

h.燃料霧化用蒸汽、空氣管道;

i.燃燒室。

6.2.2高溫、高壓部位的壓力表,必須耐高溫、防震。

6.2.3選用壓力表應符合下列規定:

a.壓力表的精度不應低于1.5級;

b.壓力表應根據工作壓力選用,壓力表表盤刻度極限值應為工作壓力的1.5~3.0倍,最好選用

2倍;

c.壓力表表盤大小應保證操作人員能清楚地看到壓力指示值,表盤直徑不應小于100mm。

6.2.4壓力表的安裝、校正和維護應符合國家計量部門的規定。壓力表裝用前應進行校正,并在

刻度盤上劃紅線指出工作壓力。壓力表校正后應封印。

6.2.5壓力表裝設應符合下列要求:

a.應裝設在便于觀察和吹洗的位置,并應防止受到高溫、冰凍和震動的影響;

b.應有存水彎管,存水彎管用鋼管時,其內徑不應小于10mm;

壓力表和存水彎管之間應裝有旋塞,以便吹洗管路、卸換壓力表。

6.2.6壓力表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停止使用:

a.有限止釘的壓力表在無壓力時,指針轉動后不能回到期限止釘處;沒有限止釘的壓力表在

無壓力時,指針離零位的數值超過壓力表規定允許誤差;

b.表面玻璃破碎或表盤刻度模糊不清;

c.封印損壞或超過校正有效期限;

d.表內泄漏或指針跳動;

e.其它影響壓力表準確指標的缺陷。

6.3溫度計

6.3.1發生器應在下列部位裝設溫度計:

a.換熱器入口、出口;

b.對流段出口;

c.輻射段出口;

d.燃料油入口,油嘴入口。

6.3.2選用溫度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a.壓力式或雙金屬式;

b.有表盤的測量溫度儀器的量程,應為正常溫度的1.5~2倍。

6.3.3溫度計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停止使用:

a.超過校正有效期限;

b.溫度計損壞,刻度模糊不清;

c.其它影響溫度計準確指示的缺陷。

6.4溫度指示儀

發生器應在下列部位裝設溫度指示儀:

a.發生器蒸汽出口;

b.受熱管管壁;

c.排煙煙道;

d.燃燒器喉部;

e.測量燃油溫度的部位。

6.4.1溫度指示儀的精度低于1級,并按時校正,超差應予更換。

6.5自動控制系統

6.5.1發生器控制部分應具備下列功能:

a.自動點火及報警時自動停機;

b.流量、壓力、火量自動監測及調節;

c.手動調節。

6.5.2啟動時應首先啟動附屬設備(供水泵、鼓風機、空壓機)進行前吹掃。

6.6保護裝置

發生器至少要裝設下列保護裝置:

a.蒸汽超壓、超溫報警和聯鎖保護裝置;

b.火焰中斷聯鎖保護裝置;

c.低燃燒聯鎖保護裝置;

d.進水低流速聯鎖保護裝置。

7發生器操作間

發生器操作間應符合下列要求并應符合SYJ27。

a.設備布置應便于操作、通行和檢修。

b.應有足夠的光線和良好的通風,以及必要的防凍措施。

c.應防止積水。

d.地面應平整無臺階。

e.承重梁、柱等構件,與發生器應有一定距離或采取其它措施,以防止受高溫損壞。

7.2發生器操作間。

8使用管理

8.1發生器操作工必須經專業培訓考試,取得局級安全部門頒發的操作證后才能上崗操作。

8.2發生器操作人員應熟悉發生器安全知識,定期檢查發生器的運行狀況,搞好安全運行,任何

領導不得同意或強迫操作工違章作業。

8.3發生器使用檢查

新安裝、移裝、長期停用的發生器在使用前必須做下列檢查:

a.工藝管路上閥門是否處在恰當的位置;

b.安全報警裝置是否整定;

c.電源電壓是否正常;

d.自控系統是否正常;

e.燃料系統有無滲漏;

f.安全附件校正是否在有效期限內;

g.配套設備及水處理設備是否正常。

8.4啟動

8.4.1按設計程序操作啟動附屬設備。

8.4.2新裝或長期停用的發生器,在投運閃應烘干襯里。

8.5運行

8.5.1開始運行時,火量應逐級調節,禁止使用受壓元件急劇升溫。

8.5.2調節火焰,處于最佳狀態。

8.6停止運行

發生器由正常工作狀態停止運行時,火量應逐級下降,禁止急劇下降。

8.7緊急停止運行

發生器運行中,遇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緊急停止運行:

a.給水泵全部失效或給水系統故障,不能向發生器供水;

b.超溫、超壓,經處理后,仍無下降;

c.安全閥全部失效;

d.發生器受壓元件損壞,危及操作人員安全;

e.發生器構架被燒損;

f.其它異常情況影響發生器安全運行時。

8.8發生器長期停車時,應采取下列措施。

8.8.1排除管內積水,關閉閥門以隔絕空氣。

8.8.2對有可能含濕氣的所有系統進行排放和吹掃。

8.8.3如果發生器燃料是重油,在燃料系統內以輕油轉換。

8.8.4氣動及電動儀表要防風雨。

8.8.5取下電源保險絲或斷路器,采取措施防止違章操作。

8.9檢修人員進入發生器內部進行工作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8.9.1在進入燃燒室工作前,燃燒室內必須進行通風,并將煙道閘門關嚴密,以防毒、防火、防

爆。同時測定含氧量,使含氧量體積比達到18%~23%。

8.9.2燃油、燃氣發生器,應加盲板隔斷油、氣的來源,并做出明顯標記。

8.9.3在潮濕的燃燒室內工作而使用電燈照明時,照明電壓不超過12V;在比較干燥的燃燒室內

且有妥善的安全措施時,可采用不超過36V的照明電壓。禁止使用明火照明。

8.10使用發生器的單位必須做好水質管理工作,采取有效的水處理措施,使發生器運行時的給

水質量符合使用說明書的要求。

8.11使用發生器的單位,應向局級安全部門辦理登記手續。

8.12使用單位申請辦理發生器登記手續時,應填寫“濕蒸汽發生器使用登記表”[見附錄A(補

充件)]和設備檔案,并應向登記機關交驗下列資料:

a.發生器出廠資料;

b.安裝質量檢驗報告;

c.發生器安全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

d.持證操作人員數量。

8.13登記部門對送審資料審查合格后即應給使用單位簽發“濕蒸汽發生器使用登記證”,見附

錄B(補充件)。

8.14沒有取得“濕蒸汽發生器使用登記證”的發生器,嚴禁投入使用。

8.15進口發生器到貨后,使用單位應立即進行商檢。其中安全性能檢驗工作,由專業檢驗單位

進行。未經商檢的發生器,嚴禁安裝。

8.16外貿經營單位和收用貨單位,應對發生器的先進性和可靠性負責。外貿單位在簽定合約時

,應選派熟悉發生器安全性能的專業人員參加談判。在合約中必須注明下列各項。

8.16.1設計、制造、安裝、檢驗依據的規范和標準。

8.16.2產品的隨機文件,包括產品質量證明書、產品圖樣、受壓元件強度計算書、使用和安裝說

明書、安全閥排放量計算書。

8.16.3索賠期限,保證期限。

8.17合約簽定后,應及時上報局安全部門備案。

9定期檢驗

9.1使用發生器的單位,對運行的發生器必須實行定期檢驗制度。定期檢驗工作,由行業主管部

門認可的專業檢驗單位進行。

9.2從事發生器檢驗工作的檢驗員,應由取得勞動部門頒發的鍋爐、壓力容器檢驗資格證書的人

員擔任。

9.3檢驗單位應保證檢驗(包括缺陷處理后的檢驗)質量,檢驗時,檢驗員應有詳細記錄,檢驗

后應出具《濕蒸汽發生器定期檢驗報告》,檢驗報告必須由持證檢驗員簽字,并經審核加蓋檢

驗單位公章后方為有效。

9.4檢驗前受檢單位必須完成下列準備工作。

9.4.1受檢發生器與熱力系統相連的管道、煙道等必須采取可靠的隔絕措施。

9.4.2清除輻射管束及對流管束表面的灰渣污垢,露出金屬表面。

9.4.3為檢驗而搭設的腳手架、輕便梯等設施,必須安全牢固。

9.4.4檢驗前,必須切斷與發生器有關的電源,拆除保險絲,并設置明顯的安全標志。

9.4.5徹底切斷燃料供給系統。

9.4.6檢驗用燈具和工具的電源電壓,應符合GB3805的規定。

9.4.7為了暴露檢查部位,必要時應部分或全部拆除絕熱層和其它附件。

9.4.8內部檢驗時,應有專人監護,并有可靠的聯絡措施。

9.5檢驗用的設備和器具,應在有效的檢定期內,經檢查和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9.6發生器定期檢驗包括以下項目。

9.6.1外部檢查:是指專業人員在發生器運行中的定期在線檢查,每年至少1次。

9.6.2內外部檢驗:是指專業檢驗人員在發生器停機時的檢驗,每3年至少進行1次。

9.6.3壓力試驗:是指發生器停機時,所進行的超過最高工作壓力的水壓試驗,其周期每6年至

少1次。

9.7定期內外部檢驗,應以宏觀檢查、壁厚測定為主。必要時,可采取以下檢驗方法:

a.無損探傷檢查;

b.硬度測定檢查;

c.金相檢驗;

d.應力測定;

e.聲發射檢測;

f.壓力試驗;

g.其它。

9.8定期內外部檢驗的重點部位如下。

9.8.1上次檢驗有缺陷的部位。

9.8.2受壓元件的表面有無裂紋、裂口和腐蝕。

9.8.3受壓元件有無磨損,特別是處于煙氣流速較高及吹灰器吹掃區域的管壁。

9.8.4受壓元件有無凹陷、彎曲、鼓包和過熱。

9.8.5對流管束支承板、管卡、管卡螺栓與管束接觸部位的磨損情況以及連接部位是否牢靠。

9.8.6安全附件是否靈敏、可靠。

9.8.7自動控制、訊號系統及儀表是否靈敏可靠。

9.9發生器壓力試驗前,應進行內外部檢驗,必要時還應做強度核算。但不得用壓力試驗的方

法確定工作壓力。

9.10試驗壓力應為額定工作壓力的1.25倍,壓力試驗時,應力不得超過材料在試驗溫度下屈服

極限的90%。

9.11壓力試驗應符合SYJ4041第3.8.2條。

9.12發行器經檢驗有下列情況之一必須做報廢處理:

a.經實測受壓元件均勻腐蝕,磨損壁厚小于設計壁厚,而又不能降壓使用時;

b.由于事故造成發生器受壓元件嚴重損壞,無修理價值時;

c.受壓元件材質發生變異時。

凡報廢發生器,應由使用單位組織有關單位做出全面技術鑒定,報使用主管

部門批準,安全部門備案。已報廢的發生器嚴禁使用。

9.13發生器的檢驗單位,應受安全監察部門的監督和業務領導。

篇3:濕蒸汽發生器操作規程

一、啟動前的檢查

水處理運行正常,增壓泵啟動,注塞泵入口壓力正常,供給鍋爐足夠水量。

1、檢查各閥位置

水汽系統

(1)打開泵入口閥門,對流段入口閥門,出口排放閥門。(2)各壓力表閥門開啟。(3)各流量表、記錄表、控制器一次均開啟。(4)注塞泵入口壓力表閥門開啟;(5)給水流量變送器閥門開后;(6)蒸汽流量、溫度、壓力記錄儀一次閥門開啟;(7)控制盤主蒸汽壓力控制器閥門開啟;(8)控制盤主蒸汽壓力表閥門開啟。

燃油系統

(1)電加熱器出口閥開啟。(2)燃油流量計進出口閥開啟。(3)回油閥開啟。(4)燃油系統泵出口、蒸汽加熱罐、爐前油嘴處壓力表閥開啟。

霧化系統

空氣霧化,打開空氣霧化入口閥、霧化壓力表閥。

儀用空氣系統

打開空壓機出口閥門;打開儀用空氣過濾器出口閥門;打開空氣干燥器,濾清器出口閥門;打開儀用空氣閥門;蔬水閥開啟;空壓機蔬水閥;燃油蒸汽加熱器蔬水閥;霧化汽水分離器蔬水閥;排污閥關閉;輻射段爐管排污閥;輻射段排污閥;對流段排污閥;爐膛微壓表開啟,前后觀火鏡清潔。

2、檢查動力開關位置

打開動力柜門,空壓機、注塞泵、鼓風機、電加熱器、變壓器和變頻器的空氣開關處于“合”位置,再合上電源總開關,關好動力柜門。

控制盤上開關位置

控制電源開關——暫時斷開;空壓機開關——自動;點火程序開關——暫時斷開;油氣選擇開關——油;蒸汽壓力開低旁通——合;調火開關——小火;延長引燃開關——延長;霧化選擇開關——空氣;電加熱器開關——合;照明開關——關——根據需要;油嘴加熱——溫度顯示儀一臺;指示燈,合上控制電源開關,報警試驗,報警燈指示正常。

檢查前吹掃繼電器在起始位置5分鐘,后吹掃繼電器應停止在終點。

3、檢查燃料供給情況

啟動油泵組,油壓調整至1.0MPa左右,油溫80-90℃,爐前壓力0.65-0.75MPa之間,油溫90-100℃。

二、運行操作

1、啟運點火

合上控制電源,電源指示燈亮,溫度顯示儀讀書正確,空壓機啟動升壓;按下檢查連鎖系統,報警燈恢復,注塞泵手動運行成功后撥至自動;一切條件正常后,合上點火開關,按下按鈕鍋爐各機構逐次進行工作。注意點火過程;火焰引燃正常后,延長引燃開關斷開,調火開關轉至自動,火量自動跟蹤水量,保持壓力平穩升高;待鍋爐啟運平穩后,與配汽隊聯系注汽,半小時內監控運行,直至壓力穩定后方可離開。

2、向除氧器供汽及霧化切換

鍋爐啟動正常后檢查蒸汽干度在40%以上,打開除氧器供汽閥調壓至,是除氧器升溫;燃油投霧化前對霧化預熱管線系統,進行以下操作;打開爐出口汽水分離器霧化一次截至閥扣,調節一次減壓閥將壓力控制在1.0MPa以內,拉啟爐前蒸汽霧化汽水分離器安全閥排汽;排水完畢,打開蒸汽霧化分離器手動閥;將霧化選擇開關轉向混合,這時觀察火焰,馬上將霧化選擇開關轉至空氣反復次,火焰穩定后將選擇開關轉至蒸汽,觀察火焰和霧化壓力有無變化,待正常后轉投蒸汽霧化結束。

三、濕蒸汽發生器的停運

1、在運行工接到停運命令后,霧化選擇轉至空氣,關閉霧化蒸汽截止閥。2、將火量降至零,調火開關轉至小火。3、斷開點火開關,關閉油嘴手動閥,滅火后吹掃20分鐘。4、打開排放閥,關閉注汽閥。5、空壓機、燃油機加熱器根據需要開關自行選擇,其它控制開關在吹掃后均應在停運位置。6、關閉泵入口閥門。7、如長時間停爐,需對濕蒸汽發生器采取干式或濕式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