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工作場所安全化管理

工作場所安全化管理

2024-07-10 閱讀 4245

工作場所的安全化管理

1服裝、勞保用品

1.1服裝

一般來說作業服是指以下的東西:

?作業帽

作業中即便沒有飛來的東西或落下來的危險物品,為了保持作業場所的紀律也要戴好作業帽。

?作業服

作業服要合身、輕快、清潔。

作業服不僅要適合寒暑的溫度變化,還必須考慮符合安全的要求。

?鞋

鞋要輕快,便于行動,不能容易絆倒或打滑。根據作業內容或作業場所,有的需要穿安全鞋或防電鞋。

?手套

為了防止手臟和保護手指而戴手戴,有被機器卷進危險的作業不要戴粗白手袋。

1.2保護用具

?保護用具的種類

安全帽、保護眼鏡、防噪音保護具、安全鞋、安全帶、防塵和防毒面具、絕緣保護用具。

1.3機械、設備的安全性

機械、設備的安全化

機械設備必須是作業者能夠安全容易地操作,必須定期拆卸維修,檢查和注油,在結構上必須具備這些作業安全和方便的條件機械設備上的危險部位,要象"防止錯誤裝置"或"安全裝置"那樣,即使操作錯誤或動作錯誤,也不至于發生大的事故或災害,而能經常轉危為安。

1.4作業環境的安全性

1.4.1創造舒適的作業環境

?進行換氣。

?確保通道安全。

?整備修好地面。

?徹底整理整頓。

?適當改進照明條件。

?改進溫度條件。

1.4.2安全彩色和標志

?機械或作業班環境的彩色調諧效果

使作業環境舒適。

減少眼睛疲勞。

增強注意力。

標示危險。

使整理整頓容易做。

1.4.3工作場所的明亮度

注意以下各項確定明亮度

?根據作業要求確定適當的照度

?一般作業燈光晃眼

?光源不動搖

?對作業表面和作業面的明亮度不要有很大的差別

?光亮的顏色要適合作業的性質

1.5安全衛生檢查

1.5.1對工作場所的人和物的不安全地方和因素,需要隨時和定期進行檢查和提出來,并加以改進或糾正,這就是安全衛生檢查。其重點是:

?設備、機械、裝置、治工具等的各部分保護的是否經常處于良好狀態。

?對于危險或有害物品地使用管理是否符合安全衛生要求。

?安全裝置和保護用具是否確實使用了。

?通道、地面和樓梯是否安全。

?照明、通風換氣等作業環境條件是否適合?

?作業者的行動符合安全標準嗎?

1.5.2實施檢查的注意事項

?有計劃地進行檢查。

?檢查時必須填寫檢查表。

?糾正后一定要確認,看看情況如何。

?對運行中的和使用中的要確認有無異常情況

?對作業者不可隨意表示同情。

?指出的問題采取措施后確認。

篇2:運輸經營場所安全守則

1、運輸[生產經營]場所內,未經過有關領導批準的非公司人員不準入內。

2、不按公司規定穿戴勞動防護用品,不準進入運輸崗位。

3、在班前,班上不準喝酒。

4、上班時間,不準睡覺,躺臥,干私活,離崗和干與運輸無關的事。

5、工作前認真檢查運輸設備,安全防護裝置清理場地,確認完好安全可靠,方可開車。

6、一切操作人員,未經考核合格,不準進行特殊工種作業(如電工、焊工等)必須經過考核取得合格證,方可獨立操作。

7、運輸中必須密切觀察設備運行情況,發現異常和故障應立即停車,報告處理。設備運行時嚴禁用手觸及傳動和危險部位。機臺運行時,嚴禁檢修和搞機臺衛生。

8、員工必須努力鉆研技術,熟悉使用設備及性能原理。嚴格工藝要求和操作規程,不是自己分管的設備,工具不準動用。

9、檢修設備時,安全措施不落實,不準開始檢修。停機檢修后的設備,未經徹底檢查不準啟用。

10、設備檢修時必須先切斷電源,在切斷電源處掛上“禁止合閘”警告牌,必要時需專人在旁監護。

11、嚴禁非電氣人員拆裝,修理電氣設備。使用移動電動工具,必須安裝防漏電保護器等安全設施。行燈等局部照明電壓。不得超過36伏,進入容器內和潮濕場所不得超過12伏。

12、電氣設備上不準掛放其它對象,電氣箱內禁止存放對象,電氣設備周圍不準堆放物品,不準用濕手按電氣開關,不準用潮濕的用具擦洗和用水沖洗電氣線路和電氣設備。

13、加強防火管理,禁火區內不準吸煙,動用明火(焊、割)要嚴格執行動火制度。

14、不準使用汽油等揮發性強的可燃性液體擦洗設備、用具和衣服。

15、對易燃易爆、劇毒、腐蝕性等物品,必須分類妥善存放并設專人嚴格管理。

16、對產生有害人體的氣體、液體、塵埃、渣滓、噪聲超標等場所,必須配置相應的治理裝置,或安全保護措施,并保持良好有效。

17、凡二米以上的登高作業必須辦理登高手續。不系安全帶,不戴安全帽,不準登高作業,腳手架,跳板不牢,不準登高作業,高空作業時嚴禁投擲工具,材料等對象,高空作業上下人員必須戴好安全帽。

18、嚴禁跨越運轉中的設備。

19、移動風扇時,必須在切斷電源,風葉停轉后方可進行。風扇防護罩必須完好。

20、配電房、危險品庫等要害部門,不是該崗位人員嚴禁入內。

21、兩人以上作業要互相配合,主要負責人全面負責現場安全檢查安全指導。

22、搞好文明運輸,保持公司區,部門,庫房,通道等整齊清潔,暢通無阻。

篇3:工業廠區作業場所安全管理制度

1、道路及車輛管理

(1)廠區車行道、人行道和救護線路應當平坦暢通,夜間應當有足夠的照明。在道路和軌道交叉處,必須有明顯和統一的交通標志、信號裝置或者落桿。

(2)其他部分參照《廠區交通安全管理制度》WHNY/ZD-40-2011

2、生產場所建筑物、構筑物設備基礎管理

(1)生產所需的坑、井、壕、池必須設置固定蓋板或圍欄。在危險處必須設警示牌。夜間必須設置警告紅燈。

(2)、建筑物必須堅固安全。廠房結構應當無傾斜、裂紋、風化、下塌現象。

(3)、升降口、大小孔洞、樓梯、平臺、走橋必須加設欄桿(高度105cm)。進出口處,欄桿應當拆卸方便,使用后可以及時恢復。嚴禁從高處向下亂扔物品。

(4)、工業建筑物、構筑物和設備基礎都應加強維護,并保持原設計要求,嚴禁增加額外負荷(包括拴、掛、吊裝工具、起重錨點和支撐)以及任意開扎、拆除。

(5)、凡因特殊情況需要開孔、拆除、修改原設計,必須做出具體方案,經生產技術部門批準后方可進行。

(6)、對原有的廠房,工業建筑物應定期進行普查鑒定,對防潮、防汛、防凍、防震、防雷擊、防腐蝕方面存在的缺陷和問題要及時采取措施解決。

(7)、主要建筑物、構筑物、設備基礎均應設置標點,結合大修進行檢查,做出記錄,發現隱患及時提出解決措施,及時處理。

(8)、嚴格控制工藝條件,保證檢修質量,杜絕跑、冒、滴、漏。地面不準有積水、積酸、積堿及其它侵蝕性物質,防止損壞樓板、地面、基礎墻面等建筑物。凡有防腐隔離層的地面、基礎、酸溝、墻壁等嚴禁亂開孔、敲擊和與高溫物或火焰接觸,以免防腐隔離層受損壞。

(9)、設置排氣筒(管)、排水管取樣點等,應遠離建筑物,以防止侵蝕下沉。

(10)、廠區內道路上,不準堆放或排放有侵蝕性的物料,不準隨意破壞道路。如施工需要,需要主管部門批準后方可,施工完畢由施工單位負責及時修復。

(11)、有破壞路面性的各種車輛及運輸設備,必須有可靠的保護路面不受破壞的措施,并經主管部門批準后,才可在廠區道路行走或拉運。

(12)、為確保廠區地下設施不受破壞,保證安全生產,因工程或生產需要動土時,必須按規定辦理動《土作業許可證》方可施工。

(13)、工業建筑物、構筑物、設備基礎設計審查和竣工驗收應有生產技術部門的人員參加。

(14)廠房內井、孔、溝的蓋板必須與地面齊平。確因安裝檢修需要在樓板打孔時,必須經有關技術部門審查批準后方可施工。施工結束后,應當恢復原狀。

(15)、電纜及管道不得設在經常有人通行的地板上。廠房內懸掛的溜槽、管道及電纜的高度不得低于2m。

(16)、廠房內的主要通道寬度不得小于1.5m,次要通道不得小于0.7m。凡跨越機器的部位,應當設置過橋或走臺。行走路面應當防滑。

(17)、作業場所的光線應當充足,采光部位不得遮蔽。通道、走廊和作業場所的照明必須符合操作要求。

?3、設備設施安全管理

(1)、冰凍期間,室外管道應當包扎。自卸車應當添加防凍劑。冰凍作業場所應當鋪墊防滑材料。高層建筑的冰溜應當清除或在人行過道處設置遮掩防護。

(2)、機械設備上的運動部分應配備隔離防護裝置,以保護人身安全。隔離防護裝置有的裝在機械設備上,如防護罩、隔離檔板等,防止相關人員接觸機械運動部分;有的置于機械設備周圍一定距離,如防護屏、防護柵欄等,防止相關人員進入危險區域;各種設備的傳動部分必須安設可靠的防護裝置。網狀防護裝置的網孔不得大于50mm×50mm。各種傳動輸送帶選型必須符合技術要求,安裝松緊適度。

(3)、設備在運轉中發生故障,必須停機處理。檢修設備或進入機內清理雜物時,必須嚴格執行停電掛牌制度,并設專人監護。

(4)、清掃作業場所時,不得用水沖洗電氣設備、電纜、照明、信號線路以及設備傳動部件。不得用水淋澆軸瓦降溫。

(5)、嚴禁任何人跨越運行的設備、輸送帶、鋼絲繩和鏈條。行人橫過鐵路應當設安全道或安全橋。確因工作需要穿越鐵路時,必須做到“一停、二看、三通過”。嚴禁爬車、鉆車或從兩車之間通過。

(6)、操作人員必須按規定穿戴勞保護用品。長發應當盤入帽內。禁止穿裙子、穿短褲、戴圍巾、穿高跟鞋、穿拖鞋和赤腳在現場作業。

(7)、在實施新建、改建、擴建建設項目或進行技術改造時,應按標準規定的“三同時”原則,配備必要的防護欄、防護網、防護罩、報警裝置等設備安全設施,并與主體工程同時投入使用。

(8)、生產技術部監督設備安全設施的配置、安裝過程,確保設備安全設施符合相關驗收準則的要求安裝單位對設備安全設施安裝、調試、正常運轉后,應經生產技術部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常運行。

(9)、各有關單位應在危險作業、設備維修等特殊情況下,臨時配置安全防護設施。

(10)、設備安全設施所在部門應確保設備安全設施隨主體生產設備同時開、關,確保設備安全設施發揮安全防護作用。

(11)、各類機械設備、電氣設備等應配備聯鎖防護安全裝置,防止操作者的誤操作引發事故、事件;

(12)、在設備發生故障,如振動、噪聲、溫度、壓力、負載、速度、位置發生超出規定極限而可能引發事故、事件時,應設置超限保險安全裝置;

(13)、在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等設備設施上應設置壓力表、安全閥、防爆膜、卸壓膜等超壓安全裝置,當設備設施內部的流體介質超過規定壓力限值時,應能夠泄壓,防止發生泄露、爆炸等事故、事件;

(14)、在各類電氣設備設施中,為了保證操作人員和維修人員的安全應采用斷電保護裝置、電容器放電裝置、接地保護、電氣箱/柜/盒等防觸電安全裝置。

(15)、在各類設備設施中應配置必要的檢測控制與警示裝置,以便在設備設施發生故障或人處于危險區域內時,向操作人員和維修人員發出危險警報信號;

4、外委施工管理

(1)、施工單位進廠要向廠安健環部提供其單位安全資質證書、安全管理人員資質證書、特種作業人員資質證書復印件,與廠部簽定勞務安全健康環保協議,明確雙方安全健康環保責任,履行相應安全健康環保義務。

(2)、施工單位人員進廠由廠安健環部、作業車間、班組進行三級安全教育,每一級安全教育考試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級安全教育。

(3)、建立外委隊伍管理檔案,盡可能保證施工單位管理人員、專業人員的相對穩定性和隊伍的專業化。

(4)、對工程項目執行“一工程、一措施、一評估、一驗收”制度,確保項目的安全和質量。

(5)、外來施工人員特種作業時必須要做到持證上崗。

(6)、對風險性大的基建項目,要由作業所在車間協助外委單位進行作業前危險源辨識,并在作業過程中嚴格按照規定安全措施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