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配電裝置及低壓電器的維護安全操作規程
1.本規則適用于10kV及以下的隨機控制屏、控制臺以及成套的配電裝置。
2.一般規定:
(1)所有配電裝置應有良好的接地,配電裝置上的電器元件應有良好的絕緣。
(2)儀表、繼電器、電磁開關、操作開關等各種電器的名稱、代號(或用途)應在盤臺上標注清楚;切換開關、按鈕等還應標明其操作位置。
(3)配電裝置上的機械聯鎖裝置應正確、可靠,隔板、遮欄應齊全、牢固、無缺損,門鎖應齊備且開閉靈活。
(4)高壓配電裝置的門上應掛有“高壓危險”的標示牌。
3.高壓配電裝置
(1)工作人員不得隨意進入遮欄。
(2)巡視工作不得少于2人。
(3)高壓配電裝置應半年進行一次清掃和檢查,作業時應斷開電源,裝設接地線,并在電源斷開處懸掛“有人工作,不許合閘!”的標示牌后,方可進行工作。
(4)在無遮欄的高壓配電裝置上進行工作,當人體或其所攜帶的工具與帶電體之間的距離,小于規定的安全距離時(電壓在10kV及以下時為0.7m),該帶電體必須停電。
(5)油開關經檢修或停用后,在投入運行前,應作全面檢查,并做合、跳閘操作各1次,以驗明其動作是否可靠、正確。
(6)油開關應保證套管瓷質完好,油箱密封無滲漏現象,油位、油質應正常,分合閘指示器位置正確,傳動機構靈活可靠。
(7)正常使用的油開關,應每月進行一次檢查:觸頭接觸情況;油質是否合乎要求;三相合閘的同期性。
(8)隔離開關應每季檢查一次,主要內容為:瓷件有無裂紋及放電現象、接線柱和螺栓是否松動,可動刀閘有無變形和損傷,接觸是否嚴密等。
(9)三相隔離開關的各相刀閘與刃口接觸,其前后相差不應超過3mm。
(10)避雷裝置每年應在雷雨季節前進行一次預防性試驗,并測量接地電阻,不合要求時,需及時處理。雷電后,應檢查閥型避雷器的瓷瓶、連接線和接地線是否完好。當停電檢查時,應使用2500V搖表測量其絕緣電阻,對于FS-6型避雷器,絕緣電阻不得低于1000MΩ。
4.低壓配電裝置
(1)低壓配電裝置及各電器元件應采用螺栓固定。
(2)機械運轉時,各電器元件應無不正常的晃動。
(3)不允許3根及3根以上的導電體接在同一接線柱上。應盡量做到電源引入線接在固定觸頭的端子上,負荷側導線接在可動觸頭的端子上。
(4)應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
(5)新裝和大修后的設備,絕緣電阻不應低于0.5MΩ,運行中的設備和線路,絕緣電阻應不低于每伏工作電壓1000Ω,在潮濕環境中,絕緣電阻不應低于每伏工作電壓500Ω。
(6)各電磁開關觸頭應接觸良好,觸頭表面不應涂油。
(7)不得隨意減少消弧裝置和降低消弧線圈的容量。
(8)刀開關合閘時應手柄向上,分閘時應手柄在下。
(9)應經常清除熔斷器以及夾子上的灰塵和污垢。更換熔體時,應在不帶電的情況下取下熔斷管;當允許在帶電的情況下取下熔斷管時,應先切斷負荷。對于封閉式管式熔斷器的管子,不能用其他絕緣管代替(易爆裂),也不可在管壁上鉆孔。
(10)接觸器
1)要隨時清掃接觸器上堆積的灰塵和鐵芯極面上的污垢,應經常檢查鐵芯工作是否正常,轉軸是否靈活,觸頭接合是否良好。更換新線圈時,應能保證其線路電壓為額定值的85%~105%時均能可靠地工作。
2)轉動銷軸應每季度注潤滑油一次。
3)對于A級絕緣的線圈,用溫度計測量其表面溫升不得超過65℃(環境溫度為35℃),主觸頭溫升不超過75℃。當主觸頭表面有灼傷時,不得用砂布或砂紙擦磨。
4)在自動可逆電路中,當更換新接觸器時,其進行可逆轉換的動作時間,應大于接觸器斷開時的電弧燃燒時間,以免發生短路。
(11)熱繼電器
1)熱繼電器的額定電流應與被保護的設備容量相適應,不得任意加大熱元件的容量。
2)檢視熱元件時,只許打開蓋子,從旁察看,而不得將熱元件卸下。如因故必須卸下,裝好后需重新進行通電試驗。
3)在正常使用情況下,每年需通電校驗一次。
5.電纜卷筒:
(1)電纜卷筒應經常進行外觀檢查,要求電纜在卷筒上排列整齊,配重升降靈活,鋼繩卡子緊固。
(2)電纜受力不得過大,應不超過16~18kgf1kgf=9.80665N。
(3)采用力矩電機的電纜卷筒裝置,禁止在帶負荷狀態下對調壓器進行調壓。
(4)每季需進行一次全面檢查。
6.集電裝置
每季需進行一次停電后的全面檢查:
(1)清掃灰塵,緊固螺栓。
(2)瓷件應完好,如有破損,應予更換。
(3)電刷與滑環之間接觸應良好、彈簧壓力適宜。
(4)滑環表面如出現凹陷、毛刺,應進行修磨。
(5)檢查有無閃絡現象,測量絕緣電阻。
(6)校正各環的高差,使各環的水平面達到設計要求。
7.電阻器
(1)每月檢查一次:清掃灰塵,緊固夾緊螺栓。
(2)更換電阻元件時,應采用同型號。當采用代用件時,其阻值和容量應符合要求。
(3)電阻器上任一點的溫度不得超過下列允許值:康銅、新康銅、鐵鉻鋁合金電阻元件不得高于340℃,鑄鐵電阻元件不得高于390℃。
(4)總電阻由各段電阻組成時,各段電阻值的和與總電阻值差不得超過±5%。
8.制動電磁鐵
(1)當機械處于運轉狀態時,嚴禁單獨試驗電磁鐵的動作情況。
(2)電磁鐵應每月檢查一次氣隙和接觸面,當氣隙太小或接觸面出現光滑的鏡面時,應及時更換或修理,以防止剩磁吸住,影響制動。
(3)制動電磁鐵鐵芯行程的調整應符合下列要求:交流電磁鐵帶電時,應緊密地與其固定部分接合,以免線圈過熱及磁鐵振動;直流電磁鐵的鐵芯上應有逆磁墊片,以免產生剩磁。斷電時,鐵芯的釋放行程不得大于制造廠規定允許行程的90%。
9.控制器
(1)要經常進行清掃,檢查觸頭接觸是否良好,彈簧壓力是否適宜,定位是否正確。若觸點有燒傷時,應進行補焊、修理或更換。
(2)每季對轉動銷軸注潤滑油一次。
(3)經維修后的控制器,應試驗手柄的動作方向是否與機械的動作方向一致,動作順序是否符合電氣原理圖的要求,且定位要正確,不產生越位越檔現象。
篇2:低壓電器防觸電措施
檢修低壓電器時,容易發生兩類工傷事故。即觸電事故和高空摔跌事故。其中高空摔跌事故往往也是由觸電所引起,并會造成重傷或死亡。
通常,電工進行檢修操作,是不準帶電操作的。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在檢修點往往會突然來電。如斷開的電源總開關被人誤合閘、沒有明顯斷開點的斷路器(如自動開關和接觸器)受強烈震動而發生彈跳性誤合閘等。如果在檢修點出現意外帶電,電工就很可能發生觸電事故。因此,電工在日常檢查和維修工作時,必須嚴格執行停電檢修的安全工作規程,防止造成觸電事故。
1可能造成的觸電回路
電工在檢修時可能造成的觸電回路,通常有以下三種:
(1)兩線間的觸電回路:當檢修者人體的兩個不同部位同時觸及兩根導線的裸露部分,或兩個接線端子時,人體就接通了兩線間的電路,形成觸電回路,如果觸及的是低壓線路的兩根相線,則人體承受的是380V的線電壓;如果人體觸及的是一根相線和一根中性線,則人體承受的是220V的相電壓。
(2)線地間的觸電回路:當檢修者人體同時觸及一根帶電相線和導電的地面、墻柱、自來水管等,電流就會流過人體、建筑物和大地形成回路。人體也可能承受到220V的電壓,流過人體的電流值也嚴重的威脅生命。
(3)人體介入電路的觸電回路:當電工在檢修單線控制開關(如普通電線開關)、熔斷器或導線連接點時,如果人體同時觸及兩個接線端子或斷開的兩個線頭時,一旦電路帶上電,那末人體就被串入回路。這時,通過人體的電流和用電器的功率有關,往往超過人體所能承受的程度。
2避免觸電回路的安全措施
(1)單線操作:在檢修工作時,人體在任何時間都不可分別觸及兩個線頭,或兩個接線端子,或兩個觸點,必須一個線頭一個線頭加工。凡有可能因不慎而觸及的鄰近帶電裸導線,必須預先加以遮護。
(2)與大地隔絕:電工在檢修時,人體各部分必須與大地(包括與大地有連通的可導電的建筑物及管道)有可靠的絕緣隔離。因此,電工必須嚴格按照安全工作規程穿著電工絕緣鞋、防護工作服和用帶有絕緣手柄的工具,以及采用竹或木結構的干燥梯子登高。如不等高,可用干燥的木板等絕緣物墊在下面,同時,在操作時人體不可觸及建筑物。此外,在接受未與大地隔離人員遞交工具或零件時,檢修者必須停止操作,雙手必須脫離檢修點。這樣,才能避免形成線地間的觸電回路。
(3)分斷電流回路:電工在檢修用電器具的個別回路時,應首先杜絕電路可能形成的閉合回路。如在檢修電燈開關時,必須先卸下燈泡,這樣,即使人體同時分別觸及開關的兩個接線端子,也不會因人體介入而形成閉合回路。又如在配電板上更換整只熔斷器時,必須先拔去移動電具的電源插頭,這樣,即使雙手同時觸及上下兩個連接線頭也不會因人體介入而形成閉合回路。此外,在檢修燈頭或掛線盒時,必須把電燈開關分斷,這樣可以避免同時觸及兩個接線端子時而形成的觸電回路(也屬于介入觸電,這時人體代替了用電器具,在電路中人體變成了負載)。
必須著重指出的是:盡可能停電作業,工作之前要驗電,要防止突然來電,如果萬不得已而帶電工作時,以上三種避免形成觸電事故的各種安全措施,必須同時采用。
篇3:安裝和維護低壓電器安全事項
從安全方面考慮,安裝和維護低壓電器應注意以下事項:
(1)電器應裝在無強烈震動的地點,距地面應有適當高度。
(2)應垂直安裝,傾斜度一般不應超過5°;對于油浸電器,絕對不許絕緣油溢出;電器的固定應使用螺栓,不得焊接固定。
(3)安裝新電器之前,應清除電器各接觸面上的保護油層,以防接觸不良。
(4)凡是金屬外殼,都應采取防止間接觸電的接地或接零保護措施;電器的裸露部分應有防護罩,以防止直接觸電。
(5)電器的防護應與安裝地點的環境條件相適應。在有爆炸、火空危險的場所以有大量粉塵或潮濕的地點,都應安裝具有相應防護措施的電器。
(6)維護時應注意電器的觸頭是否接觸良好、緊密,各相觸頭是否動作一致,滅弧裝置是否保持完整和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