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實業總公司安全技術措施編制說明
z實業總公司安全技術措施編制說明
安全技術措施是指以防止工傷事故、預防職業病和職業中毒為目的的技術組織措施。編制安全技術措施,是采取抓住安全生產的關鍵項目,采用改造和創新等手段,從而保證安全生產的一種方法。
一、編制安全技術措施的依據
(一)國家發布的有關勞動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和行業主管部門發布的勞動保護制度及標準,如《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實施條例》等。
(二)影響安全生產的重大隱患;安全生產檢查中發現而尚未解決的問題。
(三)針對可能引發傷亡事故和預防火災、爆炸、工傷、職業病及職業中毒需采取的技術措施。
(四)針對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等應采取的安全技術措施。
(五)安全技術革新項目和職工提出的有利安全生產的合理化建議。
二、編制安全技術措施的范圍
(一)編制安全技術措施應以"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為指導思想,包括改善勞動條件、防止事故、預防職業病、提高職工安全素質技術措施。
(二)實行"一工程,一措施"。特別是易燃易爆項目、輸送電工程、高空作業工程、化工項目、有毒有害項目、在非正常工作場作業項目等。
(三)公司對安全生產負有管理責任的所有生產經營及服務單位或場所。
三、編制安全技術措施應遵循的原則
(一)必要性和可行性原則。一方面要考慮安全生產的需要,另一方面還要考慮技術可行性與經濟承受能力。
(二)自力更生與節約的原則。編制時要充分利用現有的設備和設施,挖掘潛力,講求實效。
(三)輕重緩急統籌安排的原則。對影響大、危險性大的因素應重點預先考慮,制定詳細的措施。
(四)干群相結合的原則。加強領導、依靠職工,使措施切實可行,順利實施。
四、安全技術措施的編制方法
(一)編制時間
安全技術措施應于該工程項目實施前至少2天編制審批完畢。
(二)安全技術措施應包括以下內容:
1.安全技術措施的名稱;
2.實施單位或工作場所;
3.負責設計、施工單位及負責人;
4.施工開始日期、施工計劃進度和完工日期;
5.措施的內容和目的;
6.經費預算及其來源;
7.措施執行情況與效果預測;
8.措施的編制人和編制時間。
(三)關于措施內容的說明
1.安全技術措施名稱應包括由實施本措施的"工程名稱+項目性質+安全技術措施"形式組成,如"×××開工安全技術措施"、"×××停工安全技術措施"、"×××項目電焊安全技術措施""×××工程安裝安全技術措施"等。
2.實施單位或工作場所是指本措施執行的單位和施工所在的工作地點。
3.負責設計、施工單位及負責人是指負責落實措施的單位和責任人,對本措施的現場執行情況負責。
4.施工開始日期、施工計劃進度和完工日期是指執行本措施開始的時間、施工進度和結束時間,以便安全監督部門及時對措施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監督的依據。
5.措施的內容和目的。措施的內容應有針對性,可行性,有效性,從人、財、物和環境等方面綜合考慮。每一個工程,每一個項目,需編制的措施是不一樣的,不得使用格式措施作為多項工程的通用措施。由于每一個工程或項目實施的時間、地點、人員及資源狀況不同,安全技術措施的編制者應充分考慮施工人員的素質、資源供給狀況、工作場所的自然條件、施工時間的影響、施工的季節性差別,排查出可能出現的各項危險因素,并為消除這些危險因素制定出有效的措施。
6.經費預算及其來源是指為達到預期的效果,為實現措施所需的經費。
7.措施執行情況與效果預測是指本工程或項目完全落實本措施后,應達到的效果。
8.措施的編制人和編制時間。措施的編制人負責措施的報批和傳達,對所編制的措施負責。措施編制完成后,先由施工單位負責人簽字同意后,報公司技術負責人審批,在施工前,傳達到與施工相關的所有人員。編制措施者應深入現場,與施工人員和現場指揮人員交流,充分了解熟悉工程項目的情況,運用專業知識和安全知識,分析各種不安全因素,聽取各方的意見和建議,編制出針對性強、操作性好的安全技術措施。
9.安全技術措施一式三四份,一份交現場施工負責人,負責現場落實;一份留存編制者,負責傳達;一份報安全監察機構;一份報措施審批者。
安全技術措施應由專用措施稿紙手抄,不得打印或復印。
五、安全技術措施的實施檢查和驗收
在實施安全技術措施時,安全管理部門應對措施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應及時向單位負責人匯報,以便采取必要措施,保證措施的落實。企業的上級主管部門應督促檢查所屬單位安全技術措施的執行情況。
安全技術措施項目竣工后,應在試運轉正常的情況下,組織有關部門進行驗收,并報告上級主管部門。已使用的安全技術設施,應指定部門或人員管理,并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按規定進行維護保養。
嚴格落實"一工程一措施"之規定,凡不及時編制和報批措施的工程或項目,查實后,所涉及到的單位和責任人將按"三違"的有關規定處理。
篇2:作業規程操作規程安全技術措施編制審批貫徹復審制度
一般規定
1、嚴格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權限進行安全技術申報和審批。
2、編制地質說明書、設計、作業規程和安全技術措施的人員必須具備相應資格。
3、審批人員必須是從事各專業多年,具有一定專業學歷的技術管理人員。
二、地質說明書審批制度
1、地質說明書由地質工程師或地質技師進行編制。
2、地質說明書編制完畢首先由地質負責人審批。
3、地質負責人簽字后的地質說明書由地測科負責人審批后上報總工程師審批。
三、設計審批制度
1、礦井水平設計由公司設計院設計。
2、采區設計由生產技術科設計,并由技術科技術主管和科長進行初審。
3、初審合格后的設計,報采掘、機電、通風副總復審。
4、復審后的采區設計,上報總工程師終審。
5、終審后的采區設計上報公司審批。
四、采掘修作業規程、安全技術措施審批制度
1、采掘修作業規程由采掘修技術負責人或技術員(機、運、通部分由機、運、通技術員或技術負責人)負責編制。
2、作業規程編制完畢后,由本單位主要負責人進行初審。
3、初審后的規程,上報生產技術科、機電科、安全科進行復審。
4、復審后的規程報總工程師終審。
5、終審后的作業規程必須對施工人員和管理人員進行貫徹后方可進行施工作業。
五、機電、運輸安全、技術審批制度
1、機電、運輸安全、技術措施由機電、運輸系統工程技術人員或單位技術負責人進行編制。
2、編制后的安全、技術措施,必須由單位負責人進行初審。
3、初審后的安全、技術措施報機電科復審。
4、復審后的安全、技術措施報安全科和機電副總工程師進行終審。
5、與井下其它系統有關的安全、技術措施,機電副總工程師終審后,還必須上報總工程師進行審批。
六、“一通三防”安全、技術措施審批制度
1、“一通三防”專項措施必須由通風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編制。
2、措施必須經單位技術負責人和單位負責人進行初審。
3、初審后的措施,必須經安全科和通風副總工程師進行復審。
篇3:探放水工程設計措施編制內容審批制度
1.探放水地區的積水范圍、積水量和水壓,并規定探水線。
2.探放水地區的地質及水文地情況。
3.探水巷道的布置、斷面規程、支護形式、坡度和施工工序。
4.說明探水鉆的超前距。
5.說明探水鉆布置原則、個數、方向、傾角和孔徑。
6.提出符合《煤礦安全規程》和《礦井水文地質規程》的技術措施和安全措施。
7.后附必備圖紙,包括探放水工程平面圖、相應的地質或水文平面圖。
8.各采掘工作面遇到有可能出水的情況時,必須編制探放水設計,制訂安全措施。采煤工作面應有先探后采設計,掘進工作面應有有掘必探設計。
9.探水眼的布置應根據水頭高低,煤層厚度和硬度以及安全措施等;必須在探放水設計中具體規定。
10.探水眼的數量、角度、深度、位置應根據本工作地點的實際情況制定,編制在作業規程或措施中。
11.由生產、安全、調度、總工程師、礦長、探放水隊隊長負責人統一對探放水措施進行審批。
12.探放水措施一式三份,分別交檔案室、調度、生產或探放水隊保存。