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科醫務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報告制度
衛生科醫務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報告制度
為規范、有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和《浙江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與應急辦法》的有關規定,衛生科制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報告制度。
(一)醫務人員發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立即報告醫務室有關負責人,接到報告后馬上向市衛生局及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
(二)報告內容:
1.傳染病暴發疫情:某種傳染病就診數突然增多;
2.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數天內就診多例同一病癥的不明原因的疾病或地區有相對聚集性;
3.食物中毒和職業中毒事件;
4.因使用化妝品引起不良反應的病例;
5.傳染病菌毒種丟失;
6、本地罕見的傳染病;
7、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
(三)報告時限:發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應在2小時內報告市衛生局與疾控中心。
(四)對法定傳染病疫情仍需填寫傳染病報告卡,上報相關負責人,由其進行網絡直報。
篇2: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工作制度
為及時了解和處理學校安全事故,加強對學校安全事故的監察力度,確保師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學校事故報告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和《學校安全工作要求》的有關規定,結合我校實際,建立事故報告制度,具體要求如下:
一、建立學校事故報告及處理機制。
1.事故報告時限。學校發生食物中毒、傳染病流行、安全事故、師生非正常死亡事件后,應在1小時內向鎮教育組及衛生、公安等相關部門報告。
2.事故報告的主要內容。食物中毒事件報告內容主要包括食物中毒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校內或校外)、中毒人數、中毒原因、主要癥狀等。傳染病流行事件報告內容主要包括傳染病開始流行的時間、地點、感染人數、主要癥狀、衛生醫療機構的初步診斷等。安全事故及師生非正常死亡事件報告內容主要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傷亡人數、事故原因。
3.事故跟蹤及處理。學校安全領導小組成員在獲息學校發生食物中毒、偉染病流行及安全事故后,應詳細了解情況,在積極協助衛生等有關部門對師生進行救治的同時,主動配合有關部門對造成食物中毒、傳染病流行及安全事故的原因進行調查,及時追蹤了解事故的發生發展情況,并應將相關情況及時報告鎮教育組。學校食物中毒、傳染病流行及安全事故等得到控制后,必須將該事件的有關情況、處理結果及改進措施報告鎮教育組。
4.事故分析。學校應對食物中毒、傳染病流行、安全事故、師生非正常死亡事件發生情況、原因進行匯總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制訂切實有效的學校衛生與安全工作整改措施。
二、嚴格安全責任追究制度。
學校要把及時、準確地報送學校事故信息放在信息工作的首位。要層層建立責任制,哪一級發生遲報、漏報、滿報問題由哪一級負責。對學校發生食物中毒、傳染病流行、安全事故和師生非正常死亡事件后,隱瞞、緩報或者謊報的,必須嚴肅追究有關領導人和直接責任人的相應責任;對造成嚴重后果,要依法追究有關人員的法律責任。
三、建立學校事故整改制度。
為切實加強學校衛生安全工作,強化學校的衛生與安全意識,學校對發生的食物中毒、傳染病流行、安全事故及師生非正常死亡事件等情況進行通報。對發生事故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制訂切實有效的安全工作整改措施,做到警鐘長鳴,努力減少并杜絕學校事故的發生,切實保障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篇3: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制度
依據《傳染病法》和《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并根據本院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制度及流程。一、報告組織及責任報告人:
組長:姜鳳嵐、邸生文
組員:果淑芝、邱化民、劉玉平及本院其它醫務人員,網絡直報員(王小花)
二、報告時限及程序:在接到突發衛生公共事件后2小時內盡快向本級林甸縣衛生局和林甸縣疾控中心報告,并應立即組織進行現場調查確認,及時采取措施,隨時寫出進程報告及時報告事態的進展。
報告流程示意圖:
責任醫療衛生人員→預防保健科→醫院指定領導→、林甸縣疾控中心;2、林甸縣衛生局;3、網上直報;4、現場調查,采取措施,進程報告上報。[同時進行])
三、報告內容:
1、首次報告;未經確認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存在隱患的相關信息,應說明信息來源、危害范圍、事件性質的初步判定和采取的措施。
2、進程報告:報告事件的進展和防控情況。
3、結案報告:確定事件的性質,波及的范圍,危害程度,流行病學分布,事態評估,所采取的措施情況,對事件進行I-IV級評定。
四、相關責任人各負其責,互相協調,共同應對控制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失責有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